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于帝王的历史典故 关于帝王的历史典故成语

关于帝王的历史典故 关于帝王的历史典故成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776 更新时间:2024/2/15 7:15:36

关于养老的历史典故?

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关于对联的历史典故?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乾隆五十大庆时,在乾清宫举行千叟宴。参加者有位一百四十一岁的老人。乾隆以其年齿为题出句云: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纪晓岚对道:古稀双庆,又多一个春秋。

关于诚信的历史典故?

诚信的历史典故: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关于周朝的历史典故?

一代女皇武则天在位十六年武氏为唐开国功臣武士次女,母亲杨氏,武则天祖籍山西文水,在四川利州(今广元)度过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本名不详,14岁入后宫为才人(正五品),唐太宗赐名媚,人称“武媚娘”。

太宗死后,武则天入感业寺为尼。

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封为昭仪,进昭仪(二品),与王皇后、萧淑妃多次周旋于后宫,年纪26岁。

武则天善谋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富有才气。27岁才产下长女,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杀死了,书里的原话是“送到日本”。

高宗大怒,于是把王皇后贬为庶人。

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

嗣圣元年(684年),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

载初元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上尊号“圣神皇帝”。武则天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当朝期间,贬逐老臣,任用酷吏。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裴炎等人,少数被贬逐,多数遭诛杀。

举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经济上采取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因此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呈现政绩辉煌,国威大振。武则天都城神都洛阳复原模型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

同年十一月去世,谥大圣则天皇帝。

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亚圣皇后”等。后世通常称武氏为“武则天”

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皇太后”。

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武则天死后,立“无字碑”。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女皇帝的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

其说法有几种: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还有一种说法,武则天的儿子恨透了自己的母亲,她本写好碑文,却被她的儿子藏在了墓室之中,留下一块无字碑。

关于栾川的历史典故?

历史上的栾川建置几经变迁,夏商时栾川为有莘之野。汉至北魏置亭,唐置镇,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始置县,金海陵王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废县改镇,此后元、明、清均置镇。民国时置区,隶陕州卢氏县。1947年栾川解放再置县。先后隶豫鄂陕边区四专区、豫陕鄂边区三专区、陕南一专区、豫西七专区、陕州专区和洛阳专区。1986年4月隶属洛阳市。

以鸾水(今伊河)源出于此得名。鸾川,后因栾木丛生改为栾川。

宋元二年(1087年)置栾川县,因川得名。

关于静的历史典故?

静如处女。成语典故:处女:未嫁的女子;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示例:古人说‘~’,也是不动的时候要像大姑娘深藏闺中,动起来像脱网的兔子那么快。

关于菱角的历史典故?

在古代社会中菱角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吃,据史料记载在汉代时期普通百姓都没实现“菱角自由”,那时候只有贵族才能享用,一直到汉代之后普通百姓才能吃到菱角。在汉代之前,菱角就更是稀有之物,普通人吃菱角甚至还会被杀头。

在《国语》中记载:“屈到嗜芰”,其中“芰”就是菱角的古名,意思就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屈到爱吃菱角,甚至他后来还做了一个奇怪的决定,即“祭我必以芰”,意思是等他死了之后,每年都要用菱角祭祀。

屈到说“祭我必以芰”可不是玩笑,他还将此立为“遗嘱”,在临终的时候反复强调。屈到死后,等到下一年祭日的时候,家里的仆人就端来一盆菱角祭祀屈到。然而,还没等仆人把菱角放下,屈到的长子屈建就立即阻止了,还呵斥他把菱角端走。于是,仆人就很不解的问屈建:“难道你忘记了这是你父亲临终时的交代吗?”屈建看着菱角,回道:“我没有忘记”。

关于过错的历史典故?

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上大夫蔺相如,还有一个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廉颇。有一年,秦王邀请赵王到渑池相会。酒宴上,秦王请赵王弹瑟。赵王弹了一曲。

作陪的蔺相如心想,必须为赵王争回面子,于是捧起一个缸,走到秦王面前说:“大王擅长秦乐,请大王一击,以相娱乐。”在蔺相如的强逼下,秦王勉强在缸上击了一下。秦国的大臣气得大叫:“请赵国割让出十五座城作为向秦王的献礼!”蔺相如也高喊:“请秦国把首都咸阳作为向赵王的献礼!”秦国始终没能占到半点便宜。事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人说:“我出生入死,立了许多战功,而蔺相如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给我遇见,我一定要当面羞辱他。”蔺相如听说以后处处忍让,上朝的日子故意装病在家,以免与廉颇引起争执。

有一天,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的马车迎面驶来,他吩咐仆人把车子调转方向,避开廉颇。身边的人都说他太胆小了,蔺相如一笑,问大家:“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啦。”蔺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国当众呵斥秦王,又怎会偏偏怕廉将军呢?只是我想到,强秦不敢侵赵,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我们两人要是争斗起来,敌人就要来钻空子。我不能忘掉国家的安危啊!”

