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的故事你知道哪些?
1、刘备苦心留住徐庶心
有一天,曹操派人送来徐母的书信,信中要徐庶速归曹操。徐庶知是曹操用计,但他是孝子,执意要走。刘备顿时大哭,说道:“百善孝为先,何况是至亲分离,你放心去吧,等救出你母亲后,以后有机会我再向先生请教。”
徐庶非常感激,想立即上路,刘备劝说徐庶小住一日,明日为先生饯行。第二天,刘备为徐庶摆酒饯行,等到徐庶上马时,刘备又要为他牵马,将徐庶送了一程又一程,不忍分别,感动得徐庶热泪盈眶。
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不仅举荐了更高的贤士诸葛亮,并发誓终生不为曹操施一计谋。徐庶的人虽然离开了,但心却在刘备这边,故有“身在曹营心在汉”之说。徐庶进曹营果然不为曹设一计,并且在长坂坡还救了刘备的大将赵云一命。
古往今来,凡是留才的案例,没有超出刘备的。留才留心,只要能留住人才之心,即使人才在天涯海角,依然会为你效命。
2、秦昭王五跪得范雎
秦昭王驱车前往拜访范雎,见到他便屏退左右,跪而请教:“请先生教我。”但范雎支支吾吾,欲言又止。于是,秦昭王第二次跪地请教,且态度更加恭敬,可范雎仍不语。秦昭王又跪,说:“先生真的就不愿意教寡人吗?”这第三跪打动了范雎,道出自己不愿进言的重重顾虑。
秦昭王听后,第四次下跪,说道:“先生不要有什么顾虑,更不要对我怀有疑虑,我是真心向您请教的。”范雎还是不放心,就试探道:“大王的用计也有失败的时候。”
秦昭王对此指责并没有发怒,并领悟到范雎可能要进言了,于是,第五次跪下说:“我愿意听先生说其详。”言辞更加恳切,态度更加恭敬。
这一次范雎也觉得时机成熟,便答应辅佐秦昭王,帮他统一六国。后来,范雎鞠躬尽瘁,辅佐秦昭王成就了霸业,而秦昭王千百年来也被人们所称誉,成为引才纳贤的楷模。
3、庄王爱马
楚庄王芈侣爱养马,他有一匹爱马待的遇超过了大臣。艾玛!爱马每天穿着锦绣的衣裳,住着宽敞华丽的大房子,吃着枣肉制作的果脯,躺在竹子做的凉床上。也许是宠爱过度,这匹马竟然得了肥胖症,最后死翘翘了。
楚庄王号令群臣为爱马出殡,准备以大夫的礼仪下葬。大臣们议论纷纷,认为国王是在侮辱臣子。庄王下令:有议论葬马者杀无赦!
楚国明星优孟听说这件事儿,跑进大殿一个劲儿痛哭流涕。老芈说:“老孟你哭啥啊?”优孟说:“大王的爱马死了,咋能按照大夫的规格下葬呢?我大楚国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以大夫规格葬马太抠门儿小气了,应该以君王的礼仪安葬才是。”
庄王阴沉着脸:“那你说咋办?”优孟回答:“大王您应该给爱马用雕玉做棺,以上等的梓木做椁,以贵重的樟木装饰,派数千名士兵挖掘坟墓……”庄王一听这话,感到不对味儿:“寡人的错误如此严重吗?那依你看应该如何去做?”
优孟回答:“还请大王按照六畜应有的方式埋葬为好!以土为椁,铜锅做棺,放上大枣生姜和香料,祭以粮米,埋葬在大家的肚子里,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庄王听从了优孟的劝说,把爱马交给了伙房,一场葬马风波平息了。
4、懿公好鹤
春秋时期,卫国第十八任国君卫懿公姬赤阁下对白鹤情有独钟。他爱鹤如命,沉醉其中,不可自拔,他饲养的白鹤羽毛洁净,身姿修长。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有所爱好,下属就会投其所好。卫国官吏满世界驱使百姓,捕猎白鹤送给国君。捕获的白鹤多了,原有的饲养场地不够用了,姬赤就不断扩建宫苑,养殖数量庞大的白鹤,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
姬赤根据白鹤品相不同,给他的白鹤们封了不同的品级,享受同等官员的待遇。他领着白鹤逛街,这些“鸟大臣”都乘坐着华丽的马车,吃喝拉撒睡都有专职人员伺候。养鹤的开销越来越大,国库不够用,姬赤不顾百姓死活,强行摊派给无辜的国民。
北狄王得知姬赤爱鹤荒政,率两万骑兵突袭卫国。卫懿公姬赤慌了神儿,下令征兵抵御敌人。国内的百姓早就对这个混球的国君失去了信任,纷纷发牢骚说:“大王不是有那么多鸟大臣吗,让他的鸟大臣去迎敌好了!我们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力气打仗啊?”
