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睿宗李旦: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唐睿宗李旦: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616 更新时间:2024/2/11 18:50:25

李旦,即唐睿宗,曾用名李旭轮 、李轮、武轮,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四子,唐中宗李显的胞弟,唐朝第五位皇帝,在位共8年,真正掌权时间只有两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嗣圣元年(684年),李旦登基,武则天垂帘听政,武周建立后,降为皇嗣,参与神龙政变,再次成为皇帝,后禅位于李隆基,于716年7月13日病逝,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庙号睿宗。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龙朔二年六月己未(662年6月22日),李旦生于长安。

李旦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所生第四子,初名李旭轮,出生不久便被封为殷王,遥领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右金吾卫大将军。他在兄弟中排行最小,因而深受父亲唐高宗的宠爱。

李旭轮成年后,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对文字训诂方面的学问很有研究。他担任右卫大将军、洛州牧,历封豫王、冀王、相王,并更名为李轮。永淳二年(683年),李轮又改名为李旦,再次封为豫王。

傀儡皇帝

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皇帝李显为庐陵王,改立李旦为皇帝,并临朝称制,裁决一切政事。她以李旦的名义改年号为文明,册封正妃刘氏为皇后、长子李成器为皇太子。而后,李旦便被软禁在皇宫中,不得预闻政事,开始了傀儡皇帝的生活。他不但不能随意出入宫廷,甚至在皇宫中也不能自由行动。当时,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宰相裴炎趁机请武则天还政于李旦,结果被武则天以谋反罪名斩首。武则天派三十万大军镇压扬州叛乱,徐敬业兵败被杀。

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则天下诏,表示要还政于皇帝。李旦知道这是母后在试探于他,便数次上表,极力推辞,请求母后继续临朝。武则天遂顺水推舟,“接受”了李旦的请求,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

垂拱四年(688年),武承嗣将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字的白石献给武则天,声称是在洛水中发现的。武则天大喜,将白石命名为“宝图”(后改称“天授圣图”),又加尊号为圣母神皇。李旦作为皇帝,不但无法阻止,还要随武则天亲临洛水,参加“拜洛受图”大典。

当时,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起兵反对武则天,结果都兵败身死。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江都王李绪、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或被逼自杀,或斩首市曹,或死于流放途中。李唐宗室几乎被杀戮殆尽。

艰难皇嗣

天授元年(690年),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朝廷,请武则天称帝。百官、宗室、外戚、四夷酋长,乃至僧尼、道士,纷纷劝进。李旦迫于形势,也上表请母后称帝,并求赐武姓。是年九月,武则天正式称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李旦被降为皇嗣,赐姓武氏,迁居东宫,一切礼仪皆比照皇太子规格。太子李成器则降称皇孙。自此,李旦成为了武氏诸王以及酷吏的攻击目标,开始了艰难的皇嗣生涯。

天授二年(691年),魏王武承嗣的亲信张嘉福唆使洛阳百姓王庆之,纠集数百民众,诣阙上表,以“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为由,请武则天废黜李旦的皇嗣身份,改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宰相岑长倩、格辅元反对变易皇嗣,被武承嗣诬以谋反,下狱被杀。凤阁侍郎李昭德不但杖毙王庆之,还借机劝谏武则天,保住了李旦的皇嗣之位。但后来,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举行祭祀典礼,竟不顾“皇太子为亚献”的礼制,避开了皇嗣李旦,改由武承嗣为亚献,并命梁王武三思为终献。

长寿二年(693年),武则天的宠婢韦团儿因引诱李旦被拒,怀恨报复,诬告皇嗣妃刘氏、德妃窦氏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武则天将刘妃、窦妃秘密处死,埋在宫中。李旦对于两个妃子的失踪,丝毫不敢提及,在武则天面前也表现得泰然自若,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韦团儿还想加害李旦,结果遭到告发而被处死。不久,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因私下谒见李旦被杀。武则天又剥夺了李旦接见公卿百官的权力。

后来,李旦又被诬告谋反,武则天命酷吏来俊臣审理。来俊臣对东宫属官刑讯逼供,让他们“招出”李旦谋反的实情。乐工安金藏当众剖腹,以表明皇嗣没有谋反。武则天深受感动,不再怀疑李旦,命来俊臣停止审理。李旦因此而幸免于难。

