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一代名臣曹利用为何含恨自尽?

北宋一代名臣曹利用为何含恨自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594 更新时间:2024/2/9 16:31:45

北宋一代名臣曹利用为何含恨自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景德元年(1004年),大辽萧太后及圣宗耶律隆绪,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兵临澶州(今河南濮阳)城下,距离开封城仅几日路程。

北宋朝廷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宋真宗赵恒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振。而辽军方面,大将萧挞凛却在开战前被床子弩一箭射死。

萧太后审时度势,派人向宋真宗释放了和谈信号,决定挟大军南下的余威,从谈判桌上捞取利益。

真宗于是派出使臣曹利用,赴辽营谈判。

曹利用抱着“傥得奉君命,虽死无所避”的态度,持节入险境,在萧太后和辽国使臣面前,滔滔雄辩,进退有度。

几番交锋之后,以宋每年给契丹“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达成和平协议,即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争议颇多,是好是坏我们今天不做评论。

但无论如何,它开了宋辽之间一百多年和平的局面,在整个北宋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曹利用,也因为在“澶渊”谈判中的亮眼表现,从朝廷里一个不起眼的小透明,成为真宗信任器重之人,仕途仿佛坐上了火箭,一路蹿升,最终进入宰执班子。

但就是这样一位有能力,受重用的中枢重臣,结局却很凄惨。他被贬官,被没收家产,被侮辱,最后含恨自杀。

《宋史》评价:“死非其罪,天下冤之”。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因“澶渊之盟”而出名的,北宋真宗、仁宗朝的重臣,曹利用的一生。

曹利用,字用之,赵州宁晋人(今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

《宋史》说他“少喜谈辩,慷慨有志操”,意思是他年少时很喜欢与人谈论、争辩,是那种性情慷慨有大志向的青年。

和宋真宗朝其他的重臣,如寇准、王钦若、丁谓等不同,曹利用并非通过科举考试,而是通过荫补入仕的。

他的父亲曹谏,没有什么大成就,在《宋史》中记载很少。曹谏死后,朝廷就给曹利用恩荫了个“殿前承旨”的低品级武官。

后来,又改任“右班殿直”,到景德元年(1004年)时,已升迁为“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

这是一个路级(相当于现在的省级)监察官员,诸路一至两员,主要负责向皇帝报告各地情况,没事的话,就一年一入奏,有边警,则及时驰驿上奏,品级也不高。

总之,在当时的真宗朝堂上,曹利用并不显眼。

景德初年契丹犯境时,宋真宗要选派赴辽谈判的使者,枢密院推荐了曹利用,想必也是看中他能言善辩。

,委婉表示了拒绝。

,真宗这才下定决心。

他提拔曹利用为阁门祗候、崇仪副使,奉诏书前往辽军大营。

真宗一开始就表明,可以袭用汉代以玉帛赐单于的故事,若要求土地,则决战到底。简单说要钱可以,割地坚决不干。

至于可许出多少财物,真宗的底线是:“必不得已,百万也可。”

曹利用痛恨契丹,愤愤不平地跟皇帝打包票:“他们若是有其他非分要求,臣绝不活着回来见陛下。”

一番豪言壮语,让真宗很是欣赏。

谈判桌上,双方唇枪舌剑,激烈交锋。

辽人一开始豪横地提出,索要之前被周世宗柴荣攻取的瓦桥关以南的领土,曹利用针锋相对:

晋人以地畀契丹,周人取之,我朝不知也。若岁求金帛以佐军,尚不知帝意可否,割地之请,利用不敢以闻。——《宋史·曹利用传》

地是后晋人送出去的,后周又夺了回来,这些前尘往事,我大宋朝一概不知。

就是每年给你们一些金银玉帛补助军费,还不知道我们皇帝同不同意呢,更别说割地了,这话我提都不敢跟我们陛下提。

契丹人瞧着不能让他屈服,就狮子大开口的索要每年300万的岁币,曹利用据理力争,几轮交锋下来,最终谈到了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比宋真宗给的底价,少了70万。

当然,得说明一下,这不只是曹利用一人的功劳,赴辽营前宰相寇准曾私下召见曹利用,嘱咐道:“虽有圣旨,如超过三十万,我就要你的脑袋!”

