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古代帝王的诗句吗?
1、秦皇扫六合,虎势何雄哉2、勿看老僧不识字,要斩江南百万兵3、手挥大风平天下,脚踏日月定乾坤4、大风起兮云飞扬,威震天下兮归故乡5、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古代帝王的王冠?
放心,皇帝的冠够大,秃头也能戴得住,冠冕从上古先秦一直到明代造型都差不多。
至于常服的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秃头毫无压力至于清朝……清朝皇帝本来就是秃头……
古代诗人王维的趣事?
小故事1、早熟,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2、年轻时不仅文才出众,而且仪表堂堂。因此,许多名门望族、达官显贵,都希望王维能成为自己的乘龙快婿,有的托媒前去说合,有的亲自登门求亲,但都被王维一一婉言谢绝了。那年刚入冬,忽然下起雨来,天气骤然变冷,王维受了风寒,感到有些发烧,身上难受,便去找郎中诊治,郎中给王维开了几味草药,让王维拿上药方速去药店买药。且说药店的掌柜有个独女,名叫紫云,芳龄二九,长得貌若仙女,精通诗词联谜,是镇上有名的才女。那天正巧掌柜的有事外出,紫云代父打理药店。王维来到药店,见紫云虽非大家闺秀,却别有一番风姿,一时竟看呆了。而紫云却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地问王维道:“公子有何贵干?”王维这才回过神来,连忙答道:“昨日偶染风寒,特买几味草药疗疾,不知贵店有无?”姑娘微微一笑,又问:“有药方吗?”王维素闻紫云颇有才华,决定试她一试,灵机一动,说:“来得慌张,药方忘带了。”紫云道:“还记得药名吗?”王维说:“记得,头一味是酒阑宴毕客何为?”紫云不由一怔,但马上明白过来:此人借口买药,实为前来考试姑娘我的才学。便将身子一扭,背对着王维,面对着药橱,道:“酒阑宴毕客当归,当归当然有了。”王维一惊,暗暗钦佩紫云果然才思敏捷,又说道:“夜深月黑路不迷。”姑娘又马上猜中,仍然背对着王维,以问作答:“‘熟地’要多少?”“再要百年美貂裘。”“‘陈皮’也有。”“还要夫妇偕白头。”“‘百合’是新进的。”……王维被紫云姑娘的才思折服了,一种爱慕之情油然而生。买药回去之后,心里久久平静不下,觉得紫云正是自己所希望的未来伉俪。但他不知道人家意下如何,又不便直接去问,决定重新试探姑娘一回,便提笔在纸上写了一首诗,然后折叠几下,唤来书童,吩咐他道:“我方才前去买药,买得少了,你拿上这个药方,速去再买两服来。”书童来到药店,言称王公子派他前来买药,说罢将药方递给了紫云。紫云展开一看哪是什么药方?原来是一首谜诗:二者缺一真可叹,书房偏又无石砚,金童身边少玉女,晴天无日烦心添。紫云斟字酌句,原来是个四字成语:一见钟(钟)情。不禁两腮飞红,连忙假装取药转过脸去,问书童道:“那位王公子叫什么呢?”书童忙答道:“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人王维呀!”啊?原来他就是王维!其实,紫云姑娘也对那个英俊潇洒、才华不凡的买药书生产生了爱意,一听那人就是王维,心中更加欢喜,低头一想,便对书童谎称王维所买之药本店已经不全,让他明日再来。说罢也给王维回了首谜诗,然后叠好,让书童带了回去。王维接到紫云的回信,急忙展开看去一月一日喜相逢,二人结缘去问僧,竹林深处见古寺,伊刚张口人无踪。王维乍一看,顿时凉了半截,再一琢磨,不由会心地笑了。原来那谜诗意思是:明天等君。3、王维应举,太平公主倾其文采,荐为解头。此时太平公主寡居(或未出嫁也可以),留情王维,欲招王维为驸马。王维婉据,称已有心上之人。公主因爱成恨,道如果不愿为驸马,将禀告父皇母后革除王解头功名。王妻(此时还是未婚妻,嗯)得知此事,为着心上人的仕途,自愿退出,留信出走。王维在公主面前坦言逝不负心上人后,寻觅未婚妻而去。后公主反复思量,成全两人(人家是大唐的公主哎,那心胸。。。)。王维结婚后,一直夫妻恩爱。但王妻遭遇疾病,不治身亡(说难产也可以)。妻逝后,王维于妻墓前立下永不续妻的誓言,从此研习佛法,安身立命于山水之间。4、王维在自己的诗中还谈到一些修炼的具体事情:他喜欢看得道高僧的传记故事,有时看修炼辟谷的方法;他把手杖头雕刻成斑鸠的样子,把乌龟壳用来垫在床脚底下;没有事时就在北窗下焚香打坐。