大家一传十十传百,无人理睬征兵令。姬赤无奈,强行抓壮丁,分发武器仓促迎战。这支临时组建的队伍毫无战斗力可言,被北狄骑兵一举击溃,卫懿公姬赤来不及躲避,被敌军乱刀砍死,他的那些鹤估计都被敌军做成烤“鸡翅”了吧?
5、宋仁宗爱吃螃蟹
宋仁宗从小爱吃螃蟹。他不仅是宋朝第一个吃螃蟹的皇帝,还带动宋朝人开始吃螃蟹,并且认吃螃蟹的风气在中国流传了下来。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宋仁宗打小就爱吃螃蟹,一顿不吃就馋得发慌,一吃起来就刹不住车。
那时候宋仁宗还小,还没有亲政,真正掌权的是他名义上的母亲刘太后。刘太后见小皇帝吃螃蟹吃坏了身体,当即发下懿旨:虾蟹海物不得禁御!据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当时不仅螃蟹,连虾都不让送到宫里来!
喜欢吃螃蟹的宋仁宗,想让太监宫女偷偷去外面里买螃蟹进来吃,大家都害怕刘太后严惩,不敢答应。这时候另一个皇太后看不下去了,她就是刘太后的好姐妹、亲自抚养宋仁宗长大的杨太后,杨太后说:太后何苦虐吾儿如此?你不让他吃螃蟹,我让他吃!
于是她经常从悄悄弄些螃蟹给宋仁宗吃。后来宋仁宗长大以后,对杨太后很感激,对刘太后却心怀怨恨。他为什么要怨恨刘太后?一半是因为刘太后垂帘听政的时间太长;另一半就是因为刘太后不让他吃螃蟹。
古代传说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之夜,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在长城下撕心裂肺地痛哭,三日三夜不止,长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在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古代哪些帝王的爱情故事比较经典?
1、皇太极和海兰珠
在《清史稿》中记载,海兰珠26岁的时候才嫁给皇太极,皇太极对于海兰珠可以说是到了迷恋的地步,皇太极大封后宫的时候,将海兰珠封为东宫大福晋宸妃,她的封号仅仅次于东宫皇后。海兰珠所住的宫殿也称为关雎宫。
海兰珠的封号宸妃,其实是大有深意的,这个封号里面就藏着皇太极对于海兰珠的爱。宸指的就是北极星,寓意是王位、宫殿,这个字也是帝王的代称,在皇太极心里面,海兰珠的地位是超越了其她一切妃子的。
二、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
在《异闻录》中记载,李隆基曾与杨玉环的妹妹虢国夫人有过私情,为此杨玉环还跟李隆基吵了架并在一气之下回了娘家。
李隆基还有一个非常喜欢的妃子叫梅妃。有一回李隆基偷偷跟梅妃到翠华阁同居。让杨玉环知道了,一大早杨玉环就堵在了翠华阁门口,梅妃越窗而逃,李隆基装疯卖傻地感叹道:“图得半夜欢娱,反受十分烦恼”。
并发誓从此再也不跟其它女性往来。在爱情上,李隆基作为皇帝能够自我反省,仅此一点就很难得。从华清池里出来,杨玉环被宫女们扶进了唐玄宗的寝宫。
在温暖的芙蓉帐里,她和李隆基共渡良宵。这是春天的一个夜晚,春宵一刻值千金,当他们醒来时已日上三竿。李隆基一拍脑门:坏了,我耽误上朝了。李隆基急匆匆起床穿衣,不想脖子早让杨玉环的一双玉臂圈住了。我不让你走嘛!你再陪我一会儿好不好嘛!李隆基当然也舍不得杨玉环,想现在上朝也耽误了,再说天下太平,想必朝中也没什么大事,不去就不去吧。
就这样李杨宵偎昼傍、如胶似漆、欢爱无尽。
古代帝王有哪些“恩爱夫妻”?
