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秦始皇的战略是很正确的。
在秦代的技术条件下,汉人不可能长期控制蒙古高原这个游民民族的基地。
其实不要说当年,就算是清末没有铁路的时候,左宗棠运输粮食从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一车粮食的运费比粮食本身高几十倍。
为了支持数万大军的粮食费用,就花费了几百万两白银。
如果不是新疆的阿古伯不堪一击,迅速战败,那么左宗棠就很难说。
一旦战争陷入持久战,左宗棠就很有可能因为粮食补给不足,被迫撤军甚至全军覆没。
古代的蒙古高原也是一样。这里无法耕种,汉族人是无法在这里立足的。想要彻底肃清蒙古高原的威胁,就必须长期在这里驻军。
以这里游牧民族的规模,汉族大军至少要有十多万的规模。
那么,很直白的问题是,如何维持这十多万驻军的补给,解决最基本的粮食问题?
即便是今天,外蒙古首都乌兰巴托距离北京也有1400公里距离,火车都要30多个小时。
在古代,想要在没有人烟,没有公路,又到处是少数民族骑兵袭击的情况下,维持1400公里的粮食运输,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退一步说,即便能够维持,那么这十多万驻军就要时刻处于和游牧民族作战的情况下,时刻都在消耗。
以游牧民族的骁勇善战,尤其是骑兵机动性的强悍,这十多万驻军恐怕连自保都很困难。
想要彻底控制草原,恐怕需要驻军二三十万。但不要说古代,就算今天有铁路,维持二三十万军队在1400公里外的常年作战,也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相比这些不切合实际的军事行为,还不如直接修建长城,将游牧民族挡在长城之外。
但这也是不够的,必须像李牧、蒙恬一样首先主动出击,重创匈奴人,然后再防御,以保证几十年内的安全。
其实,即便蒙恬打败匈奴人,边境也没有安静多少时间。秦朝也不过刚刚灭亡,刘邦就被匈奴骑兵包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