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清朝,皇帝的普通妃子和亲王的正妻之间,谁地位更高?

在清朝,皇帝的普通妃子和亲王的正妻之间,谁地位更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618 更新时间:2024/2/27 21:38:57

清朝皇妃和亲王嫡福晋相比,前者是天子之妾,后者是亲王之妻,皇妃属于皇家宗室第一集团(中央)女性等级的中配,亲王福晋属于皇家宗室第二集团(藩府)女性等级的顶配,两者理论上份数君臣,有本质上的等级区别。

首先来看一看妃和福晋的区别。

清代康熙朝之前,后宫等级制度还不太完善,后宫中妃,福晋,格格等称号都是对皇帝妾室的称呼。努尔哈赤的妻妾开始都不称呼为妃,全部称为称“福晋”或“格格”,他的16个妻妾都叫福晋,建立后金政权后才将正妻佟佳哈哈纳扎青改称大妃(元妃),第二任妻子富察衮代,第三任妻子叶赫那拉孟古哲哲成为继妃,而多尔衮的母亲乌拉那拉阿巴亥只是侧妃,孟古哲哲去世后她才“转正”为第四任继妃。

皇太极建立清朝后,在盛京后宫实行五宫制,册封崇德五妃,也被称为五大福晋,连皇后也称为福晋。

中宫清宁宫皇后哲哲称国君福晋。

东宫关雎宫宸妃海兰珠,称东大福晋(皇妃)

西宫麟趾宫贵妃娜木钟,称西大福晋(皇妃)

次东宫衍庆宫淑妃巴特玛,称东侧福晋(侧妃)

次西宫-永福宫庄妃本木泰(蒙古名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孝庄皇太后),称西侧福晋。

直到顺治十七年(1660)才首次完善制度规定,亲王、亲王世子及郡王妻封福晋,侧室则称侧福晋,但是称谓问题依然很混乱,顺治的孝东陵除了孝惠章皇后以外,还埋葬着二十八名妃、格格、福晋。妃这一等级还分皇妃和庶妃,在此之外顺治还特意为董鄂氏首开清朝册封皇贵妃的先例。

到了康熙前期,后宫虽然没有了福晋,格格这种对皇帝妾室的称呼,但妃作为后宫一种特有的等级还是没有完全明确,妃主要分皇妃和庶妃两种,皇妃是皇帝名正言顺的妾室,而庶妃只是皇帝一个没有封号地位底下的生育机器,甚至她们的孩子出生就要被抱走由等级高的皇后,皇妃们领养,她们连亲自抚养孩子的权利都没有,比较有名的七阿哥胤生母戴佳氏,八阿哥胤生母卫氏,十三阿哥胤祥的生母章佳氏,也包括雍正皇帝的生母乌雅氏(早期)等庶妃,庶妃只有被正式被册封才算正式成为嫔或者妃。

康熙皇帝最终完善了后宫的等级制度,就是大家熟知的后宫嫔妃八大等级,地位从高到低:皇后一人(妻)、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高级妾)、妃四人、嫔六人(妾)、贵人、常在、答应(媵妾)无定数。其中皇后至嫔地位较高,居一宫主位;贵人、常在、答应(明朝称呼宫女为答应)较低。

下面再来说说亲王的后宫,亲王正妻被称为嫡福晋(来自于蒙古语fujin,就是汉语夫人的蒙古音译),也称为亲王正妃。亲王(皇子)大婚钦天监要选定吉时,诰命引媒,福晋的父亲要到乾清门接赐婚圣旨,亲王(或皇子)前往福晋家迎亲。皇帝赐福晋父鞍马金银,进爵,内务府总管率领二十名内务府官员前往迎娶,亲王(皇子)前往皇太后,皇帝,皇后,生母妃处行礼。福晋由亲王府(或皇子居住的宫)正门乘舆而入,亲王与福晋行合卺礼(交杯酒),并举行盛大婚宴。第二天亲王(皇子)携福晋前往皇太后,皇帝,皇后宫,生母妃宫中谢恩,说白了嫡福晋就是明媒正娶,八抬大轿进府。

