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人质到秦王,再到始皇帝,秦始皇是如何成长为一代帝王的?

从人质到秦王,再到始皇帝,秦始皇是如何成长为一代帝王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049 更新时间:2024/2/14 18:13:50

嬴政如何从人质成长为一代雄才伟略的帝王?这是我一直很好奇并试图探究的一个问题。

《史记》关于秦始皇嬴政年少时候的记载寥寥,有些地方还存在冲突,比如嬴政的出生在《秦始皇本纪》与《吕不韦列传》的记载就不一样,导致后人非议种种。

《史记》记载嬴政于秦昭王四十八年在赵国邯郸出生。九岁继位为秦国国君,二十二岁亲政,平之乱,罢黜相国吕不韦,亲政。

嬴政成长的整整22年时光,史记用了不到100字的记载。嬴政究竟是怎样成长为一代雄才伟略的帝王不见任何的直接描述,翻阅了《史记》的犄角旮旯,综合我的分析,做如下解读,不合适的地方,望诸君不吝赐教。

一、嬴政有个不幸的童年。嬴政出生在长平之战的第二年,适逢秦国围攻赵国邯郸,赵人死守。据说当时城中百姓已经开始拿人骨当柴烧,交换孩子煮着吃,来度过危机,要不是信陵君窃符救赵,赵国那一年就灭国了。

这就是嬴政在赵国的出生环境,而这时他的爹赢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逃回了秦国,剩赵姬孤儿寡母两人,作为秦国的人质在赵国苟活,她们时刻都是命悬一线。

在赵国长达九年的时间,对于嬴政来说是朝不保夕,担惊受怕的灰色童年。

虽然史书没有记载,但是有两件事可以印证。

第一,秦王十九年,秦军攻陷赵国邯郸,嬴政亲临邯郸,将当年欺负他母子的人全部坑杀,这是赤裸裸的报复,这是秦始皇灭六国中罕见的一次暴戾行为,嬴政回国来后,赵姬去世,这应该是嬴政最后一次告慰母亲,让她死而瞑目。

秦国灭六国过程中,作为帝王嬴政一直都是坐镇咸阳指挥。《史记》记载,秦王灭六国出动了两次:一次去了邯郸,还有一次去了郢陈。当时项燕拥立昌平君为楚王,据守城池,王翦带着60万大军功楚,久功不下。中国历史上第一封家书,一名秦军将士黑夫记录过这场战役。嬴政应该是亲临前线鼓舞士气去了。

第二,派荆轲刺秦的燕太子丹,应该是秦王的发小,但是他来秦国的时候,秦王很不待见他,可想而知,嬴政是一个何等骄傲自负的人,他肯定不愿意面对自己很屈辱不堪的童年,对于这发小,自然也不会亲近,因此太子丹觉得自己受到羞辱。

二、吕不韦对嬴政影响至深到现在关于嬴政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后人还一直争论不休。不过嬴政能从流落赵国的人质平安回国,并顺利登基成为秦王,吕不韦绝对居功至伟。试想子楚回国后,作为世子上,王位的继承人,三妻四妾是少不了的,流落赵国的赵姬母子虽然曾共患难,其实接不接回来,完全可以另说。

我甚至可以推论,赵姬母子在赵国的九年之所以能平安活下来,也是得益于吕不韦的庇护。吕不韦是商人,他在各国都有商埠,游历燕赵也方便,经常照应赵姬母子,甚至代替子楚手把手教育年幼的嬴政,也是完全可能的。不然难以说明以后嬴政为何能那么自律、优秀。

回国后,嬴政十三岁死了父亲,继位登基,二十二执掌政权,这九年时间,吕不韦不但掌握着秦国的内政外交大权,其实也是嬴政的授业恩师,他被嬴政尊称为仲父,天下人传个闻吕不韦是嬴政生父,或许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吕不韦对嬴政真的像父亲一样,投注了很深的感情,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培养。

嬴政罢黜吕不韦,那是他亲政路上必须搬掉的绊脚石;吕不韦选择饮鸩自杀也算是对嬴政的成全。

三、嬴政是一位极其自律勤勉的君王自律是一个人很难得的优秀品质,你看嬴政的一生,年纪轻轻掌权,驾驭文武百官,挥师百万歼灭六国,得到文臣武将一致的拥戴和信仰,这绝不仅仅靠杀戮取得,绝对有个人的人格魅力。年轻时候的嬴政礼贤下士、善于采纳谏言,知人善任、锐意进取,终其一生都非常勤勉。

《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四、嬴政文韬武略兼具千百年以来人民对于始皇帝的“暴君”的印象,已经根深蒂固,其实秦始皇是一个文韬武略兼具的帝王,他创设的帝制沿袭千年不说。就从三个小细节看。

