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灭六国,为中华统一打下了万世基业。你是如何看待的?

秦始皇灭六国,为中华统一打下了万世基业。你是如何看待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934 更新时间:2024/1/2 16:14:16

秦始皇消灭了韩、赵、魏、齐、楚、燕六个国家,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朝一一秦朝,从此,中国2000多年来的历史,除了有几个短暂的分裂时期外,大部分时期都是统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秦始皇是给中华统一打下了万世基业!这个功绩和历史性贡献是不应该也不能够被否定的!

△秦始皇

中国在夏、商、周三代,都由天子分封亲属和功臣到各地做诸侯,王室虽然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随着时间流逝,亲属关系逐渐疏远,功臣子孙与天子的关系也渐行渐远,因而诸侯国便与王室产生离心倾向,最后再不听天子号令,使得王室式微。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便出现了下述三方面的情况:

一是各诸侯国之间开始因争夺资源而发生兼并战争。所以,到春秋末期,天下从成百上千个小国家整合为十多个大实体国家。到战国时期,则只剩下了韩、赵、魏、齐、楚、燕和秦国。至于周王室则名存实亡,到公元前256年也就彻底灭亡了。这时,原本的战略缓冲空间不复存在,各个大国不得不面对直接残酷竞争的格局。资源的集中使得各国间的战争规模、战争烈度也急剧上升。在彼此间不断的激烈攻伐中,为了谋求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富国强兵成了各国决策层的首要考量目标。在此普遍的需求之下,一系列的变法改革在各国相继展开。

二是战国时代是华夏历史上分裂对抗最严重且最持久的时代之一。在长年的战乱之中,国家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老百姓饱受战争之苦,处于饥寒交迫之中,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有人可以站出来统一天下,建设和平家园。

三是诸子百家应时而生。由于各诸侯国有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有的自觉顺应时代潮流、人民期盼,谋求建立统一的国家。所以,诸侯们开始招贤纳士,欲用不同的学说强大自己的国家。而当时的士人(学者)都试图劝说君王们用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治理朝政,寻求政治的统一,因此便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

△变法强秦的商鞅

在这个国与国的竞争中,秦国脱颖而出,成长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秦国之所以能够富国强军,主要还是秦国能够坚持改革,勇于改革,且改革方向正确,改革举措得当。而秦国能够消灭其他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由多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封建制国家,则说明秦始皇顺应了历史潮流,顾全了人民的期盼。

秦始皇的功绩更在于统一国家后,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建立起了由中央集权统一控制的郡县制,这是彻底避免地方政权离心离德、分崩离析的关键举措。他还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实行“车同轨”、“书同文”,修筑万里长城。所有这些,都是确保国家统一的基础条件。

然而,秦始皇由于“焚书坑儒”,却不被好评,人们骂他是暴君。

可是,如果将秦始皇为中华统一奠定的万世基业和“焚书坑儒”相比较,前者远远大于后者,即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而且是巨大的!所以,毛泽东多次为秦始皇“平反昭雪”,现择其二示之:

△毛泽东

一次,毛泽东谈到了中国古代两个颇具影响力的“名人”孔夫子和秦始皇:“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说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的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1973年9月2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会见来华访问的埃及副总统沙菲,谈话中,毛泽东重点提及了秦始皇:“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有名的皇帝……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有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秦始皇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历史地位!而且,毛泽东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所有封建君主中首屈一指的人物,没有第二个人能超过他。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统一时只灭了六国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秦统一时灭了东方六国。因为从周建立以来到周灭亡八百年中,从开始的百余个诸侯国到战国未,因各诸候间的相互并,形成了七雄各据的局面。秦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用十多年的时间逐步把其余六国并并实现统一。其实当时并非只有这六国,如还有卫国,因卫是秦的附庸,并不用武力并。嬴政能鲸吞六国的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继位的时

  • 关于万里长城的传说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孟姜女哭长城(mèngjiāngnǚkūchángchéng)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相传秦朝时,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范喜良和女子孟姜女刚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为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穿寒衣,历尽了千辛万苦才终于来到了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

  • 战国时秦国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获得胜利,抛开制度和地理位置,其中每一个小的历史事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飞廉恶来,本是商代贵族。武王伐纣以后,飞廉恶来(后世典韦一句古之恶来,也是拿恶来之勇做对比。殊不知这恶来竟是秦王先祖)的后代一直给周天子养马,机缘巧合之下,受封成为小诸侯,从此开启了开挂之路。一开始,秦国的封地并不是在地图所示的西边,而是在三晋中的大概赵国的位置(当然那会儿不叫赵国,也没有秦国)。后

  • 为何秦始皇能十年灭六国?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能十年灭六国,是经过几代秦王的不懈努力完成的。先秦时期,秦国因地处河西的地方,又偏僻又寂寞无闻,位置与戎狄接攘,互相之间常年战争,使秦人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与彪悍的性格。到了秦孝公时期,秦国重用人才,才有了商鞅变法的成功,变法的成功使得秦国上下团结一致,民心稳定,使得国力得到大大的提升。到了秦始

  • 秦灭6国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秦王政一十五年(前230年),内史腾率兵灭韩国,俘韩王安,所得韩地置颍川郡,韩亡。秦王政一十七年(前228年),秦军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赵破。秦王政一十八年(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未遂,秦王立即派王翦领兵攻燕。秦王政一十九年(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蓟,燕王杀太子丹求

  • 秦始皇为什么要建阿房宫?历史上不是没有阿房女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1。三十五年(前212),开始修筑道路,经由九原一直修到云阳,挖掉山峰填平河谷,笔直贯通。这时始皇认为咸阳人口多,先王宫廷窄小,听说周文王建都在丰,武王建都在镐(hào,号),丰、镐两城之间,才是帝王的都城所在。于是就在渭水南上林苑内修建朝宫。先在阿房(ēpáng,阴平鹅、旁)建前殿,东西长五百步,

  • 秦朝灭亡之际,所向无敌并吞六国的秦军哪儿去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的军队有三种结局:一是章邯等人率领与六国交战的中央军团,大部分被歼灭和投降,人数至少在四十万以上;二是防备匈奴的北方军团,因为是蒙恬和扶苏的旧部,持观望态度,始终未能出兵作战,人数大约是三十万;三是南方军团,在赵佗的带领下,剧地称王,建立南越政权,也未参与作战,人数大约是五十万。首先要订正一个概

  • 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摘自《长城历史与传说》,本书购于八达岭长城,未标明作者、出版时间、单位等等,仅在书后标了“星创伟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制”。以下系列皆出于此。“十口金镢露着袢,十口金锅露着沿,百样草药到处见。”这是流传在八达岭上的歌谣。怎么回事呢?有一段故事传说。秦始皇修长城时候,征集了全国各地的民工和能工巧匠。北方

  • 关于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孟姜女哭长城(mèngjiāngnǚkūchángchéng)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相传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

  • 秦始皇与阿房女 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秦王喜欢上了儿时玩伴赵国民女阿房,奸人追杀阿房,不让她进宫立后,最后,秦王征战赵国,阿房自刎“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在消灭六王统一全国以后,自以为德过三皇,功高五帝。他为巩固皇权、体现皇帝的尊严以及供自己享用,在首都咸阳大兴土木,建宫筑殿,其中所建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宫。据《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