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高宗乾隆皇帝的故事 清高宗乾隆帝的哪个儿子继位

清高宗乾隆皇帝的故事 清高宗乾隆帝的哪个儿子继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545 更新时间:2023/12/18 15:15:35

清高宗皇后?

富察氏,满洲镶黄旗,其父为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的第一任皇后。

清高宗纳喇皇后乌拉纳喇氏(1718-1766年),佐领那尔布之女。初为高宗藩邸侧福晋。乾隆二年(1737年)封为娴妃。十年(1745年)晋为娴贵妃。孝贤纯皇后病逝第二年(乾隆十四年),晋为皇贵妃,掌六宫事。十五年(1750年)八月,立为皇后。生皇十二子永、皇五女及皇十三子永。三十年(1765年)正月,随高宗南巡。至杭州,因不从上旨,又自行剪发违背满族习俗,激怒高宗,被遣送回京。次年,忧忿而死。高宗命丧仪降用皇贵妃等级,从此不立皇后。葬于裕妃园寝(清东陵)。直至仁宗琰亲政,改从后礼下葬。降皇后葬礼,在清代仅此一例。

清高宗孝仪纯皇后魏佳氏(1727-1775年),内管领清泰之女。乾隆十年(1745年)入宫,为贵人。十一月,册封为令嫔。十四年(1749年)晋为令妃。生皇七女、皇十四子永璐及皇九女。二十四年(1759年)又晋为令贵妃。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生皇十五子琰(即仁宗),又生皇十六子,夭折。三十年(1765年)晋为令皇贵妃。次年,生皇十七子永。

乾隆皇帝下江南造白塔的故事?

一夜造白塔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

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音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推成的。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清高宗是什么梗?

清高宗就是说乾隆这个庙号名不副实。

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今雍和宫),雍正帝第四子,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和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琰。嘉庆四年(1799年)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

清高宗是恶谥吗?

不是,高宗是庙号而不是谥号,又谈何恶谥。

高宗是古代帝王的一个赞誉较高的庙号。第一个使用此庙号的帝王是商高宗武丁,其余较出名的还有唐高宗李治、宋高宗赵构和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而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完全按照谥法,但是有时也会参照谥法,取其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是守成令主的美号。谥法上说: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所以高祖、高宗都是很高的赞语,高祖多半用在开国皇帝上。历代开国皇帝,不是太祖,就是高祖。相比之下,高宗虽然也是比较高的赞誉,但由于历代后继皇帝多半会有其他合适的谥号,因此显得比较少,有名的高宗也就是唐高宗李治、宋高宗赵构、清高宗乾隆三人。

乾隆皇帝题字的故事是从描写卢沟桥,并说明?

乾降皇帝在卢沟桥上的题字是卢沟晓月~

北京西南西南,广安门外10公里处永定河上,有一座石造拱桥,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桥。在桥的东北头,有4根蟠龙盘踞的宝柱,中间立着一块大石碑,上刻4个大字“卢沟晓月”。这4个字就出自乾隆皇帝的御笔。

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有传说,说卢沟桥是座神桥,这里的月亮要比其他地方出得早。别的地方每月初一、初二才能看见一点儿月牙,而在这儿,三十晚上就能看见东南方向的一弯明月。到了大年三十的夜里更是出奇,弯弯的明月把桥身都照得通亮,连桥上的石狮子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不过,这情景只有两种人才能看见,一种是15岁以下的童男童女,一种是“大命”之人。这话慢慢传到了乾隆耳朵里,他决定到时候看个究竟。

转眼就到了大年三十。晚上,京城四下鞭炮响成一片,乾隆却出了紫禁城,直奔卢沟桥。到了卢沟桥,乾隆两只眼向东南方向使劲儿地张望。可是看了半天,只见满天繁星点点,却不见半点明月,更别说把卢沟桥身照得通体发亮了。乾隆心想:我乃一朝之主,还不算大命之人?怎么看不见呢?一定是人们编造的。可是又一想,我大年三十跑到这里来看月亮,如果说看不见,岂不被天下耻笑?想到这里,他就对随从说:“你们都退下,我来仔细看看。”

随从退下后,他一人站在桥上看起来。看着看着,就觉得眼前有了一弯明月,急忙叫随从近前来看月亮。大家顺着乾隆手指的方向,看得眼都酸了,也没看见月亮。有的说:“奴才命薄,没有这个眼福。”其他人跟着附和。乾隆听了十分高兴,吩咐道:“准备笔砚,我要题字。”随从急忙呈上文房四宝,乾隆沉思片刻,提笔写下4个大字“卢沟晓月”,众人一片喝彩~

江南]乾隆皇帝下江南有什么样的故事?

