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水浒传》里的王伦不愿意收留有才干的人,为什么宋江千方百计将能人纳入麾下?

《水浒传》里的王伦不愿意收留有才干的人,为什么宋江千方百计将能人纳入麾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644 更新时间:2023/12/22 10:06:14

宋江自幼便功经史,胸蕴大志,精明练达,深通权谋之术,颇谙世故人情。虽人在公门,专好仗义疏财,结交江湖好汉。山东呼保义,及时雨,响仰江湖,决非浪得虚名。

与人初次交结便不惜银两,与李逵,武松初次相见便可明证。柴进庄前与武松送别,拿出银两尚言:“若不收下银两,休怪哥哥不认你这个兄弟”!真叫人情感肺腑。

常言说:引狼容易,驭狼难,王伦落第秀才,占居水泊,聊图一时之快,并非领袖之才。对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便心生忌惮,不肯相留。及至晁盖等人来投,又生刁难,惹得林冲性起,手起刀落,死于非命。

借得山得烟水寒,来换风城春色。便是宋江内心深处的自我写照,把梁山的基业做大做强,具备与朝庭分庭抗礼的阵势,才能实现心中的夙愿,网罗各路能人,尽收麾下。便是博得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的必要条件。

王伦,宋江不可同日而语。宋江具备了领袖的才能,能把各路英雄好汉尽麾下,书中尽有描写,一览便知,不必尽言!

王伦和宋江分属水泊梁山集团的第一代领导人、第三代领导人。两人在对待人才的态度上截然不同,王伦采取“推人”的态度对待前来入伙的好汉,而宋江则采取“拢人”的态度对待前来投奔的八方豪杰。导致二人对待人才的态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点,两人的性格不同。《水浒传》一书里对二人的性格有过交代,王伦心胸狭隘、嫉贤妒能,而宋江则仗义疏财,爱好结交江湖人士。当林冲、晁盖、吴用、阮氏三雄等八人前后提出入伙梁山时,王伦则费劲心机,处处设法刁难,甚至以山小害怕耽误别人前程为托辞,拒绝落难而前来投奔的八人,把王伦心胸度量小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反观宋江仗义疏财、爱好结交朋友的性格,在《水浒传》一书里亦有很多例证,在这里不再累述。

第二点,两人苦心经营梁山的目的不同。王伦是个格局小的人,他占据梁山的目的无非就是图个安身立命,通过打家劫舍的方式来求得个人生富贵,进而满足他那唯我独尊的虚荣心。宋江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从他在浔阳楼题写的反诗来看,他渴望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为此,他招贤纳士,苦心经营梁山的目的就是替天行道,杀贪官污吏,壮大梁山声势,拥有和朝廷谈判的资本,进而率众好汉回归朝廷,实现曲线报国的人生抱负。

第三点,两人去梁山前的人生经历不同。没去梁山前,王伦是个落榜的书生,次次落榜,让他心灰意冷,他无奈去投靠了柴进。再后来,王伦在梁山上创业成功,对于这来之不易的“果实”,王伦格外珍惜,他只想独享,他真的害怕他一把手的地位不保,从而让“果实”易人。宋江没去梁山前,有一份安逸的工作,在衙门里当差,官私两面的人士都有所结交,显而易见,他比王伦更懂得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再后来,宋江怒杀阎婆惜,犯了案,一次次得到别人帮助,他更加体会到多结交人的益处。

管仲差点一箭射死齐桓公,为何还会得到重用呢?

