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有十六个皇帝,为什么北京只有十三陵,其他几位葬在哪?

明朝有十六个皇帝,为什么北京只有十三陵,其他几位葬在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242 更新时间:2024/1/13 21:16:55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麓,距北京中心天安门广场只有50公里。十三陵是明朝的皇家陵园,埋葬着明朝自成祖迁都北京后的十三个皇帝以及他们的后妃太子等人。明十三陵地区属于太行山燕山山脉余脉,四周群山环绕中间是个盆地中间有小河流过环境优雅风景优美。明十三陵是我国现存最规模最大的皇家陵园,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5A级旅游景区。(明十三陵分布图)

明十三陵自永乐年间开始修建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前后一共持续了230多年。其中有埋葬着明成祖的长陵、仁宗皇帝的献陵、宣宗的景陵、英宗的裕陵、宪宗的茂陵、孝宗的泰陵、武宗的康陵、世宗的永陵、穆宗的昭陵、神宗的定陵、光宗的庆陵、熹宗的德陵、崇祯皇帝的思陵。

明朝公认的皇帝有十六位除了埋在十三陵的这十三个皇帝外,还有三个皇帝一个埋在南京一个下落不明一个被以亲王礼仪葬在北京西山。第一位没有埋进十三陵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的明孝陵在南京城外紫金山麓。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濠州人(今安徽凤阳)。元末红巾军领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的开国皇帝,幼年家贫以给地主放牛为生。十几岁时朱元璋遭遇大灾亲人死的死逃的逃,自己也被迫入皇觉寺为僧以换取生计。随着元末社会的天灾人祸愈演愈烈慢慢的出家人的温饱也得不到保障了,社会动荡皇觉寺的信众越来越少收入也锐减。最终主持不得不遣散徒众,让大家外出化缘其实就是去到处乞讨。

(明太祖朱元璋像)

朱元璋只得到处流浪,在流浪的日子里朱元璋见到了贪官污吏的贪暴残虐和底层百姓的民不聊生。于是朱元璋就参加了反元的红巾军,参加义军的朱元璋受到濠州义军领袖郭子兴的赏识,逐渐受到重用并且迎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成为起义军的领袖并在儿时小伙伴汤和、徐达等人的帮助下逐渐强大起来。

(元末群雄割据形势图)

1356年朱元璋攻克元朝江南统治中心集庆路,并将其改为应天府(今南京)。随后朱元璋逐渐消灭了同为起义军的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和元朝在南方的残余势力统一南方地区。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于此同时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率领25万大军北伐。

洪武元年八月徐达攻占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北逃上都元朝灭亡。随后朱元璋又派兵多次北上攻打元朝残余势力,并且接连占领两广云贵川地区统一全国。

朱元璋统一全国后于民休息奖励垦荒,经过多年战乱的经济逐步恢复人口上涨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又大力打击贪官污吏甚至规定官员贪污60两就要斩首,严重的甚至要剥皮实草。但是虽然朱元璋大力治贪处决了很多贪官污吏,但是治贪效果并不明显贪官污吏还是层出不穷。

(明朝疆域图)

朱元璋晚年大兴冤狱,大力清洗功臣宿将株连甚广。借口宰相胡惟庸谋反宣布永远废除丞相之职,下令六部直属皇帝本人加强了皇帝集权。朱元璋又效仿汉高祖分封自己各个儿子到边境地区为藩王,一方面抵御北方强敌一方面拱卫皇室。这些藩王手下握有军队还有相当一部分独立权利,这也造成了藩王的尾大不掉,以至于造成了后来燕王夺位的靖难之役。

1398年一代枭雄朱元璋病逝于应天府,享年71岁,庙号明太祖。谥号高皇帝,葬于南京城外紫金山明孝陵。由于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早亡,所以朱元璋死后由皇太孙朱允继位年号建文。

明史赞曰: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

(明孝陵神道)

第二位没有埋进北京十三陵的皇帝,就是建文帝朱允。朱元璋死后朱允继位,年号建文。建文帝继位后重用文臣黄子澄、方孝孺、齐泰等人。为了巩固皇权消除藩王做大的威胁,他们向朱允提出了“削藩”的主张。建文帝的削藩政策造成藩王们的不满,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乘机打着奉天靖难的名义起兵反抗。

