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有哪些孝子?

历史上有哪些孝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610 更新时间:2023/12/8 13:47:16

一、大孝子皇帝刘恒

刘恒不走寻常路,他的孝是实打实的孝,他代表儿子向母亲行孝,代表国家向老人行孝。他扎扎实实做了惊天动地的孝顺事。

1、孝母亲。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她的母亲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薄姬。她与刘邦「一夜情」后生了刘恒,因为刘邦不是不怎么宠爱她,反倒让她躲过了吕后的残害。得以到被封的代地踏踏实实过起自己的小日子。薄氏教子有方,刘恒机缘巧合成为了皇帝。薄姬卧病三年,刘恒虽然已经是皇帝了,仍然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母亲的汤药,他总要亲口先尝过不冷不热才让母亲服用。俗话说病床难有百日孝,但是皇帝刘恒的做法满满的正能量,得到了天下臣民的拥戴,成就了“文景之治”。

2、孝天下

他当上皇帝后第一道圣旨是「大赦天下」,把罪行较轻的人犯赦免,让他们回家和亲人团聚并扶持他们生活生存和创业。第二道圣旨是「定赈穷、养老」。对全国80随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一石米,二十斤肉,五斗酒;对于全国9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另外发放赐帛两匹,三斤棉絮。并且呢,赐给这些老人的东西,必须由当地的地方官员送达。这充分证明刘恒爱护百姓、体恤民情、关心老人。作为皇帝代表国家向老人行孝,刘恒可以说是开创了历史先河。有这么仁德的皇帝,哪位臣民会不拥护呢?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同时,“外儒内法”,儒家思想也是历代封建王朝统治的指导思想之一,为官者父母去世后,按礼须持丧“丁忧”三年;民间也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书立业,孝悌做人”等谚语,因此,孝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几千年的历史上,涌现过无数“尊礼重孝”的皇帝、文臣武将、平民百姓!

一、乾隆皇帝

乾隆帝生母为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即甄原型。崇庆皇太后所受尊崇为清朝之最!据《清史稿》记载:“高宗事太后孝,以天下养,惟亦兢兢守家法,重国体。太后偶言顺天府东有废寺当重修,上从之。即召宫监,谕:“汝等尝侍圣祖,几曾见昭圣太后当日令圣祖修盖庙宇?嗣后当奏止!”宫监引悟真庵尼入内,导太后弟入苍震门谢恩,上屡诫之。上每出巡幸,辄奉太后以行,南巡者三,东巡者三,幸五台山者三,幸中州者一。谒孝陵,木兰,岁必至焉。遇万寿,率王大臣奉觞称庆。”

乾隆帝不仅经常向太后请安,而且多次出巡都奉太后同行,对于太后的寿典更是费劲心思,率领王公大臣为太后祝寿。崇庆皇太后终年84岁,为历代皇太后之最!

二、名臣包拯

包拯“包青天”,是北宋名臣。包拯28岁中进士,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拯便马上辞去官职,回家侍奉父母,孝心受到当地人民的交口称赞。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拯这才重新踏入仕途。

三、开国元帅陈毅

建国后陈老总历任上海市长、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等要职,虽然公务繁忙,但是他一直很牵挂家中母亲。

1962年,陈老总出国访问回来,心中挂念身患重病的母亲,于是抽空前去探望。陈母年老体弱,加之身患重病,瘫痪在床,大小便已经无法自理。陈母看到儿子回来,自然是十分高兴,转念又想到自己刚刚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尾,于是就悄悄让人塞到了床底下,却被陈老总看见。陈老总忙说:“娘,您病了这么久,而我却不能陪伴在您的身边孝敬您,本来就已经很难受了,这裤子根本就不必藏,理应由我来洗。”说着,就要去拿裤子。旁人一看,就抢着去洗。陈老总见状,说道:“我小的时候,您给我洗了不知道多少尿裤,我就是洗再多也无法报答您的恩情啊。”于是,陈老总就把裤子以及换下的脏衣服拿出去,全部洗干净了,随行人员全都肃然起敬!

