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朝从一统到灭亡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

秦朝从一统到灭亡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972 更新时间:2024/3/15 3:47:34

整个秦朝时期,其实应该分为秦始皇时期和秦二世时期。

秦始皇时期,继续延续着秦国的强大,总体来看,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完成国家形势的统一要完成统一,首先便是礼法制度的完善,在这方面,秦始皇首先是带着自己的手下对战国七雄过去的礼法制度进行研究,并吸收其中的精华,形成统一的《秦律》。秦律是一部非常详尽的律法,可谓在各个方面对国家体制进行了统一和规范。我们熟知的统一货币,统一马车标准,统一文字,便是在其中了。《史记》专门记载了秦始皇给自己定称呼为“皇帝”,给百姓定称呼为“黔首”的事,这也属于礼法制度的一个项目。还有一个,就是秦始皇第一次废黜了“谥号”系统。“谥号”是后代诸侯王对前代诸侯王的综合评价,在孔子修订《春秋》中就对众多诸侯王有不一样的称呼,而秦始皇认为自己千秋功劳最大,怎么能让自己的儿子评价自己,于是废黜了谥号系统,而谥号到了汉朝又得到恢复。

其次便是继续秦王朝“贪地”的特性。我的一篇获得青云计划奖励的文章《从劣币驱逐良币理论,看秦国为什么能完成统一》,有比较详细的说明。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之后,继续进行南征北战,向南派遣大将带领五十万大军进入现在的广东地区,向北派遣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攻打匈奴,修筑长城防线,获得并巩固了河套平原,使得匈奴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不敢南窥。

第三,大修宫殿、陵墓,秦始皇曾经觉得咸阳人口太多了,于是要扩大宫殿规模。而为了自己死后修建的陵墓,也是空前绝后的一个举动。咸阳当时多少人呢?至少上百万。而阿房宫其实只是整个宫殿计划的一个部分,《史记》记载,先做前殿阿房,殿下直通南山宫殿群。阿房宫本就是很奢华的了,“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难怪项羽一时脑残,放把火就把它烧了。

第四,修路。现在人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秦始皇修路,一条叫做秦直道,另外的一系列叫做秦驰道。秦直道就是连接关中咸阳到现在内蒙古包头的一条路了,其始点却是在现在的延安市附近的一个县。而秦驰道,其实是连接秦朝三十六个郡的一套“国道”系统。

第五,戍边。既然国土拓展了,经过长年战争之后,人口也缩减了,但是因为亩产量过低,人口堆积过多的地区是养不活人的。而北方边关以及新融合到一起的南方、东南沿海还没有完成实质上的统一。所以秦始皇迁徙中原地区过去战国六雄的人口,充实边远地区,一边可以在那里开垦土地发展农耕,一边也形成一条城镇链,与边关军事基地相互依托,从粮食物资兵力方面给边关提供保证。还可以加快周边地区各民族的相互融合。

第六,巡视。秦始皇当了皇帝,最喜欢做的便是“出巡”了。出巡的目的,一个是彰显秦王朝的强大,一个是到各地“封禅”,查看民情,稳定国家。

第七,迷信长生不老。长生不老之术,让秦始皇破费不少。比如传说的徐福带着三千童男童女跑到日本的故事,就是为了给秦始皇求得长生不老药的。在徐福之前,其实还有不少所谓“方士”,在帮助秦始皇找寻长生不老药。而导致秦始皇迷信长生术的,在于道家思想发展与一些少数民族鬼神思想的结合。

秦二世当皇帝后在做什么呢?秦二世刚当上皇帝,忧心忡忡,担心自己位置不保,于是怎么办呢?大开杀戒。他听信赵高的话,先是把自己的兄弟姐妹能杀的全杀了,然后是把功劳很大的一些文臣武将能杀的全都杀了,甚至帮助他当了皇帝的李斯也难逃一死。

杀伐之后便是秦二世的肆意妄为。老爹修路他继续修,老爹修宫殿他继续修,老爹修坟他继续修。这下子工作安排过于集中,而下臣在一通乱刀之后已经无人敢于反对,或者提出意见,于是劳役频繁,为了保障劳役,又不得不加重税赋,一时之间导致民间怨气上升,而层层官僚体系也已经失去了其层层反馈问题的体系,成了应声虫。

