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865 更新时间:2024/1/13 10:51:41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发生在河北北部的万里长城脚下,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着。相传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万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七天七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后来称作一段爱情佳话。莒县孟姜女传说是中国孟姜女传说的起源,是孟姜女传说的完整补充。莒县孟姜女传说具有自身独特的悲剧价值。至今莒县一带的老年妇女在特定场合仍然以孟姜女传统曲调来抒发感情,这种哭调在农村广泛流传,形成了一种哭文化。孟姜女的传说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直到20世纪初,在“五四”精神的推动下,才被纳入到研究者的视野中。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将孟姜女传说的原初形态一直上溯到《左传》上的一个故事。

秦朝长城是谁建的?为什么要建呢?

谢大圣邀!

处于信息化时代的普罗大众,被视屏霸占了业余时间,垄断了求知的途径;它轻而易举地隔断了人和书本的姻缘,俘虏了人们的身心,头脑里除充斥大量毫无用处的资讯外,并没有增加多少知识,同时也固化了人的思维,限制人的认识能力(当然正面作用更大,没必要详细列举)。

曾经有一部电视剧《康熙朝》红遍天,其中康熙皇帝“只要善待臣民,富民强国,百姓就是朕心中坚固的长城,从今以后,世世代代,永远不许劳民伤财,再修长城”这句豪言壮语,引发了多少人的共鸣,当然也有意无意地嘲笑自战国至明代二千年间几十个朝代修筑长城的举动,认为他们只守不攻,甚至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这就是思维固化的例证。言归正传。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边患主要是来自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秦始皇为什么修长城防御,而不是主动攻打匈奴呢?首先要对比中原农耕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有那些不同。

一,进化程度一一也即文明程度不同。中原民族最迟自周王朝已进入人类文明的发达阶段,确立了城邦,建立了政府,诞生了律法,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改造自然),至秦已相对成熟和完善。而游牧民族还停留在半信史的部落时代…………。

二,崇尚一一也即崇拜或者信仰不同。中原民族崇尚礼仪,崇拜圣人,遵守等级和秩序,功名求取凭才干、贤孝(读书和修为),财富积累靠勤俭、劳作。一句话,“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游牧民族崇拜武力,喜好杀伐,只遵从征服同类异族的传统,只要马快、弓硬、刀锋利,别人的土地、金钱、财物、女人都可以据为己有。

三,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中原民族占据亚热带和北温带地域,利于农作物生长,大部分时间都可以保证自给自足,极端灾荒年份也有丰年的储备和家族乡绅的救济以及政府的赈灾。游牧民族纯粹靠天讨食,正常日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今日有酒今日醉,从不计划和节余,一旦遇上旱灾、雪灾和鼠疫,草枯畜牲死,只有打马南下掠夺中原人民以活命。

四,生活方式不同。中原民族喜静,自上古开始就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开垦,精心耕耘,顾家守业,多数人一生未出方圆几十里一步;你不看,一代代人下来,黄河流域的土地被修整的阡陌纵横,黄土高原的山坡也被铧梨翻成了梯田。游牧民族好动,逐水草而迁,流动半径至于千里,走到哪,吃到哪,从不耕耘治理,直到现代,草原的地貌还与上古无异。部落间相互吞并不绝如缕,征服与被征服是家常便饭,没有多少家国概念。

四,对待战争的态度不同。中原民族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轻言战争,即便开战,也是为了以战止战,争取持久和平;就是人民个体的朴素认识,也是为了他这一代人把仗打完,让子孙后代过上安稳的太平日子。而游牧民族正相反,他们为战争而生,以征服为荣耀,视快马弯刀为生命,战争伴随着他们的一生。

五,作战样式一一战术手段不同。中原王朝的军队除一部分守卫京畿外,其余的分驻在边境关口、城镇,为防边将坐大,一般互不隶属,调动程序复杂,也很耗时。主动出击,一是兵力集合困难,二是找不到对手,三是作战工具落后(战车),四是单兵能力不及,五是粮草供应困难。而匈奴人是全兵皆兵,兵民一体,来无影,去无踪,忽藏匿于九天之下,忽出现于阡陌之中,忽聚啸于边关隘口,忽飘散于密林丛芒。总之,中原军队对匈奴军队是攻无可攻,防不胜防。

以上是中原王朝对匈奴人的总体态势。具体到秦始皇,还有直接原因,即匈奴人一直占据着河套地区,直接威胁着帝国首都咸阳的安全,最近处直线距离不足一百五十公里。秦始皇派蒙恬率大军将匈奴逐出河套,并修驰道,筑九原城,修长城,都是为了护卫首都安全。而大军追击匈奴,一是秦朝初建,政局不稳,大部分人还没有养成忠于王朝的惯性心理,怕后院起火;二是一部分秦军还在南方讨伐,不可冒然两面作战。三是当时人口有限,草原沙漠即便占领,也得不偿失,无人驻守,大军一撤,游猎者随后跟进。最好的方法就是隔离一一筑墙。