(建文帝像)

由于国初的那些朝廷名将都被朱元璋清洗掉了,以至于朱允无人可用最终重用志大才疏的李景隆为帅错失了平叛的最佳时机。双方互相攻伐四年之久,最后燕军孤注一掷直捣南京。很快打到南京城下,城内的李景隆等人打开城门迎接燕王入京。南京皇宫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燕王宣布建文帝自焚而死。

(靖难之役形势图)

燕王朱棣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不承认建文帝的正统地位。直到万历年间才恢复建文年号,南明弘光政权时福王才追尊为惠宗让皇帝。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故又史称明惠帝,后世多以年号称呼其为建文帝。

(明成祖朱棣像)

由于明成祖朱棣不承认朱允的皇帝帝位,再加上建文帝下落不明,所以对太监指认所谓建文帝的尸体只是草草处理。《明史恭闵帝本纪》记载: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关于这具所谓的建文帝尸体葬在何处后世也无明确记载,也不为世人所承认。后世也多次寻找建文帝的下落,不过始终无法确定建文帝究竟流落何地?葬在什么地方?

最后一个没有葬进十三陵的是景帝朱祁钰,又称景泰帝。景帝是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唯一一个没有埋进十三陵的皇帝,这都要从他和哥哥明英宗的恩怨说起。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年仅九岁的太子朱祁镇继位年号正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明英宗继位初期由祖母张太皇太后辅政,张太皇太后重用三杨内阁朝政比较稳定。几年后随着张太皇太后驾崩,三杨也陆续死去。朱祁镇亲政后,重用大太监王振搞得朝政日益腐败。

1449年,明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率领20大军号称50万北征瓦剌。由于指挥混乱大军在怀来土木堡遭到瓦剌攻击,明军几乎全军覆没随行的大臣也大多死难。王振被樊忠所杀,明英宗被俘。

(土木堡之变形势图)

消息传到北京朝廷上下震动,孙太后命令王朱祁钰监国主持大政。这时北京人心惶惶有大臣主张南迁避祸,这时兵部侍郎于谦挺身而出大声呵斥南迁动议。于谦力主抵抗人心初定,朱祁钰命令于谦主持北京保卫战。

为稳定人心群臣拥戴朱祁钰为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改年号景泰。在于谦的主持下明军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在双方的斡旋下朱祁镇被放回北京。朱祁镇被放回北京受到新皇帝的被猜忌,被软禁在南宫七年。

(景泰帝像)

景泰八年(1457年)景泰帝病重,由于先前景泰帝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夭折。这时候景泰帝病重并且没有太子,武清侯石亨左都督张太监曹吉祥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合谋政变。他们砸开南宫大门拥戴英宗复位,史称“夺门之变”。

英宗复位后削去景帝帝号,迁往西苑。并且逮捕了景泰帝的亲信大学士王文和挽救明朝的大英雄于谦,最初英宗不想杀死于谦但是在徐有贞等人的力主之下,还是下令处死于谦王文。

景泰帝迁到西苑不久就病逝了,终年三十岁。明英宗深恨景帝下令仅仅以亲王之礼葬于北京西山金山口,谥号曰戾。

(景泰陵碑)

明英宗死后宪宗继位,宪宗为叔叔景泰帝恢复了皇帝的名号。并下令将陵墓扩建为皇陵,嘉靖帝时改建陵碑并将亲王的绿琉璃瓦改为天子所用的黄琉璃瓦。但是景泰陵的规模很小,远远不及十三陵的任何一座。清代逐渐荒废,文革时期宝顶也不复存在仅存陵碑。1979年被北京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以逐步恢复。

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以来,至崇祯帝朱由检亡国,明朝先后有十六位皇帝。在北京的明朝皇陵,却安葬了十三位皇帝,又称“明十三陵”,那么问题来了,剩下的三位皇帝埋葬在哪里?这三位又是谁呢?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没有埋葬在十三陵中呢?且听史晓生细细道来:

