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什么和匈奴开战 目的是为了什么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什么和匈奴开战 目的是为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106 更新时间:2024/1/16 23:32:30

赵武和匈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赵武灵王发动和匈奴之间的战争,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我国国土的边疆,自古就遭受到了少数民族的侵扰,提起侵扰就不得不提到匈奴,匈奴侵扰中原多在汉朝时期,汉朝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才派出部队消灭了匈奴,解决掉了汉朝的心头大患。

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匈奴就跟战国七雄当中的赵国发生过战争,赵国和匈奴进行战争的目的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战国局势

战国时期是战争发生最频繁的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诸侯国为了自己那眼前的利益,反手就跟敌人结盟,对着自己曾经的伙伴反咬一口。这个时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稍微不留神就会出现战败丢城的现象。

经过长时间的争斗,产生了战国七雄,即秦、齐、楚、燕、韩、赵、魏。这七个国家在历史发展当中都出现过属于自己的鼎盛时期。

秦国来到了战国时期,抓住机会,君主励精图治、迎难而上,从战国七雄当中脱颖而出,国力明显高出其他国家一大截。

秦国的强大对邻国产生了巨大的危机感,赵国作为秦国的邻居,自然感受到了压力,秦国利用自己的强大不断的扩,接连压缩周边小国的生存空间。

赵国在跟秦国的对抗当中也是败多胜少。赵国除了应付秦国,还要防御北方匈奴的偷袭,防御南方的韩魏,东面的燕齐。赵国处于一个四面包夹之中,正是这样的地理环境,限制了赵国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如果赵国真的遇到困难的时候,韩魏会跟赵国齐心合力共抗秦军,韩国是秦军外出兵的必经之路,韩国遇到危险也会得到援军的帮助。总之大家都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

赵武灵王继位

赵雍即位的时候是战国中后期,这个时候北方的匈奴已经发展成形,随着北方匈奴的势力不断壮大,开始对秦、赵构成威胁,尤其是对赵国的威胁最大。

匈奴在赵国的边疆不断的抢夺财物和人口,赵国不得不派出大军镇守北边的边疆,这样长期的消耗使得赵国慢性消耗,要想改变这样的局面就必须将匈奴击败。

赵雍即位后励精图治,大力整顿大军,进行积极的对外进攻,赵国就联合其他四个国家,发动了五国攻秦,在多次攻打当中让五国的联军败下阵来。

在五国攻秦失败之后,为知道决西患,三晋联手伐秦,结果被秦国打的落荒而逃,这一站使得赵国损失了八万的兵力。

三晋失败的第二年,秦军攻下了赵国的两座城池,没过几年又俘虏了赵国的大将赵庄,面对败绩连连的赵国,赵雍终于明白了一个道路,那就是向西攻打秦国根本没戏。

赵雍于是就决定放弃攻打函谷关,准备先剿灭赵国北方的匈奴,占据北方,从北边的平原出兵,直接避开函谷关攻打秦国。

秦国北部也面临了匈奴的侵扰,机动的游牧民族让秦国很无可奈何,集结好大军准备攻打匈奴的时候,他们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放松了警惕,又来骚扰秦国。面对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秦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赵雍准备北上歼灭匈奴,收服林服和楼烦地区,在这里建立完善的士兵通行道路,建立战争保障体系,为南下攻秦做准备。

都以为这是赵雍的一时兴起,结果赵雍出人意料的用了多年的时间来征讨游牧民族,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就是使赵国成为诸侯强国,进而谋取天下。

胡服骑射的提出

赵雍提出了南下功秦的计划,下一步就是提高自身的军事实力,赵国在跟多年游牧民族作战当中,自然看到了游牧民族骑马的机动性,步兵虽然是最早诞生的兵种,但是局限于机动性差的特点越来越不符合大规模战争的需要了,游牧民族这种高机动性、高爆发的兵种在赵雍的脑中有了想法。

胡服骑射思想初期,赵雍跟朝野大臣进行了探讨,一度遭受到朝野大臣们激烈的反对,但是赵雍并没有就此让步,对大臣们说道,自古以来最卓越的领袖就是不断的创新,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点,这样我们才会不断的进步。经过赵雍的坚持,胡服骑射思想得以提出,赵雍决定举国身穿胡服,将骑兵的地位提升到大军的主力,这是赵雍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体现,使得赵国军事实力仅次于秦国。

赵雍在改革的第二年,赵国击败了中山国,夺取了匈奴楼烦、林胡等地,使得赵国北部的疆土延伸千里,设置了一系列的行政区。

紧接着赵雍在这里修筑工事,抵御匈奴的反攻,并以此作为攻打秦国的跳板。这些工作完成之后,此时的赵国完全有能力利用轻骑兵的高机动性,快速的把秦国的防线撕扯开,以此越过秦岭进入秦国的关中平原,进可图咸阳,后退可以利用函谷关进行防御,从而在战术上占据有利地位。

