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和孔氏族人的墓地,位于山东曲阜市城北。据史书记载:“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孔子去世时,其墓地仅有一顷。但两千多年来,历代帝王不断赐地赠田,面积逐渐扩
大。至清代时,墓地已占地三千亩。孔子殁后,其弟子皆结庐守墓,服丧三年。而子贡在服丧三年后又来此单独守墓三年。历代弟子每年都带着家乡的奇树异木来孔林栽植。年复一年,至今
墓地有古树二万余株。有桧、柏、女贞、五味、柞榆、雒离等树种。孔林内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石仪成群,蔚为壮观。
孔林内本来没有河。在孔子逝世后二百七十多年,秦始皇派人在此挖了一条洙水河。秦始
皇“焚书坑儒”家喻户晓,他怎么会在这里开一条河呢?相传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七十三岁那年,预感“天命”难违,将不久于人世,便带着弟子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乡曲
阜,来给自己选择墓地。墓地的风水直接影响到子孙后代的兴衰。孔夫子虽然慨叹“富贵在天,死生由命”,但对于挑选墓地也和历代帝王将相一样,不敢有丝毫马虎。他不顾古稀高龄,亲自
奔波,一连走了许多地方,最后选中曲阜城北的泗水之滨,圈了一块墓地。但是,他的弟子子路提出异议,认为此地风水虽好,但前面还缺一条河。孔子听了微微一笑,说道:“别忙,自有秦人
帮助挖河。”孔子的弟子们听了疑惑不解。
斗转星移,转眼孔子逝世已二百七十多年,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中国。为了巩固其统治,
听从丞相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这时有人建议,将孔子坟墓的风水破坏,便可使儒家衰亡。秦始皇听了很感兴趣,便问有什么方法可以破坏孔墓风水。回答道:如果在孔墓前挖一条河,把墓地与孔子阙里故宅隔断,从此儒家便断了根底,不能兴旺发达了。秦始皇听了大喜。连忙征派徭役,在孔墓南面开了一条东西走向的洙水河。
孔子的愿望终于在二百多年后,由秦始皇为他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