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皇帝如何驾驭奸臣?唐玄宗与杨国忠是典例

皇帝如何驾驭奸臣?唐玄宗与杨国忠是典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140 更新时间:2024/1/21 12:03:30

传统史书在提起唐代权臣杨国忠时,总认为他之所以能够权倾一时,主要是因为唐玄宗受惑于杨贵妃,爱屋及乌才提拔了杨国忠。

这种说法不能说完全没道理,毕竟杨国忠初次进入唐玄宗的视野,肯定有杨贵妃的原因。

但杨国忠能够一再受到重用,直到唐玄宗决定弃守长安之后,也依然信任他,可见杨国忠能够屹立不倒,绝不仅仅是依靠女人上位这么简单。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从杨贵妃来分析,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如果用脸谱化的思维来看,她和历史上那些祸国殃民的绝色妖姬没什么区别。

可事实上,历史学者对于杨贵妃的评价却普遍性地偏向正面:这是一个没什么权利欲的女人。

安史之乱主要是唐玄宗错信安禄山,同时又不断猜疑西北军大将,才使得局面糜烂至此。

根据相关史料来看,杨贵妃姐妹也不像她们的前辈武皇后(高宗朝)、韦皇后(中宗朝)那样权欲旺盛,她们最大的黑点只是崇尚奢侈享受。

从人的本性而言,饱暖之后自然会思淫欲,杨贵妃在获得了奢侈享受之后,自然也会想办法干涉朝政。

可杨贵妃最终并没有这样做,不是因为她与前辈武皇后、韦皇后有什么根本性区别,而是因为唐玄宗并没有给杨贵妃机会。

在整个唐玄宗时代,他始终拒绝后宫干政。在唐玄宗高高在上的四五十年时间里,我们就没听说过哪个女人有机会介入军国大事,这应该是唐玄宗的底线。

后来马嵬兵变的时候,面对群情汹涌的现状,唐玄宗只是经过了简单的思考,立刻就决定要处死杨贵妃。

美人与江山哪个更重要?正常人都能分得清楚,唐玄宗会分不清楚吗?

既然杨贵妃本人连干政的机会都没有,又怎么可能依靠自身影响力,帮助杨国忠身居高位呢?

综上所述,对于杨国忠而言,他与杨贵妃的关系顶多算是一块敲门砖。

杨国忠之所以能够权倾朝野,主要是因为他有一流的鹰犬能力:他能在最大限度内贯彻主子唐玄宗的意图,还不怕背负滔天骂名。

很多习惯于用脸谱思维思考历史的人,在说起皇帝和奸臣的时候,那论调是千年不变的。

总而言之,都是因为皇帝的年龄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糊涂,更越来越贪图享受,所以他们一再受到奸臣的摆布。

事实上,哪有什么奸臣摆布皇帝的道理,那不过是皇帝躲在幕后操控,奸臣则作为提线木偶,站在台前干脏活。

如果有人敢在皇权时代瞎说大实话:皇帝心里明白着呢,他就是要借奸臣的手除掉利益集团。

那么结局很简单,这种瞎说大实话的人肯定是不想在江湖上混了。

用摆在台面上的大道理说:皇帝年纪大了,自然会变得越来越糊涂,这是正常的生理变化,你凭什么臆想是他在背后操纵奸臣呢?这叫诛心!

可问题是:如果皇帝在其他方面都不糊涂,唯独在任用奸臣方面糊涂,那么他到底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呢?

再说奸臣,他既然连皇帝都能操纵,那么他接下来就应该想办法攫取权力,和朝堂上各位大臣打好关系,找机会直接篡位就是了。

可每一次奸臣们似乎都像初入官场的头铁萌新一样,谁是硬骨头,谁是利益集团的操盘手,奸臣们肯定会主动找到他们,开始激烈的碰撞。

这符合官场逻辑吗?这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官僚所能干出来的事吗?

具体到杨国忠身上,如果没有唐玄宗授意,他吃饱了撑的要去惹安禄山?

尽管安禄山位高权重,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外臣,既不妨碍杨国忠弄权,也没打算和杨国忠打擂台。

而杨国忠呢?根据史料记载,安禄山的每次冲突几乎都是他主动挑起来的,这种智商是怎么混到高位的?

除了杨国忠之外,之前的李林甫也是这个德性,难道唐玄宗在任用李林甫的时候,就已经老年痴呆了?

