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的帝王墓是怎么修建的,是挖洞一样,还是像现在建屋后再埋土而成?

古代的帝王墓是怎么修建的,是挖洞一样,还是像现在建屋后再埋土而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325 更新时间:2024/1/10 13:02:28

中国古代帝王墓,分为封土(地面建筑部分)和地宫(放棺椁)两部分。大多数帝王墓先挖地宫修建地宫建筑,再用夯土层层夯实坟头,进而修建地面建筑。这修建陵墓从一个帝王登基到死亡。当然也有特别的,如成吉思汗墓穴,传说用战马把陵墓踏平,养成和周围草原一样。

中国古代帝王非常重视死后的埋骨之所,认为这涉及到王朝的江山永固。所以,各朝各代皇帝一般在登基之后不久就会派遣亲信的勘屿大臣为自己寻找风水龙脉俱佳之地,然后指派绝对的亲信大臣主持兴建陵寝。一般来说,设计与施工由工部负责,拨款由户部负责,皇帝指派亲信大臣监察。整个工程历史往往数年乃至数十年。

1、明朝以前

地上基本是:陵区大门石象生(有人、兽,象征墓主人生前的仪仗队)墓门献殿(特殊日子如清明等,来祭祀所用)享殿封土(就是平时所说的坟头),还有守陵人住处、制作祭品的厨房、墓墙等。

地下:保护层(防水的青膏泥、干燥的木炭等)提凑(即木头形成的墓室的墙)墓室(分主室、耳室)棺椁陪葬品

2、明代

地上:石牌楼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及4根华表石象生龙凤门陵门神厨(制作祭品)、神库、神功圣德碑亭恩门恩殿(放置帝后生前冠服、灵位,在特殊日子如清明等,来祭祀所用)、配殿琉璃花门二柱门宝城,还有守陵人住处、陵园、墓墙等。

地下:隧道墓道前殿中殿(放置帝后的宝座、琉璃五供、长明灯)、左右配殿(停放陪葬的妃子的棺材,明英宗时开始废除殉葬,不停放棺材,成为空屋)后殿(停放帝后棺材、金宝、金册、陪葬品)

3、清朝

地上:石牌楼大红门(陵区大门)神功圣德碑亭及4根华表(从顺治到嘉庆都有)石象生、神库、井亭(神厨用水)、东西班房(卫兵住)隆恩门隆恩殿(放置帝后灵位,在特殊日子如清明等,来祭祀所用)、配殿琉璃花门二柱门石五供明楼宝城,还有守陵人住处、墓墙等。

地下:隧道券墓道券穿堂券明堂券(放置帝后的金宝、金册)金券(停放帝后棺材)

总结,就是挖坑建造填坑。有些墓葬是依山而建,整儿山腹都是地下墓穴的一部分,有些是挖坑建造之后填坑。有些是通过隧道的形式建造。

为何明朝皇帝墓几乎没有被盗过,除了定陵人为开发。而清朝墓几乎都被盗?

盗墓贼分为官盗和民盗,民盗无论乱世还是盛世,一直存在,偷偷摸摸,三五成团,甚至单独作案,破坏性是有,可是,说实话,跟官盗相比,小的多。

每逢乱世,盗墓贼就极其猖獗,民盗不说,官盗往往会在此时登上历史的舞台,为了金银财宝,掘人祖坟,干的都是断子绝孙的事。

历史上,汉末三国,五代十国,清末民初,这三个乱世,官盗尤其厉害,对历代皇陵的盗掘极其疯狂,对皇陵的破坏和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难以用数字和金钱衡量。西汉末年时期,有农民起义军赤眉军,要造大汉朝廷的反,为了填饱肚子,很多农民加入了,这其中不乏疯狂之徒,其表现就是几十万赤眉军不但将长安的存粮吃干净,还把西汉的皇陵给盗掘了。