这个问题苍茫大地分以下几点来解答:

一、射齐恒公(当时叫公子小白)一箭的原因。

齐国国公齐襄公残暴荒唐,于公元前686年被杀,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公子纠都流亡国外,鲍叔牙侍奉小白逃到莒国姥姥家,管仲侍奉纠逃到鲁国姥姥家。

第二年齐国大臣派使者迎接公子纠即位,鲁庄公亲自护送,管仲怕小白抢在前头,率几十辆兵车日夜兼程,赶到即墨,听说小白已跑到前头了,管仲急追三十余里,见公子小白坐在车上,拉弓搭箭,一箭射得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上,管仲以为小白已死,纠的君位稳坐了,以旅游的节奏赶路,谁知小白只是咬破白头装死,鲍叔牙护着小白从小径赶到齐国都城临淄,鲍叔牙说服大臣们立弟弟公子小白为国君,小白成了齐恒公。

二、鲍叔牙的知人善任,恒公的称霸天下的野心,使管仲成为相国。

鲍叔牙和管仲是知己,交友当交鲍叔牙,年轻时鲍叔牙就知道管仲贤才,管仲因为贫困,合伙做生意时多次欺骗鲍叔牙,但鲍叔牙不以为意,一直友好对待他。

恒公上位,任命鲍叔牙做宰,鲍叔牙谢绝,说管仲才可以当这个官。当鲁庄公护送纠来到齐国地界,被齐国击败,庄公吃了败仗,把公子纠和管仲带回国,齐国追兵打上门来,要公子纠的命、要杀人犯管仲的人。鲁庄公武大郎卖炊饼一人怂货软,只好逼死纠、拿住管仲,装进囚车,押回齐国。鲍叔牙亲往城外迎接管仲囚车,并向恒公大力举荐管仲。恒公说:他曾要我的命,你还叫我用他吗?鲍叔牙说:当时各为其主,管仲才能胜我十倍,你要成就霸业,必须用他。于是管仲成了相国,鲍叔牙反做了副相。

三、管仲当家因地制宜、富国强兵,很快帮助恒公称霸天下。

管仲利用齐国处于东海之滨的有利条件,通过流通货物、积累资财,使国家富裕、军队强大。管仲处理政务,善于顺应民心,化灾难为福利,变失败为成功。能够重视事物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事物的利弊得失。

齐恒公本来是因为少姬而发怒,南下进攻蔡国,管仲趁机征伐楚国,谴责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包茅(抓小放大,让楚国丢点小面子不伤里子,何况楚国确实理亏,齐国可借此实现尊王攘夷的主张,在诸侯中捞足政治声誉,不然齐楚两个大国对撕,必定两败俱伤,管仲此招捏拿极具火候,极显政治智慧)。齐恒公本来是北上征伐山戎,而管仲趁机劝说燕国实行召公的政教。在柯地会盟时,恒公想背弃跟曹沫的盟约,管仲顺应时势让恒公守约,各诸侯国因此都归附齐国。管仲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是从政的法宝。管仲佐助恒公成了春秋第一霸!管仲生前恒公尊其为仲父,死后,齐国依然遵循他的政令,因此常常比别国强盛。

四、不听仲父言,饿死在眼前。

恒公既宠管仲这样的贤才,又喜欢易牙竖刁、卫公子等溜须拍马的三奸臣。恒公三十七年,管仲病重难起,苦劝恒公远离他们。齐恒公疑惑不解,问:易牙把他亲儿子烹了给我吃,竖刁阉割自己来做我的太监,卫公子开方放弃太子之尊来称臣,为何不值得信任?管仲答道:易牙连儿子都敢下毒手,怎么爱您国君?竖刁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怎会爱您国君?卫公子不当太子、不回国奔丧,证明他是大野心家,这种人怎么能信任?管仲死后,三奸臣被免职,恒公顿时觉得全身三万六千个毛孔没一个舒坦,不久又召回他们,后果很严重。他们回到宫廷,狼狈为奸,在恒公病重时,以恒公名义张贴布告,禁止任何人入宫,并在恒公寝室周围筑起三丈高墙,不给送饭送水,曾经称霸天下的恒公被活活饿死,成为春秋时期的政治大笑话。

管仲明察秋毫,堪称卓越的政治家。孔明对他极为尊崇,“每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厚黑学》的作者李宗吾先生称管仲为厚黑学的老祖,果然实至名归!

