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朝统一六国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叫什么?对秦有什么影响?

秦朝统一六国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叫什么?对秦有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638 更新时间:2024/1/17 13:52:42

长平之战,赵秦二国为争上党郡,举全国之力进行大决战。双方合计投入兵力上百万,后勤不计其数。战国后期,只有赵国和齐国有能力对抗秦国。这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歼灭战。战神白起歼赵军40余万。从此山东六国再也无力阻止秦国东进,秦一统天下也是时间问题!

弱秦如何走向富强,灭六国?

谢“头条问答”的邀请

春秋战国之交(公元前五世纪)的华夏诸国,但凡在春秋时期染指过霸权的,都很难说“弱”,秦国虽然在版图面积、军民人数上确实不如“晋楚”,在公元前五世纪之时也确实在声势上不如能够争雄中原的吴越,但好歹也是有着秦穆公当年与晋争霸的老底的,“弱”是相对于春秋晋楚的,相对于战国初年魏国的,而不是如同宋卫鲁等国一般的弱。

秦之所以在商鞅变法前显得很弱,是因为商鞅变法前便开始的“秦魏河西争夺战”:魏国变法之后,在吴起带领下,魏国武卒一举拿下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将以今天的大荔县为中心的关中“东府”地区占为己有,这是秦国唯一一次在东线无险可守的时期。秦魏在河西地区(也称西河)展开拉锯战,如果秦国真是没有家底的弱秦的话,未必能扛得住魏国的攻势。既然最终结果是通过商鞅变法整顿国力,收复河西地区,那么一则说明秦国尚且能够抗住战国第一霸魏国,原本就不弱,一则说明商鞅变法之有效。

那么相对弱的秦,或者说,处于第二梯队强国序列的秦是如何走向富强的呢?寒某归纳了如下因素:

商鞅变法的彻底性与全面性,集战国各国变法之大成,配合上秦国贵族势力本就薄弱,地近西戎而民喜耕战,商鞅变法以及后续秦王对秦律的丰富,使得秦国拥有了一套最为彻底完备的耕战兵民与行政官僚体系(楚国就是败在了贵族势力过于庞大、无法彻底变法上);

秦国虽不产生事功型专家,但秦国的客卿制度能够招揽到上层事功型人才的同时配合秦国的中层官僚与基层兵民,发挥客卿的战略指导与参谋作用(关东六国的客卿都没有秦国这么良好且贯通的国家机器中下层以供施展拳脚,还处处受制于贵族);

秦国处于与中原保持一定距离的较封闭地理单元(关中),既能进取中原,也能闭关自守,能够在不是过分偏远的同时避开中原的“国力绞肉机”保存国力(魏国就是败在了处于四战之地上);

秦国在战国中后期迅速向西戎巴蜀扩张版图、兼并资源,从关中西部一隅之地,扩展到关陇、巴蜀、汉中、晋西南乃至晋西,并且能够用变法所得国家机器充分调动版图内的各种资源,投入到外交与战争中去(齐国就是败在了没有进一步轻易扩展版图的空间,赵国能够在战国后期与秦抗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对代地、林胡、楼烦、中山等非华夏政治实体的吞并);

商鞅变法以来秦国英明主君的长期连续执政,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四位英主在位时间相当之长,秦武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等三位庸主(或者是没来得及表现的君主)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秦国崛起史中在位时间总计也才8年。在英主连续掌舵之下,就有了商鞅、张仪、魏冉、范睢吕不韦李斯等“客卿名相”的连续执政,这对于君主制社会简直就是定海神针。

最后,强调一下,秦国的富强,仅仅是国富国强,考虑到君主制社会的因素,甚至是嬴富嬴强,是一家一姓的富强,后来者读史,切忌把想当然地把自己代入到历史叙述的主体(君主与士大夫)之上,以秦之富强为豪为傲,走向“秦吹”,甚至“秦法制吹”的魔幻历史主义道路233