如果说,赤眉军盗掘西汉皇陵,是底层人民的无奈选择,则东汉末年时期的董卓曹操,则是有意的行为。东汉末年,皇帝年幼,宦官十常侍专权,后戚何进,为了跟十常侍斗争,号召天下的郡守带兵进东都洛阳勤王,然而,天下诸侯还没到洛阳,十常侍已经把何进弄死,不过,由于这一场混斗,东汉朝廷无力限制地方势力,西凉的董卓带领三千西凉彪悍兵马进京,接着董卓实际上把持了东汉的朝政。在董卓秉政期间,他曾经派手下将领吕布带人盗掘了东汉的皇陵。

正所谓城头变换大王旗,董卓接着也倒台了,新上台的是大家族出身的曹操,有自己的亲信兵马,号称青州兵,曹操在组建自己的势力时,缺钱少粮,于是他也打起了皇陵的主意,因为皇陵意味着金银财宝,意味着招兵买马的本钱,曹操派出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浩浩荡荡开奔西汉梁孝王陵墓群。

西汉皇陵被赤眉军给盗掘,东汉皇陵被董卓吕布给盗掘,那么,曹操对这两个皇陵不再感兴趣,他的目标梁孝王皇陵群,同样是一座不亚于皇陵的宝藏,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弟弟,是汉武帝的叔叔,生前他跟汉景帝兄弟感情特别好,甚至汉景帝喝醉酒时,还说过死后传位给他的醉话,颇类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兄弟,汉景帝使用晁错的推恩令削藩,引发七国之乱,梁孝王作为最有实力的王之一,坚决地站在汉景帝这一边,为汉朝的统一和完整,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梁孝王死后,他的王陵规格,超出一般的汉朝藩王很多,甚至不亚于一般的西汉皇陵。可惜的是,梁孝王墓葬群还是被曹操的摸金校尉给盗掘了。

五代十国时期,有节度使温韬,驻守关中地区十几年,将除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之外的关中唐皇陵全部盗掘,盗取了无数金银珠宝和文化文物,尤其是唐太宗的皇陵,里面有很多价值连城的字画真迹和书籍。

民国时期,军阀孙殿英盗掘了清东陵。其中乾隆帝和慈禧太后的皇陵被破坏尤其严重。

这是官盗。古代大部分皇陵被破坏的最厉害的,都是官盗干的。

有人就说了,明朝末年也是乱世,为什么明朝皇陵没有被盗掘呢?

首先我要说,明朝皇陵也被盗掘了,可是大多是民盗,官盗还没来得及大规模盗掘。要知道,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入北京,也只三十几天,他们把更多精力用在了夺取北京城内的财富上,接着吴三桂占领山海关,投降满清,李自成就出关打仗了。至于大顺军里有没有小团伙的人打明皇陵的主意呢?当然是有的,但是破坏有限。

而清军入北京城以后,由于多尔衮当时对八旗兵的限制还好,所以清军有零星的盗掘明皇陵的行为,也没达到大规模官盗的地步。满清八旗兵入关之前有屠城的行为,甚至皇太极时期,就有八旗兵入关屠城,因此当时明朝京城老百姓对满清很是恐惧,城里流传八旗兵要屠城的流言,多尔衮当时以顺治帝的名义,下发诏书,意图安抚京城百姓,说不会屠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八旗兵大规模的盗掘皇陵的行为。

所以,满清八旗兵虽然有零星对明皇陵的破坏,但是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官盗。

但是,由于自努尔哈赤起,满清就对大明充满仇恨,所以每次满清派兵偷偷入关,都会派人特意尝试光顾明朝皇陵,进行肆意的破坏。虽然多尔衮对满清八旗兵有一定的限制,然而,八旗兵入关以后,还是一定程度破坏了明十三陵,其中遭他们焚坏过的就有明定陵和明德陵,还好,地宫基本上没怎么有大的破坏。

其次,乱世没有官盗,太平时期却有,传说明朝永陵曾遭到清廷破坏,其罪魁祸首是十全老人乾隆皇帝。

明朝皇陵大部分在北京城,称为明十三陵,其中有一座皇陵,据说被乾隆皇帝派人严重破坏,它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的永陵。