1、乾隆三下江南时,见一农家大院正在操办喜事,于是他逢场作戏,送上三个铜钱,在礼账桌前出了一副上联:“三个铜钱贺喜,嫌少勿收,收则爱财。”他想难住人家,桌前的人都互目而视,无人作答,正在此时一个马童脱口而出:“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者好吃。”众人拍手叫好,连声称妙。

乾隆又来到一个酒家门前,入店饮酒。美酒飘香,开怀畅饮,席间乾隆得知卖唱侑酒的歌女姓倪,于是乾隆即席出了一副上联:“妙人儿倪家之少女。”此联“人儿”合成一个倪字,乾隆认为难以作答,谁知姓倪的歌女却应对曰:“朋言者诸位中一人。”“言者”合成诸字,应对敏捷,对得贴切。

乾隆称赞不已,令赐酒三杯,不料壶中的酒已饮完,只滴数滴,歌女笑道:“冰冷酒,一滴,二滴,三滴。”乾隆沉思片刻,抬头看见园中之花,触景生情猛然对出下联“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乾隆南巡时来到白龙寺,当时寺僧正在鸣钟,古刹庄严,钟声悠扬,乾隆顿时诗兴大发。

即令侍从备齐纸笔,挥笔写下“白龙寺里撞金钟”七字上联。随乾隆南下的纪晓岚放声大笑起来。乾隆不解怒目而问:“朕诗虽然不佳,汝岂能当面大笑?”

纪晓岚急忙解释说:“臣非取笑也,是因古人诗中有‘黄鹤楼中吹玉笛’一句,积年苦不能对,今观此联。恰似天然对偶,不觉喜而失笑耳。”乾隆转怒为喜。

2、乾隆下江南路过遇到一少年,觉得他聪明伶俐,便想考核其智力。于先问其名便知叫阮元,灵机一动想到了上联:“阮元何故无双耳,‘阮’与‘元’看字形有些相似。

一个有拼旁带耳一个没有,本以为会难到少年,谁想少年不假思索便答出下联:“伊尹从来只一人”乾隆大赞。‘伊’和‘尹’字形对‘阮’和‘元’有异曲同工之妙,且伊尹乃商朝时期一人名,可谓对仗工整。

3、一次乾隆皇帝路经南通,那时候的南通叫通州。乾隆帝路过通州,想起京城附近也有一个通州,大清天下竟有两个“通州”,一南一北。便诗兴大发,咏出一副对子的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咏完转身叫大臣们接下联,当时没有一个人对上包括自己。

想着想着来到一当铺门口,听见一小侍自言自语哼出: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声音不高正好被冥思苦想的乾隆听见,“妙哉!妙哉!”这不就是我在想的一个绝妙的下联吗?后来小侍得到了赏赐,连升三级。这是一说法。

4、当时纪晓岚和其他随驾人员都面面相觑无人能对,乾隆便让当地官员在街上立一牌子,征求下联。牌子竖起好长时间都无人来对,后来多年以后山西泽州府的一书生云游来此看到这一上联,眼睛一亮,随即对出下联:东当庄西当庄,东西当庄当东西。当地府衙上报朝廷,便赐予了嘉奖。

5、乾隆下江南路过泰山,率领群臣登泰山祭祀岱庙。当时庙前正好有野台梆子戏上演《西厢记》,乾隆灵机一动,便对大学士纪晓岚说,联有一联。

爱卿试对如何?乾隆上联说到:“东岳庙,演西厢,南腔北调”。纪晓岚不加思索心口拈来:“春和坊,卖夏布,秋收冬藏”。下联以“春夏秋冬”四季,对上联“东西南北”四方,珠联璧合,十分贴切。

参考资料来源:

乾隆皇帝的原名?