安国相王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在狄仁杰、王方庆等大臣的劝说下,决定将政权归还给李氏。她命人前往房州,将庐陵王李显接回洛阳。李旦数次称病不朝,请求将储君之位让于李显。是年九月,武则天复立李显为皇太子。

圣历二年(699年),李旦被复封为相王,兼领太子右卫率,后又遥领安北大都护。当时,武则天为了调解李氏与武氏的矛盾,召集两族子弟,在明堂盟誓,要两族和睦共处。李旦作为李氏代表,与李显、太平公主一同参与了盟誓。

长安元年(701年),突厥默啜可汗率军南侵。李旦被任命为天兵道元帅,统率诸军抵御突厥。他并未领军出征,只是名义上的唐军主帅。不久,突厥退兵,李旦又担任左、右羽林卫大将军。

长安二年(702年),突厥进犯并州。李旦被任命为并州牧,并充任安北道行军元帅。后来,李旦又改任雍州牧。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发动神龙政变,诛杀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逼迫武则天禅位于李显,是为唐中宗。当时,李旦统率南衙禁军,捕获韦承庆、崔神庆等张氏党羽,因功被拜为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以宰相身份参预国政,并加号安国相王。不久,李旦辞去太尉及知政事之职。唐中宗又欲立李旦为皇太弟,但却被其拒绝。

政变登基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驾崩(传说是被韦皇后毒杀)。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改元唐隆,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她派亲信控制南北衙禁军以及尚书省诸司,大肆网罗党羽,准备效法武则天,篡夺唐室江山。当时,李旦作为皇帝的叔父,被拜为太尉,与太平公主成为韦后夺位的主要障碍。韦党决意将二人置于死地。而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则在京师暗中招揽豪杰,与太平公主密谋匡扶社稷。兵部侍郎崔日用本是韦氏一党,因惧祸将韦氏阴谋密报给李隆基。

六月二十日,李隆基在葛福顺、李仙凫等禁军将领的协助下,打着“诛诸韦以复社稷,立相王以安天下”的旗号,抢先发动兵变,杀死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而后迎李旦入宫辅佐少帝。李旦携李重茂登上安福门,安抚百姓。

当时,李隆基被拜为宰相,进封平王,并统率万骑禁军,控制了皇城内外。李重茂迫于形势,请求让位于叔父李旦。李旦起初极力推辞,后听从李隆基、李成器等人的劝说,接受了李重茂的让位。六月二十四日,李旦在太极殿登基,第二次即位为帝。他登上承天门,宣布大赦天下,改元景云,复封李重茂为温王。

当时,李隆基建有大功,而李成器则是嫡长子,都有被立为太子的资格。李旦为此犹豫不决。李成器以“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为由,主动辞让太子之位。刘幽求等政变功臣也大都支持李隆基。李旦遂立李隆基为皇太子。

内禅退位

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后,政治势力日益增长,成为太平公主干预朝政的主要障碍。太平公主为了长保权势,便想更易太子,于是在朝野散布流言,声称李隆基并非皇帝嫡长子,没有被立为太子的资格,但因李旦公开宣谕平息流言,未能得逞。她还在李隆基左右安插耳目,监视他的日常行为,并与窦怀贞等大臣结为朋党,密谋加害李隆基。后来,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矛盾逐渐公开化。她甚至将宰相邀截在宣政殿光范门内,暗示他们应当劝皇帝改立太子,遭到宋璟的严词拒绝。

景云二年(711年),李旦听从宰相姚崇、宋璟、张说的建议,命李隆基监国,并将可能威胁到太子地位的李成器等诸王全部削去兵权,同时让太平公主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但太平公主却到李旦面前哭诉,不但留在了京中,还将姚崇、宋璟贬出了朝廷。后来,李旦又欲传位给太子,虽在群臣的谏阻下未能如愿,但却将政务全部交给李隆基处理,自己仅掌握军务、死刑的处决权,以及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

先天元年(712年)八月,李旦因彗星出现,禅位于太子李隆基,退为太上皇,但仍掌握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权以及重大刑案的裁决权。他每五日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贺,仍旧自称为朕。而皇帝李隆基则只能自称为“予”。

