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自称上将千员谋臣过百,他是用什么方式收买人心的?

曹操自称上将千员谋臣过百,他是用什么方式收买人心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978 更新时间:2024/2/27 21:39:09

曹操之所以能够令三国时期那么多的谋士勇将所折服,而为他所用,所以靠的并非是收买人心。他在自己的《短歌行》中曾经写到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是他的一个梦想,是他所追求的这么一个状态。无论演义中如何的把曹操说成奸臣,可事实上,无论是在三国的大时代背景中,哪怕是整个中国千年的历史之中,曹孟德都是一个可圈可点的人物,就像他自己说过的那样: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王,几人称帝?那么曹操究竟又是凭借什么可以使得自己拥有那么多的人才呢?

首要的原因,也是我们最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曹操的“政治为纲”他坚定着执行着“奉天子以讨不臣,修耕植以储军资”这一政治原则。要知道,在封建社会,正统就代表着人心所向,而曹操所处的时代,汉天子虽然说已经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但他所能带来的号召力,是旁人所不能比的。有汉天子在曹操的手中,他除了能够名正言顺的去征讨其他势力,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众多心向汉室的人才都会向他靠拢。这一政治原则,促使曹操在一定程度上站在了政治与道义的至高点上,如果忽略这个政治纲领,而仅仅谈曹操本身那一切都是空谈。

第二个原因就是曹操可以接受采纳旁人的意见。这一点对于人才的吸引来说至关重要。试想,自己所出谋划策,绞尽脑汁的建议并不被人所接受,那无论谁都要考虑一下自己何去何从了。曹操的政治纲领,早在春秋时期,管仲就提出过。到了三国的时候,袁绍的谋士沮授,也曾经向袁绍提出过这个建议,但袁绍并没有采纳。大家都知道,在三国割据形成之前,袁绍曾经一度是地方最强势力的代表,官渡之战以前,袁绍的土地控制范围与人才储备数量都要超过曹操。但袁绍本人志大才疏,“遇大事则惜身,见小利而忘命”,无法很好的接受旁人的建议,使得很多的人才都流失了,郭嘉、许攸、荀攸这些谋士都曾依附于袁绍,但最终都弃他而去。即便是忠心于他的田丰,还被他所杀害了。

除了善于接受旁人的意见,曹操还对人才有包容心,能够做到礼贤下士。可以说曹操是一个非常重视人才的人。在《曹瞒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卿来,吾事济矣。听说了许攸到来,曹操光着脚出来迎接,这足以看出来曹操对许攸的重视,同时也能看出来他对人才的重视。而在官渡之战后,当曹操发现自己手下人与袁绍有勾结时,又一把火将他们之间勾结的信尽数烧掉,对自己的下属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足以看得出来曹操的容人之量,虽然只是一把火,换得的是众多人的忠心。而他对人才的包容不仅仅体现在对这些可能会背叛自己的人身上。还体现在曾经背叛过自己的身上,和自己的潜在对手身上。

对于刘备曹操曾说过“方今正用英雄之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

而在《三国志》中还有这样的一段记载:

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曹操对魏种可以说有知遇之恩,可魏种却背叛他了,即便如此曹操依然可以原谅。足以看出曹操对人才的宽容。

曹操有一个用人的标准和方法,是“德者用其德,才者用其才”。而在这个原则之下,曹操是可以对人才有无限包容的。在郭嘉的身上这一点可以说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三国志》中有这样一个记载:

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因为郭嘉本人能力出众,有才华,所以说曹操并没有责备郭嘉,而对陈群,曹操也觉得他能够给自己进言,还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也非常的重视陈群。虽然是一件小事,但足以表现出曹操的这个用人原则。

而曹操之所以能够吸引人才,除了他自己会用人,能用人,敢用人,也能够包容人,跟他本身的能力也是分不开的。只有梧桐树,才能引得来金凤凰,而曹操就是三国时期的那个梧桐树。陈寿在《三国志》中就这样评价曹操: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正是因为曹操本人的能力,所以才有人才的依附与信赖,他才能用好这些人才。如果光有人才,而他本人没有能力,这些人才也无法发挥他们的价值。

