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丕篡位汉献帝被迁到山阳邑后 汉献帝为何不投奔刘备

曹丕篡位汉献帝被迁到山阳邑后 汉献帝为何不投奔刘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410 更新时间:2023/12/10 10:35:4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曹丕和汉献帝,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公元220年12月11日,从曹操手里接位魏王的曹丕逼汉献帝刘协禅位,东汉正式灭亡。

曹丕逼汉献帝禅位,但并没有后世的帝王那样对前朝皇室遗民赶尽杀绝、斩草除根。而是非常善待汉献帝,封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迁到河内郡山阳邑居住。在山阳邑里,汉献帝可以继续做他的大汉天子,奉汉正朔,每年还可以祭祀大汉王朝的先帝,不用上朝,见到曹丕也不用参拜。

汉献帝在曹丕还算仁慈的待遇下,逍遥快活了十四年,熬死了曹丕后于公元234年4月21日善终,子孙后来散枝开叶,分布到全国各地,甚至还有的分布在日本、韩国。

也许有读者奇怪,汉献帝禅位后,被迁到山阳邑,为什么不去成都投奔刘备呢?个中原因并不简单:

一、曹丕逼汉献帝禅位又善待汉献帝,是一箭多雕的妙招

曹丕篡汉,是蓄谋已久的篡逆行为,这个因在曹操时就种下了。曹操顾忌自己名声,不愿意担着篡汉的骂名,就把机会留给了曹丕。而他自己呢,则宁愿当“周文王”。

曹丕为了让自己得国正当,一边让手下逼汉献帝禅位,一边又假惺惺地三次推让,最后好像是继位是迫不得已似的,完全是应了那句民间俗语:既要当啥,又要立啥来着……

但曹丕善待汉献帝,却是一着妙棋,收到了一箭多雕的奇效:

首先,汉献帝禅位,显示曹氏得国名正言顺。如果把前朝皇帝杀了而夺位,这是名符其实的篡逆,虽然曹丕也可以坐稳帝位。但是因为得国不正,天下难免有人不服,以此为借口煽动思汉的百姓造反。让汉献帝禅位,又让汉献帝好好活着,天下人再想打着汉献帝的旗号造反就难上加难。

其次,善待汉献帝让刘备及其它汉室宗亲无法称帝。汉献帝还好好地活着,就让包括刘备在内的汉室宗亲想称帝而没法称帝。因为汉献帝还活着,你擅自称帝就是篡逆。你不称帝而带兵打到洛阳,即使打败曹丕,还得扶汉献帝复位,帝位于自己无关。所以汉献帝活着,于曹丕无害,相反其它汉室宗亲反而受到掣肘。刘备后来成都称帝,就是以传闻汉献帝已被曹丕害死为借口才登基的。

其三,逼着刘备早点行动,而不是休养生息。曹丕称帝时,刘备刚打下汉中不久,荆州又丢失。这个时候的刘备最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但是汉献帝没死,刘备就得早点勤王,否则就是不忠。由于刘备刚攻下益州不久,民心未附,如果贸然与曹魏开战,必然内部不稳,有利于曹丕早日灭蜀。

综上,曹丕善待汉献帝,其实就是隐藏多个伏笔的妙招。

二、汉献帝无法离开山阳邑

既然把汉献帝作为一招妙棋摆在山阳邑,曹丕岂能对刘协听之任之?让刘协偷偷跑掉?

要知道,曹丕篡位后,定都洛阳。山阳邑就在河内郡,离洛阳很近。曹丕之所以把刘协放在眼皮底下,就是要看住刘协,不能让刘协乱跑。

因此,汉献帝虽然人在山阳邑,虽然有一定的自由,但是一定是被变相软禁的,想跑出来是根本办不到的。

刘协根本无法离开山阳邑,还奢谈什么投奔刘备?

三、刘备不欢迎汉献帝

刘备乃世之枭雄!也是一位非常有野心的英雄,他自己就想称帝好久了。

根据三国志描述,刘备小时候,虽然家道衰落,但是刘备却想着光复祖上的荣光。家里门前有一颗大树,枝繁叶茂,形如皇帝的伞盖。刘备小时候就经常坐在树下,与小伙伴们一起玩做皇帝的游戏。他的一位叔叔见刘备与众不同,才出资让刘备读书的。

刘备早有称帝之心,所以如果汉献帝真的难跑出山阳邑,跑到成都,刘备也不会欢迎刘协。因为那时汉朝已灭亡,刘备正好可以效法光武帝,自己称帝续汉统。你汉献帝跑来算啥?难道要复位?我刘备答应,蜀中的官员位不答应啊。

四、刘协也不愿意去找刘备

再说了,即使刘备同意接纳刘协,刘协也不愿意去找刘备的。因为,对刘协来说,被曹操挟持了几十年以后,已经深刻明白,他的皇帝名号根本没有号召力。自己没有武装,只能听任权臣摆布。

曹操摆布了汉献帝几十年,都说伴君如伴虎,到了刘协这里,完全倒过来了。汉献帝伴曹操才如同伴虎,傀儡皇帝的苦楚和滋味早就受够了。把皇帝禅让出去,对汉献帝来说,完全是卸掉包袱,一身轻松。

汉献帝即使真的跑到刘备那里,由于自己没有枪杆子,因此,刘备就是第二个曹操,好不容易卸下的包袱,汉献帝才不想再背上呢。

曹丕不杀汉献帝,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自己的三个妹妹都嫁给了汉献帝,汉献帝相当于是自己的妹夫。曹丕是汉献帝的大舅子。刘备呢,说是汉室宗亲,其实只是姓刘而已,和汉献帝的血缘关系很远了。

汉献帝要是真跑到刘备那里,最终的结局不仅是皇帝当不成,还有可能意外暴毙,还不如山阳公的结局好呢。

汉献帝虽然弱,但是并不笨,因此,不会去找刘备的!

