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攻下陈仓,都有了什么办法?

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攻下陈仓,都有了什么办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566 更新时间:2024/3/6 13:20:44

三国时期,有多场精彩绝伦的守城之战。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卧龙先生诸葛亮出祁山伐魏,遇到的最大阻力当然是冢虎司马仲达,其次就是张飞的手下败将张郃张儁乂,最难啃的骨头,则是陈仓守将郝昭郝伯道——诸葛亮数万大军围攻郝昭的一千守军,连打了二十天,动用了四种技术装备,最后却只好无奈撤军。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记载的双方兵力对比略有不同,但郝昭处于绝对劣势,那是不争的事实:无论郝昭是三千守军还是一千守军,面对诸葛亮的十万或数万大军,守住陈仓城都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史料和小说记载基本一致:诸葛亮初攻陈仓无功而返,最后郝昭病逝,诸葛亮再攻陈仓得手。按照小说的精彩演绎,诸葛亮攻克陈仓,用的是《孙子兵法》中的最后一招。

陈仓首战,史料和小说的记载完全一致,诸葛亮动用了云梯、冲车、井阑、地突四种技术装备:“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燃),梯上人皆烧死。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堑,欲直攀城,昭又于内筑重墙。亮又为地突,欲踊出于城里,昭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

这其中的云梯、冲车大家都知道,而井阑、地突则很少见诸史料,所以咱们今天有必要探讨一下。

井阑是一种移动箭楼,说它的形制,咱们可以先讲一个笑话:某包工头费劲巴力按照图纸盖了一个几十米的烟囱,验收的时候不但没有拿到工钱,反而挨了一顿揍——他把图纸看反了,人家是让他打口井!

井阑就是按照打井图纸反着看造出来的,现在很多人可能都没见过几十年前的那种以木板、条石为六角、八角井壁的老式水井,但是在影视剧中一定都见过超级英雄徒手攀爬的电梯井。诸葛亮造的“井阑”,就是“移动电梯井”,攻城士兵躲在里面,既能防住弓箭的伤害,又能提着水囊,剿灭郝昭射来的火箭。

井阑防护能力超强,但也有一个弱点,那就是不能翻墙跳壕沟,郝昭墙内筑墙,井阑跨不过外城,自然难以对内墙掩护的守军无可奈何。

战争也是科技的推动力和催化剂,高空攻不进去,诸葛亮就从地下想办法,他的办法就是“地突”。

地突不是从地下突击,而是一种技术装备,最先应用这种器械的,可能是疑似穿越者王莽,他派四十万大军攻打刘秀据守的昆阳,就用上了这东西:“旗帜蔽野,尘熛连云,金鼓之声数十里。或为地突,或为冲车撞城。”

昆阳之战最后以“刘秀召唤风雷陨石”告终,王莽四十万大军一败涂地,地突这种与冲车作用相辅相成的攻城器械,也很少有人使用。

地突不是攻城方法而是攻城器械:“约高七尺五寸,广八尺。凡攻城者,使头车抵城,凿城为地道。”

地突类似古代“盾构机”:“每开至尺余,立排沙柱,架罨梁,防城土下摧。凿之渐深,则随益设之。役夫运木,皆自头车绪棚内外来往冗城。欲透,量留三五尺以来,则积薪于内,纵火焚之,柱折则城摧。”

这样看来,“地突”就是战时土工作业的一种防护装置,既能防御敌人滚木礌石的打砸,也能防止掘进过程的塌方。

郝昭在城里又挖了一道壕沟,诸葛亮的“人力盾构机”遇到张弓搭箭守株待兔的守军,那结果当然是不言而喻的:工兵架桥排雷在行,舞刀弄枪基本不会。

诸葛亮以绝对优势在陈仓城下围攻二十天,可能也就挖了一些夯土回去,眼看着块硬骨头啃不下来,诸葛亮也怕被抄了后路:“昼夜相攻拒二十余日,亮无计,救至,引退。”

诸葛亮撤了,再出祁山首战陈仓不利,郝昭也在不久之后病亡,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最后一招拿下陈仓的精彩记录。

细品诸葛亮这一招,我们看现在热播的《风起陇西》,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任何时代的战争,要想百战百胜,知己知彼是必须的,而要知己知彼,就必须搞好情报工作,这就是古代兵书中的“用间”:“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读过《孙子兵法》的都知道,十三篇的最后一篇叫“用间”:“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殷商之所以能够灭夏,是因为伊挚(商汤封其为尹,后世称之为伊尹)通过妺喜了解到夏王内部的许多重要情报,周武王之所以能伐纣成功,也因为姜子牙在商都朝歌混了很长时间。

诸葛亮明取陈仓不成,就只好用间:“吾早有细作在城内放火、发喊相助,令魏兵惊疑不定。兵无主将,必自乱矣。吾因而取之,易如反掌。”