只羡鸳鸯不羡仙”,中外古今,美好的爱情故事总是让人津津乐道。“无情最是帝王家”,似乎帝王夫妻是没有多少恩爱可言。
古时也不流行一夫一妻,多数有点地位的人都三妻四妾的,何况帝王呢!所以,这里的恩爱夫妻,仅指原配夫妻,妻死续弦的不算,小妾(在帝王那叫皇妃)那就更不算了!不然的话那个排行榜又太长了(哪个帝王没有几个所“爱”的?)。按照这个标准,唐明皇---杨贵妃是没有参赛资格的,别扔我啊!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他们是大明星就网开一面,呵呵。糟糠之妻不下堂,所以,恩爱夫妻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就在丈夫的地位提升,妻子是否也夫贵妻荣了,是否终其一生不失地位,甚至死后也能不失地位?可惜,这些帝王动不动说以仁义为本,就算对自己的妻子,真正做到有仁有义的也没几个。标准有了,名次自然就好排了。
明孝宗张皇后。
这对夫妻的恩爱实在是当之无愧,不为别的,你能想象一个皇帝能够一辈子只有一个妻子吗?别说皇帝了,也别说古代,现在阁下突然买彩票中奖了,马上抛妻弃子可能不至于,在外面养个情人您可别说您不会动那念头,就算您不动那念头,人家送货上门您也不一定就赶人家走!不然现在有点钱,有点权的人养情人的怎么那么多?可是,一夫一妻,明孝宗一个皇帝,他居然做到了!在那个年代,讲究的是多子多孙,而皇帝的子孙多少,更是关系到国家的大事!这对夫妻只有一个儿子,正因为此,当时的大臣多次上奏要求皇帝多置内宠,可以想象,明孝宗和张皇后,他们之间只要有一点点不和睦,他大可以顺水推舟,而他,没有这样做!这对夫妻的恩爱之情,明明白白,无可争议。。老天是公平的,这位张皇后获得她皇帝丈夫独一无二的爱情,晚年却过得很不舒坦1505年爱她的丈夫孝宗去世,她唯一成年的宝贝儿子厚照(武宗)即位,在刘瑾的指导下,武宗在宫廷和民间后肆意妄为,张皇后却拿这个宝贝儿子没有一点办法。1521年的一天,武宗亲自驾着渔船在江上打鱼,玩得兴起,不慎跌入江中,差一点被溺死,左右将他救起,由于当时已经是九月天气,江水寒冷,加之武宗已经被女色掏空了身体,自此开始生病,这一病就再也没有好起来。武宗匆匆回到京城之后仍不收敛,照旧纵情荒淫,身体日益虚亏,虽然太医们尽心治疗,可还是没有挽回武宗的生命,数月之后,武宗病死于豹房,结束了他荒唐的一生。
由于武宗没有子嗣,皇位不得不落于皇室旁系之手,孝宗一脉从此结束。张皇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最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骢弟继承皇位。朱厚骢生母蒋氏入宫后,张后仍以对待藩妃的礼节对待蒋氏,于是引起朱厚骢的不满。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张皇后在紫禁城惟我独尊了多少年,怎么可能把一个藩妃放在眼里呢?可是正是这不在意让张氏吃到了苦果,先是朱厚骢的长子哀冲太子出生,作为嫡祖母的张氏想去祝贺,却遭到朱厚骢的拒绝,接着张氏的弟弟张延龄被人诬陷谋逆,皇帝想处死延龄,因为大臣张孚敬的谏言才作罢,后来另一个弟弟张鹤龄又被人揭发谋反,于是鹤龄也被逮捕。张皇后,特地穿破烂衣服坐在襦席上装成疯婆子为弟弟求情,而皇帝竟然不许。那时绝望的张皇后必定后悔自己不应该让这个白眼狼继承皇位吧。不知何年无依无靠的张皇后最终“忧死”在宫中。她死后不久皇帝就把她弟弟杀了。
