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帝王历史故事人物时代特征有哪些 古代帝王历史故事人物时代特征有哪些呢

古代帝王历史故事人物时代特征有哪些 古代帝王历史故事人物时代特征有哪些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739 更新时间:2024/2/15 7:17:56

古代历史人物的故事有哪些?

1.诸葛亮:《三国演义》中的著名谋士,以军事手段谋取天下,以魏国建立横扫天下。2.秦始皇: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经历许多才实现统一,也创建了《秦始皇八阵图》。3.韩信:东汉末期的军事大将,《三国志》中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他被大众尊称为“联军大将军”。4.刘邦:西汉初国君,凭借拼搏精神建立了秦朝,并成功的收复陕北地区,实现了我国第一个统一大一统。5.乐毅:西汉宰相和开国之父,以硬汉之风使汉朝立足,使汉朝发展壮大,后被汉光武帝尊为“真臣”。

关于古代人物历史的故事有哪些?

上谈兵、荆轲刺秦王、四面楚歌、卧薪尝胆、完璧归赵、窃符救赵、望梅止渴、远交近攻、高山流水、萧何月下追韩信、三顾茅庐、梅妻鹤子、背水一战、程门立雪

古代历史人物有哪些?

古代历史人物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谈的是杨玉环贵妃醉酒观花时的故事。

古代历史人物故事?

荆轲

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计划进展得很顺利,当荆轲献地图时图穷匕首见,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荆轲是个英雄,他不畏强大的秦国势力,毅然刺杀秦始皇。“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何等的豪言壮语,何等的气魄。这便是上古的“侠”,为报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将生命置于度外。这便是“侠”的动人心魄的悲壮。

古代帝王的故事你知道哪些?

1、刘备苦心留住徐庶心

有一天,曹操派人送来徐母的书信,信中要徐庶速归曹操。徐庶知是曹操用计,但他是孝子,执意要走。刘备顿时大哭,说道:“百善孝为先,何况是至亲分离,你放心去吧,等救出你母亲后,以后有机会我再向先生请教。”

徐庶非常感激,想立即上路,刘备劝说徐庶小住一日,明日为先生饯行。第二天,刘备为徐庶摆酒饯行,等到徐庶上马时,刘备又要为他牵马,将徐庶送了一程又一程,不忍分别,感动得徐庶热泪盈眶。

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不仅举荐了更高的贤士诸葛亮,并发誓终生不为曹操施一计谋。徐庶的人虽然离开了,但心却在刘备这边,故有“身在曹营心在汉”之说。徐庶进曹营果然不为曹设一计,并且在长坂坡还救了刘备的大将赵云一命。

古往今来,凡是留才的案例,没有超出刘备的。留才留心,只要能留住人才之心,即使人才在天涯海角,依然会为你效命。

2、秦昭王五跪得范雎

秦昭王驱车前往拜访范雎,见到他便屏退左右,跪而请教:“请先生教我。”但范雎支支吾吾,欲言又止。于是,秦昭王第二次跪地请教,且态度更加恭敬,可范雎仍不语。秦昭王又跪,说:“先生真的就不愿意教寡人吗?”这第三跪打动了范雎,道出自己不愿进言的重重顾虑。

秦昭王听后,第四次下跪,说道:“先生不要有什么顾虑,更不要对我怀有疑虑,我是真心向您请教的。”范雎还是不放心,就试探道:“大王的用计也有失败的时候。”

秦昭王对此指责并没有发怒,并领悟到范雎可能要进言了,于是,第五次跪下说:“我愿意听先生说其详。”言辞更加恳切,态度更加恭敬。

这一次范雎也觉得时机成熟,便答应辅佐秦昭王,帮他统一六国。后来,范雎鞠躬尽瘁,辅佐秦昭王成就了霸业,而秦昭王千百年来也被人们所称誉,成为引才纳贤的楷模。

3、庄王爱马

楚庄王芈侣爱养马,他有一匹爱马待的遇超过了大臣。艾玛!爱马每天穿着锦绣的衣裳,住着宽敞华丽的大房子,吃着枣肉制作的果脯,躺在竹子做的凉床上。也许是宠爱过度,这匹马竟然得了肥胖症,最后死翘翘了。

楚庄王号令群臣为爱马出殡,准备以大夫的礼仪下葬。大臣们议论纷纷,认为国王是在侮辱臣子。庄王下令:有议论葬马者杀无赦!

