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姓,名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是第一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级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一句“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道出了秦始皇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一生。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làoǎi)等人,开始亲政,与李斯、尉缭等人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六个国家在10年间纷纷被消灭。那么,问题来了,在这场七选一的淘汰赛中,其他六国的末代君主都得了个什么下场呢?
我们按照秦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的顺序挨个说一说。
第一个被灭掉的是韩国。
韩国是七个国家中领土最小、军队最少、实力最弱的,蜷缩在秦国和魏国之间瑟瑟发抖,由于它的弱小,宏大的统一大业就先从韩国开始了。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司马腾率军攻打韩国(别的大将军都不屑于来攻打),韩国灭亡,韩王安被秦军处死。
第二个被灭掉的是赵国。
赵国是战国后期唯一能在军事上抗衡秦军的国家。无奈在秦国攻打赵国之前,赵国因与秦国的一场长平之战,被斩首坑杀了45万军人,诸如廉颇、赵括、赵奢等的名将也都因此战战死沙场,赵国的实力急剧下滑。公元前228年,王翦率军大破赵军,俘获了赵王迁,赵国灭亡。后来赵王迁被秦国流放到了房陵(今湖北十堰市房陵),住在城北的一个茅草屋里,不久,赵王迁被活活饿死在里面!
第三个被灭掉的是魏国
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从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秦国灭掉韩国和赵国后,下一个要出手的必然是仅次于韩国,同样在夹缝中求生存的魏国。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大将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进攻魏国。王贲采用水攻的方法,直接把魏国都城大梁的城墙泡塌了,说来也真是丢人,魏王假见此情景,吓得赶紧率众投降,不过秦军一点也不含糊,管你是谁,管你投降不投降,一律照杀无误,魏王假也就呜呼哀哉了。
第四个被灭掉的是楚国
我们看的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就是来自这个国家的,电视剧中楚国的皇后自信满满地说:“楚国是几个国家中地最多、最富饶的国家”。鉴于此,秦始皇为了拿下这最难啃的一块骨头,亲自请老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伐楚,单从这伐楚人数上我们就能看出伐楚有多艰难。公元前224年,项羽的爷爷项燕兵败,自刎身亡,楚王被俘,秦国消灭了统治长达800多年的楚国。因楚国与秦国有秦晋之好,因此楚王被废为庶人,不知所踪。
第五个被灭掉的是燕国
燕国,在被灭掉的六国之中,实力仅弱于韩国。公元前228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最终失败,秦始皇大怒,即命王翦发兵燕国,公元前226年,秦兵夺取了燕地,燕王东迁到了辽东,于公元前222年辽东沦陷时自杀,也算是很有骨气了。
最后一个被灭掉的是齐国
齐国在战国初期是个大国,与秦国国主并称东西二帝。由于齐国与秦国并没有共同的边界,未被攻击,所以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不备兵革,不修战备,政治上达到惊人的麻木程度,因此秦国来战时毫无应战之兵,齐王建也就不战而降,后,死于流放之地。
就这样,七选一的淘汰赛结束,六个国家的君主呜呼哀哉,再一次印证了那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俗语。
不过,凡事有利有弊。虽然10年的战争死伤逾百万人,却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的诸侯割据局面,使得秦始皇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帝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更使得中国古代社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