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鲋参加了陈胜吴广起义,反映了什么?

孔鲋参加了陈胜吴广起义,反映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221 更新时间:2024/1/20 2:28:41

孔鲋参加陈胜起义,标志着儒家不再坚持自己的信念,迈出了转变的第一步。从此之后,儒家再也没有了孟老夫子的脊梁,变成了卑躬屈膝主动依附强权。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之后,迅速地夺取了不少城池,然后建立了张楚。由于秦朝的反应迟钝,陈胜的声势越来越大。

面对突如其来的强大武装力量,一时之间还看不到秦朝有任何应对。此时唯一能够自保的方法,就是加入他们的队伍。

孔鲋也就是在陈胜声势最强大的时候加入的。

此时孔鲋的弟子叔孙通尚在秦朝担任博士,如此一来儒家就完成了两面下注的布局。

秦二世胡亥得知了陈胜起义的消息后,就召集了叔孙通等人询问对策。儒生们都说:“陈胜那是聚众造反,请陛下火速发兵把他们剿灭!”秦二世胡亥听到儒生们如此说,立刻就落下脸来了。

叔孙通一见赶紧上前道:现在哪里还有什么造反的?他们只不过是一帮盗贼而已!很快各地官员就会把他们逮捕问罪的!”秦二世胡亥听到后转怒为喜。

秦二世胡亥再问那些儒生,有说是造反的,有说是盗贼的。说造反的都被抓起来下狱了,说盗贼的无事放回。叔孙通由此得到了奖赏。

叔孙通通过胡亥的这件事儿,觉得自己的这一注压错了,于是就抓紧收拾行李跑路了。

随着胡亥章邯对起义军进行剿灭,陈胜很快就兵败身亡了。孔鲋也就是在这兵荒马乱之中被杀了!

两面下注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孔鲋当年精心选出的叔孙通依然还在发挥作用。

叔孙通先是投到了项梁那里,项梁兵败身亡后就跟随着楚怀王;楚怀王被项羽架空之后,叔孙通就又跟随项羽。

等到楚汉相争开始之后,刘邦攻了过来,叔孙通又投靠了刘邦。通过这么年的磨练,叔孙通的眼光终于锻炼了出来,自此一直跟随着刘邦。

叔孙通这一注终于压对了!

司马迁评曰:“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自此之后,儒家的卑躬派越来越兴旺,脊梁派渐渐凋零。

最初的外族入侵,只是劫掠一番便退去。自从儒家开始谁来就依附谁,外族入侵后就开始就地扎根了。因为儒生们赋予了他们正统性!

外族入侵时,孔家分成南宗、北宗。南宗依附于南宋,北宗则是金来降金,元来降元。

孔家能够延续至今,全来自于孔鲋的依附强权策略!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孔鲋是孔子的第八代直系子孙。他参加陈胜吴广起义,主要是为了报仇。“焚书坑儒”是针对儒家,而儒家的鼻祖是孔子。孔鲋感到焚书是侮辱他的老祖。而当时秦始皇的暴政让百姓苦不堪言。为了推翻秦朝暴政,才参加陈胜吴广起义。

孔鲋是秦末时期的儒士,博通经史,居住在魏国,与陈余,张耳这些名士都是好友。而孔鲋不进入仕途。可他的学生叔孙通在秦朝为官。

在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宰相李斯的建议,“罢百家以尊法术”。主张禁止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而诽谤朝政。秦始皇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书。

孔鲋的好友陈余告诉他:“秦将灭先王之籍,而子为书籍之主,其危矣哉!”孔鲋:“吾为无用之学,知吾者唯友,秦非吾友,吾何危哉!”他把《论语》,《尚书》《孝经》等十多册书籍藏在家的墙壁里。而自己隐居嵩山。在此仍然开学授馆。门下学生有百多人。

在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陈余把孔鲋推荐给陈胜。陈胜听到陈余的话后,派人前往请孔鲋出山相助。孔鲋见到陈胜后,知道报仇的机会来了。

