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国名将庞煖一生有何作为?曾率五国联军攻打秦国

赵国名将庞煖一生有何作为?曾率五国联军攻打秦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76 更新时间:2024/1/15 22:59:20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赵国名将庞煖的文章。

大型历史剧《大秦赋》自上线以来,口碑不一,但是从场景、道具方面来看,这部剧还是值得一赞的。据悉,剧组先后搭建了1000多个不同的场景,试图为观众展现最贴近史实的画面。在《大秦赋》第一集中,赵国城墙上站着一位老将军,此人指挥赵国将士抵御秦将王龁的进攻,颇有老当益壮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也是一位老将,但是,此人不是廉颇,而是大器晚成的庞煖。

虽然在《大秦赋》的前几集中,庞煖出现的时长极为有限。但是,在赵孝成王去世后,赵悼襄王即位,庞煖这位老将获得了更多的表现。在《大秦赋》中,赵悼襄王和郭开这一对君臣将廉颇赶出了赵国,再加上李牧长期在北边防御匈奴,这促使庞煖在赵国越来越受重用。比如《大秦赋》中的五国攻秦之战,就是庞煖这位老将指挥的。

虽然在蕞之战这场战役中,庞煖没能重创秦国。不过,庞煖还是成功率领吴国联军逼近秦国都城咸阳,让不少喜欢嬴政的观众都为之捏一把汗。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秦赋》是一部古装电视剧,但是,这里面的庞煖,无疑是和正史上的情况比较接近的。

具体来说,庞煖(生卒年不详),一作庞焕、庞子、庞援(“煖”即现在常用字中的“暖”,也有将庞煖误作庞涓的),《史记索隐·廉颇蔺相如列传》误作为冯煖。是战国末年赵国将领、纵横家,曾擒杀燕将剧辛以及合纵五国伐秦。因为史料记载的匮乏,我们不能确认庞煖的准确出生年月。

不过,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早在赵武灵王这位君主在位时,庞煖煖就曾经与武灵王论兵,为赵武灵王阐释了“百战而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的深刻含义。赵武灵王于公元前299年让位于赵惠文王,公元前295年死于沙丘之乱。

因此,在笔者看来,庞煖应该是和廉颇年龄相仿的。不过,对于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在赵惠文王在位时就已经名扬天下了。但是,就庞煖这位将领,则长期默默无闻,没能立下什么战功。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很可能是因为沙丘宫变后,庞煖选择离开赵国或者暂时隐退了,所以,等到赵惠文王即位后,赵国的武将之中没有庞煖的身影。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中,庞煖在开篇之初的邯郸之战登场,也即镇守赵国都城邯郸,以此抵挡秦国大军。

不过,在相关史料中,实际上没有庞煖参加邯郸之战的佐证。换而言之,庞煖到底有没有参加邯郸之战甚至更早之前的长平之战,应该都是存疑。对于赵国来说,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可谓是最重要的两场战役,这两场战役不仅改变了赵国的历史轨迹,也对整个战国七雄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偃即位,是为赵悼襄王。在《大秦赋》这部电视剧中,赵偃和郭开这一对君臣,让很多人咬牙切齿,也即他们不仅陷害了赵国原先的太子,更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给排挤走了。在廉颇离开赵国之后,赵悼襄王用来取代他的乐乘,也没能在赵国久留。这样一来,赵国一下子少了两位大将,再加上赵奢、蔺相如等大臣的已经去世,整个赵国出现了人才凋零的局面,这和三国时期的蜀汉,存在相似之处。

虽然赵国当时还拥有另外一位战国四大名将——李牧。不过,大家都知道,李牧长期镇守赵国的北方边境地区,正在和匈奴展开激烈的较量。如果贸然将李牧调回朝廷,那么匈奴对于赵国的袭扰,同样会带来比较大的损失。

在《大秦赋》中,正当赵悼襄王为此烦恼的时候,郭开向他推荐了庞煖这位老将。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一情节可能有虚构的成分,不过,在正史上,庞煖确实是在赵悼襄王手下迎来人生的巅峰。赵悼襄王三年(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42年),当时燕国国君燕王喜见赵国的大军多次遭到秦军的围困,而廉颇离开赵国,赵悼襄王便任命庞煖担任赵军统帅,便想趁赵国衰败之机,出兵攻打赵国。

为此,燕王喜询问剧辛的意见。剧辛回答说:“庞煖容易对付。”燕王喜便派剧辛率军攻打赵国。赵悼襄王派庞煖指挥赵军抵抗燕军,庞煖击败燕军,杀死剧辛,并俘获燕军二万人。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庞煖可以说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将领了。虽然年轻的时候没能立下赫赫战功,但是,在年老的时候,庞煖反而机缘巧合,得以执掌赵国大军。更为关键的是,庞煖一登场,就击败了燕国大军,还除掉了燕国名将剧辛,这自然是对赵国的重创。

在战国时期,燕国虽然相对弱小,但是,对于赵国后来,燕国却是一个长期的隐患,比如赵国和秦国相抗衡的时候,就非常担心燕国偷袭自己的后方,这导致赵国需要长期留下一部分精锐士卒来防备燕国。当然,在庞煖、李牧等将领接二连三的进攻之下,燕国更加衰落,甚至还被赵国蚕食了不少城池,这反而增强了赵国的实力,有助于赵国继续抵挡秦国大军的进攻。