侧室被称为侧福晋,称为亲王侧妃,是亲王的妾室,乾隆朝定亲王侧福晋为四人,但赐婚指定为侧福晋的不在此人数范围,嫡福晋(包括侧福晋续弦转正为继福晋)与侧福晋都是由礼部册封,有朝延定制的冠服和仪仗(舆服制)。侧福晋冠服比嫡福晋降一等。每年一次由宗人府汇奏请封,咨送礼部都入册。

但妻和妾的地位还是比较悬殊的,亲王(非铁帽子)嫡福晋的儿子(嫡出)适者被封为世子袭封郡王,余者封不入八分公,女儿被封为郡主(和硕格格)。而亲王的侧福晋的儿子只能授封二等镇国将军,女儿授封郡君。

最下一等的亲王福晋被称为庶福晋,就好像宫中的庶妃一样没有经过册封,也没有名分。人数没有定额,官方称谓是媵女,在王府一般被称为“夫人”,下人称之为“某位奶奶”。比妾室的地位还要低,比如随嫁的婢女,被亲王临幸的奴婢等,她们的儿子只能封到三等辅国将军。

在古代,以上三种称为再加上嫱(女官,没被亲临幸。),被统称为妃嫔媵嫱。

最后非要拿皇妃和嫡福晋的对比,个人认为地位高低关系应该是妃嫔,固伦公主,亲王嫡福晋,就像小老婆,嫡亲女儿和嫡亲儿媳妇的关系(或兄弟媳妇)。

在冠服舆仪仗上妃远高于后两者,妃用舆,饰以金。公主福晋用朱轮车,另外冠服颜色(妃用金黄色,福晋用香色,蓝色,青色),数量,装饰,祥文也都高于福晋,亲王福晋服制(及礼仪)等同于固伦公主。在清朝各种官方的史书典章中,所记载三者的排列顺序也为妃,公主,福晋。

在礼仪上(后宫女性的庆典),妃的地位也高于福晋,举几个例子,在皇后的千秋节上,妃,嫔参拜皇后的位置位于交泰殿殿门内,公主,福晋以下二品命妇以上,只能穿着朝服在隆宗门外集合待立。贵妃率后宫妃,嫔穿着礼服来到交泰殿,登上丹陛依次排列于殿前,分两班东西向站立。再由内监引领公主,福晋,命妇由隆宗门右门进入,前往交泰殿依次站立于丹陛下,也分为两班,左班位于西面,右班位于东面,全部面北站立。

在亲王大婚后,前往中和殿谢恩,福晋除了向太后,皇帝,皇后行六肃三拜三叩礼,还要向育宫(生母妃)行四肃二拜二叩礼。清代册封公主,公主向皇帝,皇后谢恩后还要前往妃、嫔前,各行四肃二跪二叩礼,之后再后还府庆贺,公主地位略高于嫡福晋,所以嫡福晋如果在正式场合见到皇妃应该也要行四肃两跪两叩礼。

另外在皇后亲蚕和丧礼上,福晋也是排在妃,公主之后,作为宗室第二集团的女性中顶配,宗室命妇(有封号)的第一等参与的,妃去世,皇帝辍朝三日,皇子,亲王,福晋成服截发辫剪发,前往送葬。

另外妃的俸银,封赏,宫室也都高于福晋一个档次,清朝后宫一宫之妃的宫殿为单檐歇山顶,与亲王府的正殿银安殿是一个档次的殿顶。

当然要细分铁帽子亲王福晋和一般亲王福晋还略有不同,亲王的生母肯定是皇帝后妃,所以福晋和妃还有辈分礼节的问题,六大铁帽子亲王(功封王中的亲王)是下皇帝一等的世袭罔替的亲王,是独立的宗室王族体系,理论上是与皇帝共天下,他们的嫡福晋比一般亲王福晋还要显赫一些。