隐居山中时,他们一群人一起来诵禅,与一人打禅又有不同乐趣。在嵩山隐居时,他还有过闭关修行的经验。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身世代官僚地主之家。其母崔氏奉佛三十余载。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弟子讲学之书。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教有关。《新唐书》本传说王维早慧,"九岁知属辞,与弟缙齐名,资孝友。"年十六、七,即往长安、洛阳游历,谋取仕进。此期间写了一些游侠诗。开元七年(719)七月,他赴京兆府试,中解头。他是一位文艺全才,诗、文、书、画都很著名,又精通音乐,善弹琴、琵琶。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等官,后弃官隐居。开元十七年(729),在长安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顿教。开元十九年,王维的妻子病故。他从此不再续娶,一直孤居三十年。开元二十三年(735)被宰相张九龄擢为右拾遗。二十五年(737)为监察御史,春天奉使出塞,并留在凉州河西节度幕兼为判官近一年,写了一些有名的边塞诗。天宝元年(742),王维转左补阙。以后,又屡迁侍御史、库部员外郎、库部郎中等职。但是,目睹朝政的黑暗腐败,他深深感到过去的开明政治已经消失。于是采取一种半官半隐的生活方式,得过且过。他经营了蓝田辋川别墅,修习佛、道,此时期他的许多诗文都濡染释、道色彩。他的思想儒、释、道杂糅,表现为人生态度,就是无可无不可,但求适意。他的"中隐"方式使他获得了一种平和宁静的心境,又使他得以从官场脱身,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从而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长安陷落,玄宗仓皇奔蜀。王维当时任给事中,扈从皇帝不及,被叛军俘获。他不愿做伪官,服药取痢,伪称谙疾。安禄山将他囚禁在洛阳菩提寺,迫以伪署。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改元至德。八月,安禄山宴其群臣于洛阳禁苑中的凝碧池,命梨园诸工奏乐,诸工皆泣。王维在菩提寺中闻悉此事,含泪赋成《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一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抒发对帝都沦陷的悲痛和对李唐王朝的思念之情。九月,王维被迫充任了给事中伪职。至德二载(757),唐军收复两京。凡做过伪官的人,分六等定罪。王维被从轻处分,削官为民。次年春复官,责授太子中允,加集贤殿学土。同年,又升迁为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乾元二年(759),复拜给事中。上元元年(760),升任尚书右丞。王维对自己"没于逆贼,不能杀身,负国偷生"(《责躬荐弟表》)的行为深感愧疚。他看到当时张后弄权、李辅国专政,朝廷毫无振作的气象,于是思想更为消沉,"在京师,日饭十数名憎,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挡、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以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旧唐书》本传)。上元二年(761)七月,这位天才的诗人离开了人间。死后,他被安葬在清源寺西,也就是他曾经生活了多年的辋川别业旁。王维的朋友苑咸《〈酬王维〉序》中称他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唐代宗《批答王缙进王右丞集表手敕》中说他是"天下文宗。"杜甫《解闷》诗说他"最传秀句寰区满。"《旧唐书》本传称他"天宝中诗名冠代"。后世诗论家称他为"诗佛"。
关于趣事的歌曲?
