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因小失大的故事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因小失大的故事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615 更新时间:2024/2/14 22:41:59

有啊。长平之战,就是典型的因小失大。

长平之战爆发的原因。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占领了野王地区,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其他地区的联系。成了孤零零的一块飞地。相守肯定是守不住的。

韩国国君一看事已至此,干脆把上党郡送给秦国算了,希望以此换取秦国罢兵。结果上党郡的郡守冯亭还是个暴脾气,不愿意投降秦国,直接带着上当十七座城池,投降了赵国。

赵国君臣为此争论不休,平阳君赵豹主张不接受上党郡,认为接受它带来的灾祸比利益大得多。平原君赵胜则主张接受上党郡,他说,动用百万大军,经年累月攻打,也攻不下一座城池,现在白白获得十七座城池,这是大利,不能错过有机会。

赵豹的话有道理吗?有。因为赵国接受上党郡,秦国肯定不肯罢休,一定会攻打赵国。到时候兵连祸结,结果难以预料。

赵胜的话有道理吗?有。因为十七座城池确实太宝贵了。错过机会,再想夺取,势比登天。赵胜也考虑到秦国的进攻,他推荐廉颇来防御秦国。

秦国果然大怒,发兵攻打上党郡和赵国。长平之战爆发。

到这里,一切都没有问题。

问题是,长平之战中,赵王一系列昏招,导致45万赵军被坑杀,赵国差点亡国。

从结果看,赵国接受上党郡,确实是因小失大。

看你怎么衡量大小了,

比如,如果你是皇帝,给外族称臣,你就可以坐稳皇位,你要选择要骨气,拒绝称臣,外族分分钟灭了你,哪个小哪个大?

后唐李从珂就是这样的人

李从珂做了皇帝,契丹来跟他和谈,请求把公主嫁过去,这样契丹帮他震慑拥兵自重的石敬瑭

李从珂也同意了,但是,枢密直学士薛文遇对他说,“你以天子之尊,屈身侍奉夷狄,不觉得羞辱吗?再说,如果他们真的要你把公主嫁过去,到时你怎么办?”。

李从珂听完后,虎躯一震,认为很有道理,把支持他和亲的大臣呵斥一通,“你们这些人,有没有一点骨气?堂堂中华男儿,安能摧眉折腰事蛮夷?把我未成年的姑娘送到戈壁滩给野人欺负。。。”

于是李从珂硬气的回绝了。

契丹一看,嘿,小子,你牛,你硬气是吧?

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请求契丹出兵。

李从珂卒,后唐灭亡。

李从珂临死前说,我见此物(薛文遇),几乎肉颤,恨不拔刀刺死了他!

历史上死的最惨的帝王是怎么死的?

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1.春秋晋景公。掉茅坑死的。

2.秦武王赢荡,举大鼎死的。这位是秦始皇的先人,芈月有点关系。

3.宋太祖赵匡胤。被亲弟弟杀的。

4.自杀的。崇祯皇帝。这个太憋屈了,人家崇祯皇帝特勤政,不是亡国之君,却有亡国之实啊。

5.蒙哥汗。烧死的。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里说被杨过用石子打死的。实际是在高台上烧死的。

6.晋哀帝。吃丹药毒死的。

还有许多,被老婆出轨砍死的。被毒死的。被士兵杀得。

最最无奈的一个,到现在还是个迷,雍正怎么死的??

历史上第一个死得最惨的是商朝末代商纣王,他带领大军远征东夷,却后院起火,京都陷入。大军回防不及,商纣王急速将奴隶等派上战场,已成强弩之末,在牧野之战中陷入重围之中。商纣王他选择了和爱妃妲己一同自焚,表达了与商朝共存亡。

有史家说商纣王不是自焚,而是被周武王斩首。

但商纣王并不是后朝所描绘的那样腐朽不堪一击,事实上他的武艺高超不亚于楚霸王项羽,他能手格猛兽,倒拽五牛,他征伐四夷所向披靡。因此,不会轻易被俘被杀,如同项羽那样选择自尽。

但他治国上独断专行,迷恋妲己美色,建造肉池酒肆,整天和妲己泡在酒肉池中,醉生梦死。不听叔父比干进谏,竟挖眼剖心般残暴之极(史实如何还是有点猜疑,就如同曾经将商纣王说得一无是处般)。

商纣王一个将军,带着30万军民宁做流浪鬼、不当亡国奴,坐船远去。商朝,又称殷商,其中一支舰队到达南美洲,成了殷地安人先人(参考南美洲历史学家考古)。而另一个大臣"微之"逃亡韩国,建立国家。

周武王还是善待殷商王室,分封一些诸侯,并分封韩国的"微子"。

历史上,第一个死得是一个大力士,第二个死得极悲壮的是南宋八岁小皇帝赵呙。1279年,张世杰、陆秀夫带领南宋残军,在崖山附近,全体军民上了1000多条海船,坚持抗击元军。

