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长城有关传说故事

长城有关传说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133 更新时间:2023/12/16 10:04:00

1.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征集了数十万民夫,于公元前214年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传说就发生在那个时候。

古时候,孟老汉和姜老汉互为邻居,仅一墙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汉在自己院中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浇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芦秧长得肥壮、高大,从墙头爬过去,到姜老汉的院里结了个很大的葫芦,有几十斤重。等葫芦熟后,姜老汉拿刀把它切开,突然见里边躺着个又白又胖、非常可爱的女娃娃,姜老汉喜台望外,奔走相告,村里人听说后,纷纷前来观看这新鲜事,可是孟、姜两老汉却因此产生了矛盾,吵得不可开交。孟老汉非常坚定地说:这葫芦是我亲自种下的,胖女孩该归我。姜老汉却固执地说:这葫芦结在我的院子里,这女娃该是我的。吵了三天三夜,难解难分,毫无结果,后经村里人调解为:女娃娃属于两家共同的,轮流居住,共同扶养,并取了个孟姜女的名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孟、姜两家老人为现已长大成人的孟姜女选了个女婿叫范杞梁,选定良辰吉日,准备成亲。天有不测风云,成亲之日,新郎、新娘正要拜堂,突然从门外闯进几个衙役,一拥而上把新郎范杞梁当民夫抓走了。

原来,当时由于秦始皇在全国各地抽调大批民夫修筑长城,日日夜夜拚命干,民夫们被累死、饿死的不计其数,为了加快工程速度,他们又到处抓民夫补充,范杞梁也被发配去充当修长城的民夫了。

转眼一年过去了,范札梁杳无音信,急得孟姜女饭吃不下,觉睡不着,不知如是好,跟两家老人商量后,决定去找丈夫,发誓找不到丈夫绝不回家。她带上干粮和给丈夫特制的御寒衣服上路了。一路上,风吹雨淋、日晒风寒、饥寒交迫、步履艰难,经过千难万险的万里跋涉,终于找到了修长城的地方,一打听才知道,为修长城死了许多人,丈夫范杞梁早就累死了,并被埋在长城下,尸骨都找不到了。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孟姜女顿时就伤心地恸哭起来,泪如泉,声如雷,哭得惊天动地,天昏地暗,眼看着长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里塌到哪里,足有八百里长。这下可急坏了工程总管,急忙去报告正来此巡查工程进展的秦始皇。秦始皇赶忙去见孟姜女寻问根由。一见之后,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为正宫娘娘。孟姜女虽然怒火满腔,但还是压住心头仇恨,灵机一动,将计就计地非要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才能当正宫娘娘。一要找到丈夫范札梁的尸体;二要为其丈夫举行国葬;三要秦始皇为范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听罢孟姜女提的三个条件,思索片刻,为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孟姜女戴着孝拜了为筑城而死的范札梁坟墓后,宿愿已偿,面对滚滚的渤海,纵身一跃,投海自尽了。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很快就被人们所传颂,人们为纪念她,在山海关附近的一个山头上,给她修了坟、建了庙,取名为姜女庙。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至今。

2.长城的故事和传说望京楼

当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官,在谭纶的支持下,亲自规划和督造了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境内)。

此段长城的结构独特,城墙是用巨大的条石为基础,以砖包砌而成。金山岭长城东端高入云端的老虎山上,有一座望京楼,座落在一千米高的山顶上,楼的两侧是悬崖峭壁,人只能从石缝中攀登而上。据说当年修筑时,为了运条石死伤了许多人,但条石仍运不上去。此事感动了玉皇大帝,立即派他的外甥二郎神去运石。当晚,二郎神来到老虎山下,见到成堆的条石堆放在那里,随即将他的神刀一晃,立刻变成赶山鞭。他手挥赶山鞭条石上抽打,同时喊声变,那一块块条石,马上变成一只只大山羊,直奔山顶。到山顶后他数了数,不多也不少,正好够用。恰逢此时,一个士兵台帐小解,忽见二郎神赶羊,惊叫一声往回跑。二郎神听到有人喊叫,也吃了一惊,将几十块条石踢下山去,落在东面的山坳里。二郎神随即腾身上天。

