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明知和是一个大贪官,还如此宠爱他?
和,民间素有“二皇帝”之称。这位贪官之所以被乾隆器重,是因为这个人善于溜须拍马,会阿谀奉承,最为主要的是乾隆有其自己的政治目的,所以和的贪腐,乾隆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四个维度谈谈这位和大人。
一、才貌双全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王刚老师把和演得惟妙惟肖,大家对他的演技炸裂感到酣畅淋漓。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科学家们曾经复原过和的相貌:面如冠玉。王刚曾打趣地说,不能再演!没错,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和是非常俊美一人,乾隆比他大40多岁,当时也有人传言,说乾隆故去的某个妃子特别像和,所以乾隆把对妃子的思念转移到和身上,当然这只是传言,可信度不高,毕竟乾隆后宫美女如云,干嘛非得把相思之情转移到一个军机处大臣、一个男人身上呢。
再说说和的才气,和做到军机处大臣的位子上,还一度领衔中央数十个要职席位。他除了有自己的政治手腕之外,其个人的才气和胆识都是当时的翘楚。和贫困起家,在自己三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九岁的时候父亲亡故,还差点被赶出家门。后来和有幸考进咸安宫,他深谙四书五经,还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虽然他的科举考试不顺,但后来还是有机会在乾隆面前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在以后的仕途当中,他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是朝廷重臣了,还一度被赐紫禁城骑马。
二、制衡掣肘乾隆在自己的位子上是幸运的。有爷爷康熙为他扫平四夷,又有老爸雍正为他留下万贯家财,如果没有这些优越条件,乾隆也不可能风流下江南,所以乾隆的皇帝做得惬意、自在。那么问题来了,康乾盛世以来,虽然大清繁荣一片,但政治上的各种利益倾轧还是令乾隆很头疼,为了加强自己的集权统治,他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让文武大臣彼此钳制和制衡。
因此,和在乾隆面前就发挥了很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乾隆慧眼识才,他知道,要想平衡个中关系必须要利用和。和在清廷属于八面玲珑,党羽众多之人,文武百官对他阿谀奉承之人比比皆是,虽然他贫困出生,但他为官办事却有独特的方式方法。乾隆正是考虑到这这些因素,才选中和在中间周旋。和当然也没让乾隆失望,局面很快得到扭转,和的各种“神助攻”让乾隆高枕无忧。
三、谄媚弄权熟悉和的都知道,和善于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当然这只是对乾隆爷如此。和善于察言观色,善于见风使舵。乾隆晚年自诩“十全老人”,他听不进忠言良劝,也看不到潜在的危机四伏,只对那些谄媚奉承之人感兴趣。所以,和抓住了乾隆心理,只说乾隆爱听之言,只做乾隆爱做之事。
极尽谄媚之能事是和在乾隆面前得以生存的法宝,他心里清楚,如果得不到乾隆的垂青,就不可能在皇帝眼皮底下大肆敛财。可以说乾隆和和彼此都心领神会,只是心照不宣罢了。
四、敛财艺术民间有句谚语:“和跌倒,嘉庆吃饱。”
据史料记载,和所聚敛的财富,约有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廷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如此贪腐和敛财,乾隆是真不知晓吗。显然不是,除了和投其所好,甚得皇帝欢心以外,他的敛财伎俩可谓高超绝伦,乾隆只是看在眼里,不去挑明罢了。
和有钱,而且钱跟滚雪球似的,呈几何指数增长。放在今天,和俨然就是商贾巨头。他的产业涉及金融、煤炭、物流、医药等多个行业,他懂得投资,自然也回报丰厚。和单靠俸禄来起家吗,显然不是。他的敛财艺术可以概况为:取财有“道”(可以理解为门道、路子,当然毫无道义可言)。
和权倾一时,包括后来儿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最疼爱的十格格,他的政治舞台变得更宽广。但他敛财的手段和方法始终很巧妙、很隐蔽。“大河有水小河满”,和懂得先要满足乾隆爷的需要,为他提供足足可供挥霍的钱物,然后才抽取油水。比如,他设立议罪银制度,为自己和乾隆私设小金库,他可以通过办各种家宴,变相收取礼金,他还可以通过皇家大工程,既把活动办得体面,又神不知鬼不觉地从中大捞好处,他还通过欺压弱小官吏和党羽,让他们每年进贡……不得不说和的贪腐手段高深莫测、炉火纯青。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和万万没想到,在乾隆皇帝死后,自己很快就被抄家。嘉庆继位后曾表白说:“朕若不除和,天下人只知有和而不知有朕。”和也许想过会有这么一天,但万万没想到大祸来得如此之快,只可惜和死的时候才49岁。突然想起一句歌词“人海中能有几个正真的朋友……”乾隆视和为朋友,和仗着乾隆是靠山,庙堂之上二者为君臣,私底下保不齐是交心的朋友,也许正是有了和,乾隆才不是“寡人”一个。
乾隆帝:去岁用兵之际,所有指示机宜,每兼用清、汉文,此分颁给达赖喇嘛及传谕廓尔喀敕书,并兼用蒙古、西番字。臣工中通晓西番字者殊难其人,唯和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勤劳书旨,见称能事。
朱:早年好学,唯其为官后日渐贪婪,后手握权柄,挟百官于朝廷。不顾师生之谊,陷吾于不义。
乾隆后期朝鲜使臣:“阁老和,用事将二十年,威福由己,贪黩日甚,内而公卿,外而藩阃,皆出其门。纳贿谄附者,多得清要;中立不倚者,如非抵罪,亦必潦倒。上自王公,下至舆,莫不侧目唾骂。”
(对于这位传奇人物,您有何高见呢,欢迎关注@山城小哲,欢迎点评。)
一般说来,古代皇帝最恨贪官。朱元璋为了惩治贪官,制定各种残酷的刑法,抽筋、剥皮实草株连三族等等毫不手软,令那些贪官们不寒而栗。而乾隆皇帝明明知道和是一个大贪官,不但不惩处他,而且还把他宠上了天,这是为何呢?