捉泥鳅。歌词讲诉了捉泥鳅的童年趣事。
关于趣事的节目?
《家庭幽默录像》是江西卫视推出的一款生活节目,国内首档幽默视频类合家欢节目。播出时间为每周一晚21:15,由刘仪伟担任主持人。
节目取材于生活,主要收录普通老百姓使用DV机、手机等有意无意拍摄到的各类幽默视频,以展示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幽默。融入了创意整蛊拍摄出原创视频、无厘头的答题环节、邀请草根拍客参与节目,设立了“幽默等级考”、“幽你一默”、“拍客面对面”等特色版块。
关于汉字的趣事?
汉字的趣事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呢!“巾”对“币”说:你戴上博士帽,也就身价百倍了。“尺”对“尽”说:姐姐,结果出来了。你怀的是双胞胎。“臣”对“巨”说:和你一样的面积。我却有三室俩厅。“晶”对“品”说:你家难道没装修?“吕”对“昌”说:和你相比,我家徒四壁。“自”对“目”说:你单位裁员了?“茜”对“晒”说:出太阳了,咋不戴顶草帽?“个”对“人”说:不比你们年轻人了,没根手杖几寸步难走。“办”对“为”说:平衡才是硬道理!“兵”对“丘”说:看看战争有多残酷,俩条腿都炸飞了!“占”对“点”说:买小轿车了?“且”对“但”说:胆小的,还请保镖了?“大”对“太”说:做个疝气手术其实很简单。“日”对“曰”说:该减肥了。“人”对“从”说:你怎么还没去做分离手术?“土”对“丑”说:别以为披肩发就好看,其实骨子里还是老土。“寸”对“过”说:老爷子,买躺椅了?“由”对“甲”说:这样练一指禅挺累吧?“木”对“术”说:脸上长颗痣就当自己是美人了。“叉”对“又”说:什么时候整的容啊?脸上那颗痣呢?“屎”对“尿”说:干的和稀的就是不一样。卓对罩说:戴什么头巾,想扮拉登啊?西对洒说:外面下雨啦?正对止说:大风吹了斗笠?夫对天说:我总算盼到了出头之日王对土说:戴上帽子,小心着凉。土对王说:你从哪里弄来的一顶大盖帽?土对干说:你为啥总是与我对着干?9对6说:倒什么立,当心脑溢血!乒对乓说:你我都一样,一等残废军人乘对乖说:你的裤子呢,丢人了吧?非对韭说:咱蜈蚣也会走钢丝呀木对束说:别以为穿上马甲我就不认得你了。丙对两说:你家啥时多了一个人,结婚了对戌说:我俩像双胞胎。长对张说:你以为你是后羿啊,没事整天背张弓干嘛?由对甲说:你什么时候学会倒立了?对爽说:就四道题,你怎么全做错了?电对龟说:歪戴着帽子,扮什么酷?日对旦说:你什么时候学会玩滑板了?人对从说:能耐不小啊,几天不见就拍拖了。弋对戈说:别以为你带了把剑我就怕你,有种咱俩单练,我揍不扁你!页对须说:瞅眼儿不见,长胡子了?人对入说:兄弟,你好有个性。人对众说:被人抬着,高高在上,当心摔着。也对她说:当老板了,出门还带小秘?丰对卅说:谁让你腐败,被人放倒了吧!工对巫说:官不大,也包二奶了?
关于圆的趣事?
