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和吕不韦是两大党羽之一。缪和赵太后生有两个私生子,秦始皇早就忍无可忍了。尔后,缪又发动宫变想夺权。他的阴谋早就被秦始皇知道了,秦始皇立刻命令昌平君等派兵镇压,活捉了缪并处车裂极刑。
秦始皇不杀功臣,政绩卓著,为何被后人贬为“暴君”?
谢谢邀答
秦始皇之所以被后人贬为“暴君”,主要原因是秦国推崇的是法家思想,而后世修史的都是儒生大家。
这两种思想本就是对立的,站在儒家思想的角度看法家,不管怎么做都是不对的:
1.法家要求改革变法,儒家要求恢复周礼。
2.法家要求实行法制,儒家要求实行人制。
3.法家讲究严刑峻法,儒家讲究仁义道德。
除了立本的思想观念不同以外,儒生的既得利益受到了本质性的损害,当世的儒生不懂法学,自然无法完成自己飞黄腾达的美梦,在秦朝未统一六国之前,他们都是各个诸侯国的栋梁之才,政府首脑,被秦国统一以后他们的学说无用武之地,自然心中怨恨。这就是当世儒生的现状!
儒家思想讲究周礼,注重尊师重道,所以后世的儒生,同样的诋毁秦始皇,为什么?因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史书里记载的就是真实的。
说到史书,我要先说说《过秦论》,这篇是第一篇批评秦朝过失的议论文,出自汉朝贾谊的一篇极富艺术感染力的议论文(注意,是议论文),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贾谊看到眼前西汉王朝的种种社会矛盾和弊政,想指出汉文帝施政的错误,但作为臣子也不能明着指出皇帝的错误政令,所以假借前朝的兴衰得失来讽喻和劝谏汉文帝的。
后来太史公把《过秦论》附到了《史记秦始皇本纪》篇末,列为第二篇;褚少孙补《史记》,又把它单独附在《陈涉世家》的篇末。从此《过秦论》这样一篇后人写的议论文被载进了“正史”从此不施仁政的暴君谢顶帽子就死死的扣在了秦始皇的头上。
那么,秦始皇被后人诟病的“罪状”都有些什么呢?
1、焚书坑儒。这是诋毁秦始皇最有力的武器。
事实的真相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从未提起过“坑儒”二字,秦始皇杀得是一批方士(道士),一批方士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被秦始皇抓获后活埋,共计460人。而焚烧的也仅仅是《尚书》、《诗经》、《道经》(非道德经,是一本占卜类的书),且是民间藏起,官府还是有典藏的,真正焚书的是项羽的一把火烧了阿房宫,这里我们就不细说。
2、大兴土木,修阿房宫骊山陵墓,修驰道,筑长城。
修驰道、筑长城两件事是为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防建设,动用大量民力也无可厚非,还有长城也并非大家所想的,都是秦始皇建的,在战国时期秦国、赵国、燕国都已经筑了各自的长城,秦始皇只是把三段长城连接起来。
但是修阿房宫,确实有些心急了,但是,客观的说,有几个帝王又不是这样呢?有些奢侈,但也算不上罪状。
综上所述,诋毁秦始皇的主要是思想和法家对立的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