一个人,如果靠收买人心那是无法做到人才的尽心扶持的,只有一个人有能力了,懂得用人了,才可以得到人才。所以,曹操的人才不是他收买而来的,而是在他以“奉天子以讨不臣,修耕植以储军资”这一正确的政治原则为基础的前提下,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用人之道而吸引的。当然除了这些之外,或许也有一些运气的成为在里面,曹操早期的时候,曹与夏侯两家也涌现出了一批可以让他信任、重用的人才,也为他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欲成就一等一事业,必得一等人才。在烽烟尽处的乱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不过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但对怎样招揽人才,那真是“鱼有鱼道,虾有虾撤”,而曹操有曹操的路。

一、有时候,能捐隙弃怨。

曹操征讨南阳张绣,“北地枪王”张绣降而复叛,杀害了曹操的一子一侄和一良将。但是当张绣再次投降的时候,曹操仍弃仇录用,且与之结成儿女亲家。

再如官渡之战前,陈琳为袁绍作檄辱骂曹操是“赘阉遗丑”。当时出身于阉竖之家,最为人所不齿,亦是曹操最忌讳的。可是当袁绍失败,曹操获得了陈琳,仍“爱其才而不咎”。

这是曹操的气度和胸怀。

二、有时候,能把忠君、孝顺及忠义放在首位。

曹操南下征讨荆州,刘琮率众迎降。而他的大将文聘耻于不能为故君刘表保全荆州,不肯出降。直到曹操大军渡过汉水,文聘才开始前往投降,仍唏嘘不已。曹操为之怅然:“卿真忠臣也”。曹操厚待文聘,让其仍带兵。

再如曹操作兖州牧时,张邈叛变曹操,劫持了曹操部下毕谌的母亲。曹操让毕谌去张邈处,毕谌叩头离去。后来曹操捕获了毕谌,众人都觉得毕谌必死无疑。但曹操说:“夫人孝于其亲,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曹操仍让毕谌作鲁相。

这是曹操的远见卓识。

三、不隐瞒臣僚的密谋奇策,不轻易杀害难驾驭的雄才。

荀、程昱为曹操出谋划策,人所不知,曹操一一表明之,绝不据为己有。这足以令做到士为知己者死。

就是刘备被吕布所袭取,逃奔曹操处。程昱以为刘备有雄才,力劝曹操杀掉刘备。曹操说:“今收英雄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也。”

这是曹操的开诚布公。

四、放手起用降将及出身卑微的人。

曹操的部下文臣武将,有不少是投降过来的。他们原来所奔非明主,曹操能重用。他们自然感恩戴德,乐于为曹操效命。

《三国志武帝纪》说曹操“知人善察,难炫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是以创造大业,文武并施”。

这是曹操的不拘一格。

五、能体谅部属的错误。

任何君主不可能让所有部属在任何情况下都忠于自己。人都趋利避害。

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后,收获了不少袁绍书信,其中就有很多许都和自己军中的书信,曹操都一起烧掉了。曹操说:“当时袁绍非常强大,我都尚且不保,更何况众人呢?”曹操这种做法,显然是效法刘秀“令反侧子自安”的故智。

这是曹操的宽以待人。

六、能鼓励臣下提反面意见。

只要肯进谏,不管对与不对,曹操都接受,以此鼓励臣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曹操北征乌桓三郡时,诸将都说,现在深入北方征讨,刘备一定会劝说刘表偷袭大后方许都,到那时就来不及挽救了。等到曹操取胜归来,对以上谏阻自己的诸将,曹操不但不加以训斥,反而给予厚赏。与袁绍官渡之败后杀田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是曹操的善于纳谏。

七、因才授职,取其所长。

连孙权都说曹操“御将,自古少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东击孙权,退军时,留下张辽、乐进、李典三将及护军薛悌镇守合肥。不久,孙权亲自率领大军十万来攻合肥。在军情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按照曹操的要求“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成功的击退了孙权的进攻。

