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为了开疆拓土,满足帝王的虚荣心。二是因为,战争机器一旦开启,不是那么好停下来的,如果没有新的战机,军队有可能出现乱子。
秦始皇所作所为,对后世影响甚远,后世纷纷效仿,统一完内乱,都是调转枪口,开疆拓土。
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开国君主都是该朝代开疆拓土的先行者。
战国以来,匈奴一直是北方各国最大的威胁,秦始皇统一后,匈奴依然对秦有很大的威胁力。这种威胁力,对雄心勃勃、意气风发的铁血人物秦始皇以及整个秦帝国而言都是无法避免的,要想保持帝国的强大和牢固,就必须对北方的威胁力量进行打击。
此前楚国历任楚王都有南征的夙愿。秦始皇南平百越,大秦帝国完成了此前楚国历任楚王南征的夙愿。当年秦灭巴蜀后,得天府之地,面对六国占尽地缘优势。而今,秦灭百越,也为日后汉武帝北破匈奴剪除了后患,避免了华夏文明被匈奴灭亡的风险。
此后南方,虽有南越、南诏、安南、大理等小国,却再难掣肘中原王朝。中华民族从此开启了震烁寰宇两千多年的宏图霸业。中华民族从此开启了震烁寰宇两千多年的宏图霸业。
秦始皇北伐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蒙恬率领的30多万大军,在冰封雪飘的北国,艰苦战斗十多年。
南开五岭、凿开灵渠,带领50万大军常年驻守,奋战在酷暑卑热的南土。从祖国整个历史的发展来看,这些固然是功在万代,应当充分肯定的,但是将近百万人的这两路大军,当年的遭遇却是异常的艰辛。
北伐的士兵,大体上十个人当中,就要死掉六七个;南征的大军,伤亡总数达几十万,不仅如此,这近百万大军的军需补充供应,在当时更是一笔极为沉重的负担。那时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多万,交通运输主要依靠人力,支持南北两边这样的远程运输。据说沿途消耗,就相当于所运物资的数十倍,不仅男子被征调去戍边,妇女也被遣发搞运输。由于过度劳累不堪折磨,吊死在大路大路两边树上的,沿途随处可见。
戍守的,战死边疆。运输的,倒毙路旁。民众被征发上路,就等于被判死刑,这对广大劳动人民又是何等严重的灾难啊!
综上,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启了中华民族的统一模式,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避免了华夏民族分裂的分险。其修筑长城,保护中华民族两千年。其北逐匈奴、南平百越,奠定了华夏核心区的版图。其首创中央集权制,后世治用两千多年,堪称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