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没有亲自率军去救援街亭,是什么原因?

诸葛亮没有亲自率军去救援街亭,是什么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146 更新时间:2023/12/17 7:50:49

诸葛亮初次北伐,由于师出突然,很快拿下了魏国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此事引起了魏国朝廷的震动,魏明帝亲自率军坐阵长安,部署抗击诸葛亮大军。曹睿派曹真攻击赵云军,派张郃进攻街亭。由于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部署,街亭丢失,诸葛亮继续进军失去了依托,无奈只好撤军回蜀国。魏明帝率军从洛阳到达长安,用魏延的计算,至少需要二十天的时间,既然魏国三郡已经投降,街亭又是那么重要,诸葛亮为什么不自己前往街亭坐镇指挥?如果说三郡有些县需要占领安抚,留下一部分兵力就是了,可为什么诸葛亮所统领的军队没有及时回援街亭呢?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实际上,诸葛亮不是不想回援街亭,除了他过分的相信马谡,而马谡又不堪大任,导致街亭丢失的太快,只因为魏国在这个方向还有一个郡——陇西郡,由于这个郡的太守誓死不降,而它的存在又使诸葛亮犹如芒刺在背,这才导致诸葛亮初次北伐大好局面丧失。这个誓死不降的郡就是魏国的陇西郡,太守叫做游楚。

游楚字仲允,早期为蒲阪县令。曹操平定关中时,因为汉兴郡太守空缺,经京兆尹张既的推荐,游楚当了汉兴郡太守。再后来,游楚转任陇西郡太守。

游楚为人慷慨,在两任太守任上,都能够以德施政,不喜欢使用杀罚的手段。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诸葛亮兵出祁山,陇右地区的官吏和民众惊恐不安。天水和南安两太守各自脱离职守向东逃跑,唯有游楚独自坚守在陇西郡。游楚召集官吏和城里的民众,对他们说:“我这个太守并没有给陇西城留下恩德。现在蜀国军队到了,其他各郡的官吏和民众都已经响应他们了,这也是你们诸位获取富贵的大好时机。太守的职责是为国家守卫城池和土地,我应该为这个郡而死,你们大家可以取下我的人头,拿着去献给蜀国人。”官吏和民众都流下了眼泪,说:“无论是死是活,我们都与府君您一样,绝无二心。”游楚又说:“诸位如果不愿意杀我,我为大家筹划一个办法。现在在咱们东边的两个郡都已经投降了,他们必将带领贼寇前来攻打我们,但我们可以共同坚守保卫城池。如果国家的救兵到达,敌人必然会撤走,这是为了一郡尽职尽责,而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国家的爵位和赏赐啊!如果国家的救兵来不了,而蜀国军队的攻击很激烈我们又守不住,到那个时候你们再取我的头投降,还仍然不算晚。”官吏和民众于是坚决守城。不久,南安郡投降的人果然带领着蜀国军队来攻击陇西。

游楚听说敌军到了,就派遣长史马顒出城门摆下阵势,而自己则在城上对蜀国带兵将领说:“你们能够阻断陇上的道路,使东来的兵马到不了这里,一月之中,那么,我们陇西的官吏和百姓不须攻击就会降服于你们;你们如果做不到(阻挡东兵来到这里),那么在这里攻城,也不过是空作消耗和疲惫而已。”紧接着命令马顒鸣鼓攻击,蜀国人没有想到会遭到顽强抵抗,撤兵走了。看看,这个游楚并不是据城死守,还在城外列兵迎敌。假如战事进入胶着,很难说他就不会主动进攻。此后十几天,魏国军队果然登上陇山,诸葛亮失败撤走。南安、天水两郡都因为响应诸葛亮而遭到毁坏,两郡太守分别被判处重刑,而游楚因为守土有功被封侯。除了游楚,长史马顒以及陇西郡的其他官员也都得到了赏赐。

魏明帝曹睿为了表彰游楚治理陇西郡和守土有功,破例下诏让他到京城来,并在百官上朝时在大殿接见他。游楚人长得矮小而声音却很大,自从成为官吏,还没有朝拜过皇帝,当他被诏登上朝堂大殿的台阶时,还不懂得朝见皇帝的礼仪呢!皇帝曹睿让侍中领着他进入大殿,当内侍大声呼唤“陇西太守上前”时,游楚应该回答“唯”,而他却大声回答“诺”。“诺”是平民回应官员或者下级回答上级的用语,而官员对皇帝是要用“唯”来应承的。魏明帝看了看忍不住笑了,接着对他进行了褒奖和鼓励。

如此看来,这个郡还真的给了诸葛亮拖累。

诸葛亮不攻打这个郡不行吗?说起来,从诸葛亮整个的战役部署来看,这个郡还必须要攻打。诸葛亮的初次北伐没有直接进攻陈仓,而是先收拾南安、天水等地,目的就是“阻断陇右”,在拥有了四郡后,再寻机夺取长安。陇西郡虽然没有南安和天水两郡靠近蜀国的汉中,但只要陇西郡还属于魏国,诸葛亮就不能说没有后顾之忧。只要跨过南安和天水两郡南部几县,从陇西郡出兵,仍然可以出祁山从后面攻击蜀军。这就是诸葛亮不能不顾忌的地方。

但还有一个问题,这件事情为什么没有在历史中记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个游楚并不是魏国的很重要的大臣,在《三国志》当中连传记都没有。这件事为人们所知,只是由于裴松之注释的原因。二是街亭丢失的太快,而街亭地位的重要性又掩盖了这个郡的存在。但不管怎么说,这个郡的誓死不降对诸葛亮的初次北伐,还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否则就很难解释,诸葛亮明明知道街亭万分重要,而为什么没有赶紧抽身前去查看一下防务情况?实在是魏国在这方面有个誓死不降的陇西郡,以及还有一些像陇西郡一样的县。要不然,魏明帝曹睿为什么要破例在大殿上接见一个地区级别的太守呢!