在挑选州郡长官方面,曹操所任,也是可圈可点。钟繇在关西,刘馥在扬州,杜畿在河东,均有建树。

这是曹操的知人善用。

闲将西话:曹操在招揽和使用人才方面,比较有度量和见识,说明他的成功并非侥幸。

欢迎转发、点赞、评论,闲将西话与您说史,谈笑,共赏。谢谢。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先秦最传奇的帝王周穆王是否真的游历过西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周穆王:周穆王(前1026年?前922年?),姬姓,名满,又称“穆天子”,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君主。一说在位55年,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周穆王富于传奇色彩,在位期间,曾征犬戎(一作畎戎)、伐徐戎、作甫刑(亦称《吕刑》)。游历大致过程: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以擅长制造的造父为车夫,以诸侯进

  • 葡萄是酸的这则寓言故事,我明白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寓言中的狐狸遇到挫折或心理压力时,采取了一种歪曲事实的消极方法以取得自己的心理平衡。凭心而论,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被人打时口中或心中念一句反正是儿子打老子,于是也就悠悠然忘却了皮肉之苦痛。人们不也常采用阿Q精神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而获取心理平衡吗?无可否认,它们确实也有着实际的意义

  • 在清朝,皇帝的普通妃子和亲王的正妻之间,谁地位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皇妃和亲王嫡福晋相比,前者是天子之妾,后者是亲王之妻,皇妃属于皇家宗室第一集团(中央)女性等级的中配,亲王福晋属于皇家宗室第二集团(藩府)女性等级的顶配,两者理论上份数君臣,有本质上的等级区别。首先来看一看妃和福晋的区别。清代康熙朝之前,后宫等级制度还不太完善,后宫中妃,福晋,格格等称号都是对皇

  • 《水浒传》里的王伦不愿意收留有才干的人,为什么宋江千方百计将能人纳入麾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宋江自幼便功经史,胸蕴大志,精明练达,深通权谋之术,颇谙世故人情。虽人在公门,专好仗义疏财,结交江湖好汉。山东呼保义,及时雨,响仰江湖,决非浪得虚名。与人初次交结便不惜银两,与李逵,武松初次相见便可明证。柴进庄前与武松送别,拿出银两尚言:“若不收下银两,休怪哥哥不认你这个兄弟”!真叫人情感肺腑。常

  • 伊索寓言故事大全有个农夫生命垂危告诉儿子一个秘密葡萄。。。这篇故事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农夫与他的儿子们有个农夫生命垂危,此时此刻,希望告诉儿子们一个秘密,就把他们叫到跟前说:“我的孩子们,我就快死了;所以我想让你们知道,在我的葡萄园里埋藏着珍宝,你们自己去把它挖出来吧!”儿子们认定财宝埋在地下,为了找到它们,就用铁铲和钉耙反反复复地翻遍了整片葡萄园,然而什么都没有找到。但是经过了彻底

  • 3秒钟说出中国古代一个皇帝的名字,第一时间你会想起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中国第一个皇帝,“皇帝”这词都是秦始皇启用的,当然会想起他,他认为他的功德大于三皇五帝,合称为皇帝。自己是第一个曰始皇,他想他的子孙二世三世永远继承皇位下去,没料到二世就灭亡了。秦始皇!大秦帝国!当然是汉武大帝,武帝刘彻出身低微,曾名刘彘,继承帝位后年轻的他还受祖母窦氏和母亲王氏的掣肘,也使

  • 关于诚信的寓言(古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出自南朝

  • 关于诚信的故事和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

  • 收集诚信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一个贫穷的小提琴手的诚信在繁华的纽约,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震撼人心的事情。星期五的傍晚,一个贫穷的年轻艺人仍然像往常一样站在地铁站门口,专心致志地拉着他的小提琴。琴声优美动听,虽然人们都急急忙忙地赶着回家过周末,还是有很多人情不自禁的放慢了脚步,时不时地会有一些人在年轻艺人跟前在礼帽里放一些钱。第二天

  • 古代人的人才观(10条诗句)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的】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陈子昂的】下面是从别的地方贴过来的【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