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明知和是一个大贪官,还如此宠爱他?

乾隆明知和是一个大贪官,还如此宠爱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826 更新时间:2024/1/24 6:01:02

乾隆明知和是一个大贪官,还如此宠爱他?

和,民间素有“二皇帝”之称。这位贪官之所以被乾隆器重,是因为这个人善于溜须拍马,会阿谀奉承,最为主要的是乾隆有其自己的政治目的,所以和的贪腐,乾隆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四个维度谈谈这位和大人。

一、才貌双全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王刚老师把和演得惟妙惟肖,大家对他的演技炸裂感到酣畅淋漓。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科学家们曾经复原过和的相貌:面如冠玉。王刚曾打趣地说,不能再演!没错,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和是非常俊美一人,乾隆比他大40多岁,当时也有人传言,说乾隆故去的某个妃子特别像和,所以乾隆把对妃子的思念转移到和身上,当然这只是传言,可信度不高,毕竟乾隆后宫美女如云,干嘛非得把相思之情转移到一个军机处大臣、一个男人身上呢。

再说说和的才气,和做到军机处大臣的位子上,还一度领衔中央数十个要职席位。他除了有自己的政治手腕之外,其个人的才气和胆识都是当时的翘楚。和贫困起家,在自己三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九岁的时候父亲亡故,还差点被赶出家门。后来和有幸考进咸安宫,他深谙四书五经,还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虽然他的科举考试不顺,但后来还是有机会在乾隆面前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在以后的仕途当中,他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是朝廷重臣了,还一度被赐紫禁城骑马。

二、制衡掣肘乾隆在自己的位子上是幸运的。有爷爷康熙为他扫平四夷,又有老爸雍正为他留下万贯家财,如果没有这些优越条件,乾隆也不可能风流下江南,所以乾隆的皇帝做得惬意、自在。那么问题来了,康乾盛世以来,虽然大清繁荣一片,但政治上的各种利益倾轧还是令乾隆很头疼,为了加强自己的集权统治,他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让文武大臣彼此钳制和制衡。

因此,和在乾隆面前就发挥了很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乾隆慧眼识才,他知道,要想平衡个中关系必须要利用和。和在清廷属于八面玲珑,党羽众多之人,文武百官对他阿谀奉承之人比比皆是,虽然他贫困出生,但他为官办事却有独特的方式方法。乾隆正是考虑到这这些因素,才选中和在中间周旋。和当然也没让乾隆失望,局面很快得到扭转,和的各种“神助攻”让乾隆高枕无忧。

三、谄媚弄权熟悉和的都知道,和善于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当然这只是对乾隆爷如此。和善于察言观色,善于见风使舵。乾隆晚年自诩“十全老人”,他听不进忠言良劝,也看不到潜在的危机四伏,只对那些谄媚奉承之人感兴趣。所以,和抓住了乾隆心理,只说乾隆爱听之言,只做乾隆爱做之事。

极尽谄媚之能事是和在乾隆面前得以生存的法宝,他心里清楚,如果得不到乾隆的垂青,就不可能在皇帝眼皮底下大肆敛财。可以说乾隆和和彼此都心领神会,只是心照不宣罢了。

四、敛财艺术民间有句谚语:“和跌倒,嘉庆吃饱。”

据史料记载,和所聚敛的财富,约有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廷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如此贪腐和敛财,乾隆是真不知晓吗。显然不是,除了和投其所好,甚得皇帝欢心以外,他的敛财伎俩可谓高超绝伦,乾隆只是看在眼里,不去挑明罢了。

和有钱,而且钱跟滚雪球似的,呈几何指数增长。放在今天,和俨然就是商贾巨头。他的产业涉及金融、煤炭、物流、医药等多个行业,他懂得投资,自然也回报丰厚。和单靠俸禄来起家吗,显然不是。他的敛财艺术可以概况为:取财有“道”(可以理解为门道、路子,当然毫无道义可言)。

和权倾一时,包括后来儿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最疼爱的十格格,他的政治舞台变得更宽广。但他敛财的手段和方法始终很巧妙、很隐蔽。“大河有水小河满”,和懂得先要满足乾隆爷的需要,为他提供足足可供挥霍的钱物,然后才抽取油水。比如,他设立议罪银制度,为自己和乾隆私设小金库,他可以通过办各种家宴,变相收取礼金,他还可以通过皇家大工程,既把活动办得体面,又神不知鬼不觉地从中大捞好处,他还通过欺压弱小官吏和党羽,让他们每年进贡……不得不说和的贪腐手段高深莫测、炉火纯青。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和万万没想到,在乾隆皇帝死后,自己很快就被抄家。嘉庆继位后曾表白说:“朕若不除和,天下人只知有和而不知有朕。”和也许想过会有这么一天,但万万没想到大祸来得如此之快,只可惜和死的时候才49岁。突然想起一句歌词“人海中能有几个正真的朋友……”乾隆视和为朋友,和仗着乾隆是靠山,庙堂之上二者为君臣,私底下保不齐是交心的朋友,也许正是有了和,乾隆才不是“寡人”一个。

