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死小明王,不忠。残杀功臣,不义。重启人殉,不仁。免死金牌不免死,无信。朱元璋不忠,不义,不仁,无信,小人一个。
朱元璋自於百姓最低,苦了他一民民的良品德。故大明初期,老百姓得到了好的休生息。他生性痛官吏,治官不手…………
至於暴屠功臣,那是另一。
除了程门立雪还有哪些古代故事也弘扬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
《程门立雪》、《子贡尊师》、《陆佃千里求师》、《魏照尊师》、《李世民教子尊师》、《张良拜师》
尊师、重道
我国曾以礼治国,讲究道德约束,就是我们所说的德治,相对于西方的法治,尊老爱幼、尊师重教是我们的德治中的优良传统。
程门立雪,出自《宋史杨时传》,讲述的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杨时因与他的学友有不同看法,为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就去拜见当时著名的学者程颐。到了程颐家,可是老师正好在休息,他就一直待在老师门外,直到雪有一尺厚了也不为所动。讲述的是学生恭敬受教,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除了程门立雪还有很多,比如:
《三字经》中“昔仲尼师项橐”,讲的是古时孔子曾拜七岁的项橐为师。具体是,有一天,项橐对孔子说:“大家都说你很有学问,你能猜出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吗?”孔子想了半天没有猜出来,项橐晃着脑袋说:“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拜七岁的项橐为师。
一字之师。唐朝,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之师”。
还有曾子避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