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你所说,中国历朝皇帝的书法一般都不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据我所知有以下几位。
其一,唐太宗李世民。是王羲之的铁杆粉丝,从全国搜集王帖自己临摹。为了得到《兰亭序》,甚至不择手段骗取,死后还将其陪葬。他首创行书碑刻,其书法水平在历代皇帝中,实数上乘。其子高宗李治,书法造诣颇深。
其二,宋徽宗赵佶,自创瘦金体,独领风骚。风格独特,笔画内部收紧,外部伸张,笔力强劲,为后世所推崇。
另外宋高宗赵构的书法,也很有造诣。师从二王,学过智永。其草书千字文,笔力浑厚,有大家风范。
再有,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都称得上书法大家,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至于你所提的哪个皇帝的字最潦草,这个问题还真没发现,史书上也很少提及,即使有,史学家为了避讳,也不愿提及。仅此跟你共同探讨。
王羲之的艺术风格
王羲之博精群法,推陈出新,开一代新风。他具有儒雅飘逸、高洁傲世的气质和个性。魏晋清谈世风给他以深刻的影响,他退隐山林,以吟诗作书为乐,故其书风清峻飘逸,含蓄蕴藉其作品行笔流畅,同时也有力度,刚柔并济,一气合成,浑然一体,不愧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美称,这种韵致,为后人称道,之后的历朝历代的各大书家或多拜王羲之为师,或在书法上受其影响.尤其是清代乾隆皇帝,酷爱他的作品,将自己的卧室定名为三希堂。
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有哪些啊?
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苏轼<<黄州寒食帖>>三者被称为中国三大行书元朝赵孟《洛神赋》楷书四大名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元之赵孟俯初唐四大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钟王三国魏钟繇、东晋王羲之二张指东汉张芝、唐代张旭二位善草书之书家赵董指元代赵孟俯,明之董其昌邢张米董:指晚明四大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四人。其中董其昌、邢侗又有“南董北邢”之说。昊中四才子:指明代居于苏南的书法家唐伯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祝允明。二沈:指明初沈度、沈粲兄弟二人,又号称“大小学士”。前者以婉丽胜,后者以遒逸胜。鲜赵:指元代书家赵孟俯、鲜于枢。又称元“二雄”。赵氏代表作如《仇锷墓碑铭》、《三门记》、《汲黯传》、《二陆文赋跋》、《嵇康绝交书》,《兰亭十三跋》等;鲜于枢代表作如《韩愈进学解》、《渔父词》、《透光古镜歌》、《韩愈石鼓歌》、《苏轼海棠诗》、《老子道德经》等。米薛:指北宋米芾、薛绍彭,后者代表作如《杂书卷》等苏黄米蔡:指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氏代表作如《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寒食诗》、《醉翁亭记》等;黄氏代表作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花气诗》、《诸上座帖》等;米氏代表作如《多景楼诗》、《苕溪诗帖》、《蜀素诗》等;蔡氏名作如《万安桥记》《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四家”之蔡一说为蔡京。颜柳:指唐之书家颜真卿、柳公权,书史上又有“颜筋柳骨”之称。前者的代表作如《多宝塔感应碑》、《郭家庙碑》、《元吉墓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季明文稿》、《争座位帖》等;后者的代表作如《李晟碑》、《金刚经》、《神策军碑》等。颠张醉素:颠张即张旭,代表作如《肚痛帖》;醉素指怀素,代表作如《自序帖》、《千字文》、《苦笋帖》等,二人亦唐草圣。虞欧褚薛:指初唐的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虞氏的代表作有《孔子家庙碑》,欧阳氏代表作如《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虞恭公温颜博碑》、《皇甫诞碑》,褚氏名如《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薛氏代表作如《信行禅师碑》等。羊薄:指南朝宋书法家羊欣、薄绍之。前者善隶(正)书,后者善行草。二王: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前者为书圣,代表作如《兰亭序》等,后者代表作如《鸭头丸》、《十二月帖》等。三谢:指东晋的谢尚(从兄)、谢奕(兄)、谢安(弟)三人。他们不仅在政治上著名,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并因此得名。崔杜:指东汉崔援、杜操(又改杜度),为徒师关系,皆善章草。钟张:指东汉张芝、三国魏种繇。张氏创今草,被推为“草圣”,钟氏代表作如《宣示表》,《贺捷表》等。皇帝书法家当属宋代的瘦金体创造者宋徽宗(赵佶,1082-1135)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瘦金书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秋芳诗》等,《楷书千字文》是赵佶二十三岁写给大奸臣童贯的,此时的瘦金书体已初具规模。另外清代的康熙的儿子中,胤祯书法最好雍正自幼受到严格的教育。康熙皇帝对几个儿子的学习抓得很紧。他看到一些贵胄之家,对子孙过分娇生惯养,长大成人,不是“痴呆无知”,就是“任性狂恶”,反而害了他们,他感到做“上人”的,对子孙必须从幼年就严格管教。由于教子从严,再加上雍正当皇子的时间较长,有相当的功夫读书习字,因此,他不仅熟练地掌握了满文和汉文,而且还练了一手好字。据《养吉斋余录》记载,雍正为皇子时期,康熙帝很欣赏他的书法,每年都叫他书写扇面,经雍正手书的扇面竟达一百多幅。乾隆喜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其字圆润遒丽,很有功底。每到一处,必要御笔垂青。西湖十景就是由他亲手题的碑。这些爱好对乾隆健脑、强身、养性,是大有裨益的。乾隆喜爱书法,造诣精深。他长期痴于书法,至老不倦。自内廷到御苑,从塞北到江南,园林胜景,名山古迹,所到之处,挥毫题字,墨迹之多,罕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