乾隆帝:去岁用兵之际,所有指示机宜,每兼用清、汉文,此分颁给达赖喇嘛及传谕廓尔喀敕书,并兼用蒙古、西番字。臣工中通晓西番字者殊难其人,唯和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勤劳书旨,见称能事。

朱:早年好学,唯其为官后日渐贪婪,后手握权柄,挟百官于朝廷。不顾师生之谊,陷吾于不义。

乾隆后期朝鲜使臣:“阁老和,用事将二十年,威福由己,贪黩日甚,内而公卿,外而藩阃,皆出其门。纳贿谄附者,多得清要;中立不倚者,如非抵罪,亦必潦倒。上自王公,下至舆,莫不侧目唾骂。”

(对于这位传奇人物,您有何高见呢,欢迎关注@山城小哲,欢迎点评。)

一般说来,古代皇帝最恨贪官。朱元璋为了惩治贪官,制定各种残酷的刑法,抽筋、剥皮实草株连三族等等毫不手软,令那些贪官们不寒而栗。而乾隆皇帝明明知道和是一个大贪官,不但不惩处他,而且还把他宠上了天,这是为何呢?

一、和是贪,但他贪的钱并不是独享,他是乾隆爷取之不尽的钱袋子,乾隆帝自然就宠他了乾隆爷一生爱好旅游,开销巨大,国库吃紧。而和挣钱的门路广,手段高明。第五、第六次南巡时,和利用江南官员富商都渴望巴结乾隆的存心,提供巴结门路,乾隆帝的巡游路费各方面花销都绰绰有余,乾隆帝玩的很嗨很舒服,这都是和的功劳,和自然要受宠。

乾隆四十年,囊中羞涩。和为了给乾隆爷筹钱还出点子建了个“议罪银”制度,让罪臣花钱减罪,一些贪官污吏高兴的屁颠儿屁颠儿赶紧把钱上交了,有些还没有犯罪的官员,也纷纷拿出钱来提前准备,以防犯罪后来不及补救,在牢狱中的官员,也令家人筹备钱财上交,20年的牢狱都可以买下十几年,花些钱蹲个一两年出来岂不美哉,谁想老死狱中啊,还有那些被流放的,受酷刑等等都可以掏钱减罪,不到一年,内务府库银满满。乾隆爷一高兴立刻给和戴上了户部尚书的帽子,小金库全权归和管理。

二、和是大清不可多得的顶尖人才,乾隆爷自然惜之、爱之、宠之。和出身寒门,还差一点没有门。和4岁时死了母亲,9岁时死了父亲,和面临被赶出家门的危险,幸好有个老家丁和父亲的偏房保护,他和弟弟才有了一席之地。和能做到今天的高位,全部靠自己的真才实学一步步攀登上去的。他不仅精通四书五经,在其他方面的才学也是功底深厚。他遇事反应敏锐,对人对事分析的剔透,而且能言善辩。另外在大清的所有官员中只有和精通汉、满、蒙、藏四种语言。

有一次乾隆爷接到了西藏的藏文书信,但他和所有的大臣都看不懂。乾隆就把和诏来,和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这份书信翻译得精准妥当。原来这信是西藏的最高首领六世班禅写来的,他要来给乾隆贺寿。乾隆龙颜大悦,立刻让和用满、汉、藏三种文字给他回了过去。此后,凡是对西藏的诏书全部由和负责书写。乾隆爱惜和这个人才,提拔和为理藩院尚书,蒙、疆、藏三地事务都归和掌管,从此对和恩宠不断。

另外和长相肤白貌美,据说长的很像乾隆帝之前喜爱的后宫妃子,可惜她死了,乾隆帝就把这种喜欢转嫁到和身上恩宠不断。

三、乾隆爷喜欢善于逢迎的人,和会投其所好,乾隆自然会宠他。无论乾隆帝喜欢什么,和都会尽力办到,还会办好。

例如和了解到乾隆皇帝喜爱如意,为了博取乾隆帝的欢心,他就提前做好准备。乾隆开60岁生日Party那天,外省三品以上大员都按和的要求进献如意,他们集体进献了一套60件的金累丝万年如意。这套如意设计华美,外围用金丝编织而成,并镶嵌珠宝,如意上有干支年号。整套如意精心设计,造型美观大气,寓意吉祥,乾隆爷惊喜无限龙颜大悦,他对和更加宠爱,和已被荣华富贵包围。乾隆爷还吟《咏白玉如意》诗一首,让和把这首诗抄写在如意上面,现在这款如意被珍藏在北京博物馆。

