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逐一比较吧。
比成就的话,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魏文侯把魏国经营成了战国七雄之一。两个人打平。
比用人的话,齐桓公用了管仲,魏文侯用了李悝,这两个都是变法人才。但齐桓公完全放手给管仲,魏文侯则不能把国家大权交给李悝。从这点来看,齐桓公得一分。
比武将的话,齐桓公手下没有魏文侯手下吴起那么厉害的人物,但齐桓公那时主要是“行教化”,不需要厉害的武将,而魏文侯最终未能给吴起高位,从这点来说,两人平手。
比用佞臣,齐桓公身边有竖刁、易牙之流,而魏文侯身边没有佞臣。这点上,魏文侯得一分。
比对国家的发展来说,齐国朝商业发展,魏国首先废井田开阡陌,大力发展了农业,两人在这点上不分上下。
比两人的胸襟,齐桓公能容忍差点用箭把他射倒的管仲,魏文侯却不能容下乐羊。这点,齐桓公再得一分。
比对其它国家的帮助,齐桓公主要是代表天子去教训别人,帮助别国发展,而魏文侯一心就是去抢地盘,灭小国,比如中山国。这点上齐桓公再得一分。
比得位来说,齐桓公虽然过程曲折,但他是正常得位。而魏文侯,是僭越得位的,齐桓公又得一分。
从尊天子守礼仪来看,齐桓公还是会尊天子,而魏文侯完全不把太子放在眼里。所以齐桓公再得一分。
在比一比儿子们。这点,齐桓公是悲剧,自己的儿子们为了抢他的位置,根本对他不管不顾,他死后,齐国开始内乱。而魏文侯的儿子魏武候,对父亲孝顺,接手后继续把魏国推向高峰。这点,魏文侯得一分。
最后比一比人生结果。齐桓公是被困在宫殿里没有人理最后饿死的,死后很久都没有人来埋葬他,属于不得好死。而魏文侯是正常死亡。这点上,魏文侯得一分。
综上所述,齐桓公得五分,魏文侯得三分。在没有对项目进行权重分配的情况下,齐桓公胜出。
但如果把每一项的权重分配上去,就不一定了。比如,古人比较看重“死”,那么最后一项魏文侯就应该不止得一分,不过,对每一个项目的重要性的认定,也比较困难,我们就这样下个简单的结论吧:
魏文侯不能与齐桓公比肩。
以上个人观点,欢迎留言讨论。感谢朋友阅读!
春秋战国五百秋,龙争虎斗几时休。你放舱把我登场,青史扬名方罢休。
自作诗一首
历史上,春秋战国是一段非常有名的乱世。各个诸侯国争战不休。而所谓的乱世出英雄,在这一有名的乱世,各路人物纷纷登台亮相,以图荣华富贵,青史留名。或者富国强兵,建立不朽功业。
随着国力的增强,春秋时期,以齐桓公为首,出现五个超级霸主,合称春秋五霸。战国时期,则出现七个比较强大的国家,成为“战国七雄”。
姜齐桓公姜小白
齐桓公和魏文侯春秋战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
需要说明的是,历史上的齐桓公有两个。一个是姜氏齐国的姜小白,另外的一个是田氏齐国的田午(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分别称呼他们为姜齐桓公和田齐桓公)。包括魏文侯,他们三个人都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因而功成名就。有些甚至成为了一个时代的领军人物。那么,这几位人物,是谁比较厉害,魏文侯能够兼比齐桓公吗?
为了说明这一个问题,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三位人物。了解他们的贡献和影响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姜齐桓公。
姜齐桓公在历史上可谓家喻户晓。他的一生充满传奇。
小白即位
小白年幼时,齐国陷入混乱。为了避免杀身之祸,小白和弟弟公子纠分别由鲍叔牙和管仲护送,逃往莒国和鲁国。齐国内乱平定后,莒国和鲁国分别派人护送他们回国。鲁国还派管仲半路拦截,射伤了小白。但是小白反倒先回国继位。在鲍叔牙的建议下,派人攻打鲁国。索要管仲,并且杀死公子纠。
射杀齐桓公
齐桓公小白得到管仲后,听从鲍叔牙的建议,任用管仲为相。
改革齐国
在齐桓公的帮助下,管仲在齐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1、行政改革。国划分为21乡,士居15乡,工居3乡,商居3乡,分设3官管理。将鄙野(国都之外的广大地区)分为5属,设立5大夫、5正官分管。属下有县、乡、卒、邑4级,分别设立县帅、乡帅、卒帅、司官管理。
2、经济改革、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节物价,征收赋税。
3、选官制度改革。考察官吏政绩。选贤任能,扩大了人才来源。
4、尊王攘夷。打着尊重周王的旗号,北伐山戎,南遏楚国。消灭不听号令国家。
称霸诸侯,保卫中原
在管仲的帮助下,齐国实力大增。于是,齐桓公开启称霸之路。多次打着尊重周王的旗号,南征北战。
二十三年,山戎伐燕,燕告急於齐。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
二十八年,卫文公有狄乱,告急於齐。齐率诸侯城楚丘,而立卫君。
三十年春,齐桓公率诸侯伐蔡,蔡溃。遂伐楚。
三十八年,周襄王弟带与戎、翟合谋伐周,齐使管仲平戎於周。
《史记.齐太公世家》齐桓公的作风,加上齐国的国力强盛,使得齐国赢得各个诸侯国的尊重,因此,齐桓公称霸诸侯。
三十五年夏,会诸侯于葵丘。秋,复会诸侯於葵丘。《史记.齐太公世家》晚年昏聩,霸业崩塌
管仲、鲍叔牙相继去世之后,齐桓公日益昏聩。信任易牙、竖刀、开方使得三人专权乱政。致使齐桓公活活饿死。