第一,学问高。

当年嬴政读到李斯的文章,喜欢的不得了,甚至说出,要是我能见到他本人死也甘心了,可见他对李斯的思想有很深认可。这是思想上的共鸣,惺惺相惜。

传说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其实是给爱读书的嬴政当教材用的。

再看秦始皇给自己起的尊号“皇帝”这个词。用了几千年,都不过时。

第二,武功高。

嬴政作为帝王,身边有护卫,武功高不高,如果没有记载,别人也不好去测试。但是,我们从几个方面可以看出。

嬴政一生遭遇多次刺杀,光《史记》明确记载就有四次,最凶险的就是荆轲刺杀时那次,嬴政反应机敏,这一定是平时训练有素。还有一次秦始皇带了四个护卫微服出访,遭到一伙暴徒的围攻,幸运脱险。

还有一个例证就是徐福出海求仙药,说遇到蛟龙不能靠岸,秦始皇亲自杀了蛟龙。

第三,眼光高

这主要表现灭六国中的用人得当,战略部署明智等多方面,这不用细说。

综上所述,嬴政从一个人质成为一代帝王,有命运使然,因为他骨子里留着秦国王室的血,也有机缘巧合,得遇吕不韦这样一心扶持他成长的仲父。还有最最重要的就是他自己努力,作为一个统治者,从统治一国之君,到统治六国,秦始皇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虽然他有许多做的不好,甚至做了很多暴戾恣睢的事,但是他的功业惠泽千秋,应该被铭记。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嬴政在你心中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就我个人而言,始皇帝绝对算得上是千古一帝,功大于过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做了很多的事。一、确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皇帝是全国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掌握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至高无上的大权。皇帝以下,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和廷尉等官。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政,是最高的文官;太尉掌管全国的军事,

  • 为何说秦始皇嬴政是中华帝国的始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以前是没有人称皇帝的,上古时期称皇或者帝,比如三皇五帝,三皇伏羲氏,神农氏,有巢氏等,五帝是黄帝,炎帝,尧舜禹,当然三皇五帝的说法不一,但是都是单字称呼的!到了夏启,建立夏朝,开始称王,商纣王,周文王,周武王等等都是称王的,周朝实行分封,王下面又有诸侯,还有公侯伯子男的爵位制度。诸侯国是不能称

  • 博浪沙刺秦的始末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博浪沙刺秦的时代背景秦始皇雄图霸业,灭六国而一统天下,建立了自华夏有史以来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受到后世人们对高度赞扬。但对于当时其他六国人民来说,秦始皇无疑就是一个恶魔,时常萦绕在他们甜美的梦乡里,挥之不去,赶之不走。终于,迫于强秦的无限制威胁,燕国太子丹决定实施斩首行动,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刺杀

  • 秦始黄陵的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陵东侧约三里处出土的兵马俑,如同真人真马一样大小,威武雄壮,栩栩如生。这些数以千计的陶人陶马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据说秦始皇二十二岁统一中国后,就下令大规模地为他修建陵墓。因骊山风光秀丽,加上山阳产玉,山阴多金,金玉双全,正符合他的迷信思想,所以他把墓地选在骊山北麓。他不仅从全国调来七十多万“刑

  • 嬴政那么残暴,为何不用活人陪葬而用兵马俑?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兵马俑也就是陶俑,这玩意儿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70年代发掘的裴李岗文化就出土了大量的陶俑,原始社会的陶俑主要用作图腾崇拜、后世纪念,也有用作娱乐玩赏的人俑、动物俑,后来演变为下葬的冥器,战国时期已成为人殉的替代品逐渐流行,特别是秦始皇,大批量使用陶俑随葬,使得人殉逐渐没落。图为安阳

  • 是谁最先发现了兵马俑?发现过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以前好像看了一部电视好像说是皇帝最信任的大将军!视他如左膀右臂!谁知他和皇上的妃子私通!皇上发现后一气之下将他活人做成俑烧制成兵马俑,叫他生生世世不得离开皇帝半步!这就是为什么这俑是这样的!

  • 秦始皇兵马俑怎么发现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1974年3月,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农民,在陵东1.5千米的地方打井时,发现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兵马俑重见天日。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

  • 秦始皇的故事300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嬴政13岁继位,17岁亲临朝政,29岁统一六国,修长城,统一文字和车轨,被称为“千古一帝”。他的生身父亲,不立皇后和太子成为千古谜团。被后人称为“始皇帝”。

  • 历史上有关秦朝的故事有哪些?请列举3个.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有关秦朝的故事有这些:指鹿为马(赵高)【成语故事】秦末,宦官赵高在秦始皇病故后假传圣旨命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太子,他还想篡夺帝位,特地把一匹鹿当马送给秦二世胡亥,胡亥说是鹿,赵高叫胡亥问群臣。群臣有些迫于丞相赵高的势力违心说是马,只有部分说是鹿的大臣后被赵高所害。焚书坑儒(秦始皇)【成语故事】秦

  • 秦始皇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别名祖龙,出生于赵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誉为“千古一帝”。13岁继位,39岁时统一中国建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政治上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