我们可以说,曹利用如此卖力谈判,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脑袋,只是为了自己的仕途。

但是,顶着巨大的压力,面对气势汹汹的契丹人,他能够进退有度,不卑不亢,最终真以30万的价码谈成了,足见胆识和才干。

关于“澶渊之盟”,史料中还有一段生动的记载。

说是曹利用和辽人谈好后,带着这一和议赶回澶州行宫。真宗当时正在吃饭,不能立即接见他,便命内侍去问他答应给辽多少岁币。

曹利用说这是机密,要当面奏报。

真宗急于知道自己要掏出去多少钱,又命内侍再问。曹利用仍不肯说,只伸出三个手指头做暗示。

内侍回来奏报,说“他伸了三个指头,岂不是300万吗?”

真宗大惊失色,脱口说了一句“太多”。过了一会儿,又自我安慰:“能了结此事,也还可以。”

等被召见时,曹利用连声谢罪,说答应的银绢数太多,真宗一问,得知是30万,大喜过望,重赏了他,升迁其为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还赐第京师。

之后,真宗不断对曹利用委以重任,而曹利用也很快又立下了一桩大功。

事情是这样的。

率领他们的家属上山伐木,修建州署,风雨不停。

拥立判官卢成均为帅,号称南平王,据宜州城起义,后又分兵攻取广州,整个岭南骚动不安,朝廷大为震动。

该派谁前往平乱呢?宋真宗又瞄上了曹利用,他对辅臣说:

曹利用晓方略,尽心于事,其以为广南安抚使。——《宋史·曹利用传》

曹利用这个人精晓策略,又办事尽心,可任命他做广南安抚使。

曹利用、张煦为广南东、西路安抚使,领兵镇压叛军。

当时,因为柳州知州王昱逃跑,起义军很快就占据了柳州城,并分兵攻打象州。围攻了四十日,没有打下来,象州农民还向起义军赠送食物,热烈支援。

武仙县李练铺相遇。

陈进领兵拒敌,最后败退到城下,卢成均一看大势已去,直接叛变降了官军,六十多个起义军领袖被捕。

持续近四个月,影响甚广的陈进起义,基本上被平定。

通过以上几件事,我们也可以大致勾勒出曹利用的人物轮廓。

他慷慨豪爽,能言善辩,不是那种文绉绉的类型;入辽营,平岭南,都可以在他身上看到一个“勇”字,且不是蛮干型的“勇”,而是晓方略、有智慧的“勇”。

从真宗的评价也可以看出,他是那种有担当,干实事的人。

岭南平叛后,曹利用因功升任引进使。

此后,他一路受重用,一路升迁,在大宋朝的诏令中频频出现曹利用的名字。至真宗朝末期的天禧年间,已官至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入大宋核心领导层。

曹利用这种人,很明显不是那种谨小慎微,会夹着尾巴做人,或者说懂得明哲保身的人。身居高位久了,就难免有点恃功而骄横。

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宰执大臣丁谓和李迪在皇帝面前争论,李迪指责丁谓是奸臣,还说曹利用与丁谓是同党。

曹利用压根不分辩什么同党不同党,奸臣不奸臣,直接对李迪人身攻击:

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以入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宋史·曹利用传》

凭借一纸文章受到君主的赏识,我比不上李迪;敢舍弃生命进入凶险不测的敌军之中,李迪比不上我。

话语间,那是满满的不屑。

宋真宗病逝,宋仁宗即位之初的乾兴元年,王曾由副宰相做会灵观使,曹利用由枢密使兼领景灵宫使,当时宫使与观使重复,宋仁宗就下诏,确定曹利用的地位在王曾之上。

不久后,王曾升任昭文馆大学士、玉清昭应宫使,将举行谢恩仪典时,曹利用仍然想让自己排在王曾之上。

仁宗和太后在承明殿等了半天,搞清楚情况后,就吩咐按照爵位高低依次序进见,曹利用愤愤不平。

为了宽慰曹利用,仁宗虽然定下了王曾在曹利用之上的次序,这次还是让他们一同进见。

我最初看这段,只觉得曹利用也忒过争虚名了,后来再细看,便明白了他的心理。

他知道按照惯例,自己应该排在王曾之后,却一定要和人家争个先后,无非还是觉得,自己功劳大呀,王曾比不上自己呀。

跟他当初怼李迪一个意思,你不过是仗着啥啥啥才坐到了这个位置,我可是怎么着怎么着的,咱俩能一样嘛,哼!