就这样,修望京楼的条石,就缺了几十块。现在登上望京楼时,会看到楼底十二层奠基条石中有五层是碎石块垒砌的。而那些被二郎神踢下山去的条石,仍然堆放在山坳里,当地人称此山坳为条石坳。

3.长城的故事和传说“玉门关”

古时候,在甘肃小方城西面,有个驿站叫马迷兔,又叫马迷途。商队从边陲于阗运玉到中原都要经过此地。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每当运玉石的商队赶上酷热天气上路时,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总是喜欢晚上凉凉快快赶路。因此,每当马队走到这里,总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连经常往返于此路的老马也会晕头转向,难以识途,马迷途的名字就是这样叫起来的。

有一支专贩玉石和丝绸的商队,常年奔波于这条路上,也常常在马迷途迷失方向。有一次商队刚进入马迷途就迷路了。人们正在焦急万分之际,忽然不远处落下一只孤雁。商队中一个小伙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怀里,准备带出马迷途后再放掉。不一会儿,只见大雁流着眼泪对小伙子咕噜咕噜地叫着说:咕噜咕噜,给我食咕噜咕噜,能台迷途。小伙子听后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为饿得飞不动才掉队的,便立即拿台自己的干粮和水让大雁吃个饱。大雁吃饱以后,呼的飞上天空,不断盘旋,领着商队走出了马迷途,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小方盘城。过了一段时间,这支商队又在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只大雁又飞来在空中叫着:咕噜咕噜,商队迷路。咕噜咕噜,方盘镶玉。边叫边飞,又引着商队走出了迷途。只有那只救大雁的小伙子听懂了大雁的话语,并转告领队的老板说:大雁叫我们在小方盘城上镶上一块夜光墨绿玉的玉石,以后商队有了目标,就再也不会迷路了。老板听后,心里一盘算,一块夜光墨绿玉要值几千两银子,实在舍不得,就没有答应。

没想到下一次商队又在马迷途迷了路,数天找不到水源,骆驼干渴得喘着粗气,人人嘴干舌燥,口渴得寸步难行,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时,那只大雁又飞来了,并在上空叫道:商队迷路,方盘镶玉,不舍墨玉绝不引路。小伙子听罢急忙转告给老板,老板慌了手脚,忙问小伙子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小伙子说:你赶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镶玉,绝不食言。'。老板马上照小伙子说的,跪着向大雁起誓,大雁听后,在空中旋转片刻,把商队又一次引出了马迷途,商队得救了。到达小方盘城后,老板再也不敢爱财了,立刻挑了一块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绿玉,镶在关楼的顶端,每当夜幕降临之际,这块玉便发出耀眼的光芒,方圆数十里之外看得清清楚楚,过往商队有了目标,再也不迷路了。从此,小方盘城就改名玉门关。其实玉门关是汉武帝时所建,因这里是古代我国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从西域输入和阗玉石就从此入关,故名。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始皇找到了长生不老药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徐福渡海为秦始皇寻找不死药的传说,由来已久。日本方面有研究说,不死药名叫“千岁”,就出产在地处濑户内海的祝岛,更令人惊讶的是,今天它正在进行人工种植。在中国和日本流传着一个同样的故事,那就是徐福为秦始皇求不死药而东渡的传奇。我在日本期间,兴趣使然,对此做了一点儿考察,包括到和歌山“徐福登陆处”现场考

  • 秦朝时游说秦始皇说去求仙丹的徐福带着一支浩大的船队驶入茫茫大洋再也没回来,最后到哪里去了,是在海上遇难了,还是真的跑到日本定居了?知道这段历史的麻烦讲一下啥,要有依据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徐福东渡一事,最早出现于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徐福再次求见秦始皇。因为九年前第一