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赵雍攻打匈奴的目的是什么,他的目标是攻打秦国,灭匈奴、灭中山国只是赵国必须要做的事情。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雍却去世了,为什么呢?赵雍在选择继承人上的犹豫让两个儿子争斗,赵雍被围困活活饿死。

赵雍死后,赵国也从对外扩张转变成为了防守,攻打秦国的计划彻底破产。

结语

赵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位期间挽救了赵国的危机,让赵国的军事实力一跃而上,成为了仅次于秦国的大军,也是让秦军在统一六国当中损失最多的国家。赵雍真的是一位眼光长远的战略家、政治家,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让赵国有跟秦国一较高下的底气。惋惜赵雍最后却死在自己国家的内斗当中,让赵国的势力在内斗中消耗,让赵国失去了主动出击的好机会。

参考资料《战国策》

标签: 赵武灵王匈奴

更多文章

  • 元雍:献文帝拓跋弘之子,在河阴之变中遇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雍,北魏

    元雍,字思穆,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宗室大臣,献文帝拓跋弘的儿子,孝文帝元宏的弟弟,母为韩贵人。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倜傥不恒,识怀短浅。太和九年,拜侍中、征南大将军,受封颍川王。拜中护军,改封高阳王。孝文帝南征时,负责留守事宜,迁相州刺史。宣武帝即位

  • 历史上允祄是什么身份?他死后为何会被葬入景陵?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允祄,清朝

    康熙一共有35个儿子,其中11个儿子因为幼年夭折,列入排序的一共有24个。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康熙的景陵,除了安葬他的后妃之外,还安葬了一位皇子,就是康熙的第十八子允祄。那么康熙为何独独将十八阿哥葬入景陵呢?首先,十八阿哥死时尚未成年,不能单独建陵,只得安

  • 三位画师给朱元璋画像,为何被处死两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明朝

    三位画师给朱元璋画像,为何被处死两位?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趣事很多,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的长相——标准的“猪腰脸”,而且关于他这张脸还有很多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当初给朱元璋画像的时候,连着好几位画师都没有让皇帝满意,最终被斩首,只有最后一位画师幸

  • 元羽:献文帝拓跋弘第四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元羽,北魏

    元羽(470年~501年),字叔翻,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宗室大臣,献文帝拓跋弘第四子,孝文帝元宏异母弟。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出生富贵元羽,字叔翻,北魏献文帝第四子。太和九年,封广陵王,加授侍中、征东大将军,任外都大官。元羽年轻时聪明有才智,

  • 元勰:献文帝拓跋弘第六子,赢得举国爱戴却受到宣武帝猜疑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元勰,北魏

    元勰(473年~508年),字彦和,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宗室大臣、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献文帝拓跋弘第六子,孝文帝元宏之弟。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而岐嶷,姿性不群。太和九年(485年),册封始平王,拜征西大将军,迁中书令,改封彭城王,深得孝文帝信任

  • 元勰对推动孝文帝的改革,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元勰,北魏

    元勰(473年~508年),字彦和,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宗室大臣、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献文帝拓跋弘第六子,孝文帝元宏之弟。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而岐嶷,姿性不群。太和九年(485年),册封始平王,拜征西大将军,迁中书令,改封彭城王,深得孝文帝信任

  • 马皇后临死前对朱元璋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明朝

    马皇后临死前对朱元璋说了什么?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洪武十五年八月,一向坚强无比的朱元璋,简直哭成泪人,这是他一生当中最伤心的时刻,因为陪伴他三十余年的结发妻马氏去世了。朝夕相处,如今却阴阳两隔,朱元璋岂能不难过。后宫有很多妃嫔,马皇后并非最漂亮的,也不是身材最好的,但她

  • 元勰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元勰,北魏

    元勰(473年~508年),字彦和,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宗室大臣、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献文帝拓跋弘第六子,孝文帝元宏之弟。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而岐嶷,姿性不群。太和九年(485年),册封始平王,拜征西大将军,迁中书令,改封彭城王,深得孝文帝信任

  • 历史上唐代宗李豫一生有几位皇后?他与沈氏的感情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沈氏,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唐代宗李豫,唐玄宗孙子,唐肃宗长子,开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727年1月9日)生于东都上阳宫,初名俶,原被封为广平王,后进封为楚王。唐代宗李豫最出名的不是他的政绩,而是他的痴情。 代宗李豫一生中有两个皇后

  • 历史上魏惠王与齐威王之间的关系如何?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魏惠王,战国

    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喜爱和了解的先秦战国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东周春秋以来,列国为争霸相互厮杀,直至战国七雄并立,最后六合一统并入于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政权一统。战国七雄当中,地处西北的偏僻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