3月6日,弹尽粮绝,宋军做了最后一搏。张世杰等将士冲出重围,继续抗战。

陆秀夫背着祥兴皇帝赵呙,和一众军民被逼到崖山峰顶,陆秀夫仰天长啸:"国破不当亡国奴,誓与江山共存亡!"背着小皇帝赵呙,高空跳台5千米,赵呙心中默念着"阿爸妈,小呙来了!"令人扼腕长叹,潸然泪下!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帝王平庸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暴君不是平庸的君王!平庸只能说他是没有作为,没有能力或臣子过去突出盖过了君王像朱厚照、宋徽宗……都不说是平庸,只能是他们的才能并不是治理国家!我想秦二世、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应该算吧崩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薨古代称候王死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职死亦以此称之。卒古代称大夫死曰卒。不禄古代称士死

  • 为什么在古代龙是帝王的象征?有什么典故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龙成为帝王的象征是从刘邦开始的,仔细看历史会发现在刘邦之前龙与帝王根本没有半点关联。甚至在史记中还有商朝的帝王孔甲吃龙肉的记载,可见龙与做为最高统治者的天子没有关系。之后武王伐纣灭掉商,但是也没有自称是真龙天子,只是称天子而已。一直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秦始皇也没说过自己跟龙有什么关系,要知道秦始

  • 古代帝王是喜欢用贪官还是清官?乾隆既喜欢和,又喜欢刘墉吗,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一般皇帝喜欢用的人,无他需具备以下几点要求:1、首要条件就是绝对的忠心,或者说是让皇帝觉得你一定是忠心的人,如果官员做不到这点,皇帝绝对不会用你做官,更别说做高官了。毕竟皇帝都不知道你忠不忠心,哪敢用你啊!要是盲目的用一个不忠心的人做高官,哪一天保不齐皇帝的宝座就会被这个人抢走。所以皇帝没有那么傻,

  • 历史上的三皇和五帝王都有谁啊。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汉代所定的人间历史上的三皇有五说:①燧人、伏羲、神农。②伏羲、女娲、神农。③伏羲、祝融、神农。④伏羲、神农、共工。⑤伏羲、神农、黄帝。第五种说法由于《尚书》的宣扬而得到推广,从此,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汉代仍传有天神中的三皇,西汉末纬书以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

  • 古神话帝王尧的故事,有详细资料的给我看看吧。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尧,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尚书》和《史记》都说他名叫放勋。后代又传说他号陶唐,姓伊祁氏,故亦称为唐尧。相传尧父为帝,母为陈锋氏女。帝乃黄帝曾孙,在位70年,“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卒后由尧之异母兄挚继位。挚在位9年,为政不善,而禅让于尧。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

  • 历史上关于坐怀不乱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坐怀不乱千古夸,洁身自好美无瑕。春秋鲁国柳下惠,魅力人格独他佳。(一)一说坐怀不乱,人们就会想到柳下惠。柳下惠坐怀不乱成了千古佳话,为了陪衬柳下惠,书上又说盗跖是柳下惠的亲弟弟,这越发教人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了。现在我来谈一个真实的现代版的坐怀不乱故事。我有一个姓申的忘年老友,论年龄应该是我的师长了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特别悲情的皇帝,有哪些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怎么看来都是明朝的崇祯皇帝最悲催。似乎是崇祯把大明朝给丢失的,其实,不能这么说,虽然大明丢失在崇祯这里,但是说来又是一个悲催的故事,崇祯和其他亡国之君不同,他并不是一个荒淫、昏庸的皇帝,勤俭一生,连衣服袜子都是带补丁,一生勤勤恳恳,他对明朝中兴做了很多的努力,但已经是于事无补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前几

  • 姜子牙和张友人封神的故事神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玉帝不是姜子牙封的.有以下四种说法:1.道教元始天尊的化身说。西元六世纪后期,道教团体为了要取带儒教的昊天上帝,另一方面要模仿佛教的法身、报身、肉身的佛性三身说,就将老子神化为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的三清说。2.玉皇上帝是释迦佛的转生再世说。杜而末教授认为,古代光严妙乐国王净德时王的王子,成年

  • 为什么古代的皇帝都有一群忠诚的手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古代人讲究三纲五常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

  • 摘要:中国古代的历代君王都十分重视祭祀鬼神。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主要推崇佛教与道教,而不论是道教还是佛教都有着所谓的神鬼之说.道家的最高神是玉皇大帝,佛家是如来佛祖.历代君王都十分推崇信仰鬼神,因为这样百姓也能乐天安命,认为不论贫富贵贱都是上天安排好的,相信来世说.因此,道佛鬼神是统治者压迫麻痹人民思想的工具,对于鬼神祭祀当然是十分重视的.当然这其中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