《清会典事例》

《清史稿舆服制》

《清会典嘉礼》

《皇朝通志》

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您的光注。

皇帝的普通妃子比亲王的正妻的地位更高。清朝将封建等级制度发展到了一个全新境界,皇族女性也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女性被分为内命妇和外命妇。亲王正妻也就是俗称的福晋,属于外命妇第一等,内命妇里皇贵妃为第一等,表面看,亲王正妻地位应当比照皇贵妃,比普通妃子的地位高。

但实际上女子的地位依附于男子,皇帝比亲王的地位高,所以内命妇属于第一梯队,它的等级高于外命妇。封建社会等级是不可逾越的,哪怕内命妇中的普通妃子,也比外命妇里领军人物地位高。

皇帝的普通妃子和亲王的福晋,都是出身高贵的八旗贵族

朱元璋曾留下祖训:凡天子及亲王、後、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子女,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恐有奸计。

也就是说皇帝和亲王的妻子嫔妃等人,都要从选秀里海选出来的,不许大臣们私下进献,避免借献美人拉帮结派邀宠,甚至让心怀叵测的女子混进来,比如历史上的妲己和西施都是抱着灭国的目的入宫的。

清代选秀也是,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选一次,由户部主持,可备皇后妃嫔之选,或者赐婚近支(即三代以内、血缘关系比较密切的)宗室;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大多承担后宫杂役,当然也不排除运气好,被皇帝看中,一步登天的。

所以无论是皇帝的妃嫔还是亲王福晋正妻,出身都是八旗贵族,亲王的正妻出身并不比普通妃子更高。所谓前朝后宫,皇帝的后宫与朝廷的体制是一样的,也有等级俸禄,可以按年纪资历升级,皇后与嫔妃是上下级的关系,不能用正室和妾室相比较。

礼制上的规定,明确了妃子比亲王福晋地位高

1、服饰,作为等级制度最直观、最强烈的外在表现,妃子比亲王福晋地位高

款式数量:皇太后以下,至“嫔”的朝服分为冬朝服三种、夏朝服两种;而自皇子福晋一下的亲王福晋、亲王世子福晋等则自拥有冬朝服一种、夏朝服一种。

服饰颜色:皇太后、皇后、皇贵妃用明黄色;皇太子妃用杏黄色;贵妃、妃用金黄色;而嫔、皇子福晋、亲王福晋等则只能用香色。

朝冠装饰:皇太后、皇后、皇贵妃朝冠后有两条垂绦,明黄色,末端装饰宝石;贵妃、妃、嫔的两条垂绦,金黄色,末端装饰宝石;而皇子福晋和亲王福晋的两条垂绦,虽也为金黄色,但末端装饰仅装饰珊瑚。

朝褂祥纹: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的朝褂有三种,一种绣有立龙、行龙;一种绣有正龙、行龙;一种仅绣有立龙。而皇子福晋、亲王福晋的朝褂只有一种,且只绣有行龙。

2、礼节上的区别

《清史稿礼节志》中,对于亲王嫡福晋和“妃”、“嫔”这两种后宫妃嫔在地位高低上虽无明确说明,顺治年间规定“固伦公主丧视亲王福晋”的明确规定,可以得出结论:亲王福晋较之固伦公主的地位同等或者较低。《清史稿》对于重大庆典的描述中,一般也采用“公主、福晋、命妇(俗称的诰命夫人)”的记载顺序。

皇后去世,夫定也是“公主率近支王福晋集储秀宫,诸王福晋及命妇集东华门外,咸丧服跪迎梓宫”,说明公主的地位比亲王福晋高。

在册封公主时,公主不但要向皇帝、皇后行礼,还必须“次诣诸妃、嫔前,各四肃二跪二叩”,才能还府。也就是说,在礼制上,“妃”、“嫔”的地位要高于公主,当然也高于亲王福晋。