当然,恃功自傲不是什么好现象,但还构不成罪责。曹利用的厄运,还是因为见罪于刘太后。

宋仁宗天圣、明道年间,朝政一直是由刘太后把持。

太后想给自己的亲信降恩,曹利用却三番五次加以阻挠,因此得罪了一票人,刘太后也对他颇为忌惮和不满。

曹利用又是个不怎么懂得收敛的人。在帘前向太后奏事时,经常“手敲带鞓”,大约就是用手去弹击垂帘的带子。

左右的人赶紧指给太后看:“曹利用在先帝面前的时候,怎敢如此?”

另外,刘太后执政期间做得并不差,但她有一个毛病,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叫作“程序不清”、“财务不清”。

比方说她经常批个条就要升某人的官,或者打个条就要批出去一笔钱。

这些条子被递到政事堂,或者枢密院,王曾是一概不理,扔掉作废。

曹利用吧,大多时候也是二话不说,驳回没商量。但如果过几天你再送去,这么反复几次,他有时候就会批那么一下子。

于是,就又有内侍在太后面前进谗言:您知道为什么有的条子能过吗?是因为他们去求了曹大人的妈妈。

诸多事件,都让刘太后对曹利用的不满和憎恶不断升级,心里早就想搬走这块绊脚石了。

而恰巧,机会来了。

曹利用的侄子曹汭,有回喝醉酒之后发酒疯,叫别人喊他万岁,这就被人抓住了把柄,指控他蓄意谋反。

之前被曹利用狠狠得罪过的内侍罗崇勋,积极搜罗证据,审讯盘问,最后说曹汭的言行都是受曹利用指使。

好家伙,这顶大帽子扣的,之前和曹利用颇为不对付的王曾,都看不下去了,出来为其辩解。

刘太后问他:“你之前不是老说曹利用专横跋扈嘛,怎么现在还来为他开脱?”

王曾答道:“曹利用向来恃恩而骄,所以我经常以理驳斥回击他。但是现在加给他这么大的罪名,我就不理解了。”

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

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

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常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宋史·王曾传》

枢密使职务,贬到邓州。

不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没多久,他又被指控曾私自借贷景灵宫的钱,于是再贬房州。

他的儿子们也各降两级,皇上赏赐的宅第被没收,家产也被没收,还罢免了他的十多个亲属。

赴房州的路上,负责护送的内侍杨怀敏,走到襄阳驿站却不肯再走,还用凌辱的语言攻击曹利用。

曹利用素来刚烈,不堪受辱,上吊自杀了。杨怀敏就对上谎称其暴病而亡,草草了事。

曹利用这件事中,两个起关键作用的人物,罗崇勋和杨怀敏,都是太后的亲信,很难说没有受到太后的暗中授意。

说到底,真正要扳倒曹利用的人,是刘太后。

《宋史》评价曹利用:

利用性悍梗少通,力裁侥幸,而其亲旧或有因缘以进者,故及于祸。然在朝廷忠荩有守,始终不为屈,死非其罪,天下冤之。——《宋史·曹利用传》

曹利用生性勇悍,但为人处世缺乏圆通。他致力于裁制侥幸小人,但亲朋旧友中却有人因他的关系而当官升职,他最终受牵累而遭受祸患。

但他在朝廷中尽忠职守,从不因逢迎上意而妥协屈服。他的死,并非因为他犯了必死的罪过,天下人都为他感到冤屈。

个人觉得,这样的评价还是挺客观的。

曹利用并非是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但他的死,说到底是做了刘太后掌权路上的垫脚石。是作为政治牺牲品而死的。