事实上,战国时的燕赵早已筑墙,并不是秦始皇首创。自后各朝代也陆续修筑,规模远超秦,只不过秦二世而亡,历代儒家文人士大夫对其大肆丑化,再加上孟姜女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修长城就成了秦始皇的暴政之一,一提起长城马上联想到孟姜女,再到秦始皇的残暴好色,几乎成了定论和公议。当然了,自古江山文人捧,千秋功过儒生评嘛。

可是从古至今也有许多学者研究汉匈关系,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当时所处的时代条件下,中原王朝为抵御北方草原民族的侵扰,修长城是无奈的选择,比其它方法更经济、也更管用。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孟姜女哭长城属于啥故事,讲的是啥?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由民间传说经过儒生加工篡改,成了一个控诉秦始皇修长城的不仁道的故事。故事梗概就是孟姜女的新婚丈夫,被秦朝政府征去修筑长城。一去三年杳无音信,孟姜女思夫心切,带着为丈夫所作的衣物,踏上了寻夫的艰难历程。到了长城跟前,通过打听获悉其丈夫早已死去,孟姜女伏地痛哭,把刚刚修好的长城哭倒了

  •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内容是什么样的,孟姜女真的哭倒过长城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可谓是感天动地,展示了人间爱情的伟大,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爱情故事。故事大概:江苏松江府孟家有一女名叫孟姜女,心灵手巧,美貌过人,在后花园遇到躲避抓壮丁的范喜良,两人相爱承欢。没成想,新婚不过三日,范喜良的身份就被告发,抓去修筑长城了。眼见着北风呼啸,大

  • 孟姜女哭长城和秦始皇有着怎样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并称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故事讲述秦始皇统治时期,秦王朝为了抵御外族入侵修复长城期间发生的故事。该故事以诗歌、戏剧、民歌、讲述等多种形式流传,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孟姜女哭长城》最早的版本讲的是齐国勇士杞良,追随齐庄

  • 秦始皇修建长城到底死了多少人,你怎么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这比算修建长城花了多少钱还难,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就是算秦长城修建究竟花了多少钱?然而并没有将人力成本放入其中,因为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修建长城死了多少人,如果按猜测的话只能说至少达百万人,但是这个具体的数字是无从得知的。据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动用了秦国人口的1/20,也就是说二十个人里面就有1人

  • 介绍万里长城的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为了相互防御,保护本诸侯国的领土不受侵犯,他们在各自的领土上建立起一座座互防的长城,最早修筑的是楚国的方城和“齐国巨防”。后来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后魏燕秦等国也纷纷修筑长城,但是,这些长城都是一段一段的,没有连接起来,我们称它为“地长城”这三国的长城便成了后来秦始皇万里长城的基

  • 孟姜女为何哭长城?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反映的是底层劳苦人民的悲惨故事,孟姜女施展她的绝世哭功,控诉统治者的残暴,那哭声惊天动地,把长城给活生生的哭倒了,那么孟姜女为何要哭长城,真实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呢?关于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各地区有着不同的版本,其中流传较广的一种版本是这样的。孟姜女是陕西人,她与同乡

  • 历史上,秦王对阿房女还有爱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并非有“阿房女”此人,那是电视剧按照历史上秦朝秦王淫乱生活的历史典故,以艺术形式加工而成的,呈现给观众的是一部虚构生活片。现在很多文艺艺术家(不是没有水平,而是对历史不负责任,往往跨大历史事实或捏造事实)为了片酬,通常都是走取宠观众,有利润则成名的宗旨,把历史用夸张手法、加于虚构形象化,误导了

  • 为什么史书上没有关于秦始皇妃子的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似乎没有。因为秦始皇曾几次焚书坑儒,造成大量历史资料的流失。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秦始皇终其一生都未立皇后。而且后宫粉黛之多,不能说后无来者,但绝对是前无古人。杜牧的《阿房宫赋》说,秦皇后宫后妃美女洗胭脂的水将渭水都染成红色,可见其后宫妇女之多,绝非虚言。楼下的那位朋友,我要告诉你阿房宫的确存在,但她并没

  • 秦始皇是因为阿房女才不立皇后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作为第一位统一了天下的千古一帝,为后世494位后来者开创了皇帝制度,成为中国封建历史上实至名归的先祖,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史书上却没有提到其皇后的只言片语。联姻制度蔡姬:蔡国人,齐桓公之妻。芈月:楚国人,秦惠文王之妻。赵姬:赵国人,秦庄襄王之妻。庄姜:齐国人,卫庄公之妻。南子:宋国人,卫灵公

  • 秦始皇为什么要修建阿房宫呢?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阿房宫的建造源于一个美丽的民间爱情故事。传说秦始皇在嬴政期间爱上一个民间姑娘,这位民间的姑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阿房,秦始皇深爱这这位阿房姑娘,秦始皇为了这位叫阿房的姑娘不惜耗费天价修建了工程巨大而且极度奢华的阿房宫,但是这段美丽爱情以遗憾而告终。秦始皇实力雄厚,不久就统一全国,成为当代的“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