但和万万没有想到,如意能给他带来荣华,也能给他带来万劫不复。29年后,他送一柄如意给嘉庆却被无情打入大牢赐死。

四、和不仅以乾隆之喜为喜,也能以其悲为悲。乾隆的母亲孝圣宪皇后去世后,乾隆罢朝三天,痛哭流涕长跪不起。和默默陪着乾隆帝跪了三天,乾隆帝哭他也陪着哭,乾隆帝诉说对母亲的思念他洗耳恭听,随声附和。乾隆不起来,他也不起来,乾隆不吃饭,他也不吃饭。所有大臣中只有和自己做到了这一点,一个人在最悲伤的时候,能有人陪着悲伤,这种人就是知己般的存在,乾隆帝当然要宠他。后来乾隆帝还把自己最喜爱的十公主指婚给和的儿子丰绅殷德。

五、乾隆爷从未发现和有谋反的动机和虽然贪钱,但他并没有要把乾隆取而代之的野心。他一天到晚就想着怎么讨好乾隆,怎么能得到更多的银子。乾隆帝晚年觉得孤独,也只有和能明白他的心思,帮他解烦去忧。乾隆帝对朝政力不从心时,和能处理的让乾隆帝满意,和也就整天围着乾隆转,他明白乾隆帝能给他这个官帽也能给他摘喽,只是小心翼翼地陪伴乾隆帝走完他的人生。和没想到乾隆一死,他的末日也就到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聪明少年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仲永/环谒(y

  • 削藩自古有之,各朝皆有成例,为何朱允却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从秦始皇平灭六国一统天下之后,秦始皇敏锐的发觉,朝代更迭动乱的原因就是因为地方权利超过了中央权力所导致的。所以秦始皇开始废除分封制而改为郡县制。所以从秦朝开始,历朝历代的王朝就特别的在意中央集权问题。几乎每个朝代凡是想有一番作为的皇帝,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中央权力。一方面可以杜绝

  • 叙述卧薪尝胆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

  • 五国合纵攻秦为何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公孙衍倡导的“五国合纵攻秦",即魏、韩、赵、燕、齐,五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带动中原各国称王,试图以此联合五国力量与三大对抗,但燕国半途退出,跟着魏又退出剩下三国攻秦,损兵8万,后来说动魏齐韩三国,但齐又退出。战国时期,五国攻秦,各考虑到利益,尔虞我诈,争斗不休,所以惨败而终。老师不懂叫学

  • 慈禧喝了一碗县令母亲熬的汤,赏赐金镯子,其父知道后为何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借这个问题来聊一聊慈禧西逃时的一些轶事。没有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逼近北京,两宫仓皇出逃,哪个县令要想见上慈禧一面,估计比登天还难。但这一次,慈禧向西逃难仓促而行,一路上跟逃难难民没什么两样,沿途各地的县官就显得相当重要了。说的夸张点,每到一落脚点,慈禧一行还真得靠着这些县令,遇到懂事的,至少能喝上一

  • 郭威47岁起兵称帝,一生娶了4个寡妇,为何被万人称颂是一代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得位不正的皇帝大多评价不高,即使是如李世民和朱棣这样的一代雄主,依旧饱受争议。不过郭威似乎是一个例外,尽管他是通过残酷屠杀和篡位才登基为帝,但世人却对他高度评价,称颂他是一代明君。其实,郭威成为皇帝的过程,和赵匡胤很像,许多人甚至说赵匡胤就是学的郭威。郭威本是后汉皇帝刘知远的心腹大将,刘知远

  • 历史典故文言文.司马光砸缸.课文?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原文是bai: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du《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zhi。自是手dao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回,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答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东汉时期,被人称之为“天下无双,江夏黄香”的黄香很小就失去母亲,

  • 王者何贵文言文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齐桓公问管仲道:“当君王的人,应尊重什么?”(管仲回答)说:“应尊重天。”(于是)桓公仰而望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苍苍莽莽的天,当君王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百姓亲附,就可安宁;百姓辅助,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就要灭亡。”精卫填海原文:北二百里,曰发

  • 求史记中著名故事的古文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中著名故事的古文版:1.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绝而后好。赵史援占之,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

  • 文言文在线翻译(全文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译文:李文定家中贫寒,与他住同一条巷的李生,时常给他钱来接济他。李文定感谢他的好意,与他结拜为兄弟。后来李文定考取了进士,李生派人给他送了一封信,同他拉拢关系,李文定仅仅在嘴上说谢谢,没有回信。李生很生气,说李文定忘恩负义,然后不再通信。十年后,李文定当上了左丞相,向皇上禀奏书生旧日周济体恤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