在红楼梦里,太妃去世,贾母也要进宫守制,全国服国丧,贾琏偷娶二姐,凤姐就说国丧中娶亲,不合礼。

低等嫔妃答应常在,只是有名无封号,她们的地位比亲王福晋低。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水浒传》里的王伦不愿意收留有才干的人,为什么宋江千方百计将能人纳入麾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宋江自幼便功经史,胸蕴大志,精明练达,深通权谋之术,颇谙世故人情。虽人在公门,专好仗义疏财,结交江湖好汉。山东呼保义,及时雨,响仰江湖,决非浪得虚名。与人初次交结便不惜银两,与李逵,武松初次相见便可明证。柴进庄前与武松送别,拿出银两尚言:“若不收下银两,休怪哥哥不认你这个兄弟”!真叫人情感肺腑。常

  • 伊索寓言故事大全有个农夫生命垂危告诉儿子一个秘密葡萄。。。这篇故事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农夫与他的儿子们有个农夫生命垂危,此时此刻,希望告诉儿子们一个秘密,就把他们叫到跟前说:“我的孩子们,我就快死了;所以我想让你们知道,在我的葡萄园里埋藏着珍宝,你们自己去把它挖出来吧!”儿子们认定财宝埋在地下,为了找到它们,就用铁铲和钉耙反反复复地翻遍了整片葡萄园,然而什么都没有找到。但是经过了彻底

  • 3秒钟说出中国古代一个皇帝的名字,第一时间你会想起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中国第一个皇帝,“皇帝”这词都是秦始皇启用的,当然会想起他,他认为他的功德大于三皇五帝,合称为皇帝。自己是第一个曰始皇,他想他的子孙二世三世永远继承皇位下去,没料到二世就灭亡了。秦始皇!大秦帝国!当然是汉武大帝,武帝刘彻出身低微,曾名刘彘,继承帝位后年轻的他还受祖母窦氏和母亲王氏的掣肘,也使

  • 关于诚信的寓言(古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出自南朝

  • 关于诚信的故事和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

  • 收集诚信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一个贫穷的小提琴手的诚信在繁华的纽约,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震撼人心的事情。星期五的傍晚,一个贫穷的年轻艺人仍然像往常一样站在地铁站门口,专心致志地拉着他的小提琴。琴声优美动听,虽然人们都急急忙忙地赶着回家过周末,还是有很多人情不自禁的放慢了脚步,时不时地会有一些人在年轻艺人跟前在礼帽里放一些钱。第二天

  • 古代人的人才观(10条诗句)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的】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陈子昂的】下面是从别的地方贴过来的【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 关于清朝皇帝的四大民间传说,为何雍正帝独占三个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古代皇帝,雍正皇帝是清兵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他统治清朝13年,他和父亲康熙皇帝及儿子乾隆皇帝,开创了清初也是整个清朝最辉煌的“康乾盛世”,是清朝皇帝中比较能干的一位。据清史中实录记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8月23日逝世。对雍正皇帝的突然死亡,清朝官方只有如此简单的记载,也没有说明任何原因

  • 篇寓言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求千里马传说古代有一个非常喜爱骏马的国君,为了得到一匹胯下良骑,曾许以一千金的代价买一匹千里马。普天之下,可以拉车套犁、载人驮物的骡、马、驴、牛多的是,而千里马则十分罕见。派去买马的人走镇串乡,像大海里捞针一样,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连个千里马的影子也没有见到。一个宦宫看到国君因得不到朝思暮想的千里马而

  • 孔鲋参加了陈胜吴广起义,反映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孔鲋参加陈胜起义,标志着儒家不再坚持自己的信念,迈出了转变的第一步。从此之后,儒家再也没有了孟老夫子的脊梁,变成了卑躬屈膝主动依附强权。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之后,迅速地夺取了不少城池,然后建立了张楚。由于秦朝的反应迟钝,陈胜的声势越来越大。面对突如其来的强大武装力量,一时之间还看不到秦朝有任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