从前有一个圆。一天,他去和正方形赛跑,哎呀,它跑得多快呀,已经远远地把正方形甩在后面了。
登上冠军台时,它发现自己的一角不见了,多么丢人呀!从那以后,他感觉自己在大家面前十分另类,大家都不跟它。正方形不和它登山了,三角形不和它野餐了,长方形不和它玩电脑了,半圆不和它玩“沙滩城堡”了……它十分难过,想起以前和大家玩乐的情景,伤心地哭泣了。于是它下决心一定要找到那一个缺角,结束伙伴们的歧视,冷漠与嘲笑,再现那万众瞩目的整圆!圆之找角路上圆正漫无目地地找角。“哟,这不是小圆吗,你怎么会变成这样?”
小圆定睛一看,原来是大树奶奶呀。“唉,大树奶奶,甭提了,都怪我跑马拉松跑那么快,丢了这么一个角。这下可好了,正方形弟弟,三角形妹妹都不理我了。唉!….这不,我正要去找回那只丢失的角呢。”“可怜的孩子呀!”大树奶奶心疼地说,“你这一路危机重重,千辛万苦,可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呀,你稍微不注意,危险就要降临啊。”“谢谢您,奶奶,我会注意的。”圆感激地说。
圆继续踏上历程。迎面来了一只没有壳的蜗牛。“哎哟喂,圆小弟,你怎么变成这样啦?”“哎,都怪我,马拉松跑得太快了,路上丢了一只角,我正要去找呢。哟,蜗牛哥,你又是怎么一回事呀?”“别提了,因为我太粗心,晒完太阳居然忘记带上‘家’了,不过我已经习惯了。”蜗牛坦然地说,“你最好不要去找角了。刚才发生的事还令我惊魂未定。我不慎一小子掉下山崖,幸好落在了树枝上,这才保住了小命…可不,刚刚又差点爬到盐上了,否则不又得脱层皮。所以你最好还是不要去找什么‘角’了吧!”“不,蜗牛哥,你不要劝我了,再危险我也要找。”“哎,好吧,圆弟,一路保重呀!”“你也是,再见!”圆与蜗牛挥手告别。
圆告别了蜗牛,圆继续日夜兼程找“角”之路。一条蜿蜒曲折的乡间小道一直延伸到远处一片绿草凄凄的荒野之中。它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地找角,不知情的还以为是个小偷呢(开个玩笑)。突然,它发现前方草丛中有个三角状物体,“哇,不是做梦吧?那不正是我的缺角吗?!”圆不顾一切兴奋地直冲过去,下意识狠狠捏了一下自己的下巴,哎呦,真痛,看来是真的啊!哎!狂喜归狂喜,现实是无情的。等它奔到跟前,比划了几下,才发现这不是它量身定做的缺角。“我还要努力一次,不能就这么放弃….”圆想到了对大树奶奶与蜗牛哥许下的诺言,他站起来抖擞了一下精神,继续前进。圆之找角岁月在找“角”的一年里圆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一望无际,波澜壮阔的大海和狂风暴雨中顽强搏击的海鸥…..圆来到草原上,看到了欢快奔跑的骏马和群群牛羊在蓝天白云下怡然自得地吃着草…圆来到田野里,看到了一丛丛金黄色笑得灿烂的油菜花….圆来到了森林中,看到了正在锲而不舍,练习飞翔的小鸟…………
圆回家一年后,圆回到了自己的出发点。大树奶奶惊讶地说:“小圆,你怎么变瘦变圆啦?”“我变圆啦?怎么可能?”圆自己还不知道呢!说着拿出小镜子对着自己照:真的耶!原来的缺角圆不知什么时候变成整圆啦!只是,现在小了很多。它想起了在大海边被寄居蟹夹掉的那一块,在草地上滚动前行时磨平了的棱角,在森林里大树上蹭掉的那层层皮…..小圆欣喜若狂,终于成功了!成功了!
于是,我知道了:只有努力,才能成功,就像童话里的小圆!
姓霍的古代帝王?