“现在若想定天下称王侯,最关键的是要有人才,多多招纳贤师智友,孙子的八世孙,现居魏地,其人虽居乱而能正其行,继承钻研儒家的祖业,不为时局的变幻而左右。其父曾做魏国丞相,以圣贤之道辅佐战国。不贪图名声而见利忘义。将魏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孙鲋其人,通人博识,足可安天下而料未来。若能请到此人,则可称王天下,而无敌手了。”

此时的孔鲋已是55岁的老人了。孔鲋当时在战国就有很高的名望,在学识与品德方面。都受人尊敬。有了他的加入,当时有很多儒士也纷纷的加入陈胜的队伍。

孙鲋国痛恨秦朝对孔子的书进行严禁与销毁。以及对儒生的迫害,反秦的意志非常的强烈。果然不负众望,帮助陈胜策划了西取关中,六路分击,使秦军首尾不能相顾的作战策略。

当陈胜的军队进入关中后,他开始飘了。自以为咸阳指日可攻下。这次遭到秦朝的将领章邯的阻击,疯狂的反扑下,陈胜节节败退。

最后陈胜的军队全军覆没。而孔鲋也被章邯杀害。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诚信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跟着她。他的母亲(骗他)说:“你回去,等一会回来(娘)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拒绝了。他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像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

  • 李世民当皇帝前是怎样收拢了那么多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为何会在做皇帝前收拢大批人才,主要还是他做到了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李世民会利用自己的声望,广招人才。李世民战功赫赫,素有贤名。在他做天策上将军时,便以开设府馆招揽文士为名,广纳人才,天下才俊因仰慕李世民声望,纷纷应招。在此期间李世民招揽了大批可造之才,其中最为出名的有: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

  • 古代纳贤招贤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黄金台招贤《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于是,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后来有个智者郭隗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国君愿意出千两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然而时间过去了

  • 关于友情的事例(古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管鲍之交成语: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他们一起做生意,赚的钱总是多拿多占,后来又一起打仗,管仲总是躲在后面,别人在鲍面前说管仲不好,鲍叔牙却说:你们误会了,他不是贪生怕死,而是因为家中还有母亲需要照顾,多拿钱,也是为了去侍奉母亲。后来,管仲和鲍叔牙分别侍奉一个齐国公子,在争夺王位的过

  • 历史上中国最残忍的皇帝是谁,他做过哪些残忍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共产生皇帝422人,421位男性,一位女性。这位女性帝王就是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历史产生的第一个帝王是秦始皇(前259年一一前210年),赢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7P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

  • 古代哪些帝王的爱情故事比较经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1、皇太极和海兰珠在《清史稿》中记载,海兰珠26岁的时候才嫁给皇太极,皇太极对于海兰珠可以说是到了迷恋的地步,皇太极大封后宫的时候,将海兰珠封为东宫大福晋宸妃,她的封号仅仅次于东宫皇后。海兰珠所住的宫殿也称为关雎宫。海兰珠的封号宸妃,其实是大有深意的,这个封号里面就藏着皇太极对于海兰珠的爱。宸指的就

  • 经历困难的古代名人故事七百字i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文天祥少年正气》南宋末年着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

  • 皇帝激励人心的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秦时科技有了很大的发展。秦兵马俑身上的颜料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硅化物。这种东西在当今都很难提炼。何况是两千年前,足矣说明大秦的科技。还有当时出土的剑,极富弹性。总之萃取的方法很特别,以至到现在这剑无锈且有弹性。更不用说秦始皇陵中那150T的水银了吧。还有秦弩的射程很远。很大一部分是箭头的形状利于减小空气

  • 有关宋朝皇帝大书法家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北宋第八代皇帝,河北琢县人,是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书与画均可彪炳史册,其书,首创“瘦金书”体;其画尤好花鸟,并自成“院体”,充满盎然富贵之气。赵佶倡导文艺,使承继五代旧制的“翰林图画院”又营运了一百多年。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

  •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