楚国明星优孟听说这件事儿,跑进大殿一个劲儿痛哭流涕。老芈说:“老孟你哭啥啊?”优孟说:“大王的爱马死了,咋能按照大夫的规格下葬呢?我大楚国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以大夫规格葬马太抠门儿小气了,应该以君王的礼仪安葬才是。”

庄王阴沉着脸:“那你说咋办?”优孟回答:“大王您应该给爱马用雕玉做棺,以上等的梓木做椁,以贵重的樟木装饰,派数千名士兵挖掘坟墓……”庄王一听这话,感到不对味儿:“寡人的错误如此严重吗?那依你看应该如何去做?”

优孟回答:“还请大王按照六畜应有的方式埋葬为好!以土为椁,铜锅做棺,放上大枣生姜和香料,祭以粮米,埋葬在大家的肚子里,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庄王听从了优孟的劝说,把爱马交给了伙房,一场葬马风波平息了。

4、懿公好鹤

春秋时期,卫国第十八任国君卫懿公姬赤阁下对白鹤情有独钟。他爱鹤如命,沉醉其中,不可自拔,他饲养的白鹤羽毛洁净,身姿修长。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有所爱好,下属就会投其所好。卫国官吏满世界驱使百姓,捕猎白鹤送给国君。捕获的白鹤多了,原有的饲养场地不够用了,姬赤就不断扩建宫苑,养殖数量庞大的白鹤,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

姬赤根据白鹤品相不同,给他的白鹤们封了不同的品级,享受同等官员的待遇。他领着白鹤逛街,这些“鸟大臣”都乘坐着华丽的马车,吃喝拉撒睡都有专职人员伺候。养鹤的开销越来越大,国库不够用,姬赤不顾百姓死活,强行摊派给无辜的国民。

北狄王得知姬赤爱鹤荒政,率两万骑兵突袭卫国。卫懿公姬赤慌了神儿,下令征兵抵御敌人。国内的百姓早就对这个混球的国君失去了信任,纷纷发牢骚说:“大王不是有那么多鸟大臣吗,让他的鸟大臣去迎敌好了!我们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力气打仗啊?”

大家一传十十传百,无人理睬征兵令。姬赤无奈,强行抓壮丁,分发武器仓促迎战。这支临时组建的队伍毫无战斗力可言,被北狄骑兵一举击溃,卫懿公姬赤来不及躲避,被敌军乱刀砍死,他的那些鹤估计都被敌军做成烤“鸡翅”了吧?

5、宋仁宗爱吃螃蟹

宋仁宗从小爱吃螃蟹。他不仅是宋朝第一个吃螃蟹的皇帝,还带动宋朝人开始吃螃蟹,并且认吃螃蟹的风气在中国流传了下来。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宋仁宗打小就爱吃螃蟹,一顿不吃就馋得发慌,一吃起来就刹不住车。

那时候宋仁宗还小,还没有亲政,真正掌权的是他名义上的母亲刘太后。刘太后见小皇帝吃螃蟹吃坏了身体,当即发下懿旨:虾蟹海物不得禁御!据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当时不仅螃蟹,连虾都不让送到宫里来!

喜欢吃螃蟹的宋仁宗,想让太监宫女偷偷去外面里买螃蟹进来吃,大家都害怕刘太后严惩,不敢答应。这时候另一个皇太后看不下去了,她就是刘太后的好姐妹、亲自抚养宋仁宗长大的杨太后,杨太后说:太后何苦虐吾儿如此?你不让他吃螃蟹,我让他吃!

于是她经常从悄悄弄些螃蟹给宋仁宗吃。后来宋仁宗长大以后,对杨太后很感激,对刘太后却心怀怨恨。他为什么要怨恨刘太后?一半是因为刘太后垂帘听政的时间太长;另一半就是因为刘太后不让他吃螃蟹。

古代历史人物故事大全?

