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奋六世之余烈,如果给这六个秦国君王所做贡献排个顺序,应该是怎么样的?

奋六世之余烈,如果给这六个秦国君王所做贡献排个顺序,应该是怎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070 更新时间:2024/1/9 5:53:00

我们先介绍下六世余烈都是谁:

第一位,秦孝公,在此之前,秦国还很虚弱,曾一度被魏国按着打,被打的实在受不了了,于是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商鞅不负所托,将秦国改造的国富民强,兵强马壮,俨然就是一部战争机器,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位,秦惠文王,1、此时的东方六国认识到单打独斗已经不是秦国的对手了,于是他们采取合纵的策略对抗秦国。针对这一情况,秦惠文王任用张仪实行连横策略,打破了六国的合纵。2、武功方面,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使秦国更为强盛。

第三位,秦武王,秦武王在位仅三年,但是就这三年的时间里,还斩杀了六万韩军,拿下了韩国的军事重镇宜阳,从此有了兵出函谷关的通道。

第四位,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在位56年,做了很多贡献,最重要的有两点:1、任用范雎为相,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进一步瓦解六国合纵之策。2、重用战神白起,在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5万,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5万,消灭了东方六国的主力,为以后的统一大业扫除障碍。

第五位,秦孝文王,秦孝文王继位三天就死了,没什么可说的。

第六位,秦庄襄王,秦庄襄王在位也仅有三年的时间,但是他也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1、建立东郡,切断了六国合纵的通道,2、占领了赵国三十七座城池,使还没缓过气来的赵国更是雪上加霜。

秦国自秦孝公以来,可以说六世代代都是明君,代代重用贤臣,代代皆有贡献,正因为他们的努力,才能使赢政在即位后,横扫六国,统一天下。

要给他们的贡献排个名次的话,我觉得,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武王>秦庄襄王>秦孝文王。(谢谢阅读,欢迎关注,史料来源于《史记》等,图片来源于网络)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与烈,振长策而于宇内”,这六世指的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

很多人认为这六位秦君都是励精图治之主,其实里面的水分很大,真正能称得上英主的,最多只有三位。

六世余烈,最多只有一半有所作为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61年前338年在位,在他的时代,秦国再次强大起来。他重用商鞅,实行变法,秦国国力大增,也开始有资本逐鹿中原。

秦孝公在位二十三年,使得秦国从偏居西北,无法跨出函谷关,到夺取魏国河西之地,逼迫韩国签订盟约,正式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秦惠文王嬴驷,公元前337年前311年在位,他是把秦国爵位从公变王的人物。当政期间,重用张仪连横六国,手下能人甚多。

夺义渠、平巴蜀,东出函谷关,南下楚地,攻魏败楚。秦惠文王时期,是秦国统一六国步伐的开始。

秦武王嬴荡,公元前310年前307年在位,他是一位喜爱武力的大力士国王。手下得宠者也以力士居多:任鄙、乌获、孟说等人。和他父亲的用人方针完全不同。

嬴荡在位时期,虽然打败过韩国,逼迫韩王求和,但他好勇斗狠,最后在一场“举鼎比赛”中受了内伤。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到了晚上就气绝身亡了。

秦昭襄王嬴稷,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在他当政时期,文有范雎,武有白起,攻三晋,败齐楚,政事上有“远交近攻”,军事上有“长平之战”。

嬴稷也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并且还已经达到了可以称帝的资本。不少学者都认为:在秦昭襄王执政末期,秦国已经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秦孝文王嬴柱,公元前250年在位,在位三天即去世,嬴柱做了十五年的太子,被戏称为“战国时期待机时间最长的太子”。

不过在他临死前,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把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立为太子。也让秦国顺利地交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手上。

秦庄襄王嬴子楚,公元前250年前247年在位。子楚在位三年,就连续出兵攻打山东六国。虽然逼韩国割成皋求和,取了赵国太原、狼孟等地,攻下了魏国高都。

但走得太快容易扯到蛋,子楚开动的战争机器,终于使得六国再次合纵,在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的指挥下,燕、赵、韩、魏、楚五国联军合攻秦军,一直攻到函谷关前才停下。秦军所得之地全数被抢回,子楚三年的征伐之路全数尽毁。

所以按功绩来看,六世应该排列为: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嬴驷秦昭襄王嬴稷秦武王嬴荡秦庄襄王嬴子楚秦孝文王嬴柱。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历代国君包括谁?在位多少年?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约前900年东周孝王封赢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秦非子秦公伯秦仲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50年秦静公秦宁公前715年-前704年在位12年秦出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6年秦武公前697年-前678