这些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很惭愧,于是光着脊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关于荔枝的历史典故?

荔枝最初生长在中国南部地区,它在中国有久远的历史,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已经有关于荔枝的记载。最出名的故事,就是杨贵妃喜爱吃荔枝,为了保持荔枝新鲜,需要很多千里马连夜赶路。

2.名字由来

荔枝本来的名字是“离支”,就是从树枝上离开的意思。原来,古人早就明白这种水果不能离开树枝,离开树枝,第一天变颜色,第三天就会变了味道。可是如果把荔枝连着树枝割下来,就可以长时间保持新鲜。后来,“离支”逐渐变成“荔枝”。

关于雕刻的历史典故?

雕虫小技的历史典故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韩朝宗的人,为人非常热心,常常帮助一些年轻人找到好工作,大家都非常尊敬他。有一天,一个叫做李白的年轻人写了一封信给韩朝宗,请韩朝宗帮忙介绍工作,信的最后写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意思是说,恐怕我写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俩,不够让大人欣赏。这个谦虚的年轻人李白,后来可变成了一位鼎鼎大名的大诗人呢!

从此以后,大家就用“雕虫小技”来形容写文章或是做事情的时候,用的都是一些小技术而已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帝王故事》读后感 《中国古代帝王故事》读后感500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叫做头须(一作里凫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忍。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谑了一番。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

  • 《中国古代帝王故事》读书心得500字 《中国古代帝王故事》读书心得500字怎么写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大凡高度的概括,总带有想象的成分。2、今年不死,明年不死,年年等死,等不出死,反等出祸。然而祸来又不即来,等死又不即死,真令人叹尘世苦海之难逃也。可如何!3、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读完灰熊的故事之

  • 《中国古代帝王故事》那几个故事 中国古代帝王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1炎黄:公元前2697年-约前2599年涿鹿(今河北涿鹿)神农炎帝轩辕黄帝(炎黄齐名)2、尧唐:约前2357年-约前2262年平阳(今山西临汾)唐帝尧3、舜虞:约前2262年-约前2029年蒲阪(今山西永济)虞帝舜4、夏朝:约前2029年-约前1981年约前1933年-约前1559年斟阳城(今河南洛

  • 《中国古代帝王故事》作者是谁 《中国古代帝王故事》作者是谁写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帝王与名士故事》作者赵镇琬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寐语者寐语者(1980年9月20日-),阿寐的笔名,出生于重庆,作家,编剧,旅行者,被誉为四大言情天后之“浓情天后”。她善于女性题材小说的创作,著有《好久不见》《帝王业》《...1、韩非子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

  • 中国古代帝王故事梗概50字 中国古代帝王故事梗概50字左右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大规模的帝王巡游往往出现在封建王朝的强盛时期。这与那一时期封建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有着密切关系。第二,帝王巡游的政治、军事目的逐渐淡化,个人游乐的意图日益明显。第三,帝王巡游往往糜费巨大。基于以上特点,才使古代帝王的巡游在政治、经济、文化史上给中国古代旅游活动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1炎黄

  • 中国古代帝王故事梗概100字 中国古代帝王故事梗概100字左右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大规模的帝王巡游往往出现在封建王朝的强盛时期。这与那一时期封建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有着密切关系。第二,帝王巡游的政治、军事目的逐渐淡化,个人游乐的意图日益明显。第三,帝王巡游往往糜费巨大。基于以上特点,才使古代帝王的巡游在政治、经济、文化史上给中国古代旅游活动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1炎黄

  • 中国古代帝王故事梗概200字 中国古代帝王故事梗概200字左右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大规模的帝王巡游往往出现在封建王朝的强盛时期。这与那一时期封建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有着密切关系。第二,帝王巡游的政治、军事目的逐渐淡化,个人游乐的意图日益明显。第三,帝王巡游往往糜费巨大。基于以上特点,才使古代帝王的巡游在政治、经济、文化史上给中国古代旅游活动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1炎黄

  • 中国古代帝王的故事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帝王的故事读书笔记摘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大凡高度的概括,总带有想象的成分。2、今年不死,明年不死,年年等死,等不出死,反等出祸。然而祸来又不即来,等死又不即死,真令人叹尘世苦海之难逃也。可如何!3、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1炎黄:公元前2

  • 帝王历史故事简介50字 帝王历史故事简介50字左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帝王谷位于北纬25度44分,东经32度36分Expressionerror:Unexpected/operator;Expressionerror:Unexpected/operator.它坐落在尼罗河西岸的金字塔形山峰Al-Qurn之巅,并与Thebes(现在的卢克斯)。帝王谷分为东谷和西谷,大多

  • 帝王历史故事简介100字 帝王历史故事简介100字左右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帝王谷位于北纬25度44分,东经32度36分Expressionerror:Unexpected/operator;Expressionerror:Unexpected/operator.它坐落在尼罗河西岸的金字塔形山峰Al-Qurn之巅,并与Thebes(现在的卢克斯)。帝王谷分为东谷和西谷,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