最终民怨过大,起义爆发,秦朝二世而亡。不能不说是赵高和胡亥的大功劳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与阿房女"每集的详细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与阿房女剧情介绍第三集太守府的税务官来征寻欢税,众人不服,起了争执.阿丹与王贲为了不暴露身份,故意说自己是冒牌货.大王拜见太后,太后说起太守关于左将军,右御史大闹青云坊的奏报.嬴政针锋相对地提到相国的种种不是.而太后却多方替相国说话.为了去掉嬴政身边的左右手,献计调换大王的贴身侍卫.太后决定将

  • 作为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是怎么教育后代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专家说秦始皇有三十三个孩子,这个数目存疑。史书上关于秦始皇的子女,着墨不多。我们知道得较多的,只有扶苏和胡亥。作为一个日理万机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不可能手把手地教育每一个孩子,他教育孩子的方式,多半是借孩子老师之手。通过看他给孩子请的老师是些什么人,我们就可以窥探到秦始皇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这里我们重点

  • 秦始皇时代的人们都吃些什么?主食蔬菜是如何烹饪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好玩,说肉类肯定又有朋友不乐意了,因为要讨论到吃狗肉的问题,那个时候狗肉仍然是重要的肉类食物,只有皇帝贵族才能吃了牛羊啥的。还是主要说说主食和蔬菜吧。先说主食,北方主要是小米,南方主要是水稻,再加上大豆,吃的方式基本就是煮干饭的方式。至于小麦也不是没有,但是基本上也是整粒吃,因为磨面的技术还不是很发

  • 秦始皇为何一生未娶(立后)?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秦国之前几任太后的表现就明白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君权被削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成为全天下权利最大的帝王。这时候的秦始皇断不会容忍任何一位能够对自己权力产生挑战的出现,即使自己的长子扶苏与自己仅是理念上的冲突,也被发往边疆戍边去了。秦国从一个西陲小国逐渐

  • 秦始皇陵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古之谜果然不同凡响,通关所需知识涉及秦汉时期的科学,艺术,文化,哲学,音乐等方面,幸好软件中有17万字的百科全书可以随时查阅。一。入口在长长的甬道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伫立两旁。甬道尽头是个洞口,谁知我刚走近就触动了机关,落下一块巨石堵住了洞口,同时地上忽然冒出水、火和水银三重阻隔,挡住我的

  • 始皇帝有守墓人吗,为何一直没出现,也没听说过?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根据史料记载,秦始皇的守墓人是蒙氏一族。说起蒙氏一族,蒙氏一族是当时有名的家族。他们所具有的忠心那是没的说,世世代代守护了秦始皇陵墓,随着后代的逐渐没落。他们的名字和称呼也开始改变了。对于这样一个古老的守墓者,对于秦始皇的忠诚那是没的说。根据史料记载,秦始皇的守墓人是蒙氏一族。说起蒙氏一族,蒙氏一族

  • 秦始皇陵千年不灭的油灯,史书上说是靠鲛人油?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是真的,后来逮不着这种动物了,当然就没有这门手艺了。其实原理很简单:鲛人油是可以保持低温燃烧的油脂,阴燃的状态下,需要氧气量极低,油脂消耗极低,如果哪一天开挖秦始皇陵,绝对会再次燃烧起来的。国君的墓葬一般在继位的第一年,赢政当秦王后,就开始在骊山营建陵墓,到他死的时候,足有数十年,传说秦始皇陵面对东

  • 南昌海昏侯墓里挖掘出了哪些比较独特的文物?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尽管刘贺几乎尸骨无存,仅剩下几颗牙齿,但是刘贺去世前吃进肚子里的香瓜子却能两千年不腐。虽然非金、非银、非铜,但是两千年的甜瓜子,到如今也算是文物啦。不要小看这小小的甜瓜子,也是可以作点研究的,比如可以研究一下当时的甜瓜是什么品种之类的,也算是属于农业考古的范畴呢。“房中”简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了500

  • 秦始皇陵难解之谜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一、秦始皇陵惊现地下“国库”中国第一代封建君王秦始皇与其地下“国库”埋葬在一起,这一消息咋一听匪夷所思。不过据官方报道,通过对秦始皇陵进行核磁扫描,中德双方考古学家不但清楚地掌握了墓穴结构,还发现在地宫中埋藏了大量钱币,甚至还有专家说钱币大部分是铜币,但也会有小部分银币。陵墓中放置大量“硬币”,无疑

  • 秦兵马俑的传说20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后,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在他们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这只神奇的飞雁一直朝南飞去。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到三国时期,(宝鼎元年)一位在日南做太守的官吏名曰张善,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金雁,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乃出自始皇陵也。这个神奇的传说有没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