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刘幽求

刘幽求--唐朝宰相

刘幽求

刘幽求的资料

本 名:刘幽求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冀州武强(今河北武强)

出生时间:655年

去世时间:715年

主要作品:诗作《书怀》

主要成就:辅佐唐玄宗,发动唐隆政变

官 职:左丞相兼黄门监

爵 位:中山县男→徐国公

谥 号:文献

刘幽求的介绍

刘幽求在武则天圣历年间参加制科考试,被任命为阆中县尉,因受到刺史的轻视,弃官而去,后授朝邑县尉。

710年(景云元年),韦皇后意欲篡位,毒死唐中宗,改立温王李重茂为帝,并临朝听制。刘幽求与临淄王李隆基暗中定计,与钟绍京、麻嗣宗、薛崇简等人发动唐隆政变,入宫诛杀韦后,并经手发出一百多道诏书。次日,李重茂命相王李旦辅政,进封李隆基为平王。刘幽求擢拜中书舍人,参知政务,成为宰相,并赐爵中山县男。

不久,李旦接受李重茂禅位,登基为帝,是为唐睿宗。刘幽求代理尚书右丞之职,仍旧担任宰相,并进封银青光禄大夫、徐国公。当时,李隆基建有大功,群臣都建议立为太子,皇长子宋王李成器也极力请求。刘幽求进言道:“臣听说铲除天下祸患的人应当享有天下的福分。平王拯救社稷君亲于危难,论功最大,论德最贤,应为太子。”唐睿宗遂立李隆基为皇太子。

711年(景云二年),刘幽求罢相,改任户部尚书,不久又调任吏部尚书。同年十月,刘幽求进拜侍中。唐睿宗还赐铁券,让他享有免死十次的特权,并准许他的子孙世代承袭徐国公的爵位。

712年(先天元年),皇太子李隆基继位,是为唐玄宗,尊唐睿宗为太上皇。刘幽求自认为功劳在群臣之上,以为唐玄宗会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兼领中书令。不料,唐玄宗却任命窦怀贞为左仆射、崔湜为中书令,而刘幽求则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他心中不平,怨愤之情形于颜色。

当时,太平公主权倾朝野,宰相多出其门下。刘幽求便打算与右羽林将军张暐率羽林军诛杀太平公主,并让张暐密禀唐玄宗:“窦怀贞、崔湜、岑羲等人都是依靠太平公主才当上宰相的,日夜图谋不轨。如果陛下不早日除掉他们,一旦事变突然发生,太上皇怎么能平安呢!臣已经与刘幽求定好了计策,就等陛下下令。”唐玄宗深以为然。

事后,张暐又将密谋泄露给侍御史邓光宾。唐玄宗得知,非常恐惧,急忙将刘幽求等人的罪状列举报告给唐睿宗,刘幽求因此下狱。不久,法司上奏:“刘幽求离间皇帝骨肉至亲,应该判处死刑。”唐玄宗以刘幽求于国有功为由,向睿宗求情,希望免除他的死罪。唐睿宗遂将刘幽求流放岭南封州(今广东封川),张暐、邓光宾也都遭到流放。

刘幽求被流放后,崔湜命广州都督周利贞将其杀死。桂州都督王晙得知这一阴谋,便将刘幽求扣留在桂州,并对周利贞索要刘幽求的公文不予理会。后来,崔湜数次向王晙施压,让他遣送刘幽求。王晙仍旧不理,刘幽求这才得以幸免。

713年(开元元年),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刘幽求被召回朝中,升任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上柱国,并参与军国重事。十二月,唐玄宗更改官制,刘幽求改任尚书左丞相兼黄门监,不久被罢相,改任太子少保。

714年(开元二年),姚崇上奏皇帝,称刘幽求因担任散职抑郁不乐,口出怨言。唐玄宗遂将刘幽求贬为睦州刺史,并削去实封六百户,后调任杭州刺史。

715年(开元三年),刘幽求又调任郴州刺史。他愤恚不已,在赴任途中病逝,终年六十一岁。唐玄宗得知后,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赐谥文献。

782年(建中三年),唐德宗追赠刘幽求为司徒。

有关“刘幽求”的历史故事

  • 刘幽求最后怎么死的(刘处玄最后的结局)

    刘友秋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他参与了唐龙的政治革命,是帮助玄宗顺利登基的功臣之一,但刘幽秋最终没有得到好的结局。唐玄宗继位后不久,刘幽秋向皇帝建议尽快除掉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厉害,怕将来对玄宗造成威胁。结果故事走漏,导致刘幽秋被流放。太平公主被罢免后,他才得以回京。等待刘友秋的只是一连串的失望。1.辅佐

  • 刘幽求是谁,刘幽求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唐朝时期才子能人辈出,朝廷内外都有很多有才能的人,刘幽求就是这样一位颇有才干的官员。刘幽求是唐朝时期的人,曾经考中了进士,在武周时期的时候做过朝廷官员,之后他帮助李隆基发动政变,在唐睿宗登上王位之后成为了徐国公,后来还担任过侍中的职位,并且获得了朝廷赏赐的铁劵。在经历过太平公主谋反的事情之后他被贬为

  • 刘幽求最后怎么死的

    刘幽求是唐玄宗时期宰相,他曾参与唐隆政变,算是帮助唐玄宗顺利登基的功臣之一,但刘幽求最后并没有因此换来一个圆满的结局。唐玄宗继位不久,刘幽求便向皇帝建议早日除掉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势力庞大,怕今后对玄宗造成威胁。结果这件事走漏风声,导致刘幽求被流放,等太平公主被除掉后,他才得以回京。只是等待刘幽求的,

  • 刘幽求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辅佐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幽求(655年

  • 刘幽求:拥有免死铁券的大唐宰相,为何惨遭流放?