当时,太平公主依仗李旦的信任,在朝中仍拥有强大的势力,七位宰相有五人出自她的门下,文武百官也大都依附于她。她公然提出要废掉皇帝,因宰相陆象先反对而未遂。后来,李旦有意遣皇帝李隆基出京巡边,但最终却因故延期,将日期改为明年八月。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李隆基为夺回皇帝应有的权力,抢先发动先天政变,率羽林军袭杀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太平公主党羽,随后赐死太平公主。李旦初闻变乱,与宰相郭元振登承天门避乱。他得知李隆基已扑灭太平公主的势力,遂下诏宣布窦怀贞等人的罪状,而后正式归政于皇帝,退居百福殿,颐养天年。至此,李隆基终于掌握了全部朝政。

晚年病逝

开元四年(716年)六月,李旦在百福殿病逝,享年五十五岁。是年十月,李旦被葬于桥陵(在今渭南丰山),庙号睿宗,追谥大圣贞皇帝(《新唐书》作大圣真皇帝)。

天宝八载(749年),李旦被改谥为玄真大圣皇帝。

天宝十三载(754年),李旦又增谥为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标签: 李旦唐朝

更多文章

  • 唐睿宗李旦登基在位期间,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旦,唐朝

    李旦,即唐睿宗,曾用名李旭轮 、李轮、武轮,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四子,唐中宗李显的胞弟,唐朝第五位皇帝,在位共8年,真正掌权时间只有两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嗣圣元年(684年),李旦登基,武则天垂帘听政,武周建立后,降为皇嗣,参与神龙政变,再次成为皇帝,后禅

  • 唐宣宗李忱的帝位是怎么来的?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忱,唐朝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成为一朝帝王,何其容易。在这皇宫之中,为了成为那人上人,无数的皇家子弟,深陷在那腥风血雨之中。鲜血,杀戮,残忍充斥着,但这仿佛是历史定性一般,适者才能生存,才会拥有改变历史,改变王朝的实力。而我们今天介绍的唐宣宗李忱,

  • 宇文士及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著有《妆台记》六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宇文士及,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宇文士及(?

  • 关羽败走麦城时离马超最近 马超为什么还见死不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马超,关羽

    你真的知道马超不救关羽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关羽是在马超的地盘丧命的,马超当时在做什么?马超为什么会见死不救?提起三国历史上比较悲情的时刻小编思来想去的发现了,其实关羽败走麦城算是一个,之后被孙权给砍了头也真的是有点死无全尸的感觉,真的是好惆怅啊,其实死得也很惋惜的,但是其

  • 吉顼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诛杀来俊臣结束酷吏政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吉顼,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吉顼(生卒年

  • 朱瞻基为何将叔父朱高煦炙烤而亡?朱高煦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瞻基,朱高煦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他在位十年,延续了其父仁宗朱高炽宽仁的施政策略,社会矛盾得到一定缓和,社会经济空前发展。那一代明君明宣宗朱瞻基为何将叔父朱高煦炙烤而亡?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他与其父朱高炽执政短短十一年,但他俩的功绩却被史学家高度评价,认为这对父子的“仁宣之

  • 在正史上,是如何描写关羽斩杀颜良这一场面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羽,三国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名将。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百年战乱纷争,多方势力雄起瓜分天下,当然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比如有诸葛亮和郭嘉等为代表的文将,也有以关羽和吕布等为代表的武将。而今天我们的主人公是与张飞、刘备桃园三结

  • 后梁废帝朱友珪:后梁第二位皇帝,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温,后梁

    朱友珪,即后梁废帝,又名朱友球,小字遥喜,后梁太祖朱温次子,后梁末帝朱友贞之兄,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第二位皇帝,在位共243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友珪初封郢王,历任左右控鹤都指挥使、莱州刺史。乾化二年(912年),朱友珪弑父即位,改年号为凤历。继位后大量赏赐将士

  • 陆元方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唐德宗时续图于凌烟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陆元方,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陆元方(63

  • 司马懿一场政变就轻易控制了政权 司马懿为什么能够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魏,司马懿

    你真的知道司马家夺权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曹魏江山不是曹氏打下来的吗?司马懿是怎么一场政变就控制曹魏的政权?从三国鼎立到三家归晋,谁也没想到会是司马氏一统了三国,自从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中打败了曹爽,司马氏就控制了曹魏的政权,司马懿在临死前将自己手中权力世袭给了自己的儿子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