最后,秦王嬴政即位之后,吕不韦不断出击,给韩国、魏国、赵国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一定程度上,魏赵韩三国,应该也意识到秦国一统天下的志向了,为了避免坐以待毙,山东六国在公元前241年正式组成了联军。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次合纵攻秦之战,实际上只有韩国、魏国、赵国、燕国、楚国这五国,也即齐国没有参加。对于五国联军来说,正是由庞煖这位老将指挥。此战,五国联军一度攻打到蕞城这个地方,所以也被称之为蕞之战。

根据史料的记载,蕞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一带,这距离咸阳可谓非常近了。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五国联军之所以成功逼近咸阳,深入到秦国腹地,主要原因还是秦国新占据的疆域实在太辽阔了,对于这些区域,秦国的占据不是非常牢固。比如秦国曾经占据的上党郡、太原郡等地,就出现了叛乱。

当然,《大秦赋》则给出了秦始皇嬴政故意诱敌深入的观点,不过,不管怎么样,庞煖可以率领五国大军毕竟秦国都城咸阳,直接威胁到秦始皇嬴政的安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司马迁在《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中记载:四年,庞暖将赵、楚、魏、燕之锐师,攻秦蕞,不拔;移攻齐,取饶安。

在蕞之战失败之后,庞煖对齐国没有参加联军的行为非常不满,在撤军之后攻占了齐国的饶安等城池。自此之后,史料中就没有庞煖的相关记载了,也即其最终的结局,自然是无从知晓了。

标签: 庞煖战国

更多文章

  • 赵国大将廉颇为什么会跑到魏国?与郭开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郭开,赵国

    说到郭开,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大秦赋》热播,相信剧中郭开这个任务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按照整个剧情的发展,秦国将要向赵国派遣一位关键性的卧底任务,而必定有能力左右赵国命运的人物,而此人便是郭开了。战国有四大名将,分别是秦国的白起和王翦,赵国的

  • 白起战功赫赫,为什么最后没有被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白起,秦国

    说到白起,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我们都知道,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就以战功封爵位,在战场上杀敌的数量,会决定士兵的爵位高低,因此大大提升了秦军的战斗力,尽管这个制度在后来显露出了弊端,但对于底层出身的士兵来说,还算是好事了。然而被后世成为杀神的白起,一

  • 芈启不是秦国丞相吗,为什么会成为楚国末代楚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芈启,战国

    说到芈启,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芈启这个人在历史上也是有历史原型的,那就是昌平君,而昌平君在历史上的记载中有两个差别很大的身份,一个是秦国丞相,而另一个则是楚国国君。这两个身份怎么看都很难让人联想到一起,那芈启是为什么会以秦国丞相的身份,又去做了楚国的

  • 三国中魏延和张飞的实力如何?他们相比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魏延,三国

    还不知道魏延和张飞相比,谁更厉害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张飞和魏延这两位,都是蜀汉的大将,都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如张飞义释严颜,顺利与刘备、诸葛亮会师于成都,而魏延跟随刘备入川,打了无数硬仗、恶战。那么他们两位,谁更厉害呢?这还用说吗,当然是张

  • 颉利可汗是什么人?他为何被说成是李世民一生的大敌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唐朝

    颉利可汗是什么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599年,突厥日益强大,隋文帝杨坚为了分化突厥,将隋朝宗室之女义成公主远嫁突厥和亲,嫁给东突厥的启民可汗。启民可汗受到隋朝的扶持,很快站稳脚跟。义成公主命途坎坷,她一生嫁了4个丈夫,这4个丈夫,是父子和兄弟关系。义成公主带着和亲

  • 武三思在神龙政变,依旧权倾朝野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三思,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武三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武三思乃是周国公武士彟之孙,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侄子,可以说是武周时期武氏集团的核心代表人物,不仅获封梁王,更是担任宰相一职,堪称位高权重。然而,“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退位,武三思非但没有受到牵连,反而依旧权倾朝野,甚至与韦皇后之间不清

  • 解缙:古代常见的典型文人形象,他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解缙,明朝

    说到解缙,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解缙,大明朝首位内阁首辅,字缙绅,号春雨,一代名臣,著名文学家。说起此人, 或许大多数人并不熟悉 ,但若说到《永乐大典》,应该知者甚众了,这部汇集中华文化万卷精华的宏篇世著,“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

  • 于谦:和平时辅助朝纲,危难时保卫京城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于谦,明朝

    说到于谦,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于谦,明朝名臣,字廷益,又号节庵,世人多称他为于少保,历史上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我们熟知很多振奋人心、让人动容的诗句,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岳飞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戴叔伦得的“愿得

  • 宋仁宗在开疆拓土方面乏善可陈,他凭什么成为“一代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宋仁宗,一代明君

    公元1063年3月,宋仁宗赵祯逝世。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 辽道宗耶律洪基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还表示要给宋仁宗设“衣冠冢”。宋国和辽国是敌对之国。耶律洪基有此反映,足见宋仁宗人格魅力之高,连敌人都十分折服。中国古历朝历代,一共产生了300多位皇帝。

  • 盘点蜀汉的八位“尚书令”,他们分别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蜀汉

    在古代历史上,就尚书令这一官职,始于秦朝,本为少府的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一开始的时候,尚书令不仅官职较低,还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是,汉武帝刘彻这位皇帝在位时,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开始重用尚书令,也即任用少府尚书处理天下奏章,这等于是在分走丞相的部分权力了。到了东汉时期,尚书令的权力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