隋文帝独孤皇后
一样,这对夫妻也是帝王之中罕见的一夫一妻,隋文帝曾有一次和宫女鬼混的行为,被独孤皇后知道了,她毫不犹豫的把情敌从肉体上消灭了,为此隋文帝大怒,奋力争取纳妃的权力,可是由于大臣们都知道隋文帝怕老婆,再加上他们的几个儿子都已成年且手握重兵,他终于打消了纳妃的念头。尽管如此,他毕竟完成了这个高难度的动作一夫一妻,所以,他们的恩爱也是合情合理。
汉宣帝许皇后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开国皇帝以外,很少有先贫贱,而后富贵的君主。汉宣帝就是这样一位,他的祖父是汉武帝的长子,因为兵变自杀了,他的父亲也一起死了。所以,汉宣帝从小就是孤儿,完全是以一个平民的身份长大的,娶了同样是平民的许平君小姐做妻子。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汉昭帝死后,昌邑王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赶下台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当时的权臣霍光挑来挑去,就挑中了这个平民。平民一下子做了皇帝,自然对恩人霍光是感恩戴德,霍光就说了,你把你家里的那个黄脸婆换了吧,我女儿如花似玉的,送给你做老婆啊!这要换了我小人家,您老人家有权有势的,一不高兴把我的彩票收回去了可怎么得了?家里的那黄脸婆我早烦了,正想换换呢,可人家不,汉宣帝下了一道诏书,说我以前有一把剑不见了,你们谁看见了给我呀!剑,指的就是老婆。所以,别人都知道汉宣帝的意思了,于是平民妻子变成了汉朝皇后。这是生前的恩爱。许皇后没有什么福气,没过几年舒心的日子就被霍光的老婆叫人下毒害死了,汉宣帝当时倒没怎么样(他也没那个能力)。以后,霍光死了,他逮住机会把霍家满门抄斩,也算狠毒了。霍光毕竟有大恩于他,他还下此毒手,恐怕夫妻情深,为妻雪恨是重要原因吧。这对夫妻有一个儿子,汉宣帝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也费了不少心思,最重要的就是挑选继母,他为儿子挑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做继任皇后(她之所以被选中,就是自已没有儿子,之所以没有儿子,当然是因为皇帝不喜欢她),子以母贵,汉宣帝能这样做,主要的还是夫妻之情吧。这些,是死后的恩爱。访求故剑,雪恨灭恩,择母育子,这是汉宣帝和许皇后的爱情故事。
明太祖马皇后
电视剧《大脚马皇后》里面的一些情节实在不敢相信是真的,但明太祖与马皇后的夫妻深情,应该是没有疑问的。需要强调的有两点,第一,马皇后先死,在她死后明太祖并未为她选择继任人---册立新的皇后,这说明,在明太祖心里,马皇后的地位无人取代,夫妻深情,可见一斑。第二,明太祖是一个相当残暴的人,对自己身边的女人也是如此,他的任何一个妃子,只要在他面前犯了一点小错,下场就是死。对于明太祖来说,他的妃子除了给他生小孩以外,再没有其他的作用,所以他死时命令所有的妃子殉葬。明太祖对其他的女人残暴得有点变态,毫无感情可言,是否也反衬出马皇后带走了他全部的深情?