明朝嘉靖帝,是明朝最为信奉道教的一个皇帝,因此,他的皇陵在设计时,特别的考究,别的不说,其使用的木材,全都是最上等的精美金丝楠木,就是这些楠木,吸引了最爱附庸风雅、喜欢到处盖章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要修建自己的陵墓,缺少好木材,就派人打着修缮的名义,将嘉靖帝永陵的很多楠木盗取了,当然,乾隆皇帝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满清占据北京城以后,也曾大兴土木,然而他们除了使用新的材料,也曾拆旧的,盖新的,所以,明朝遗留的皇陵和宫殿的材料,都曾经被拉走过,破坏过。

例如,嘉靖帝的西苑,是他最喜欢的地方,是他修道的寝宫,清朝修顺治帝清孝陵时,曾派人将其中的一座大殿和两个亭子给拆走了。接着,康雍乾三朝修皇陵,都曾经拆毁过明朝的建筑。这也是为什么清朝的紫禁城的宫殿大小规模比明朝小很多的原因,都是拆旧补新,能大的了吗?

对明皇陵破坏最严重的就是乾隆帝了,他拆永陵,直接把永陵的享殿,也就是皇陵地面上的大殿,子孙后代祭拜的大殿,放牌位和上贡的大殿里的楠木大部分都搬走了。

据说乾隆帝要拆永陵的楠木,曾经遭到纪晓岚的反对,纪晓岚拿出《大清律》,引经据典,上了一道奏折,试图阻止乾隆皇帝破坏永陵,乾隆帝看到纪晓岚的奏折,表面打消了这个心思,实际上心里一日没有放弃。

面对《大清律》,乾隆皇帝也不好直接驳回,怎么办呢?这老小子好好思考了一番,最后竟然想出了一个要修缮明十三陵的借口,通过修缮十三陵,暗渡陈仓,偷梁换柱,将明永陵的享殿里的金丝楠木都搬到了自己的坟墓里。

当然,这件事的真实性一直存疑,因为有历史学家考证发现,乾隆修建自己的皇陵的时间要早他修缮明十三陵二十几年。所以,很多历史学家曾经为乾隆皇帝平反。

然而,明朝皇陵曾经遭到清朝朝廷破坏过,却是真的,只不过大部分遭到破坏的都是地上部分。

明国时期是一个乱世,孙殿英大肆盗掘过清东陵,然而大部分明朝皇陵却幸免于难,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第一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官盗敢盗掘代表中华正统的明朝的皇陵,肯定被全天下共同讨伐。所以孙殿英敢盗掘清皇陵,不敢盗掘明皇陵。当然,孙殿英盗掘清皇陵,也被天下人讨伐了。

第二点,没有官盗,还有民盗,官盗不敢大规模盗掘明皇陵,民盗却敢偷偷摸摸盗掘明皇陵,只不过,民盗的破坏不如官盗那么大,所以少为人知。

即便如此,民国时期,明皇陵仍然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例如明宪宗成化皇帝的万贵妇陵墓就被盗墓贼给盗掘了。

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他爹是土木之变中被俘虏的明英宗,万贵妃本来是照顾成化帝的宫女奶妈,比成化帝大17岁,谁知道成化帝却是个御啊姐啊控,喜欢上了万奶妈,对她特别宠幸,万贵妃是个大胖子,不知道成化帝喜欢她啥,有一次,万贵妃要教训一个小宫女,谁知道她太胖,活动量有点大,一口大气没倒过来,就晕死过去了,从此再也没有睁开眼,当时万贵妃57岁,万贵妃死后,成化帝相思成病,没多久也驾崩了。万贵妃的陵墓陪着成化帝,也在明十三陵。