乾隆皇帝全名为爱新觉罗弘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皇帝的谥号?

乾隆皇帝名字为爱新觉罗弘历,乾隆是他的年号,寓意“天道昌隆”。乾隆帝在位六十年,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卒于养心殿,享年89岁,是我国古代最长寿的皇帝,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等,同时他六下江南,蠲赋恩赏,巡视河工,观民察吏,加恩缙绅,培植士类,阅兵祭陵。在六下江南期间,多次下谕,蠲免江、浙、皖上千万两银子。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

乾隆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家,利用清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他曾两次平定西北的准噶尔部,一次平定新疆回纥部,两次征服西南的大小金川,一次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出征缅甸,一次出征越南和两次出征尼泊尔的廓尔喀。史书评价他有十全武功,称他为十全老人。

乾隆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扩展资料

乾隆皇帝的主要为政举措

一、缓和矛盾

乾隆帝即位后首先缓和雍正时期造成的政治紧张气氛。乾隆初年,为了缓和紧张的政治气氛,调节矛盾,改善各方面的关系,还对雍正的政策做了较大的改变和调整。

乾隆帝晚年的诗句中也说“政实宜宽弗宜猛”但在绝大多数场合,总是宽严并提,把两者看做因时而异,相辅相成的“,宽以济猛,严以济宽,政是以和”,这是乾隆认定进行统治的不二法门。

二、重视吏治

乾隆帝把雍正年间因贪赃被革职的官吏一齐复职,对贪污案不予追究,放松对官吏的考绩,结果吏治又坏,贪风再起。弘历觉察后,从乾隆三年(1738年)起他开始严肃处理侵贪案件,将性质严重、核实无误的贪污犯即行正法。

乾隆初中期,弘历重视吏治,首先他重视官吏的选拔,他强调官吏应该年富力强,五十五岁以上的官吏要详细甄别,六十五岁以上的官员要带领引见,能否继任他要亲自定夺。他将不称职的官吏分成八类: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及、疲软无力、不谨、贪、酷,并给予不同的处理。

三、重视农业

乾隆帝继承康熙、雍正两朝的政策,比较重视农业生产。他相信“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务本足国,首重农桑”,他要求北方向南方学习耕种技术。以前贵州遍地桑树,但不养蚕纺织,他责成贵州地方官向外省招募养蚕纺织能手传授技术

乾隆皇帝的家训?

怀善念、行善事,最能安详平和

训曰: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祥景象。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慎独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训曰:《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是为圣第一要节。后人广其说,曰:“不欺暗室。”所谓暗室有二义焉:一在私居独处之时,一在心曲隐微之地。

有智慧的人,看得清他人的世界

训曰:朕从不敢轻量人,谓其无知。凡人各有识见。常与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见,即以奏闻,言合乎理,朕即嘉纳。

无事如有事,有事如无事

训曰: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也

自律,才有生活品质

训曰: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

认错、改错,才是成长契机

训曰: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谨慎,才能人生安稳

训曰:凡人于事务之来,无论大小,必审之又审,方无遗虑。

吃苦是福

训曰:世人皆好逸而恶劳,朕心则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不惟不知逸,而遇劳即不能堪矣。故《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由是观之,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矣。

乾隆庙号为什么是清高宗?

高宗是乾隆的庙号,庙号是东亚地区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

庙号分为两大类,开疆拓土称“祖”,守业有成称“宗”。由于清朝已经有了努尔哈赤、顺治和康熙三个“祖”,而乾隆皇帝又没有“开疆拓土之功”,所以只能称“宗”。

庙号选字有褒贬之分。

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守成令主。无论称“祖”还称“宗”,“高”与“太”和“世”一样,都是第一流的好庙号。

所以最好的庙号无外乎“太祖”、“高祖”、“世祖”、“太宗”、“高宗”、“世宗”。

谥法有云: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无论是“高祖”还是“高宗”,都是非常好赞誉。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公元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卒于养心殿,享年89岁。