  • 战国时期秦国列位国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齐:原本姓姜战国时姓田,所谓田氏代齐秦:赢韩:韩魏:魏赵:赵燕:姬楚国乃炎帝姜姓一支,证据之一是炎帝神农氏的先祖以游牧为生,与羊关系密切,羊是其族号标志。炎帝姓姜,姜字便是上羊下女,羊是其族号标志。而楚族已公认姓“芈”,国姓为熊,这两个字在古代发音同与羊的叫声芈是楚王族的通姓,凡是楚王族的后裔(例如

  • 明朝明明16位皇帝,为什么皇陵却叫做明十三陵?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有276年,一共有16位皇帝,但是北京的明陵却叫“十三陵”,那么究竟是哪三位皇帝缺席了明陵,缺席的三位又葬在何处呢?第一位缺席者:朱元璋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北京明陵缺席的第一位竟然是老朱家的祖宗朱元璋。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因为志在推翻元朝,他给自己改名为“元璋”,“朱”的读音和“诛”一样,他

  • 明朝皇帝的血缘关系具体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皇帝血缘关系一点都不混乱,从二世祖朱棣开始,一直都是朱棣一脉直系传承,比起宋朝简单得多,下面这幅图一目了然。(▲明朝帝位传承关系图)1,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立长子朱标为太子,但朱标命不好,死得早,朱棣对朱标感情很深,又特别喜欢朱标的儿子、大孙子朱允,于是便立朱允为太子。在还有很多儿子的情况下,立

  • 秦朝有几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有2个一个是秦始皇嬴政另一个是秦二世胡亥还有一个秦王没有称帝叫做子婴后来为项羽所杀秦朝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所建立的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二世而亡,皇帝有两位,始皇帝嬴政和二世胡亥。秦二世在位三年,被赵高所杀。赵高欲自立为王,但发现群臣并不支持,于是迎立子婴即位,并将玉玺交给他。赵高声称

  • 古代的帝王墓是怎么修建的,是挖洞一样,还是像现在建屋后再埋土而成?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帝王墓,分为封土(地面建筑部分)和地宫(放棺椁)两部分。大多数帝王墓先挖地宫修建地宫建筑,再用夯土层层夯实坟头,进而修建地面建筑。这修建陵墓从一个帝王登基到死亡。当然也有特别的,如成吉思汗墓穴,传说用战马把陵墓踏平,养成和周围草原一样。中国古代帝王非常重视死后的埋骨之所,认为这涉及到王朝的江

  • 谁能告诉下秦国从春秋到战国之间的帝王详细资料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秦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襄公12公元前777甲子年文公50公元前765丙子年宁公12公元前715丙寅年出公06公元前703戊寅年武公20公元前697甲申年德公02公元前677甲辰年宣公12公元前675丙午年成公04公元前663戊午年穆公39公元前659壬戌年康公12公元前620辛丑年共公05公元前60

  • 明朝历代皇帝及当时的名臣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不说那么多,就说开国皇帝朱元璋和亡国皇帝朱由检他俩吧。首先我个人认为他们两个不管是谁都是一个好皇帝。朱元璋在位时候的名臣就多了,像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汤河,蓝玉,费聚,陆仲亨,唐胜宗,等等,这里面我最喜欢最敬佩的就是刘伯温,流传下来的烧饼歌到现在还有许多人去研究。再说说大明亡国之君朱由检崇

  • 明朝的开国皇帝与最后一位皇帝是什么关系?有血缘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不计南明在内,从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到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共有十六位皇帝。从明朝皇帝世系上看,朱由检是朱元璋的第十一代子嗣。明朝实行“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制度,在明朝这十六位皇帝中,就存在几位非嫡出和互为兄弟的皇帝,但皇位始终都在直系亲属中世袭,血缘关系还是存在的

  • 有人说明朝的皇帝是中国历史最有个性的皇帝,你最喜欢哪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皇帝我最喜欢朱元璋。我最讨厌给皇帝贴上诸如什么个性呀,玩个性你玩得过宋徽宗、南唐后主、南汉宦臣遍朝廷?这些位有个性吧。想玩个性,那你就别当皇帝,在古代封建社会,皇帝就是辛苦活儿。你玩个性,玩得过宋徽宗、南唐后主?他们都是昏君、不负责任的人,更何况明朝这些玩什么个性的皇帝。你不好好干,你自己玩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