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古代宽容的人物事迹,你知道多少?

中国古代宽容的人物事迹,你知道多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49 更新时间:2024/2/27 21:51:26

中国古代宽容的人物事迹有很多,这些人物的宽容大度,品德高尚,千古流传。正因为他们有着优秀的品质,才得以建功立业。历史上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早期在外面的四处游历,一事无成。回到家里,狼狈不堪,衣着破旧,极度的落魄。家里的父母兄弟姐妹,看他这副模样,置至不理,冷脸冷落。妻子看都不看他一眼,认为他是不务正业最没有出息的人,他的嫂子连饭都不做给他吃。面对家人的冷落,苏秦没有半点怨言,只是更加刻苦读书。后来学业有成,受到燕国重用,成为挂帅六国相印的纵横家。当他再次回到家里,家人后悔不已,纷纷认错赔礼。苏秦不计前嫌,仍然孝敬父母哥嫂,爱护姐妹弟弟,关照妻子。他把家里全部安置好之后,再留些银两,才放心而去。这种宽容和大度地对待家人,传为佳话。

大人大量,宰相肚里好撑船。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和素质的完美体现。清朝辅政亲王多尔衮,迎请顺治帝进京。不仅不伤害汉人官员兵役,还用明朝官史重新出山,为新政效力。难能可贵的是,为明代最后的崇祯皇帝举行隆重的安葬仪式。并对明代20位皇帝的灵位重新整理,选择良辰吉日,举行祭祀。他的宽容稳定了当时的社会秩序,溶合了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维护了大清朝的统治地位。

宽容是一种修行,是一种慈悲和功德。宽容他人,既是善待自己,又是为子孙种下了福田。宽容是一种因果福报,这种福报的往复循环,人人都在幸福之中。当今的时代是和谐的社会,这就需要人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态,造福他人,奉献社会。一个人的宽宏大量,这是一种精神财富,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老活讲的好,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人有大量,话虽这么说,可真正事情摊到自已头上宽容起来就难了。

我国古人讲的四大恨事,亡国、灭门、杀父、夺妻是四大不共戴天之恨,如果能宽容这些不共戴天之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宽容。

下面说点古代宽容的人物事迹。

一,说说能宽容亡国之仇的刘禅,“三国演义”中刘备与东吴火烧连营大战失败后,在撒手人寰之际,将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诸葛亮握着大权不放,大智若愚的刘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左耳进右耳出,打哈哈哈消磨时光。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记载,蜀亡后,后主刘禅被虏安置在晋都洛阳,司马昭问他“颇思蜀否”他说,“此间乐,不思蜀”便有了“乐不思蜀”的成语,也成就了历史维一一位能宽容亡国的皇帝,再大的宽容也比不上这位的宽容。

二,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喾,四个妻子全部出轨,他还整天乐的屁颠屁颠的,我觉得帝喾的宽容历史上只有一没有二。

三,郭子仪,在唐朝历经四位皇帝,官位被罢了回复,回复了再罢,而且,最困难的时候是带着家奴去赴约的,他的宽容使他成为历史上在位30多年,辅助了4位皇帝,唯独罕见寿终的战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那一位君王听了韩非子的观点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初见秦,即初次见秦王。实际上这是作者求见秦王的上书。本文的中心思想是劝秦昭襄王用战争统一天下。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到战国末期,历史发展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作者通过对当时形势的分析,颂扬推行法治的强秦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指出它早已具备统一天下的条件。文章认为秦国所以没有能

  • 历史上有哪些道德高尚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周总理就是历史上少有的道德高尚的人,是一个连他的对手都非常佩服的人,国人推崇的道德标准在周总理身上有着完美的体现,也正因为如此,周总理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声望。周总理的性格品质与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因受传统习俗影响,周总理自幼就过继给膝下无子女的小叔父家,他的养母陈氏受过良

  • 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你知道他有哪些传奇的故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孔明的故事很多。大家都知道的。我就不说了,孔明,还有个传说,会缩地术,在割麦装神时,曹兵为什么追不上他,每当曹兵快追上时,孔明会念动咒语,一迈步,就会几里地以外,所以,曹兵永远追不上他。诸葛亮首先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既是他作为历史人物本身具有的属性,也或多或少有后世演义和文学

  • 独中三元的明朝宰相商辂有哪些可以记述的轶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商辂,生于明成祖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卒于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明名臣,关于他的逸闻趣事:1、三元及第且有政治成就明宣宗宣德十年乡试第一名,明英宗正统十年会试第一名、殿试第一名,三次高考第一,这在璀璨的中华古代,也是灿若星辰吧。考试好的人往往从政不

  • 关于贤臣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贤臣,指贤明的臣子。见诸葛亮《前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明罗贯中《三国知演义》第三回:“(吕)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肃笑曰:良禽择木而道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遇可

  • 历史上有几个皇帝在位期间重塑了中华道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应该有三位,首先是汉武帝刘彻,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是我们目前认为的道德标准,所以首先就是汉武帝刘彻,重塑了从周代以来礼崩乐坏的情况,其次是宋太祖赵匡赢,五胡乱华之后,礼乐废驰,天下大乱,宋太祖一统,重文轻武,是中国封建史上文化经济科学发展的最高峰,所以宋太祖对重塑中华道德也是功不可没,最后一位是

  • 准是帝王的美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望文生义“准是帝王的美德”1、准确:对社会形势判断准确、对国家政策运用准确、对人才录用准确。古代君王,能够具备这种美德的比较少,我看只有汉武帝和唐太宗。2、准时:以身作则,准时参加早朝,不无故缺席。这种美德一方面为臣子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另外一方面是对自己职位的珍视,是对工作的负责。3、准备:约等于对

  • 古代君王善于纳谏和不纳谏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因为善于纳谏,才有了”贞观之治“,而他与魏征这对君臣之间的事迹,也传为了千古佳话。项羽不纳谏,没有在鸿门宴上面杀死刘邦,所以造成后来刘邦坐大,直到被刘邦灭掉,让人唏嘘。纳谏臣民规劝或批评君王,叫作“谏”。君王接受规劝或批评,叫作“纳谏”。我国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

  • 古代贤臣稷、契、周、召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契:黄帝之玄孙、少昊之曾孙、极之孙、帝喾之子、帝尧之弟,姬改子姓,名契,别名阏伯,封号商,商部族的杰出首领,大约于公元前2096年--公元前?年在位,被尊为“玄王”。他是商族部落的祖先,也是商朝开国君主成汤的先祖。有个叫元律师的官员犯了法,唐太宗一气之下,决定2113处死他。大臣孙伏伽不同意5261

  • 急需:古代以别人为镜子,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君臣关系也要互相劝诫。古代所有能建功立业的君王,都是因为他身旁有非常好的臣子,懂得对他直言不讳。在所有谏臣当中,最有名的是唐朝的魏征。魏征有一天就跟唐太宗说:「我不要做忠臣,我要做良臣、贤臣。」唐太宗觉得很纳闷说:「为什么你不做忠臣?」接着魏征就说:「因为忠臣都会被杀头,我做良臣就好了。」唐太宗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