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妃子笑”从哪个典故来的?

“妃子笑”从哪个典故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300 更新时间:2024/2/27 22:01:38

不告诉你。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之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组诗做于安史之乱以后,诗人经过骊山,想象当时的繁华,杨贵妃的盛宠,作此诗。杨贵妃喜欢吃荔枝,但荔枝不宜保存,“一日而色变,二日而味变,三日以后,色香味俱无矣。”长安因气候原因不生长荔枝,荔枝从岭南运到长安,大多变味了。唐明皇为了让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派快马接替运送,到长安荔枝还是新鲜的,以博美人一笑。却不想此举是多么劳民伤财!杨贵妃吃到的荔枝应该是当时成本最高的水果了吧。

现在荔枝品种比以前多了,有一品种就叫“妃子笑”,街上有卖的。

古代皇帝用妃子殉葬时,是先杀后埋还是直接活埋,各朝各代有何不同?

古代的时候,妃子去世是要殉葬的,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殉葬十分的流行,到了秦汉之时,虽说殉葬还有,但是,已经没有那么普遍了。

唐宋统治的时期,殉葬的规矩,也就基本上被废除了。

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殉葬又开始被用了,不过到了明英宗的时候,他觉得殉葬太不仁道了,所以,又把朱元璋恢复的殉葬的制度给废除了。

不过,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妃子,在先帝驾崩后,都会用来殉葬的。

只有那些没有为先帝生儿育女的人,才会被选来用做殉葬。

有了儿女的人,基本上在先帝驾崩之后,就跟着自己的儿女去过日子去了。没有儿女的人,直接随着先帝,到地下然后在直接去伺候先帝。

唐宋的时候,不是不实行殉葬吗?

那时候没有为先帝生育儿女的人,会被送到尼姑庵当尼姑,正如武则天,在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去感业寺当尼姑一样。

那么正如题目所说,一般为先帝殉葬的妃子,是先被处死,然后在殉葬,还是选择直接活埋呢?

这个一般是分几种方式的,当然了每种方式,都是很残忍的。

最常见的一种,就是先帝临死前,把那些要带走的女人,列好名单。

待自己归西之后,太监就会拿着名单,把所有要殉葬的妃子,给集结到一个屋子里,然后让他们上吊。

这些人都去世之后,就和先帝埋在一起了,这种殉葬似乎还是不那么痛苦的一种。

当然了也不排除活人殉葬这种方式,大家都知道帝王的陵寝是十分奢华的,里面的空间很大,帝王下葬的时候,整个墓室里会长上长明灯的。

那些要被活埋的人,就是被赶到墓室里,他们被埋之后,不会立刻死亡,而是等墓室里,没有了氧气,长明灯也灭了,里面的人才会死去的。

不过以上两种,还都不是最为残忍的,最残忍的是,在殉葬的妃子,还活着的时候,他们为了让妃子保持容貌不变,会从妃子的头上,钻一个深洞,然后从洞口往下灌水银,直到水银流满人的全身。

想想种办法就凶残的很,等皇帝下葬的时候,这些被水银灌溉的妃子,也就一起被埋葬在地下了。

你说如此多的殉葬方式,可怕不可怕?

不得不说,活在万恶的旧社会,就是一种折磨。还好那个时代造就结束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时期,也就永久的被尘封了起来。

嫔妃殉葬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极其残酷的制度,这项毫无人性的古代政治制度从本性来说是对于人性的摧残。后妃殉葬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逐渐发展,曾一度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这一制度从商朝时期建立到清朝初年彻底废止,前后共经历四千多年的时间。几乎贯穿我国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整个时期。