一、明朝皇帝纵览表要说这大明朝,那可是在历史上大大的有名。单单一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让后辈儿孙为之折服。太祖皇帝开国以来,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生生的将中华民族的硬气演绎到极致。只可惜,晚期受阉党把持朝政,加上一些其他因素,最终大明灭亡。

明太祖朱元璋自草莽之中起身,开创了两百多年的基业。中间先后登场共一十六位帝王,他们分别是: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1368年登基,年号洪武,谥号明高帝。

明惠宗朱允(1377-??),1398年登基,年号建文,谥号明惠帝。

明成祖朱棣(1360-1424),1402年登基,年号永乐,谥号明文帝。

明仁总朱高炽(1378-1425),1424年登基,年号洪熙,谥号明昭帝。

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1425年登基,年号宣德,谥号明章帝。

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1435年登基,年号正统,谥号明睿帝。

明代宗朱祁钰(1428-1457),1449年登基,年号景泰,谥号明景帝。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1464年登基,年号成化,谥号明纯帝。

明孝宗朱佑樘(1470-1505),1487年登基,年号弘治,谥号明敬帝。

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1505年登基,年号正德,谥号明毅帝。

明世宗朱厚(1507-1567),1521年登基,年号嘉靖,谥号明肃帝。

明穆宗朱载(1537-1572),1566年登基,年号隆庆,谥号明庄帝。

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1572年登基,年号万历,谥号明显帝。

明光帝朱常洛(1582-1620),1620年登基,年号泰昌,谥号明贞帝。

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1620年登基,年号天。谥号明帝。

明思宗朱由检(1610-1644),1627年登基,年号崇祯,谥号明列帝。

二、没有埋葬在明十三陵的三位皇帝明十三陵,又称明皇陵,是明朝皇帝驾崩后埋葬之地。十三陵位于北京天寿山。在大明一十六帝中,有三位是没有埋葬在北京的明十三陵中,他们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宗朱允以及明代宗朱祁钰。这其中的原因,要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

1、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自安徽濠州起兵,历经数十年,终于在南京称帝。登基后,定都于应天(今南京),并在南京紫金山修建陵墓,是为明孝陵,在朱元璋驾崩后,当时的明朝首都还在南京,并且明孝陵已经修建完毕,所以朱元璋的安葬之处就位于南京紫金山的明孝陵,因此北京的十三陵中没有安葬朱元璋。

2、明惠帝朱允

建文帝朱允是太子朱标的长子,朱元璋本以将皇位传给朱标,奈何朱标英年早逝,使得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无奈之下,朱元璋又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长子朱允,朱允登基后,大力进行削藩,致使燕王朱棣起兵,以“靖难”的名义进行造反,最终将朱允赶下了皇位。

朱棣在打入南京城后,朱允眼见已无翻盘的希望,一把火将皇宫点燃,自己也不知所踪,后世有很多关于朱允下落的传闻,但一一被证实均为谣传。所以,这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建文帝,自然也没有埋葬在北京的十三陵之中。

3、明代宗朱祁钰

代宗朱祁钰,本为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两人均为朱瞻基的妃子吴氏所生。宣德十年,朱瞻基驾崩,朱祁镇登基,是为明英宗,而朱祁钰被册封为王。

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御驾亲征,之后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兵部侍郎和孙太后的支持下,朱祁钰登基,尊英宗为太上皇,并大力启用于谦,击退了瓦刺的进攻。

英宗朱祁镇回归后,朱祁钰将哥哥朱祁镇幽禁至南宫,并改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并意欲除掉英宗,奈何时机不对,发生了夺门之变,朱祁镇重新登上皇位,将朱祁钰贬为王,软禁于西苑。朱祁钰在被软禁后,离奇去世,明英宗赐谥号为戾,葬于北京西山景泰陵。在明宪宗朱见深登基后,下旨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名位。这就是第三位没有安葬在十三陵中的皇帝。