1、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张怀《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典故: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后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2、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很擅长弹琴,他到楚国马鞍山遇到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弹奏一曲,钟子期高兴地说泰山江河。两人结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会钟子期,得知钟子期病故,就在坟前伤心地毁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3、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典故:战国时期,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楚国要去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墨子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子与鲁班比试比试攻防演习,墨子善于防守,鲁班败北。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后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4、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典故: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后指能够给别人纠正一个错别字或者指出哪一个字在文章语句中欠佳的老师。比喻从别人那学到一点东西也是自己的老师。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5、口蜜腹剑(李林甫)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典故: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虽做官却不正正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可是实际上,他是一个非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日子久了,人家就发现了地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

指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6、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典故: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不惜散尽千金扶持秦国王子异人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封吕不韦为丞相。为了提升名望让众人服气,吕不韦命三千门客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

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7、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典故:韩信出身贫困,父母早逝,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用鱼来充饥。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个老婆婆。老婆婆见他饿得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便把自己的饭分一些给他吃。一连几天,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韩信被封为楚王后特意回故乡见老婆婆,向她再三道谢,并送给她一千两黄金。

后指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8、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典故: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后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9、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典故:战国末年,燕国太子丹物色荆轲与秦舞阳去行刺秦王嬴政,他把樊于期的人头及燕国的地图让荆轲他们进献给秦王,秦王十分高兴。荆轲展开燕国地图,露出锋利的匕首,立即抓住匕首行刺秦王,秦王拔剑抵抗,卫兵乘机上前杀了荆轲。

后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10、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典故: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后来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

后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11、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典故:公元前209年,阳城地方官派官差押送900多名壮丁去渔阳守边,官差选陈胜、吴广管理壮丁,走到大泽乡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律规定这些人得全部处死,陈胜、吴广迫不得已,只好举起竹杆当义旗,进行起义。

后指人民起义。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典故:战国时期,韩国姬公子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改名张良。有一天他在圯水桥上散步,遇到一个老人的鞋掉到桥下,他主动拾起并替他穿上。老人家认为他是孺子可教,就送他《太公兵法》,他仔细钻研后成为刘邦的谋士。

后指年轻人可培养。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典故: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攻占秦都以后,烧杀掳掠,人民怨声载道。汉王刘邦趁机出击想衣锦还乡的项羽,让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并设下“四面楚歌”之计,项羽以为汉军已经攻占楚地,以为天要灭他,只好边饮酒边唱歌,悲壮自刎身亡。

后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14、投笔从戎(班超)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典故:东汉初期,班超因为家贫靠帮官府抄写文件为生,供养老母。但是他觉得这样抄抄写写没什么出息。刚好北方匈奴侵汉,他把笔一扔,毅然报名参军,当了一名军官,在战斗中立了大功。他向朝廷建议与西域各国建交,朝廷派他出使西域。

后指文人从军。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15、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民。”

典故:商朝末年,纣王帝辛对内统治手段残暴,对外连年征战用兵,导致商朝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武王姬发在征讨商纣前说:“我周王姬发将征伐商,因为今日的商君纣暴虐无道,任意蹋鸟兽草木等自然界生物,又残害苛虐百姓。不但使自己成为逃亡罪犯的头领,更使商朝城邑成了罪犯集中躲藏的巢窟。我获得了志士仁人的协助,所以敢敬奉天意,前去遏制祸乱。”最后商周决战于牧野,纣王惨败,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书经》原文中的“暴殄天物”,原指纣王任意糟蹋自然界的生物,后来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糟蹋物力,不知珍惜。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16、暗渡陈仓(韩信)

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典故:秦末项羽灭了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谁先攻入咸阳的人为王的约定,刘邦极为不满,领兵进入四川,沿途烧了巴蜀的栈道,封为汉王,刘邦得到韩信的帮助,明里在修栈道,背地绕道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而取得中原为王。

后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17、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典故: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为得到赵国的和氏璧,便允诺赵惠王以15座城池交换。迫于秦国势力,赵王派蔺相如带和氏璧去交换,秦王闭口不谈城池的事,蔺相如用计夺回和氏璧,并怒发冲冠地说:“如果不以城池交换,我就与和氏璧同归于尽。”

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18、手不释卷(吕蒙)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典故: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后指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19、一鼓作气(曹刿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典故:春秋时期齐国恃强凌弱攻打鲁国,鲁庄公率军迎敌,两军相遇,齐军擂起战鼓,而鲁军在曹刿的带领下没有擂鼓。齐军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已经低落,鲁军才第一次擂鼓。鲁军靠的就是一鼓作气的士气以少胜多,打败了齐军。