    他是拥立唐睿宗复位的唐朝宰相,最后为何惨遭流放?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此人就是刘幽求,进士出身,曾参与唐隆政变,拥立唐睿宗复位,因图谋诛杀太平公主被流放岭南,后被召回担任散官,抑郁而终,这就是他的一生。刘幽求在武周时期参加科考,中了进士,而后担任朝邑县尉。7

  • 刘幽求:唐朝时期宰相,参与唐隆政变,拥立唐睿宗复位

    刘幽求(655-715年),字幽求,冀州武强县(今河北武强县)人。唐朝宰相。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武周时期,进士出身,授朝邑县尉。交好临淄王李隆基,参与唐隆政变,拥立唐睿宗复位,历任尚书右丞、户吏二部尚书、侍中,册封徐国公,获赐铁券。先天元年,图谋诛杀太平公主,

  • 唐朝铁血宰相:刘幽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他是拥立唐睿宗复位的唐朝宰相,最后为何惨遭流放?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此人就是刘幽求,进士出身,曾参与唐隆政变,拥立唐睿宗复位,因图谋诛杀太平公主被流放岭南,后被召回担任散官,抑郁而终,这就是他的一生。刘幽求在武周时期参加科考,中了进士,而后担任朝邑县尉。71

  • 唐朝宰相:刘幽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刘幽求(655年-715年),冀州武强(今河北武强)人,唐朝宰相。刘幽求进士出身,武周时期官至朝邑尉。710年(景云元年),刘幽求辅佐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拥立唐睿宗,封尚书右丞,徐国公。后进拜侍中,获赐铁券。712年(先天元年),刘幽求谋诛太平公主,因事泄流放岭南。先天政变后,又被召回朝中,升任

  • 唐朝宰相尚书右丞、户吏二部尚书、侍中徐国公:刘幽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刘幽求(655-715年),字幽求,冀州武强县(今河北武强县)人。唐朝宰相。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武周时期,进士出身,授朝邑县尉。交好临淄王李隆基,参与唐隆政变,拥立唐睿宗复位,历任尚书右丞、户吏二部尚书、侍中,册封徐国公,获赐铁券。先天元年,图谋诛杀太平公主,坐罪流放

  • 助李隆基登基的刘幽求,最后为何惨遭流放?

    助李隆基成为皇帝,却遭贬官流放,他就是刘幽求,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刘幽求是冀州武强人,在武则天统治时期,通过了制科的考试,被授予阆中县尉。由于没有受到刺史的轻视,刘幽求一怒之下,弃官而去。过了很久,刘幽求才被任命为朝邑县尉。刘幽求很有才能,但却一直没有得到重用。神龙政变时

  • 唐朝刘幽求的评价:赞扬与批判同行

    刘幽求是唐朝时期的人,曾经考中了进士,在武周时期的时候做过朝廷官员,之后他帮助李隆基发动政变,在唐睿宗登上王位之后成为了徐国公,后来还担任过侍中的职位,并且获得了朝廷赏赐的铁劵。在经历过太平公主谋反的事情之后他被贬为太子少保。关于这个人物的信息在刘幽求简介中有着相关的记载,那么刘幽求简介中是如何介绍

  • 唐朝刘幽求人物生平简介,【刘幽求传】

    刘幽求[唐](公元655年-715年12月6日)字不详,冀州武强人。生于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卒于玄宗开元三年(715年)十一月甲申(初六)日(12月6日),年六十一岁。圣历中,(公元六九九年左右)举制科中第。临淄王入诛韦后,幽求参预其事,是夜所下制敕百余道,皆出其手。以功授中书舍人。睿宗即位

  • 王晙人物生平简介,和刘幽求是什么关系?

    王晙祖籍沧州景城,后迁至河南洛阳,父亲王行果,官至长安县尉。王晙年幼丧父,由祖父王有方抚养长大,生性豪放旷达、勤奋好学。 672年(咸亨三年),王晙考中明经科,被授为清苑县尉,后任殿中侍御史。后来,朔方军元帅魏元忠出征失利,将罪责推给副将韩思忠,奏请将其诛杀。王晙却认为:“韩思忠是副将,兵权不在自己

  • 揭秘:刘幽求为何会被贬两次?都是因为什么

    刘幽求是唐朝时期的人,曾经考中了进士,在武周时期的时候做过朝廷官员,之后他帮助李隆基发动政变,在唐睿宗登上王位之后成为了徐国公,后来还担任过侍中的职位,并且获得了朝廷赏赐的铁劵。在经历过太平公主谋反的事情之后他被贬为太子少保。关于这个人物的信息在刘幽求简介中有着相关的记载,那么刘幽求简介中是如何介绍

  • 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为何上官婉儿还是被杀?

    景龙四年(710年),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依附太平公主。六月初二日,李显突然驾崩,韦皇后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党羽和族人,朝政大权尽落韦氏之手。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