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建文帝下落之谜 建文帝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揭秘建文帝下落之谜 建文帝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400 更新时间:2023/12/8 11:06:40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建文帝,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史》中评价建文帝:“惠帝天资仁厚。践阼之初,亲贤好学,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锐意复古。尝因病晏朝,尹昌隆进谏,即深自引咎,宣其疏于中外。又除军卫单丁,减苏、松重赋,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后,纪年复称洪武,嗣是子孙臣庶以纪载为嫌,草野传疑,不无讹谬。更越圣朝,得经论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神秘失踪的明朝建文帝

众所周知,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父亲朱标虽然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在早年立为太子之后却早逝。因此,朱元璋才会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为新一任的王朝继承人。

在朱元璋死的时候,朱允炆才21岁,此时的朱允炆登位,建年号为“建文”,称“建文帝”。

但他在位时间仅仅四年,就被其四叔——燕王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给推翻了。

燕王朱棣在夺了侄儿建文帝的皇权之后,改年号“永乐”,称“明成祖”。

朱棣成了新帝,那么建文帝朱允炆又去了哪里呢?

据《明史·恭闵帝本纪》中载:“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或云,帝由地道出亡。”

从这里来看,建文帝并非就真的已经死在了靖难之役中。若是如此,那么朱棣又为何要派遣胡灐和郑和在各地寻找其下落呢?

在《胡灐传》中明确记载着:“先,灐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如释。”

由此可见,朱棣当时也不确定那个从火中拉出来的尸体就是建文帝,而为了永除后患,他才会到处派人去找建文帝的下落。

众说纷纭,真相竟是如此

靖难之后,关于建文帝的结局始终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薄雾。

在这场靖难之役之后,建文帝究竟下落如何,一直是当时明朝人心中一个大大的疑问,也成为了困扰着后来者的一个谜团。

因为明朝史官记载的模糊以及朱棣前后态度的矛盾,使得在这基础之上,又衍生出了许多关于建文帝的传说。诸如建文帝出家为僧、去往南洋、遁入道门等。

后来经过史学家一遍遍的考证和翻阅史书之后,他们终于在清朝修订《明史》中,得出来建文帝可能逃到云南的观点。

《明史》载:“自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

此外,康熙年间的《武定府志》中也记载:“建文帝,止于狮山正续寺数十年。”

这种种的迹象似乎都表明了,建文帝最终落脚处便是云南。其实,云南也算是较为偏僻之地,躲避在这里也是合理的。

还有一个事例也能够加强对建文帝踪迹的肯定。

明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曾问首相张居正关于建文帝的下落。当时年仅11岁的朱翊钧询问老师张居正道:“建文帝当时正在逃逸,是不是真的?”

对比,张居正说道:“国史虽不载此事,但故老相传,言建文当靖难师入城,即削发披缁从间道走出,人无知道。至正统间,忽于云南邮壁题诗一首,有‘沦落江湖数十秋’之句。有一御史觉其有异,召而问之。老僧坐地不跪,曰:‘吾欲归骨故园。’乃验知为建文也。御史以闻,遂驿召来京,入宫验之,良是。是年已七八十矣。莫知其所终。”

这就足以说明建文帝的下落之谜了。

狮子山:建文帝的最后落脚处

云南的狮子山是一座海拔近3000米的佛教名山,又因与建文帝的行踪有着不解之缘,所以被誉为“西南第一山”。

除了前面提到的那副楹联之外,其实狮子山中关于建文帝的遗迹有许多。诸如“乾坤双树”、“龙凤古柏”、“月牙潭”、“礼斗阁”、“龙隐庵”等。

在正续禅寺藏经楼的一个配殿中,曾经还专门供奉着护送建文帝出逃的大臣们灵位。

此外,狮子山所在的地方史也有很多关于建文帝的记载。

诸如在上世纪90年代的《人民日报》,就曾刊登了一位历史专家的研究报告。据说专家多方面考证后,已经确认了狮子山就是建文帝的最后落脚处。

在当时“苟且偷生”的情况下,建文帝若是在狮子山削发为僧,也是有很大的可能的。

也有人说,其实朱棣后来已经知道了建文帝的下落,只是不点破罢了。

小结

建文帝的下落之谜成为了大明王朝最大的悬案之一,数百年来猜测不断,罪行才有了较为确定的答案,也算是不易了。

参考资料:《明史》、《胡灐传》、《武定府志》

标签: 明朝建文帝

更多文章

  • 建文帝如果没有逃跑的话 朱棣会不会杀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建文帝,朱棣

    建文帝和朱棣,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我们稍微阴谋论点来看待这段历史。或许,建文帝根本没逃走,而是直接被朱棣给做掉了,只是朱老四为了不担上杀侄夺位的恶名,搞了一出欲盖弥彰的建文帝举火自焚把戏。我们如今所能看到的资料,都是二手资料,并没有直接证人亲眼看到建文从密道