后多喻趁锐气旺盛之时一举成事或鼓足干劲,一往直前。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20、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景公得了重病,秦国国王秦桓公派名医缓前去为其治病。缓来到晋国,见到晋景公,把好脉后摇头叹息说:“大王的病已经到了肓上面,膏下面,药力是无法到达的。”果然,没过多久,晋景公就病死了。

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21、破釜沉舟(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典故: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后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22、东窗事发(秦桧)

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典故:北宋末年,金兵南犯,岳飞、李纲等坚持抗金,奸臣秦桧主张投降,就与夫人在东窗下密谋除掉岳飞。后来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不久秦桧与儿子病死,妻王氏请僧人做法事超度他们,法师说:“太师叫我转告,东窗事发了。”

后比喻阴谋已败露。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23、程门立雪(程颐、杨时)

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典故: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后被推荐程颐门下。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后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24、司空见惯(刘禹锡)

出自唐孟《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典故: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因为政治革新被贬职回京,司空李绅设宴款待他,席间命歌妓以歌舞劝酒。刘禹锡感慨万分,当场写诗一首:“高髻云鬟宫样装,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后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25、梦笔生花(李白)

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典故:唐代大诗人李白少年时曾经做过一个奇特的梦,他梦见自己使用的笔尖头开出了鲜艳的花朵,一张张白纸自动飞到他眼前,他高兴极了,就抓起妙笔飞快地写了起来,落在纸上的却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他的许多著名的诗篇流传至今。

后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26、力透纸背(颜真卿)

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典故:南宋陆游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留下了9000多首诗,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代表作有《关山月》、《农家叹》、《示儿》等。清代诗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评论陆游的诗:“陆游的诗才气豪健,意境清新,立意深刻,语句精练,力透纸背。”

后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27、洛阳纸贵(左思)

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典故:西晋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名叫左思。左思出身寒微,不善交游,而且相貌丑陋,说话还有点口吃。他的父亲左雍对此十分失望,有一次,竟当着他的面,对自己的朋友说:“左思这孩子的学习,还赶不上我小的时候呢!”这事对左思的刺激很大,从此他便潜下心来,发愤读书,终于写的一手好文章。后整整用了十年写出《三都赋》这一文学巨著。起初,不为时人所重,后经黄埔谧、张华等名流推荐,于是富豪之家争相传写,以至洛阳纸价也昂贵起来。后来,人们便用“洛阳纸贵”来形容文章作品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后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28、背水一战(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典故: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在通过韩信的一番排兵布阵后,汉军取得了胜利,战后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后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29、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后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简短(30个历史故事)

30、乐不思蜀(刘禅)

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典故:三国时,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马上派兵来攻打蜀国,蜀国不但打不过魏国,刘禅还自愿投降,带着一些旧大臣到魏国去当“安乐公”,继续过着吃喝玩乐的日子。有一天,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阿斗吃饭,故意叫人来表演蜀国的杂耍,想羞辱这些蜀国来的人。旧大臣们看到这些蜀国的杂耍,都非常的难过,可是,阿斗却高兴地拍着手说:“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点也没有伤心的样子。后来,司马昭故意讽刺阿斗说:“怎么样!在这里过的开心吗?想不想蜀国呀?”没想到,阿斗居然开心地说:“此间乐,不思蜀。”

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有哪些历史人物故事?

历史故事有:桃园三结义、烽火戏诸侯、纸上谈兵、荆轲刺秦王、四面楚歌、卧薪尝胆、负荆请罪、完璧归赵、草船借箭、望梅止渴、三顾茅庐、梅妻鹤子、背水一战、程门立雪。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还有温酒斩华雄、远交近攻、高山流水、萧何月下追韩信、退避三舍、指鹿为马、霸王别姬、图穷匕见、秦王灭六国、屈原沉江、李斯谏逐客、信陵君救赵、背水一战、一鸣惊人、朝秦暮楚、大义灭亲、破天荒、王侯将相。

古代罗马有哪些著名历史人物?