嫔妃殉葬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商王朝之后的两周时期,对于嫔妃殉葬制度都曾有过大量的记载,秦国曾经一度废止嫔妃殉葬,但是秦始皇驾崩后秦二世曾经命令始皇帝的众多嫔妃殉葬,秦朝之后,两汉时期也曾经有过嫔妃殉葬的情况出现,但是当时嫔妃殉葬实际上已经不作为皇帝死后殉葬的重点了,因为与嫔妃共同殉葬的有很多的车马珠宝、古董书籍和珍贵字画以及皇帝生前喜爱的物品,由此可见,所谓的殉葬的嫔妃,其意义等同于随葬物品,历朝历代的皇帝实际上把嫔妃当做一种个人的玩物来对待,而并不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嫔妃殉葬的现象一度大量出现,最典型的就是北魏皇室的嫔妃殉葬,之后的隋唐两朝,嫔妃殉葬现象再度归于沉寂,宋朝时期,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民族先后建立政权,殉葬制度再次大量出现在历史的记载中。明朝建立之初也曾出现了嫔妃殉葬的现象,较之以往的朝代,明朝的嫔妃殉葬现象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明朝规定皇帝死后所有没有生育过的嫔妃必须全部殉葬。大量没有生育的嫔妃在皇帝死后被迫殉葬,朱元璋去世后共有多达46位嫔妃为其殉葬,朱棣驾崩之后也有近40人为其殉葬,就连老实巴交的在位仅一年的明仁宗朱高炽驾崩后也有10位嫔妃被殉葬,明朝的嫔妃殉葬制度最终在天顺八年被明英宗朱祁镇废除,至此,明朝直至灭亡都再没有出现过嫔妃殉葬的现象。清朝建立之初也曾有过嫔妃殉葬的现象,这种现象持续到顺治的皇帝晚期,最终在康熙初年被彻底废除,至此中国历史再未出现过有嫔妃殉葬制度。

历史上几次著名的嫔妃殉葬:在漫长的古代嫔妃殉葬史中,出现了无数起嫔妃殉葬事件。这其中有过多起著名的嫔妃殉葬事件,汉武帝去世之前,有感于太子生母钩弋夫人将在自己死后干预朝政,于是在自己即将归西之时将钩弋夫人赐死,这实际上也是殉葬的一种,较之以往,这种殉葬是在皇帝死之前授意的。另外明朝时期的几次殉葬也非常有名,明代宗去世后,明英宗强令代宗生前宠爱的唐贵妃李贤妃殉葬,此时,明代宗的皇帝尊号已经被褫夺,其葬礼和身后之事都是以王之礼进行的。清朝最为著名的一次殉葬发生在清太祖努尔哈赤去世之后,努尔哈赤去世之后,四大贝勒逼迫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殉葬,与阿巴亥共同殉葬的还有努尔哈赤的十余名侧妃。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嫔妃殉葬,被殉葬的是顺治皇帝的贞妃董鄂氏,董鄂氏在顺治帝驾崩之后选择了用殉夫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而当时她的身份只是顺治皇帝的一名没有位号的庶妃,贞妃的尊号是在董鄂氏殉葬之后为了表彰她的贞烈而追谥的。贞妃董鄂氏殉葬之后一直到清朝灭亡,历史上再没有出现过嫔妃殉葬的记录,贞妃董鄂氏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死于殉葬制度的嫔妃。

历朝历代嫔妃殉葬的方式:关于历朝历代嫔妃殉葬前的心理状况,历史上从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值得肯定的是,绝大多数嫔妃都是被迫殉葬的,当然也有少数一部分嫔妃确实是因为皇帝驾崩伤心过度而选择追随先皇而去,但是绝大多数嫔妃都是被逼殉葬的。

关于嫔妃殉葬的方式,有很多种,绝大多数嫔妃宫女是在皇帝驾崩后是被处决、自缢、绝食等方式死掉,以上这些殉葬方式来说,还有一些是更残忍的,活埋嫔妃宫女就是其一,皇帝死后连同活着的妃子一起下葬,妃子在修好的墓道中等死,这样的方式似乎比自缢、绝食还残忍百倍。明朝嫔妃殉葬制度的开创者太祖皇帝朱元璋还有一种灭绝人性殉葬方式:被选中殉葬的人睡着后,有人把她们的脑袋凿开一个洞,然后将水银从这个洞中倒入,直到全身都灌满水银,这样殉葬者的身体就不会腐烂,这种用水银灌注活人的方式可以说是古代嫔妃残忍殉葬制度之最了。