“死非其罪,天下冤之”。

标签: 古代北宋

更多文章

  • 一生风流的乾隆帝为何还那么长寿?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清朝

    一生风流的乾隆帝为何还那么长寿?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乾隆,先后立皇后(3位)、皇贵妃(5位)、贵妃(5位)、妃(6位)、嫔(6位)、贵人(12位)、常在(4位),生了17位贝勒,10位格格。后宫还有佳丽三千,可以说天天有不同姿色、款式的美女在他面前晃悠!但是他也没有“累”

  • 杜如晦的儿子已是驸马,为何要造反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唐朝

    杜如晦的儿子已是驸马,为何要造反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杜如晦是李世民的辅臣,很忠于李世民。但他的儿子杜荷却不像杜如晦这样,他居然建议太子李承乾谋反,最后事败被杀。然而李世民对杜荷不薄,把城阳公主嫁于他,还封他为襄阳郡公。那么杜荷为什么会谋反呢?其原因有三点。1、李世民之

  • 高惠通是什么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高惠通,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中国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是比较低下的,她们甚至成为了男子的附属物,她们一生都在为了男人而生活,没有自己空间。不过,在这种环境之下,依旧有一些女性凭借自己的能力脱颖而出,成为万人瞩目的对象,比如高惠通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 刘邦称帝之后为了不让父亲下跪,想出了什么样的办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汉朝

    汉高祖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我们都知道,被尊称“太上皇”的人都是要做过皇帝才可以,但是却有一位“太上皇”十分特殊,他是从一介平民直接晋级为太上皇,他就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说起刘太公,当然就要说到他的儿子刘邦了。刘太

  • 刘禅认诸葛亮为相父 诸葛亮到底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刘禅

    对诸葛亮和刘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在刘备托孤时说了什么话,使得刘禅认诸葛亮为相父?蜀国摇摇欲坠时,刘备嘱托后事,并对诸葛亮说了一句话一开始诸葛亮并不想出山帮助刘备,一直隐居在襄阳隆中,每天生活很悠哉,不是读书就是种地,后来刘备听说有这么一个神人便想要

  • 在三国众多猛将中,有哪些人有特殊的称谓?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吕布,汉朝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三国猛将众多,在这些猛将中,有三位猛将因为个人的勇武,创造了三个独特的称谓,并由自己独享,成为专属,别人无此资格。这三个独特的称谓,也是三国正史中三个唯一的“标识”,他们是由哪三位猛将创造的呢?分别是什么?第一位,吕布。吕布的独特称谓是“飞将”,

  • 杨秀清为什么斗不过只会享乐的洪秀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清朝

    杨秀清为什么斗不过只会享乐的洪秀全?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一、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高昂的战争赔款,便加紧搜刮民脂民膏,贪官污吏横行,土豪劣绅霸道,百姓苦不堪言。当时的两广本就地贫民穷,再加上天灾不断,民众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甚至时时刻刻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民众反

  • 连皇帝都要忌惮霍光的话 霍光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霍光

    还不了解:霍光和汉朝皇帝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霍光是何许人也?为什么皇帝听到他都十分忌惮,他做了什么呢?霍光是汉朝的一位臣子,然而,他却不仅仅活跃在汉朝,此后的千年之间,所有皇帝听到霍光的名字,都胆战心惊,十分忌惮。可是,他在如今却不被很多人了解,他们也不

  • 李自成手下的数十万大顺军去哪儿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明朝

    李自成手下的数十万大顺军去哪儿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说实话关于李自成之生死,学界还是争议还是有点的,但普遍认为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率领小股人马侦查地形事态的时候被当地的地主武装杀死,个人是赞同这个看法的。毕竟我实在难以想象如果李自成还活着会放弃部队的指挥权去当“奉天玉和

  • 牛金星和宋献策作为李自成的谋士 他们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自成,谋士

    对李自成和谋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自成失败后,李自成的首席谋士牛金星和宋献策,分别去哪里了?牛金星和宋献策,乃李自成麾下首席谋士。然而二人结局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皆与他们生前所作所为有关。别看后来李自成的义军声势浩大,实际上他起兵十五年,前八年混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