宋光宗李皇后
中国人对于孝道一向是相当看重的,孝的地位,一直等同于忠。所以,一个人如果不孝敬父母,那等同于犯了“谋逆大罪”。电视剧上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台词“朕以孝治天下。。。。。。“,所以,一个人,一个帝王,不讲孝道,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宋光宗的父亲宋孝宗,年纪大了,图清闲,就把皇位传给了他。他呢,一开始倒也孝顺,隔几天就去看看老爸。可是没曾想,他那老婆李皇后一直就跟公公不太对劲,于是天天在他面前嚼舌根,再加上耍点小手段,一来二去的,宋光宗就不去看他老爸了。这下子,群臣激动了,纷纷说他的不是,他呢,一慨不理,不孝就不孝,我只要我的妻子。于是,群臣也不干了,接着发动了一场政变,把他儿子扶上皇位,让他也尝尝太上皇的滋味。置孝道于不顾,宋光宗虽然比前面几位相差太远,但夫妻深情,由此可明。其实,早在年轻的时候,宋光宗曾宠爱黄贵妃,但是李皇后从肉体上消灭了她。宋光宗知道后也无可奈何,只因“怕老婆”,怕之深,只因爱之深也。
金世宗乌林氏
金朝完颜亮是一个典型的恶棍型君主,他在位期间,几乎是淫遍国中,连自己的亲姐妹都不能幸免,当时的金国贵族女性,是人人自危。完颜亮看上了乌林氏,于是命令她到他那儿去。乌林氏知道,去了以后必被污辱,于是选择了自杀。后来,金世宗发动政变,推翻了完颜亮,自己做了皇帝。为了纪念他的爱妻,终身不立皇后。这对夫妻,只因“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我要说“一对夫妻一时恩爱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恩爱”。自杀殉情,虽然轰轰烈烈,比起一辈子相亲相爱,只怕要容易得多。
乾隆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乾隆是出镜率很高的皇帝,在电视剧的影响下,许多人都认为他是风流型的皇帝,实际上他与他的皇后的情谊非常深厚。孝贤在雍正五年为乾隆嫡福晋,当时年龄大约十四岁。孝贤以朴素为美,得到乾隆的赞许。她所生的两个儿子永琏永琮先后秘密立为太子,但都不幸夭折。丧子的哀痛沉重地打击了孝贤。
唐太宗长孙皇后
关于这对夫妻的恩爱,好象史书上还写得比较多,长孙皇后也有一代贤后的美名,本人对此颇感怀疑。长孙皇后出身贵族家庭,李世民一家在做皇帝前也是贵族,所以在她的一生,物质基础是很优越的(这点和马皇后不一样)。作为一个女人,丈夫是一国之君,儿子是太子,她还有什么不舒心的?可是,她竟然在三十六岁的时候就死了,除了色衰爱弛,抑郁而终,还能有别的解释吗?
有哪些传说故事?
我们中国有哪些,传说故事呢?
说几个耳熟能详的吧
01后羿射日
远古的时候,大地出现了严重的旱灾。原来,帝俊与羲和生了10个孩子都是太阳,他们睡在枝条的底下,轮流跑出来在天空执勤,照耀大地。但有时,他们一齐出来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张弓搭箭,向那9个太阳射去。最后,天上只留下一个太阳。
02女娲补天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娲氏,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她是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样苗条,以致有些神话学家坚称她根本就是蛇身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天三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
03精卫填海
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04嫦娥奔月
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
05盘古开天地
自远古时代,流传下了许多神秘而奇妙的传说,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共工和祝融大战,到女娲补天…我们的祖先用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口口相传记录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而除却那些较为荒诞的神话,其中相当一部分的传说能够反映出当时人类社会的概况。
这几个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传说故事,其实还有很多,还有外国的也很不错,很震撼。如果有兴趣,可以去买这方面的书看看。
今日话题:
你最喜欢的传说故事是哪个,哪个传说故事听起来很入迷。
欢迎留言讨论
有哪些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
1、牛郎织女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牛郎和织女结婚后,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王母娘娘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牛郎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
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2、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之夜,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在长城下撕裂肺地痛哭,三日三夜不止,长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在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3、梁山伯与祝英台
祝员外之女英台女扮男装去万松书院求学,途遇梁山伯,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同窗三年山伯不知英台女儿身,英台因接到家信促其速归不便明言,将白玉扇坠请师母转交山伯,作爱情信物。
山伯知情后,赶去祝家,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她至死不从,山伯气急病亡。马家来娶亲,英台浑身缟素,经山伯墓前,坟墓爆裂,她跃入坟中,墓复合拢,梁祝化为蝴蝶。
4、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天气异常炎热,后羿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深受人民的爱戴。后来,后羿娶了嫦娥。一天,后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后羿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不料被蓬蒙知道了。
一天,后羿外出,蓬蒙就借此机会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无奈,只好将药吞下,她立刻飘出门外,飞上了月宫。后羿知道后,痛苦不已,只好遥祭月宫中的妻子,百姓知道后,也共同为嫦娥祈求平安。
5、后羿射日
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兄弟,玉帝一天派一个上天工作.一天,幺弟顽皮游说哥哥们一同上天.人们在十个太阳的暴晒下叫苦连天、死伤无数。叫后羿的猎人不忍大家被太阳们戏弄,弯弓搭箭射下九个,最后天上只剩下一个太阳,使温度适宜人们居住。
请问古代帝王的必读书有哪些?