齐桓公为何还会重用管仲,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鲍叔牙的举荐。管仲和鲍叔牙是特别好的朋友,只不过却是各谋其主。齐桓公让鲍叔牙做相国时,他推辞了并举荐管仲来当,可见其谦虚。管仲交到的确实是知心的朋友啊!

齐桓公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不计前嫌。如果齐桓公不同意鲍叔牙的意见,那也就不会重用管仲;管仲一箭差点要了他的命,但他也没有计较多少,反而看重的是管仲的才能。

管仲本身具有优势,值得被重用。管仲不拘小节胸怀大志,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才能不在鲍叔牙之下。司马迁对管仲的评价是“将顺其美,匡救其恶”。“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伊索寓言故事大全有个农夫生命垂危告诉儿子一个秘密葡萄。。。这篇故事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农夫与他的儿子们有个农夫生命垂危,此时此刻,希望告诉儿子们一个秘密,就把他们叫到跟前说:“我的孩子们,我就快死了;所以我想让你们知道,在我的葡萄园里埋藏着珍宝,你们自己去把它挖出来吧!”儿子们认定财宝埋在地下,为了找到它们,就用铁铲和钉耙反反复复地翻遍了整片葡萄园,然而什么都没有找到。但是经过了彻底

  • 3秒钟说出中国古代一个皇帝的名字,第一时间你会想起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中国第一个皇帝,“皇帝”这词都是秦始皇启用的,当然会想起他,他认为他的功德大于三皇五帝,合称为皇帝。自己是第一个曰始皇,他想他的子孙二世三世永远继承皇位下去,没料到二世就灭亡了。秦始皇!大秦帝国!当然是汉武大帝,武帝刘彻出身低微,曾名刘彘,继承帝位后年轻的他还受祖母窦氏和母亲王氏的掣肘,也使

  • 关于诚信的寓言(古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出自南朝

  • 关于诚信的故事和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

  • 收集诚信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一个贫穷的小提琴手的诚信在繁华的纽约,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震撼人心的事情。星期五的傍晚,一个贫穷的年轻艺人仍然像往常一样站在地铁站门口,专心致志地拉着他的小提琴。琴声优美动听,虽然人们都急急忙忙地赶着回家过周末,还是有很多人情不自禁的放慢了脚步,时不时地会有一些人在年轻艺人跟前在礼帽里放一些钱。第二天

  • 古代人的人才观(10条诗句)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的】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陈子昂的】下面是从别的地方贴过来的【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 关于清朝皇帝的四大民间传说,为何雍正帝独占三个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古代皇帝,雍正皇帝是清兵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他统治清朝13年,他和父亲康熙皇帝及儿子乾隆皇帝,开创了清初也是整个清朝最辉煌的“康乾盛世”,是清朝皇帝中比较能干的一位。据清史中实录记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8月23日逝世。对雍正皇帝的突然死亡,清朝官方只有如此简单的记载,也没有说明任何原因

  • 篇寓言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求千里马传说古代有一个非常喜爱骏马的国君,为了得到一匹胯下良骑,曾许以一千金的代价买一匹千里马。普天之下,可以拉车套犁、载人驮物的骡、马、驴、牛多的是,而千里马则十分罕见。派去买马的人走镇串乡,像大海里捞针一样,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连个千里马的影子也没有见到。一个宦宫看到国君因得不到朝思暮想的千里马而

  • 孔鲋参加了陈胜吴广起义,反映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孔鲋参加陈胜起义,标志着儒家不再坚持自己的信念,迈出了转变的第一步。从此之后,儒家再也没有了孟老夫子的脊梁,变成了卑躬屈膝主动依附强权。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之后,迅速地夺取了不少城池,然后建立了张楚。由于秦朝的反应迟钝,陈胜的声势越来越大。面对突如其来的强大武装力量,一时之间还看不到秦朝有任何应对。

  • 诚信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跟着她。他的母亲(骗他)说:“你回去,等一会回来(娘)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拒绝了。他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像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