  • 崇祯上吊自杀之后 李自成又是怎么处理他的尸体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崇祯,李自成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崇祯和李自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朝末年,苛捐杂税,天灾人祸搞得老百姓剥树皮,吃观音土,最后实在活不下去了,他们只得举旗造反,其中,造反可以打“五颗星”的人就是李闯王。李闯王是个人才,别看平民出身,他有勇有谋,跟明兵明将打仗确实是很有一套办法。可是他也没有预料到

  • 崇祯身为亡国之君 崇祯最后几天是怎么度过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崇祯,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崇祯亡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甲辰,明熹宗崩,由于没有子嗣,朱由检受遗命于同月廿四日丁巳继承皇位,时年十七岁。次年正月初一癸亥,改年号为“崇祯”。自崇祯元年起,中国北方大旱, 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汉南续郡志》记中有记载:“崇祯元年,全陕

  • 李商隐的情感生活是怎样的?他有过几段恋情?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商隐,唐朝

    说到李商隐,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李义山,名商隐,晚唐著名诗人,能书善文,尤擅情诗。年轻时的商隐,风度翩翩才华出众,情话张口即来,句句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在当时,可是很多年轻姑娘的梦中情人。后人评价商隐说,他是晚唐一只多情的蝴蝶,的确如此,他这一生采了

  • 董卓和袁术做了什么,会导致自己引火自焚?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袁术,汉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袁术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东汉的政权交付在汉灵帝之手时,偌大的王朝已经病入膏肓,然而汉灵帝认为天下稳如泰山,便安心享乐,任由外戚和宦官把持朝政。其中导致了东汉末年藩镇割据的,正是身为汉朝宗室的刘焉向汉灵帝建议的“废

  • 宋英宗赵宗实的一生有多刺激?他是如何被逼疯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宗实,北宋

    你真的了解宋英宗赵宗实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宋英宗活了35岁,当了四年皇帝,他的一生很短暂,对于一个王朝而言也没什么影响,很多人都选择性地忽略了他,可对于他自己而言,这一生太刺激了,刺激的他疯了。宋朝从第三任皇帝开始子嗣不畅,宋真宗几个儿子都夭折,没办法找了自己的侄子放宫里

  • 唐睿宗李旦的桥陵为何是唐朝皇帝陵寝中规模最大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睿宗李旦,唐朝

    中国古代皇帝陵寝的规模大小往往与皇帝生前的功业大小直接相关,功业越大的皇帝去世后的陵寝规模往往也越宏大。比如规模最大的汉朝帝陵就是汉武帝的茂陵,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大的是明成祖的长陵。奇怪的是,唐朝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皇帝陵寝却不是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的陵寝,而是唐睿宗的桥陵。唐睿宗的功业在

  • 华歆、钟繇、王朗为什么是曹魏开国三公?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唐朝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取代东汉登基为帝,三国之一的曹魏从此正式建立了。曹丕登基后封华歆为司徒、王朗为司空、贾诩为太尉。但因为贾诩当时年老多病,所以钟繇很快就取代贾诩成为曹魏太尉。因此华歆、钟繇、王朗并称为“曹魏开国三公”。但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真实历史,华歆、钟繇、王朗在曹丕称帝前都属于“打酱

  • 李显当皇帝这几年都做了什么?他有多贪玩?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显,唐朝

    对李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朝,大多数情况下会和“盛世”连接起来,非常有能力和作为的皇帝那也是出了很多,人才辈出,但是唐朝不会是完美的,君主也有昏庸的,不然它也不会衰败不是?而今天要说的,就是唐朝前期的一个不务正业的皇帝,唐中宗李显。要说李显也是昏庸,贪图

  • 李世民名字的由来是什么?除了政治成就,他还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唐朝

    对李世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李世民名字的由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想法,刚听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的时候,就有一种“济世救民、匡扶天下”之类的感觉,这个名字好像就该是皇帝的名字。但是事实上李世民原名也不是这个,原名史书上没有记载,后来才改做“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