诸葛亮用间谍特种兵潜入陈仓城里应外合,这才拔掉了伐魏路上的一颗硬钉子,有人说如果郝昭不死,诸葛亮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就根本不可能奏效。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当然也不是诸葛亮首创,但是在陈仓之战中,攻守双方斗智斗勇斗科技,各种先进攻防武器纷纷登场,火箭应用于实战的最早记录就在此战之中,半壶老酒查阅相关资料,还真没找到比这更早的记载。

正史和演义对陈仓之战的记载都很精彩,但是毛宗岗的一句点评却让半壶老酒大惑不解:“六出祁山而陈仓未得,则有内顾之忧故也。”

看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似乎诸葛亮从来就不曾攻占过陈仓,那么诸葛亮出祁山伐魏,走的又是哪条路呢?

标签: 诸葛亮三国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太史慈的实力怎么样?他与孙策之间有何对战?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太史慈,三国

    所谓乱世出英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东莱太史慈酣战小霸王孙策,被誉为《三国演义》五场最激烈单挑之一,在正史《三国志》中也有精彩描述:“慈侦视轻重,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

  • 唐玄宗前期无比英明,为何后期会怠政?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玄宗,唐朝

    唐玄宗前期无比英明,为何后期会怠政?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执政时间太久,承平日久,国家无事,使得他逐渐丧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唐玄宗更耽于享乐,宠幸杨贵妃,安禄山为自保和升官拜杨贵妃为母亲。由提倡节俭变为挥金如土,如

  • 历史上袁绍麾下都有哪些谋士?他们与袁绍的覆灭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袁绍,汉朝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很多人愿意追随他。袁绍麾下也是人才济济,比如有所谓的八大谋士:沮授、田丰、许攸、逢纪、审配、辛评、郭图、荀谌,但这些人却一直窝里斗,袁绍势力的覆灭,和内部不团结有很大的

  • 古代太子迟早要继位 太子为什么还要选择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太子

    还不知道:古代太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迟早会继位,为何还会谋反?《周易》记载:“太子,太者,大也,至大无极,太上贵德。”所以“太子”最早的时候,仅仅是指最大的儿子。到了商周时期,天子和诸侯需要确立自己的继承人,这时继承人才被称为“

  • 朱元璋赐给大臣免死金牌 他们最后都没有人能善终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免死金牌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免死金牌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元璋给34个功臣都发了免死金牌,真的无一人善终吗?免死金牌并不能免死,因为最终解释权只归皇帝所有。尤其是在明朝,如果你突然获得皇帝给你的一张免死金牌,你先不要开心,先找好一块墓地吧,省得到时候株

  • 刘邦当初结交的人都是酒肉朋友 他们是怎么成为军事将才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邦,汉朝

    对刘邦朋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身边的酒肉朋友,起义后为何都成了军事将才?刘邦老家在徐州沛县,这个小地方几千年没改过名字。然而,如此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却出了一个皇帝和一大堆开国元勋。刘邦出身农户,却豪爽大方,喜欢结交朋友,曾出任泗水亭长。辅佐刘邦打下江

  • 当初家人反对吕雉嫁给刘邦 吕太公为什么还要执意那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吕太公,刘邦

    还不知道:吕太公嫁女儿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太公不顾家人反对,执意将吕雉嫁给无赖刘邦,这是为何?都知道吕雉是刘邦的皇后,当刘邦还是街头一个混混无赖的时候,吕雉就被自己的父亲嫁给刘邦为妻。吕雉一开始是一个温柔贤惠的女子,在嫁给刘邦之后处处为他着想,对于刘邦

  • 历史上司马师是什么身份?他的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师,三国

    司马师,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司马懿长子。西晋奠基人之一。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历来提起司马篡魏,首先当然要提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其次则是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实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在司马家谋权篡位的过程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很有“作为”!年少知名,心狠手辣司马师,是司

  • 乾隆自称是十全老人 乾隆皇帝的功与过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乾隆,清朝

    都说乾隆是十全老人,大家觉得乾隆的功过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虽然现在有不少人对清朝存在着较大的意见,但咱们讨论这些历史朝代,历史人物时还是应该尽量客观些,不能因为不喜欢就恨不得什么帽子都往这些人头上扣。壮年时期的乾隆皇帝是清朝时期非常重要的

  • 袁盎是什么人?他曾为皇帝三次“挡箭”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袁盎,汉朝

    袁盎字丝,自幼聪明过人,西汉“文景之治”时代的名臣。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毫无疑问,袁盎算得上是汉朝皇帝的一位出色的挡箭者。因为帮皇帝挡箭。获得了极大的封赏。不过结局也极为悲惨。那么,袁盎挡过哪些箭呢?第一次是为汉文帝挡箭。汉文帝进京当了皇帝以后,由于他的皇位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