标签: 诸葛亮三国

更多文章

  • 真实历史中的新城公主,发生过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新城公主,唐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新城公主。最近,一部名为《长歌行》的古装剧正在热播当中,该剧汇集了迪丽热巴、吴磊、赵露思等著名青年演员。其中,赵露思扮演的李乐嫣,在本剧刚一出场,就吸足了观众的眼球。因为这个角色扮相清纯,又楚楚可怜,非常符合演员赵露思的个人气质。然而,剧里的李乐嫣可谓是受尽

  • 在明朝的历史上,为何说朱祁镇作为帝王是不合格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祁镇,明朝

    在明朝皇族的历史上,有一个皇帝夹在两代圣君当中,而自己却软弱无能,昏庸无道,使国家险遭大祸。自己也因为被蒙古俘获,在边界当囚徒数年,最后却安然回国,他就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朱祁镇。说到底,他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朱祁镇年少即位,宽仁待人,只因心无大志,性格孱弱,所以宠信奸邪,把父亲留给自己的大好基业给

  • 刘表给人的印象是庸弱、无能,但他如何坐拥荆州之地?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表,荆州

    提起刘表,恐怕不少读者对他的印象都是庸弱、无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当时那个乱世,刘表作拥荆州这个四战之地,本应当有一个好的未来。但自从刘表早年平定下荆州后,他便再无动作,最终困死在城中。其少年时期的慷慨激昂与雷厉风行,也与他晚年时的碌碌无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 张春华作为司马懿的正妻 司马懿为什么要害死这个糟糠之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春华,司马懿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春华和司马懿,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三国时代,诸葛亮是第一聪明人,唯一能勉强跟诸葛亮一较高低的就是司马懿,他是曹魏集团的重臣,尤其是曹丕、曹叡时期功劳不小,不过关于司马懿的私人生活,却是显得一团乱糟糟的。司马懿的正妻叫张春华,根据史料的记载,张春华也是个

  • 司马懿在杀曹爽夺权的时候 曹氏宗亲为何没有人反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懿,曹爽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爽被杀,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当时的的辅政大臣(姑且称为辅政大臣)就是司马懿和曹爽,司马懿从曹操时期就跟着打仗,虽然是个小官,却也熟识军中将领,结下情义。再到曹丕时代,他未上位的时候,司马懿就是曹丕的老师,在争储的时候,司马懿给曹丕很多建议,帮助他度过了很多危难,所以

  • 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拓跋弘,北魏

    太上皇,又称为太上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当特殊的群体,是给予退位皇或者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一般来说,大多数的禅位都是皇帝迫于形势而并非主动退位,例如唐高祖李渊、唐玄宗李隆基等,但也有少部分皇帝是主动禅位,例如宋高宗赵构、清高宗乾隆等,他们作为太上皇期间,依旧掌握着实权。下面为大家着重介绍一下中

  •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一年,评价为何如此高?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高炽,明朝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中写道:“文王日俭德,俊乂始盈庭。”封建时代下,帝王乃一国之本,国家兴衰与生死,与一朝帝王息息相关。明君开创盛世,名垂千史后人颂,暴君葬送一国,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回首中华五千年风雨历程,从秦朝建立起,帝王成为时代象征。从第一位皇帝嬴政,到最后一任皇帝溥仪,这两千多年的历史中,

  • 继位之后的汉宣帝是如何追封刘据的?他的谥号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宣帝,汉朝

    继位之后的汉宣帝是如何追封刘据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汉武帝时期,刘据是最有名望的太子,6岁就被封为了太子,长大成人后经常帮汉武帝处理政务,为人宽厚公正,深受百姓的爱戴,大家都以为会是一名仁君,但是后来遭遇江充等人构陷,无奈只能起兵抵抗,结果兵败被捕,不

  • 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她是如何干扰朝政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郑袖,楚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郑袖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楚怀王熊槐,继位早期,破格任用屈原等人进行改革,大败魏国,消灭越国,扩充疆土。纵横家苏秦曾言“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执政后期,与秦昭襄王会盟于武关,秦昭襄王将其扣押,胁迫其割地。历史上后宫嫔妃记载:王后(南后)原配妻

  • 被誉为吴国最后名将的陆抗,为何要休掉自己的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陆抗,三国

    你们知道被誉为吴国最后名将的陆抗,为何要休掉自己的妻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公元264年,孙皓登基为帝,当时吴国国势虽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实力,由于晋国对东吴久攻不下,于是晋国对吴军采取怀柔的政策,每次两军交战时,晋将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