1、《四书五经》
《万历十五年》里讲明代皇帝必需要在侍讲指导下学习四书五经,定期办经筵。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2、《圣祖训》
清代规定皇帝每天早起后用膳前先读一个小时康熙写的《圣祖训》。
3、《贞观政要》
记载唐太宗一朝政治经验的《贞观政要》一直很受有志作为的帝王们推崇,属于案头读物。《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咨于治道,也属此类。
4、《千字文》
南北朝时梁武帝要求周兴嗣使用他摘取的一千个王羲之写的字编成一篇文章,用以教育皇子,周兴嗣第二天呈上了《千字文》。
古代哪些帝王有野心,有远大抱负?
古代帝王有很多有抱负、有作为的,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刘邦胸怀大志,在与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后,建立了汉朝;刘备不安于卖草鞋编草席的生活,怀抱兴复汉室的梦想,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
古代好官的传说故事?
1、包拯很聪明地巧判孩子的刑
在白族,两名妇女为一个孩子出庭。县长决定让他们中的一个牵着孩子的手。赢得这只手的人就是抱着孩子的人。
县长说:谁忍心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她放手是因为她爱她的孩子!你没看见她眼里含着泪吗?后来,包拯把孩子还给了母亲。
2、包拯三次弹劾张尧佐
张耀祚是宋仁宗的宠妃张美美的叔叔。他没有什么才能,却靠着张美美当政。起初,张志军被任命为三部使节。包拯强烈反对。
他规谏皇上,说像张耀祚这样的人连个小官吏都算不上,更不用说像三秘书这样的官吏了。然而,任宗不但不理会他的劝谏,而且封张耀祚为太守。
包拯很伤心。他继续规劝并愤怒地斥责张耀祚,但任宗还是不听。次年,任命张耀祚为团南医院使节。包拯第三次劝谏皇帝。他甚至在法庭上与皇帝当面争论,最终迫使皇帝停止做张的官员。
3、匡忠理直气壮,修建了水利工程
明朝江西靖安县龙岗人。匡仲在担任苏州总督的一生中取得了杰出的政治成就。
直接减少官府粮食供应,实行税收抵扣法,减轻人民负担,稳定和发展经济。同时,清理官僚主义,纠正风气,注意清理冤屈,理顺人民群众的怨气。他按时间表办事,每天都问郡里的案子,一遍又一遍。
在他上任的头8个月里,超过1500起案件被结清。他办完案件后,无论大小,基本上都不能叫老百姓错,土豪不敢做坏事。
如今,只要提起匡仲,人们就会立刻想到十五关里那个愿意冒险、敢于伸张正义、为人民伸张正义的正直官员。
此外,他还修建水利工程,开办学校,推荐人才和其他好事,为党的利益。匡仲在位13年,先后三次离职,三次留任。他为苏州人民做了许多实际工作。
最后,他因劳累而病倒,病逝。邝中死后,苏州和七县的人们都建立了祠堂来纪念他。
春节有哪些故事传说?
关于春节的传说小故事
1.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画上神荼、郁垒,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2.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为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
3.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sha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4.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5.有一只福气猫,过年的时候,他会出去送红包。走了一家,又一家,红包送了一个又一个。天快亮了,福气猫走到了年糕师傅家里。年糕师傅还在不停地做年糕,一个晚上都没有休息。
辛苦的年糕师傅应该有最多的福气,可是,红包已经送完了。福气猫不停地给年糕师傅鞠躬:“恭喜恭喜,新年福气!”
年糕师傅笑嘻嘻地端来年糕,送给福气猫。福气猫还在一个劲儿地鞠躬:“恭喜恭喜,新年福气!”一不小心,福气猫的脸贴在了年糕上。“哈哈……我的年糕成了福气糕啦!”年糕师傅喜欢得满脸都是笑。
福气猫给每一块年糕都印上自己的笑脸。他一边印,一边对着年糕说:“恭喜恭喜!”每一块年糕都成了福气糕。
福气猫的笑脸印在年糕上,好像在对大家说:“恭喜恭喜,新年福气!”买了福气糕的人,都把钱放在红纸包里给年糕师傅。年糕师傅收到了很多很多红包,大家都说,最辛苦的人,应该是最有福气的人。从那以后,大家都把年糕叫作福气糕,把年糕师傅叫作福气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