结语:明代开国至灭亡共有276年,自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至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朱由检于煤山自缢身亡。共历经了一十六位皇帝,纵观整个大明,结束元末战乱的局面,开创了新的文明,尤其在明朝中晚期,各类文学以及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明代史中国封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汉朝历代帝王年号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顺序姓名谥号庙号在位时间一、西汉1刘邦高帝太祖前207年十月—前195年2刘盈孝惠帝前194年——前188年3吕雉高后前187——前180(前少帝刘恭和后少帝刘弘)4刘恒孝文帝太宗前179——前1575刘启孝景帝前156——前1416刘彻孝武帝世宗前140——前877刘弗陵孝昭帝前86——前749、

  • 王羲之为什么被后世称为"书圣"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由于王羲之的书法造诣以及对后代的深远影响,再加上历代帝王的高度推崇,因此后人便称之为“书圣”。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呀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曾做过右军将军等职,故世称王右军。王家为东晋望族,善书者也不乏其人,父亲王旷善隶书,堂伯王导善行草,叔父王威工草隶飞白。此外,堂兄弟中王恬、王洽、

  • 清朝所有的皇帝都是谁啊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一、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l8年。二、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三、世宗胤,为雍正,在位13年。四、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O年。五、仁宗琰,为嘉庆,在位25年。六、宣宗宁,为道光,在位30年。七、文宗奕,为咸丰,在位1l年。八、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l3年。九、德宗载,为光绪,在位34年。十、

  • 明朝十六位帝王,你最了解哪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洪武,1368年一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明开国皇帝,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明朝从朱元璋洪武建国到朱由检煤山自缢灭亡,享国276年,历经十六任帝王。今天小编按照贡献排名,并不是按照能力排名,因为有些皇帝按照能力排名并不会太低,比如嘉靖,但是贡献却在某些平庸之主之后!按照贡献排名

  • 唐朝历代皇帝排列顺序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历代皇帝排列顺序:1、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字叔德,唐朝开国皇帝。2、李世民,即唐太宗。3、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即唐高宗。4、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5、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于嗣圣元

  • “宸”字和“”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宸在五行中为金形声。从宀,辰声。从“宀”,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屋檐同本义[eave]宸,屋宇也。--《说文》而为敝邑宸宇。--《国语越语》。注:“屋溜。”消埃于中宸。--张衡《西京赋》。注:“天地之交宇也。”又如:宸宇(屋檐。比喻庇荫)又深又大的房屋[greatmansion]宸,贾逵曰:室之奥者

  • 明朝十六帝,哪个皇帝在位期间,老百姓的日子最好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我是梁一杂说,我来为您解答!朱元璋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暴政,建立了最后一个汉人的封建王朝-大明。明朝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朝代,朱元璋去世后,其四子朱棣就篡了侄子朱允的皇位,而朱棣的后代全部都是奇葩,直到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想来一把正经,结果却葬送了大明王朝。自朱元璋建立明朝至末代崇祯皇帝,一共经历了27

  • 明朝有多少个皇帝,具体都有什么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一共有十六皇帝,这里面不包括死后追谥的,如朱标和嘉靖帝的父亲等。明朝皇帝个个都是奇葩,都有一段传奇故事,不过对明朝皇帝后人还是有一个不错的总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算是恰与其分吧。1、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朱元璋的功绩主要表现在:驱赶蒙元,统一全国,建立汉人统治政权;巩固

  • 明朝十六任皇帝中,谁最优秀?明朝的结束责任全部在于崇祯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我认为明朝最出色的皇帝是仁宗朱高炽,为什么呢?因为朱高炽这个皇帝在继位以后,虽然当皇帝的时间不长,只有短短10个月时间,但是呢,在这10个月里面他以自己的仁慈宽厚体贴下属性格,为明朝今后的统治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也为他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的统治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在朱高炽以“仁”治国的国策统治下

  • 如何评价明朝各代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1、朱元璋: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中国历史皇帝可排第三功:开局碗,造江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过:小农思想,屠戮功臣,所托非人。2.朱棣:万方玉帛风云会,一统江山日月明中国历史皇帝可排第十功:八百勇士靖难起,南征北战威百夷。迁都修典运河畔,远洋剿寇传万年。过:革除之际倒行逆施,仙去功灭人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