四、《二十四孝》

由元代郭守正编录的《二十四孝》纪录了我国舜、曾参、汉文帝、黄香、黄庭坚等二十四人的“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的侍奉父母的孝道事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时因皇帝避讳而改名的事物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荆”。吕后名雉,当时文书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鸡”二字代替。汉文帝名叫刘恒,于是把[女亘chang]娥改名“嫦娥”,把恒山改为“常山”。汉武帝叫刘彻,汉封建社会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初有个知名辩士叫蒯彻,史书上就改称蒯彻为“蒯通”。汉光帝名叫刘秀,曾一度把秀才的名称改为

  • 列举几个中国古代有关孝顺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24孝01孝感动天舜,(远古)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

  • 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第三十三章,毁士,讲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第三十三章毁士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上一章中韩非子讲了法术之士的处境,可以说是危机重重,但韩非子永远相信依法治国是国家的希望所在。法家的依法治国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不是社会的主流思想,还遭受到众人的诬陷,淹没在世俗的各种舆论中,就是这样一种很不受人待见而且受人诽谤

  •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齐、韩、魏三国一怒之下联盟攻打楚国,楚国无奈只得将太子横派到秦国做人质,向秦国求援,秦国出兵后齐、韩、魏三国便退了兵。但是太子横在秦国却屡遭欺侮。终于有一天,太子横忍无可忍杀死与他起冲突的几个秦国官员后,潜逃回了楚国。秦国以此为借口联合齐、韩、魏三国大举攻楚,次年再次单独伐楚,楚怀王

  • 历史上有哪些君主听信谗言,那些不听信谗言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亲小人远贤臣:大唐第一悲惨皇帝中宗李显亲贤臣远小人:唐太宗李世民,臣子是魏征其实,你可以这样分,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一般都亲贤臣,有名的昏君,你可以分一下类别,有一些是亲小人,才灭国的。希望答案对你有用。

  • 古代的君王为什么自称寡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寡人,寡德之人。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皆称寡人。《左传》:“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称为“寡人

  • 有谁知道这部小说嘛,很早的古代帝王小说,男女主青梅竹马,但是女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美男十二宫一个女权社会的王国。有着“弑杀之神”称号的王爷楚烨,有着叱咤战场的赫赫战功,有着女皇的无限宠爱,她是所有人眼中太女的不二人选。而在一次出征未还时,女皇去世,她将王位传给了楚烨那个不被人注意的姐姐。而楚烨深爱的男人则被封为凤后。楚烨舍弃军权,放弃一切隐居山林三年,却被曾经的爱人的信物召回。归

  • 羊祜是怎样广施仁政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羊祜是晋武帝司马炎时期的重要谋臣,在晋朝建国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公元269年二月,司马炎任命羊祜掌管荆州各项军事,镇守襄阳。羊祜赴任后,广施仁政。在与东吴的斗争中,他的军队抓获了大量的东吴俘虏,他非常善待他们。对于那些不愿继续当兵的,只要他们愿意回家,他就为他们发放盘缠路费让他们顺利回乡。每次与

  • 葡萄美酒夜光杯,能反应出我国的葡萄酒文化吗?我国古代何时开始酿制葡萄酒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葡萄美酒夜光杯是唐代的诗人王翰的成名诗句,而大唐时期不是我们中国最早酿葡萄酒的时代,那么中国最早在什么时代开始酿造葡萄酒呢?下面我来解答下这个问题。在距今约9000-7000年的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里出土了一些陶罐,中美科学家们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稳定同位素等分析方法,对在该遗址

  • 描写葡萄的古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1.《凉州词》唐朝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2.《题葡萄图》明朝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3.《葡萄其四》明朝徐渭昨岁中秋月倍圆,海南母蚌太鼾眠。明珠一夜无人管,迸向谁家壁上县。4.《咏物体六十六首其四十四葡萄》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