当日,嘉庆帝表明:若论功绩,我皇考本应称“祖”,但我皇考生前已经有了“称宗为是”的谕旨,不便违抗。按谥法,肇纪立极曰高。我皇考圣神文武,式廓鸿基,故称“高宗”。

乾隆的谥号是“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所以清朝称呼乾隆帝应该是高宗纯皇帝!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皇帝的新装故事寓意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是其代表作之一。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简介一位奢侈而愚蠢的国王每

  • 老梁故事汇崇祯皇帝 老梁故事汇 崇祯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崇祯皇帝,即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末代皇帝,明光宗第五子,熹宗之弟。在位时间1627年-1644年共17年。年号崇祯。崇祯皇帝卒后,南明弘光年间谥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后改为毅宗。隆武年间谥为威宗。清廷改为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

  • 乾隆皇帝历史故事 乾隆历史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一夜造白塔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

  • 清朝十二位皇帝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十二个皇帝分别是:1、努尔哈赤(天命);2、皇太极(天聪);3、福临(顺治);4、玄烨(康熙);5、胤(雍正);6、弘历(乾隆);7、永琰,后改琰(嘉庆);8、绵宁,后改宁(道光);9、奕(咸丰);10、载淳(同治);11、载(光绪);12、溥仪(宣统)。清朝君主是指清代的皇帝,清代从1616年

  • 乾隆皇帝的故事100 乾隆历史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一夜造白塔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

  • 古代皇帝的故事 关于黄帝的十个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比较多故事的皇帝有唐太宗李世民皇帝传说乾隆皇帝吃汤包出过洋相。当年他微服来靖江专尝这蟹黄汤包。也许是饿了,汤包一上来,他抓起一只,张嘴就咬,只见一股汤汁直射出来,烫得他一甩手,汤包扔到背后去了,身上手上全是汤汁。要在平时,他早就龙颜大怒了,可此刻他竟顾不上发火,而是赶紧舔那指上的汤汁,为什么?因

  • 李凤姐正德皇帝的故事 正德 李凤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正德皇帝与李凤姐电视剧有:电视剧《金装四大才子》向海岚饰演李凤姐电视剧《机灵小不懂》薛佳凝饰演李凤姐电视剧《江山美人》张玉饰演李凤姐电视剧《正德演义》陶飞霏饰演李凤姐原型刘良女电视剧《大内群英续集》容惠雯饰演李凤姐电视剧《凤临阁》杨恭如饰演李凤姐李凤姐(约1500年1518年),亦称李凤,明代安徽大

  • 皇帝的新衣故事ppt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故事中有奢侈而昏庸的皇帝,虚伪而愚蠢的大臣,巧舌如簧的骗子和人云亦云的看客。对于他们的诸种表演,作者有浓墨重彩、绘声绘色的描述,却不见声嘶力竭、痛心疾首的诅咒;他的讽刺,并不是揭露性、批判性、带有明显痛感的讽刺,而是诙谐、幽默意义上轻松的讽刺。他嘲笑皇帝的愚蠢、大臣的馅媚、看客的人云亦云,但是,这种

  • 皇帝说的话童话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来找如懿,想挽回和如懿的情谊。如懿拒绝了他,在乾隆临走之前问他“你知道兰因絮果吗?”“我少时读的时候,只觉得惋惜,如今却明白了,花开花落自有时,此次秋一路保重啊”而此时如懿也已经不以臣妾自居了,表示她和乾隆之间已无夫妻情谊,而她也是真正的放下了乾隆。随口一句保重,都是她同自己和乾隆之间情谊的告别

  • 宠妃与皇帝的历史故事 宠妃和皇后的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白发皇妃,凤栖宸宫,扶摇皇后,倾城帝妃,花花宫主,俊男坊(一女七男,你不一定喜欢,但真的很好看),金屋藏妖,谁动了朕的娘亲(书名有点…但书本身不错),至尊弃后,侧妃不承欢(后两本有点小虐,不过结局是皆大欢喜的)秦始皇没有宠妃。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称赵政、祖龙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