齐桓公死后,五个儿子立刻开启争夺君位的争斗。直到齐孝公即位。但是这时齐国国力衰退,霸主之位,已经让给了晋文公了。
姜齐桓公在位之时,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尊王攘夷,称霸诸侯,使得中原免遭胡族践踏,开启改革之路和春秋争霸的历史,可谓功勋显赫。与鲍叔牙和管仲的情谊,更是传为佳话。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魏文侯
开战国变法的先河
魏文侯,即魏斯。是战国时期魏国第一位国君。
魏文侯在位之时,任用李悝,进行变法。使得魏国国富兵强。开启战国变法的先河。
一、废除世卿世禄。
二、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三、实行法治,颁布《法经》。
四、奖励军功,任用吴起,创建强大的魏武卒。
李悝的变法,使得魏国国力大增,李悝变法成为战国时代各国变法的蓝本。
三家分晋,建立魏国
智伯被消灭之后,赵、魏、韩三家掌握晋国的大权。但是三家名义上还是晋国的臣子。这个,阻碍了三国各自的发展。
魏文侯
于是,随着三国实力的增强,摆脱晋国,成为诸侯国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公元前405年,赵魏韩三家联合攻打齐国,抓住齐康公。与齐康公一起觐见周天子,在齐康公的请求下,周天子册封三国为诸侯。
这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三家分晋成为战国开始的标志事件之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命韩、魏、赵为诸侯。《史记.周本纪第三》联合三晋,向秦扩张
魏文侯在位时期,对三晋的联合极为重视。因为联合,可以强大魏国的实力,获得极大的利益。于是,魏文侯向韩赵两家表达联合的看法,得到两家的赞同。此后,三晋走上各自发展,但是一致对外的道路。
三晋的联合,也为魏国解除后顾之忧。之后,魏国大力向秦国扩张。在吴起的带领下,强大的魏武卒把秦国打得节节败退。全部占领秦国的河西地区,并向秦国的纵深发展。秦国的实力被极大削弱。魏国占领大片土地。
魏武卒
开创河西学派,发展人才和文化
魏文侯对文化极为向往。于是,魏文侯重用当时著名的大儒子夏,拜子夏为老师,并聘请齐人公羊高、鲁人谷梁赤、魏人段干木和子贡的弟子田子方在西河讲学。
虽然这些人都是儒家弟子,但是所学各有不同。河西学派的盛行,使得魏国一时成为各国学术的中心,为魏国,乃至当时的战国各个国家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
魏文侯时期,实行改革,联合三晋,建立武卒,扩张秦国,发展河西学派,使得魏国强大起来,成为战国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他的很多做法,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
魏武卒
最后,我们来看看田齐桓公
田氏齐国的齐桓公,名午,是田氏齐国的第三位国君。他对齐国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田齐桓公
祸乱齐国
公元前374年,田午弑其君田剡及孺子喜而自立为齐桓公。这次宫廷政变导致了国内政局混乱和诸侯列国的武装干涉,出现了燕、魏、鲁、卫、赵纷纷伐掠齐地的局面。
齐康公五年,田侯午生。二十二年,田侯剡立。後十年,齐田午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
《竹书记年》好在齐桓公后来奋发自省,逐渐改变齐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稷下学宫
田齐桓公的最大政绩,是建立稷下学宫。这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官办学府。我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政府智库。很多的文人学士在这里著书立说,使得齐国文风大盛。
中国学术思想史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稷下学宫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触进先秦文化的发展。
稷下学宫
在这方面,田齐桓公功不可没。当然,田齐桓公还是“病入膏肓”“讳疾忌医”这两个成语的所说的对象,被人贻笑大方。
结束语
姜齐桓公和魏文侯两个人,对内改革,对外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历史贡献方面,两个人可谓半斤八两。
当然,在名声方面,姜齐桓公的故事更为传奇,特别是管鲍之交,任用管仲等等,这使得姜齐桓公在历史上的名声远远超过了魏文侯。
因此,魏文侯还是比姜齐桓公差一些。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讲,魏文侯都比田齐桓公优秀。
最后,作为历史的爱好者,在填哥看来,这三位都一样的有趣,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贡献,都为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