没有这个姓的帝王。霍姓名人有霍去病、霍光、霍元甲、霍英东、霍建华、霍思燕等。还有过霍国。霍国是中国周朝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伯爵。周武王姬发灭商之后分封自己的七弟姬处于霍(今山西霍州一带),是为霍叔处,此即霍国之始,一直到春秋时代,公元前661年被晋国所灭。公元前661年,霍国传至求为霍伯,求认为从前周成王对其祖先霍叔处安置不当,遂自称霍公,史称霍哀公,变伯爵为公爵。
晋献公得知求自称霍公后,心中不平,于是出兵灭霍。霍国被灭后,求逃至齐国。
是年,晋国大旱,晋献公使人占卜,说是因灭了霍国,霍山神降罪于晋国,有此大旱之灾。
于是晋献公即命人将求从齐国找回来,让他负责霍山神祭礼事宜。求的后人指国为姓,遂有百家姓中的霍氏。因此中国之姓霍者皆为霍叔处之子孙。霍州是霍氏的发源地,古霍国遗址今白龙镇陈村为霍氏祖庭。天下霍姓出霍州,应为定论。
古代帝王发怒的句子?
大家都知道,皇帝作为九五之尊,万万人之上,掌握着治下所有人的生死。但是,皇帝生气了总不能就是砍头,砍头吧,毕竟他也是爹妈养的,有着七情六欲,而不是冷血无情的杀手。
那么,皇帝会不会骂人呢?其实怒而爆粗是常态,我们从史书记载中就可见一斑,因为泥人都有三分火气,生气起来哪能忍得住啊。
《史记》上有过这样的记载,是关于刘邦大骂郦食其的内容:
“汉王缀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
这是啥意思呢?“竖儒”是对儒生的鄙视,“公”全称为乃公。
那么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你这个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的瓜皮文青,差点坏了老子的大事!
古代帝王称号的全称?
帝王们的称号随着历史的发展,称号从对帝王们的一生功绩的定论到完全成为歌功颂德的工具,可以说帝王称号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君权与各方势力斗争史
首先,帝王一般有庙号、谥号、年号等称号
庙号起源于商朝,商重祭祀,建宗庙祭奠先王,“天子七庙”,每位君主死去后都会有一座庙,七代过后,庙累计太多,则会毁去自太祖以下较早祖先的庙,将其迁入太庙,时期保持一个稳定的总数,这个制度称之为“祧庙”
而有一些丰功伟绩的君主则会上庙号,示意尊崇,永不毁坏其宗庙,曰“百世不祧之庙”
庙号分为“祖”“宗”,正所谓“祖有功,宗有德”
祖一般为开创之功,一般如汉太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
有立下不世之功,对国家恩同再造如汉世祖刘秀明成祖朱棣北魏高祖元宏
庙号大部分来源于谥号,并不像《谥法》一样,庙号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
首先,谥号始于西周前期,周公旦著书《谥法》,用来对王侯将相的一生做一个高度的评价
表扬的,例如:
经纬天地曰文
布义行刚曰景
威强睿德曰武
柔质慈民曰惠
圣闻周达曰昭
圣善闻周曰宣
行义悦民曰元
安民立政曰成
布纲治纪曰平
照临四方曰明
辟土服远曰桓
聪明睿知曰献
温柔好乐曰康
布德执义曰穆
2.批评的,例如:
乱而不损曰灵
好内远礼曰炀
杀戮无辜曰厉
3.同情的,例如:
恭仁短折曰哀
在国遭忧曰愍
仁慈短折曰怀
随着时代的发展,皇权的集中,谥号越来越多,庙号成为皇帝们的必备
从唐代起,皇帝还有尊号,这是生前奉上的。例如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乾德元年受尊号为“应天仁圣文武圣德皇帝”。尊号可以上好几次,都是尊崇褒美之词,实际上是阿谀奉承。也有死后上尊号的,例如唐高祖死后,到天宝十三载上尊号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这种死后所加的尊号也可以说是谥号,这样,谥号的字数就加多了。唐以前对殁世的皇帝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不称庙号,唐以后由于谥号加长,不便称呼,所以改称庙号(如唐玄宗、宋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