  • 秦始皇他得到长生药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永远不会有,如果有长生不老药地球的人往哪装。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只要每天保持一颗不老的心,活的开心一些,就可以了,长生不老的药都是人编出来的,但是想要不老的方法却是有的,就是不要把小事放在心上,把烦恼忘记,每天保持开开心心,你就可以不老啦!多做一些体育运动!心情好,身体好,就会不老!公元

  • 秦朝都有哪些名人,他们有什么伟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李斯、赵高、章邯、王离(名将王翦之孙)、赵佗(带领50万秦军攻占南岳、秦亡后自立为南越王)、蒙恬(率领秦国30万步军击败30万匈奴骑兵,收复河套地区,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蒙毅(蒙恬之弟,也是秦代名臣,主内)、公子扶苏、胡亥、三世皇帝子婴(投降后为项羽所杀)、徐福(带童男童女

  • 秦始皇数次巡游山东,为什么史书中没有他祭祀蚩尤的记载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始皇帝怎么没祭?从陕西人跑到山东去祭泰山,这本就是尊重蚩尤,别忘了东夷人是蚩尤部落的主体!!!蚩尤是秦始皇祭拜的八神中的武神!本来齐地有祀八神的传统: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史记封禅书》什么是泰山八神所在?梁父山,这是由于天性喜阴,祭祀它必须在高山的下面,小山的上面,称为。人主,地性喜阳

  • 《史记》、《吕氏春秋》记载秦始皇是河南籍吕不韦的儿子,你怎么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确有此说法,历史本就无人能将其看透,不才略抒己见,如有不足之处,望各位提出建议。《资治通鉴》中记载战国时期,各国制定了各式各样的条约,目的是确保各国和睦相处,为防强国违约,各国国军将自己的皇子送往他国充当人质,秦国也是如此,在诸多皇子之中,被派去赵国的秦异人(后改名子楚)有了一番奇遇。吕不韦是一位十

  • 秦始皇后除了发现的竹书纪年还有没有发现其他六国史书?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当然有啊。赵国有《世本》,楚国有《清华简-系年》,《竹书纪年》是魏国史书。这几本书各有特点,《竹书纪年》受到战国中期河西学派影响,倾向于法家思想,因此不相信上古的“禅让”,喜欢用权谋解释历史事件,相当于一本法家学派的案例教科书。《世本》是赵国编纂的史书,大约成书于战国末年。该书也是司马迁《史记》的资

  • 秦朝时没有秦国的史书吗?还是秦国的史书在汉朝时被焚烧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当然有自己的史书,那就是《秦记》。而且这部由秦之史官撰写的史书还是东周列国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史书。据《墨子明鬼》篇记载,三晋的史书曰《晋乘》;楚国的史书曰《杌》(楚人以树木年轮为“杌”,而非上古恶兽);周室所藏之史、以及鲁、宋、燕、齐诸国的史书则皆曰《春秋》。后来秦亡周、灭六国之后便依李斯之言开始

  • 始皇帝如何得到和氏璧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和氏壁是天下宝玉,楚人汴和发现献给楚王,后来被赵惠文王得到。和氏壁曾两次入秦,第一次是在秦昭襄王时期,第二次是在秦始皇时斯,至于说秦始皇如何得到和氏壁,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相传楚人汴和在楚山上得到一块美丽宝玉献给楚厉王,楚厉王让琢玉的工匠鉴别真假。工匠说是石头,楚厉王认为汴和说谎命武士砍掉汴和左脚。

  • 《史记》、《资治通鉴》中均记载秦始皇是河南籍吕不韦的儿子吗?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采取了两种说法,并非一种。《秦始皇本纪》中说赢政是秦庄襄王之子。但在后面的《吕不韦传》中又说是吕不韦的儿子。二者看似矛盾其实是太史公采取两种说法都提出来,以供后代考证。《资治通鉴》则采用了后一种说。其实对于现在来说,任何一种说法都无关紧要,只不过是多了一种谈资或文学作品多了一个题材而已,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