首先光顾万贵妃陵墓的是一伙土匪,首领叫侯现文,他带着18个弟兄,想盗掘万贵妃陵,结果因为人手不够,没成功,反而被抓进了监狱。

一直到1944年,才有人盗掘成功了,这伙人的首领叫程老六,号称程六爷,手底下有一百来号人,主要在明十三陵附近占山为王,程老六带着这一百来号人,挖了三个昼夜,终于挖开了万贵妃墓,然后老六还找人还弄了六匹马,把挖出来的金银财宝全都拉走了。

当然,当地也有当官的当兵的,把财宝运出去,得留下买路钱,据说老六出手很阔绰,当兵的一人一两黄金和二十颗宝珠,当官的每人一罐子金银珠宝。当然,大头都被老六和他的手下吞没了。

老六发财了,第二天就举行大婚,浩浩荡荡,特别是,他的新娘子戴的凤冠霞帔,竟然是万贵妃的金顶凤冠,也不嫌晦气?半年后,老六这伙子人就被剿灭了。

至于定陵,我就不说了。

参考资料

《中国盗墓史》

《三国志》

《万历野获编》

《考古编》

《清人笔记》

明朝皇陵和清朝皇陵,论规模和影响,都在历代皇陵中享有极高地位,但两者的境况却完全不同。明皇陵保存完好,基本未遭到偷盗发掘和破坏。而清朝皇陵保存状况则惨不忍睹,除了顺治孝陵等个别皇陵未被偷盗发掘,其他帝陵全都惨遭盗贼的毁坏。都是皇陵,为何境遇天差地远?

明朝皇帝陵,由3部分组成,包括安徽凤阳的明祖陵,南京的明孝陵、明东陵,和京师的十三陵、景泰陵。其中,凤阳的明朝祖陵埋葬着朱元璋的父母兄嫂,1379年落成。1635年曾遭到张献忠破坏,地面建筑损毁,但未被挖掘。明孝陵埋葬朱元璋本人,1402年竣工。地面建筑曾在咸丰年间遭到太平军破坏,但地宫一直完好如初。京师的十三陵埋葬了明朝大部分帝王,除了万历的定陵曾在50年代被考古发掘,其余均原封未动。

清朝皇陵则破坏严重。清皇陵分为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易县的清西陵。东陵包括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皇帝的陵园,以及慈禧的定东陵。西陵包括雍正、嘉庆、道光、光绪的陵园。1928年孙殿英在清东陵大肆挖掘偷盗,给东陵造成毁灭性破坏。17年后,土匪王绍义再度发掘东陵。西陵的崇陵也曾被土匪洗劫。

明清皇陵差别如此悬殊,原因很简单。明朝灭亡后,清朝入主中原后,由于本身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夷狄之族,担心中原民心不肯降服,因此竭力要把自己塑造成正统王朝形象。清朝皇帝采取很多措施保护明皇陵,禁止破坏偷盗行为。甚至还一本正经地去朱元璋的孝陵参拜,以示尊敬。清朝灭亡后,天下大乱,清陵保护也无人关注。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明朝帝陵的设计建造水平,远高于清朝帝陵,大大增加了挖掘难度。明帝陵和清帝陵最显著的区别就是一个字:深。已经发掘的万历定陵,深达27米,墓道弯曲转折,入口隐秘难寻。而乾陵的裕陵,地宫深度只有9米多,墓道短而笔直。50年代考古专家发掘定陵,光找地宫入口就找了一年。民国期间,大盗侯某曾试图盗窃天皇帝德陵,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找不到入口,悻悻而去。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谁能告诉下秦国从春秋到战国之间的帝王详细资料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秦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襄公12公元前777甲子年文公50公元前765丙子年宁公12公元前715丙寅年出公06公元前703戊寅年武公20公元前697甲申年德公02公元前677甲辰年宣公12公元前675丙午年成公04公元前663戊午年穆公39公元前659壬戌年康公12公元前620辛丑年共公05公元前60