尤利乌斯恺撒

奥古斯都(屋大维)

安东尼

图拉真

费边马克西姆斯

盖乌斯马略

玛尔库斯克拉苏

圣布鲁图斯

君士坦丁一世

贝利萨留

复姓历史人物的故事有哪些?

诸葛亮三顾茅庐,司马光砸缸,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题目?

唐伯虎潜心学画,少年包拯学断案,王献之依缸习字,匡衡凿壁偷光,屈原洞中苦读,王羲之吃墨,车胤囊萤照读,司马光警枕励志,厉归真学画虎。

详细解读:

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帝王的事迹 古代帝王的事迹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记录皇帝言行的官为史官。史,记事者也。就是“用笔记事的人”。后来又发展成记录国家大事的文职官员,也包括在君王身边负责卜筮、星历人员。古代皇帝的一举一动,都会被自己身边的记事的史官真实地记录下来,称为“实录”。记录实录的人,就是史官。放心,皇帝的冠够大,秃头也能戴得住,冠冕从上古先秦一直到明代造型

  • 中国古代帝王与名人故事 中国古代帝王与名人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1炎黄:公元前2697年-约前2599年涿鹿(今河北涿鹿)神农炎帝轩辕黄帝(炎黄齐名)2、尧唐:约前2357年-约前2262年平阳(今山西临汾)唐帝尧3、舜虞:约前2262年-约前2029年蒲阪(今山西永济)虞帝舜4、夏朝:约前2029年-约前1981年约前1933年-约前1559年斟阳城(今河南洛

  • 古代帝王的资料 古代帝王的资料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帝王蟹又名石蟹或岩蟹,即石蟹科的甲壳类,不是真正的螃蟹,它们主要分布在寒冷的海域。因其体型巨大而得名,素有“蟹中之王”的美誉。帝王蟹属于深海蟹类,生存深度达850米之深,生存水温在2-5℃。帝王蟹能够生存的最低水温是1.4摄氏度。放心,皇帝的冠够大,秃头也能戴得住,冠冕从上古先秦一直到明代造型都差不

  • 历代帝王名单 中华历代帝王名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于夏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夏朝姒姓。夏代末年,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

  • 历代帝王排行顺序表 历代帝王排行顺序表图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君主是中国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自非子始,止于秦始皇。秦国于公元前770年建国,共经历三十几代君主。在这些君主的经营下,秦国从最初的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发展成了最终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大一统国家。其中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进而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于公元前770年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使秦国正式成为周

  • 大明历代帝王简介及重要事件 大明历代帝王简介及重要事件概括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大明集团是一家中国的大型企业集团,总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该集团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以石油化工、新材料、环保、金融等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截至2021年,大明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30多家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员工总数超过1万人,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大明集团的主要业务

  • 大明历代帝王顺序及在位时间明史 明朝三大昏君排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共有16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洪武;明惠宗朱允(1399-1402),建文;明成祖朱棣(1403-1424),永乐;明仁宗朱高炽(1424-1425),洪熙;明宣宗朱瞻基(1426-1435),宣德;明英宗朱祁镇(1436-1449),正统;(1457-1464),天顺(两次

  • 朱祁镇为什么杀他奶奶 朱祁镇为什么杀他奶奶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吴氏,明宣宗朱瞻基妃嫔之一,明代宗朱祁钰的生母。明宣宗为太子时选入宫,宣德三年册封贤妃。明景帝朱祁钰登基后,吴贤妃被尊为皇太后,英宗夺回皇位时,降称吴太后为宣庙贤妃。天顺五年十一月去世,追谥为荣思贤妃。吴氏本是明成祖朱棣的二皇子汉王朱高煦府邸的一位侍女,明宣宗朱瞻基对叔父汉王朱高煦用兵,大胜后,将汉

  • 大明历代帝王简介资料 大明历代帝王简介资料大全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大明集团是一家中国的大型企业集团,总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该集团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以石油化工、新材料、环保、金融等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截至2021年,大明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30多家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员工总数超过1万人,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大明集团的主要业务

  • 大明历代帝王顺序简介 大明历代帝王顺序简介及在位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君主是中国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自非子始,止于秦始皇。秦国于公元前770年建国,共经历三十几代君主。在这些君主的经营下,秦国从最初的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发展成了最终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大一统国家。其中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进而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于公元前770年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使秦国正式成为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