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文景之治”的真相是什么?它真的有那么高的成就吗?

“文景之治”的真相是什么?它真的有那么高的成就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508 更新时间:2023/12/31 16:26:14

说到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位皇帝,我们首先想到的一个词就是文景之治。

这两位皇帝开创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上的第一个公认的盛世:社会安定,法律清明,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经过两位皇帝接近四十年的努力,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但作为不朽盛世的开创者,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帝王生涯,是充满着艰辛和挑战的,可以说,他们费尽心力,排除了千难万阻,才走到了帝王事业的顶峰。

汉文帝汉景帝继承的,是经历过吕后专政,吕氏乱政之后的西汉江山,虽然汉高祖、汉惠帝和吕后为他们留下了已经相对比较充裕的经济储备,以及相对比较完备的政治制度,但经历过汉惠帝、几位少帝等服从于吕后的傀儡皇帝的统治,西汉政治生活中,威胁皇权的力量也在迅速壮大。

而汉文帝和汉景帝想有所作为,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这些力量的威胁,把实权牢牢的攥在手中。

一场西汉版的君主与皇族、臣属勾心斗角的纸牌屋的故事,正在上演。

先说汉文帝,汉文帝能够登基,借助的是平定诸吕之乱的几位功臣的力量,而这几位功臣,从汉文帝登基起,就成为掣肘汉文帝的挡路石。

周勃,在这位跟着刘邦打天下的老臣眼中,汉文帝之所以适合做皇帝,就因为他脾气好,好控制,因此,在皇帝面前,这位老臣一向以匡正汉室,拯救汉朝的救星自居,在皇帝面前十分无礼。

而汉文帝对付他,用的是软刀子,汉文帝对周勃十分尊敬,而且给了他当时汉朝权力最大最重要的官职:右丞相。周勃满心欢喜的上班才发现,汉文帝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周勃是一个武夫,行军打仗,搞搞军事是可以的,但丞相,是要处理国家政务的,大字都不识几个的周勃,一上任就楞住了。

不久以后,周勃一来发现自己着实不是做丞相的料,二来也感觉到了汉文帝是给自己下套,到时候干的不好要被治罪,于是主动辞官回家了。

消除了功臣的威胁,汉文帝下一步要对付的就是强悍的诸侯王,确切说,就是自己的亲弟弟淮南王刘长

淮南王刘长是汉高祖最小的儿子,在汉文帝的时候,汉高祖其他的儿子都已经被吕后杀光或者病死了,只剩下了这哥俩,所以汉文帝对这个弟弟非常的好。

然而,这种好,其实是一种捧杀,就是先捧你,再杀你。

淮南王刘长在吕后时期就多行不法,到汉文帝在位更加跋扈嚣张。

而汉文帝就这样捧着他,惯着他,直到刘长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开始玩阴谋准备造反,汉文帝立刻动手收拾了他。

这不是我不重视兄弟感情,是你自己找事的。就别怪哥哥了。

而在如何处置自己弟弟这件事上,汉文帝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帝王心术。

他没有杀死自己弟弟的身体,而是杀死了他的骄傲。

淮南王刘长这样一个性格张扬、不会掩饰自己又特别骄狂的人,汉文帝没有杀他,杀他会落得一个杀兄弟的骂名,他把刘长流放到天涯海角,彻底失去了自尊和自由的刘长,在路上绝食自杀了。

就这样,翻云覆雨之间,汉文帝除掉了一大强藩,还没有给人落下任何欺负、杀害兄弟的口实。

汉文帝的高超帝王心术,也遗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汉景帝。在对付野心勃勃的诸侯王方面,汉景帝的棋下的更加漂亮。

汉景帝时期,爆发了吴楚七国之乱,叛军主力直逼当时的梁国。

一边是强凶霸道的吴楚七国叛军,一方是虽然是自己亲兄弟,但同样实力强悍的梁王刘武。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非常喜欢刘武这个小儿子,曾经逼着汉景帝许诺千秋之后把皇位给他,这样一个人,汉景帝是不喜欢的。

于是,他动了一些脑筋,让梁王刘武把吴楚七国的主力堵在梁国,然后任凭刘武怎么求救,汉景帝就是打哈哈。

这叫什么呢?这叫驱狼斗虎,最好的结果就是虎和狼一起死掉,再不济,一个死掉,另一个元气大伤,到时候也好收拾。汉景帝在一边看戏,最后的结局是吴楚叛军覆灭在梁国境内,而梁王刘武也损失极大,基本丧失了竞争帝位或者抢戏的实力。

对待功臣,汉景帝玩的手段也和汉文帝差不多,汉文帝玩了周勃,他儿子玩了周勃的儿子周亚夫。周亚夫是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大功臣,而他和他老爹一样,也是一个勇夫,没太高的情商,在汉景帝面前比较跋扈。