  • 明朝历代皇帝及当时的名臣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不说那么多,就说开国皇帝朱元璋和亡国皇帝朱由检他俩吧。首先我个人认为他们两个不管是谁都是一个好皇帝。朱元璋在位时候的名臣就多了,像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汤河,蓝玉,费聚,陆仲亨,唐胜宗,等等,这里面我最喜欢最敬佩的就是刘伯温,流传下来的烧饼歌到现在还有许多人去研究。再说说大明亡国之君朱由检崇

  • 明朝的开国皇帝与最后一位皇帝是什么关系?有血缘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不计南明在内,从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到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共有十六位皇帝。从明朝皇帝世系上看,朱由检是朱元璋的第十一代子嗣。明朝实行“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制度,在明朝这十六位皇帝中,就存在几位非嫡出和互为兄弟的皇帝,但皇位始终都在直系亲属中世袭,血缘关系还是存在的

  • 有人说明朝的皇帝是中国历史最有个性的皇帝,你最喜欢哪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皇帝我最喜欢朱元璋。我最讨厌给皇帝贴上诸如什么个性呀,玩个性你玩得过宋徽宗、南唐后主、南汉宦臣遍朝廷?这些位有个性吧。想玩个性,那你就别当皇帝,在古代封建社会,皇帝就是辛苦活儿。你玩个性,玩得过宋徽宗、南唐后主?他们都是昏君、不负责任的人,更何况明朝这些玩什么个性的皇帝。你不好好干,你自己玩个性

  • 明朝皇帝谁比较正常?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一国之君,我认为个人品德上应该是宽厚仁慈,勤俭简朴;在治国理政上应该是亲贤远佞,政风清朗;在对待底层百姓方面应该是察民情,恤民苦;在维护国家安全上应该是固边疆,促交流。这样的皇帝才是正常的皇帝,才是安邦定国的好皇帝。阅读明朝的历史,有作为的皇帝也不少,我认为按题主说的正常的皇帝应该是朱高炽。朱高

  • 秦朝几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3个始皇帝(嬴政):秦始皇二十六221~秦始皇三十七公元前210年二世(赢胡亥):秦始皇二十七(七月)210年~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子婴:二世二年(八月)207年~二世三年(十月)公元前206年秦国自秦非子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开始,到前771年秦襄公正式被周平王列为诸侯,共经历5代君主;自秦襄公被列为

  • 明朝16位皇帝的血缘关系是什么脉络,混乱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在长达276年的时间里,大明王朝一共历经16位帝王。其实,相较于其他大一统王朝而言,明朝的帝王世系相对较为简单,如下图所示,整个大明王朝帝王世系一共只经历了三次偏移而已。△明朝帝王世系第一次世系偏移:“靖难之役”后朱棣称帝懿文太子朱标作为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第

  • 秦朝到底有几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三个,嬴政、赢胡亥、赢子婴。争议在子婴上。子婴是先即皇帝位,又因当时的情况被迫降位为王,类似于现今世界一国承认其他各国的合法政权,默认了项羽、刘邦等势力的存在,希望恢复战国末期的割据,但为时已晚刘邦已经进入关中,子婴向刘邦请降。秦国历代帝王:1、秦非子,嬴非,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2、秦侯

  • 明朝最杰出的五位皇帝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国祚276年,共历16帝。如果按照个人能力和对国家的贡献来说,明朝的16帝要选出5个较好的出来的话,可以分为两个档次。第一档次:超级狠人明太祖和明成祖纵观明朝16帝,不客气的说,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与其他皇帝是截然不同,完全是天上跟地下,差了好几次档次,后面皇帝对于先祖的勇武和治国能力是丢的

  • 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哪个?是嘉靖皇帝,还是万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是万历皇帝,公元1572年1620年,在位48年。48年的时间,近半个世纪,因此在他一朝,明朝完全走向了衰弱。一、前期勤勉的皇帝在继位时,万历皇帝还只是一个10岁的小孩,他最信任的有三个人,一个是自己的母亲,还有两个分别是大伴冯保和师父张居正。张居正严格要求10岁的万历皇帝学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