一、和是贪,但他贪的钱并不是独享,他是乾隆爷取之不尽的钱袋子,乾隆帝自然就宠他了乾隆爷一生爱好旅游,开销巨大,国库吃紧。而和挣钱的门路广,手段高明。第五、第六次南巡时,和利用江南官员富商都渴望巴结乾隆的存心,提供巴结门路,乾隆帝的巡游路费各方面花销都绰绰有余,乾隆帝玩的很嗨很舒服,这都是和的功劳,和自然要受宠。
乾隆四十年,囊中羞涩。和为了给乾隆爷筹钱还出点子建了个“议罪银”制度,让罪臣花钱减罪,一些贪官污吏高兴的屁颠儿屁颠儿赶紧把钱上交了,有些还没有犯罪的官员,也纷纷拿出钱来提前准备,以防犯罪后来不及补救,在牢狱中的官员,也令家人筹备钱财上交,20年的牢狱都可以买下十几年,花些钱蹲个一两年出来岂不美哉,谁想老死狱中啊,还有那些被流放的,受酷刑等等都可以掏钱减罪,不到一年,内务府库银满满。乾隆爷一高兴立刻给和戴上了户部尚书的帽子,小金库全权归和管理。
二、和是大清不可多得的顶尖人才,乾隆爷自然惜之、爱之、宠之。和出身寒门,还差一点没有门。和4岁时死了母亲,9岁时死了父亲,和面临被赶出家门的危险,幸好有个老家丁和父亲的偏房保护,他和弟弟才有了一席之地。和能做到今天的高位,全部靠自己的真才实学一步步攀登上去的。他不仅精通四书五经,在其他方面的才学也是功底深厚。他遇事反应敏锐,对人对事分析的剔透,而且能言善辩。另外在大清的所有官员中只有和精通汉、满、蒙、藏四种语言。
有一次乾隆爷接到了西藏的藏文书信,但他和所有的大臣都看不懂。乾隆就把和诏来,和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这份书信翻译得精准妥当。原来这信是西藏的最高首领六世班禅写来的,他要来给乾隆贺寿。乾隆龙颜大悦,立刻让和用满、汉、藏三种文字给他回了过去。此后,凡是对西藏的诏书全部由和负责书写。乾隆爱惜和这个人才,提拔和为理藩院尚书,蒙、疆、藏三地事务都归和掌管,从此对和恩宠不断。
另外和长相肤白貌美,据说长的很像乾隆帝之前喜爱的后宫妃子,可惜她死了,乾隆帝就把这种喜欢转嫁到和身上恩宠不断。
三、乾隆爷喜欢善于逢迎的人,和会投其所好,乾隆自然会宠他。无论乾隆帝喜欢什么,和都会尽力办到,还会办好。
例如和了解到乾隆皇帝喜爱如意,为了博取乾隆帝的欢心,他就提前做好准备。乾隆开60岁生日Party那天,外省三品以上大员都按和的要求进献如意,他们集体进献了一套60件的金累丝万年如意。这套如意设计华美,外围用金丝编织而成,并镶嵌珠宝,如意上有干支年号。整套如意精心设计,造型美观大气,寓意吉祥,乾隆爷惊喜无限龙颜大悦,他对和更加宠爱,和已被荣华富贵包围。乾隆爷还吟《咏白玉如意》诗一首,让和把这首诗抄写在如意上面,现在这款如意被珍藏在北京博物馆。
但和万万没有想到,如意能给他带来荣华,也能给他带来万劫不复。29年后,他送一柄如意给嘉庆却被无情打入大牢赐死。
四、和不仅以乾隆之喜为喜,也能以其悲为悲。乾隆的母亲孝圣宪皇后去世后,乾隆罢朝三天,痛哭流涕长跪不起。和默默陪着乾隆帝跪了三天,乾隆帝哭他也陪着哭,乾隆帝诉说对母亲的思念他洗耳恭听,随声附和。乾隆不起来,他也不起来,乾隆不吃饭,他也不吃饭。所有大臣中只有和自己做到了这一点,一个人在最悲伤的时候,能有人陪着悲伤,这种人就是知己般的存在,乾隆帝当然要宠他。后来乾隆帝还把自己最喜爱的十公主指婚给和的儿子丰绅殷德。
五、乾隆爷从未发现和有谋反的动机和虽然贪钱,但他并没有要把乾隆取而代之的野心。他一天到晚就想着怎么讨好乾隆,怎么能得到更多的银子。乾隆帝晚年觉得孤独,也只有和能明白他的心思,帮他解烦去忧。乾隆帝对朝政力不从心时,和能处理的让乾隆帝满意,和也就整天围着乾隆转,他明白乾隆帝能给他这个官帽也能给他摘喽,只是小心翼翼地陪伴乾隆帝走完他的人生。和没想到乾隆一死,他的末日也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