于是,汉景帝就设了一个套,套路周亚夫。他请周亚夫吃饭,主菜是一块超大的肉,但不给周亚夫刀。于是周亚夫这个直肠汉暴怒了,在皇帝面前大呼小叫。

汉景帝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于是周亚夫领了一个君前失仪的罪名,回家反省。在回家反省期间,周亚夫又因为儿子给自己准备陪葬器物的事情被人告发,最后在监狱里绝食自杀了。

就这样,汉景帝也在悄无声息之间,消除了威胁皇位的隐患,把权力收回了自己手里。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何明朝人会如此评价海瑞:“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海瑞入仕为官33年,一半光阴属于罢官状态。奇怪的是他每罢官一次,复起时便升迁一次,官反倒越作越大,但都是高位闲职。实际上他已经成为一个政治摆设清廉的楷模,被朝廷供起来了。只有他能“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满朝文武中,还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这是史家对海瑞盖棺定论

  • 古代帝王因听信谗言而犯错的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承平日久,国家无事,唐玄宗丧失向上求治的精神,志得意满,开始放纵享乐,从此少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李林甫死后又以杨国忠为相,此时期又开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唐玄宗好大喜功

  • 历史上唯一一夫一妻的皇帝,你知道是谁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不是唯一,一夫一妻的皇帝一共有两个,西魏废帝元钦和明孝宗弘治帝朱樘。他们都只有一个皇后而没有其他妃嫔。注意,很多人提到的隋文帝杨坚并不是,他除了独孤皇后还有其他妃嫔。首先要明确,有些人说到隋文帝杨坚,其实他并不是一夫一妻。杨坚除了独孤皇后,还有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弘政夫人陈氏、宫人尉迟氏。尤

  • 古代有哪个君王是凭一己之力打来天下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感谢邀请。对于此题,我想可能题主原本要问的是那些是从草根到皇帝,或者说那些皇帝是没有背景,但是却凭借自身的努力加上人格魅力,迅速组建一支革命队伍,并且取得天下的吧?如果单纯说凭借一己之力就打下天下的,还真没有,不过从白手起家到打下整个江山的君主倒是不少。笔者就列举一下几位加以说明。第一位要说的便是宋

  • 历史上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为什么会大肆宣扬孝道?他们是真的为民着想还是另有所图?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自秦以后,统治者大力推行儒教,而儒教的核心就是忠孝仁义,它讲的是秩序,讲的是规距,因为只有规距统治阶级的统治才能得以序行和巩固。而孝则是人文之道,是中华民族以一贯之的伟大传承。一个孝字固化了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小农经济,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式和家庭可以说息息相关!儒家讲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为子纲

  • 历史上那个皇帝由于听信馋言,自己没有主见,导致国家衰败?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明英宗朱祁镇,听信宦官王振正统朝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宗崩,时年9岁的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改次年为正统元年。英宗在位初期由太皇太后张氏辅政,内阁由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仁宣之治得以延续。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后卒,三杨以年老淡出政坛,宦官王振开始专权,其党羽遍天下,百官为之

  • 很孝顺的皇帝与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道光皇帝很孝顺皇太后,其实皇太后并不是他的亲妈,只比他大六岁,但是他的孝顺是很多皇帝对亲妈也没有的。道光皇帝极力禁大烟,他的皇后在后宫禁烟,但是唯一禁不了的就是皇太后,她老人家还是抽的理直气壮,皇后毫无办法。在她去世以后,道光以76岁高龄为她守灵,也因为通宵守灵,日夜不得休息,他老人家也扛不住了,终

  • 荀真的是忠于汉室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荀是忠臣吗,是忠于汉朝的忠臣吗?是!身家性命都搭上了,这点毋庸置疑。荀一度是曹操最亲密的战友,曹操能够统一北方,荀其功为首。后来曹操想要进爵国公,加封九锡{后面解释},二人产生裂痕,后来荀忧虑而死,也有曹操逼迫其自尽一说。本是死党,最终不合。很多好读古史和演义的同好,大多是持着曹操奸逆荀忠直的大概略

  • 古代对于为了效忠皇帝不顾家人生死的人你怎么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的思想政治决定的,中国古代崇尚的是孔子,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被作为官方哲学呢。之后儒家思想不断发展,最终以各种面貌呈现在了人们的头脑之中并深留印记。而儒家思想的观点之一便是忠孝两全,可自古做到忠孝两全的人又有多少?而且古代稍微有点才气的士子都怀有忠贞报国的思想,在他们面前,国家是

  • 你对唐太宗李世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对唐太宗李世民印象最深的是玄武门之变。因为,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并登上皇位,但是,玄武门之变也是个坏榜样,唐王朝皇位传承也因此受到影响。李世民陷入危险,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才转危而安,并登上皇位当时李世民虽然为秦王,但是,他的战功及威信已经远远超过太子李建成,再加上手下能人异士众多,势力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