如果觉得本答写得不错的话,一定要点赞哦。更多历史方面干货,可以关注头条号“寒鲲”获取哦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考古人员在秦简中发现了秦始皇在全国寻找仙药的政令,秦始皇当年寻求的仙药,究竟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这是考古人员才发现的新消息。从读到的新闻材料可以看出,人们有理由开始重新认识秦始皇寻求仙药背后的历史。据报道,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春龙在研究一批秦代洞庭郡迁陵县衙署档案时的发现,秦朝时期乡一级政府公文当中有汇报“都乡黔首毋良药芳草”“琅邪献昆五杏药”等内容。这两句话是说,都乡这个地方没有良药

  • 秦始皇“焚书坑儒”有正面意义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统治者,他完成六国统一的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壮举对后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至如秦始皇的“焚坑儒”这是他的过失,与秦始皇灭了六国,完成了统一的大业,统一了文

  • 秦国费时几百年才统一六国,为什么刘邦用7年就统一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说说这个命题,还是有点瑕疵的。太史不过说了句“五百年而霸王出”,你就以为秦国用了五百年时间来统一天下?其实,咱也不能从它建国时候开始算起吧。那会儿,秦襄公可只想老老实实做个诸侯,周平王刚东迁洛阳,就凭秦国那点队伍焉敢造反?因此,如果从秦献公动了心思开始算起,秦国统一天下大概耗时150年左右吧。即

  • 秦始皇哪一年统一六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继承祖辈基业,而且发扬光大,在秦始皇手下,有一批很有才干的文臣武将,文臣如谋士李斯和尉缭,善于间谍活动的姚贾和顿弱,武将则有蒙恬、蒙武、王翦和王贲。秦始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前后用了十年的时间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时间/都城/君王:最先灭掉的是韩国(国都:新郑),秦王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与生母赵姬关系并不好,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赵姬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别说是秦始皇,任何一个亲生儿子与亲妈关系不好的原因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益。秦始皇的母亲赵姬与秦始皇最大的分歧也在这:她想以太后的身份换掉秦始皇的王位(那个时候秦始皇还只是秦王),换上她和的私生子。而发生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不是赵姬贪权,也不是秦始皇无能,只是只为两个字:情欲。对,就是情欲。我们先说说赵

  • 秦谋天下统一六国,却被刘邦捡了个大便宜,这是否是对秦的巨大嘲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看到这个问题,我最先想到的一句话是“创业难,守业更难”,秦奋六世之余烈而一统天下,但仅仅二世而亡,这恰恰说明了这个问题。不存在谁捡便宜的问题,也不存在什么巨大的讽刺,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进步而做出的必要牺牲而已。从奴隶社会迈进封建社会,秦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统一度量衡,实现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第一次大一

  • 秦始皇为何能统一六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能统一六国,是历史的必然性。先从国力来说,秦从孝公变法后,国力大增,表现在:以耕战立国,民耻私斗,勇于公战,民乐耕种。从孝公到始皇,百年积蓄,国力强大。其次,代有明君贤臣,从孝公开始,有孝公与商鞅,惠文王与张仪,昭襄王与范睢等,代有明君贤臣,保证了政治清明,有延续性。地理之便,秦有函谷关,关东

  • 秦始皇的儿时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儿时历难少年成帝王秦始皇的出生和他的父亲子楚(又名异人)做人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出生的年代正是战国末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秦是当时的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听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把进攻的矛头先对准了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遵照当时的惯例,两国互换人质以示真诚。秦国派到

  • 一定要帮我!有关秦始皇的故事、典故、野记等文化,告诉我谢谢各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迁3万户百姓到琅琊,免除他们的徭役12年,使琅琊地区的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劳动力富足,大片因战争荒芜的土地重新被开垦利用起来,农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国库盈满,家家余粮,农业的发达为大规模酿酒提供了坚定的物质基础。他和酒的关系我就知道这么多

  • 谁能给我讲讲关于秦始皇大儿子扶苏的故事!!不要野史!!拜托了谢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扶苏宅心仁厚,善于治军,敢于谏言。因多次劝谏始皇触怒龙颜,被始皇派到北方边界与蒙恬共同抵御匈奴。后始皇死,赵高与李斯伪造遗旨赐死对皇位威胁最大的蒙恬和扶苏,扶苏最终死于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