中国古代嫔妃殉葬制度最兴盛的时期是两周和秦汉时期,后来伴随着朝代更替、科技文明的发展,包括封建君王在内的古人逐渐意识到活人殉葬制度的弊端,因此,嫔妃殉葬制度逐渐废止,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珍贵的物品。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哪个皇帝的妃子最多?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爱江山更爱美人”。这是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皇帝们的一个普遍的特征。据历史文献记载:自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王赢政统治天下并且开始称“皇帝”,一直到1916年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通过辛亥革命被推翻,取消帝制,之间经历了2137年的历史,共有皇帝485人。在这些皇

  • 中国古代有关诚信的小故事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1、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

  • 历史上有名的三位皇帝的奶娘,他们都干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经历了千年的封建社会,也出现了几百位皇帝。但在古代皇家有一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多数的皇子多是由奶娘带大的。其实他们都有亲生母亲,为什么要由奶娘带呢?第一,是为了疏远皇子与亲生母亲的关系。皇帝为了稳定朝局,娶了很多妃子都是大臣的女儿,皇家为了不让皇子参与到母亲家族的势力,这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第二

  • 求几则古今中外的诚信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1、宋濂的故事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有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宋濂对母亲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到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

  • 古人有关诚信守信等人吃饭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据记载,老将黄忠曾生病,刘备亲自前往探望。黄忠命人备下宴席。下午,诸葛亮称有要事,刘备便忘了黄忠之事。黄忠顶病在寒冬之夜守着桌子到了半夜,饭菜都凉了,老将军忍着寒气。第二天刘备忽然想起,立刻备马前往黄忠家。到他家,黄忠正命人热酒温菜,刘备为其诚意守信,节俭不屈而落泪。

  • 古代皇帝的鞋子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舄,古代一种加有木底片用五彩带系之的鞋子。在古代的诸鞋中,以舄为贵。舄的穿着只限于朝觐、祭祀时穿用,而履随时可用。舄是双底,木制或注蜡,以防潮湿。周代君王之舄为白、黑、赤三种颜色,其赤为上服,其次是白舄与黑舄;而王后为赤、青、紫三色,以紫色为上服,其次是青舄和赤舄,在隆重的庆典,君王穿赤舄,王后穿紫

  • 中国历史上诚实守信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

  • 作为李世民最赏识的儿子,吴王李恪为何与太子之位绝缘?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没把太子之位传给李恪一事,毛主席曾评价李世民,聪明一世,懵懂一时。当时李世民想废了李治,改立李恪为太子,虽然没成功,但此举却给李恪埋下了祸患的种子,若干年后被人陷害致死。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后,还对他进行了一番考察,经过长期的观察,他发现李治的性格太懦弱,太过于循规蹈矩。简单说,他觉得李治是个好

  • 隋炀帝的萧皇后为何被六个帝王看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萧皇后,她是后梁的公主,是隋炀帝的皇后。她13岁就嫁入杨家,隋朝灭亡后她带着皇族子孙颠沛流离,辗转逃亡于乱世之中。人生大起大落莫过于此!由于她的绝世美貌以及她的传奇人生经历,关于她的绯闻逸事也一直层出不穷。那么,萧皇后到底凭什么被乱世中的众多帝王看好呢?就请您跟有书君一起,沿着萧皇后的人生轨迹去一探

  • 历史上,有哪个皇帝真正拥有了三宫六院七十二妃?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妃嫔最多的皇帝无疑是唐玄宗李隆基。在我们的印象中,唐玄宗是一个痴情之人,只爱他儿媳妇杨贵妃,但是事实却是,唐玄宗是个极其好色之人。白居易《长恨歌》曾说道“后宫佳丽三千”;杜甫《剑器行》更是提及“先帝侍女八千人”。在诗歌中,三千、八千都是虚数,并非实指,真实情况更令人瞠目结舌。四万佳丽唐代除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