标签: 曹丕汉献帝

更多文章

  • 揭秘建文帝下落之谜 建文帝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建文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建文帝,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史》中评价建文帝:“惠帝天资仁厚。践阼之初,亲贤好学,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锐意复古。尝因病晏朝,尹昌隆进谏,即深自引咎,宣其疏于中外。又除军卫单丁,减苏、松重赋,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后,纪年复称洪武,嗣是

  • 建文帝如果没有逃跑的话 朱棣会不会杀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建文帝,朱棣

    建文帝和朱棣,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我们稍微阴谋论点来看待这段历史。或许,建文帝根本没逃走,而是直接被朱棣给做掉了,只是朱老四为了不担上杀侄夺位的恶名,搞了一出欲盖弥彰的建文帝举火自焚把戏。我们如今所能看到的资料,都是二手资料,并没有直接证人亲眼看到建文从密道

  • 崇祯上吊自杀之后 李自成又是怎么处理他的尸体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崇祯,李自成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崇祯和李自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朝末年,苛捐杂税,天灾人祸搞得老百姓剥树皮,吃观音土,最后实在活不下去了,他们只得举旗造反,其中,造反可以打“五颗星”的人就是李闯王。李闯王是个人才,别看平民出身,他有勇有谋,跟明兵明将打仗确实是很有一套办法。可是他也没有预料到

  • 崇祯身为亡国之君 崇祯最后几天是怎么度过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崇祯,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崇祯亡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甲辰,明熹宗崩,由于没有子嗣,朱由检受遗命于同月廿四日丁巳继承皇位,时年十七岁。次年正月初一癸亥,改年号为“崇祯”。自崇祯元年起,中国北方大旱, 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汉南续郡志》记中有记载:“崇祯元年,全陕

  • 李商隐的情感生活是怎样的?他有过几段恋情?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商隐,唐朝

    说到李商隐,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李义山,名商隐,晚唐著名诗人,能书善文,尤擅情诗。年轻时的商隐,风度翩翩才华出众,情话张口即来,句句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在当时,可是很多年轻姑娘的梦中情人。后人评价商隐说,他是晚唐一只多情的蝴蝶,的确如此,他这一生采了

  • 董卓和袁术做了什么,会导致自己引火自焚?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袁术,汉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袁术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东汉的政权交付在汉灵帝之手时,偌大的王朝已经病入膏肓,然而汉灵帝认为天下稳如泰山,便安心享乐,任由外戚和宦官把持朝政。其中导致了东汉末年藩镇割据的,正是身为汉朝宗室的刘焉向汉灵帝建议的“废

  • 宋英宗赵宗实的一生有多刺激?他是如何被逼疯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宗实,北宋

    你真的了解宋英宗赵宗实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宋英宗活了35岁,当了四年皇帝,他的一生很短暂,对于一个王朝而言也没什么影响,很多人都选择性地忽略了他,可对于他自己而言,这一生太刺激了,刺激的他疯了。宋朝从第三任皇帝开始子嗣不畅,宋真宗几个儿子都夭折,没办法找了自己的侄子放宫里

  • 唐睿宗李旦的桥陵为何是唐朝皇帝陵寝中规模最大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睿宗李旦,唐朝

    中国古代皇帝陵寝的规模大小往往与皇帝生前的功业大小直接相关,功业越大的皇帝去世后的陵寝规模往往也越宏大。比如规模最大的汉朝帝陵就是汉武帝的茂陵,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大的是明成祖的长陵。奇怪的是,唐朝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皇帝陵寝却不是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的陵寝,而是唐睿宗的桥陵。唐睿宗的功业在

  • 华歆、钟繇、王朗为什么是曹魏开国三公?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唐朝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取代东汉登基为帝,三国之一的曹魏从此正式建立了。曹丕登基后封华歆为司徒、王朗为司空、贾诩为太尉。但因为贾诩当时年老多病,所以钟繇很快就取代贾诩成为曹魏太尉。因此华歆、钟繇、王朗并称为“曹魏开国三公”。但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真实历史,华歆、钟繇、王朗在曹丕称帝前都属于“打酱

  • 李显当皇帝这几年都做了什么?他有多贪玩?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显,唐朝

    对李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朝,大多数情况下会和“盛世”连接起来,非常有能力和作为的皇帝那也是出了很多,人才辈出,但是唐朝不会是完美的,君主也有昏庸的,不然它也不会衰败不是?而今天要说的,就是唐朝前期的一个不务正业的皇帝,唐中宗李显。要说李显也是昏庸,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