同样说不通。

唐玄宗之所以敢玩这套遥控奸臣的把戏,就是因为在那个时代,皇权依然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这也给了唐玄宗一种错觉:自己依然可以用高超的权术驾驭群臣。

可万万没想到:安禄山被他接连吓唬了几次之后,已经有点像“惊弓之鸟”了;再加上安禄山身边有不少想成为“从龙之臣”的所谓聪明人,整天贬低唐玄宗,极力夸大安禄山的优势。

在这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安禄山突然石乐志,决定起兵反唐。

这一下,可算是把天给捅了一个大窟窿,高高在上的唐玄宗当时就有跌落云端的可能。

安禄山起兵的理由很简单:都怪杨国忠这货蒙蔽圣聪,我的目标只是收拾杨国忠,并不想造反!

安禄山挑了头,自然会有人跟着发表议论:安禄山虽然是反贼,但他这话说得还是挺有道理。安禄山之所以造反,不也是被他杨某人逼反的吗?

事实真相是什么呢?唐玄宗心知肚明:这是借着杨国忠和自己博弈。

如果唐玄宗能够力排众议,顶着压力保下杨国忠,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安史之乱,那么唐玄宗的颜面就保住了,他还是那个英明神武的伟大领袖。

如果唐玄宗不能保住杨国忠,但他依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安史之乱,那么唐玄宗还有很多办法挽回局面,毕竟只是死了一只鹰犬。

如果唐玄宗不但保不住杨国忠,甚至连安史之乱也无法迅速平定,那么就会像历史上那样,因恐惧西北军区而选择转进到一个他们无法控制的区域,以图将来收拾旧河山。

我一直在强调,唐玄宗这种权术制衡的玩法很难掌控火候。

如果玩得好,那自然是皇帝以天下为棋盘,臣民莫不俯首帖耳,成为皇帝手中的棋子。

可如果玩得不好,那结果就很糟糕了,皇帝要么交出鹰犬平息祸端,要么自己退位了解恩怨。

我也曾说过,唐玄宗之后的大唐皇帝,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傀儡皇帝,但他们看起来不是老年痴呆就是低能弱智。

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当他们继位之后,发现自己如果再使用纯正阳刚,类似于九阳神功之类的正派武学,显然是无法从容集权的。

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另辟蹊径,学唐玄宗这种剑走偏锋,练起了类似于天魔解体大法一样的阴柔邪招。

从表面上看,他们永远都是一副傀儡的样子,但无论哪个节度使敢造次,通常会很快丢掉脑袋。

说起来,这都是奸臣和宦官倒行逆施,甚至发生过奸臣或宦官废立皇帝的行为。

实际上,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主要是因为:大唐之后的皇帝想要重新集权已经力不从心,渐渐地,他们连压制鹰犬的力量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标签: 古代唐朝

更多文章

  • 揭秘:如何评价唐玄宗和安禄山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玄宗,唐朝

    在唐玄宗的晚年,他时刻都被一个问题所困扰,那就是:该如何对待太子?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我在昨天的文章中分析过,不能让太子太弱,否则自己归天后,太子可能继不了位;不能让太子太强,否则自己可能还没归天,就被太子逼得提前退休。出于这种原因,唐玄宗一方面安排太子在

  • 明熹宗朱由校和魏忠贤之间有什么故事 明熹宗为何对魏忠贤如此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魏忠贤,明朝,朱由校

    话说,魏忠贤一开始并不像是大太监刘据和王振一样,他们能够成为权倾朝野的大太监,无一不是有着高学识和野心,同时还有很深的心机,而魏忠贤恰恰相反。魏忠贤之所以做太监是走投无路之后,而进宫做太监也是最底层的,这一做就是十几年的时间。魏忠贤出身贫寒,连学都没有上过,换句话来说,大字不识一个,论心机,更是一个

  • 朱由校重用宦官魏忠贤 那么朱由校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魏忠贤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由校和魏忠贤,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提起明熹宗朱由校,可能很多人都只有模糊的印象,但是说到那个木匠皇帝,说到大宦官魏忠贤的靠山,说到封乳母客氏为夫人的那个无儿无女却传位于弟弟的皇帝,人们立时便会说出有关他的许多八卦来。没错,他就是崇祯皇帝的哥哥,那个年号天启,因为种种

  • 魏忠贤作为一代权臣 明熹宗临死为何告诫崇祯别杀魏忠贤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明熹宗,魏忠贤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熹宗和魏忠贤,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提到魏忠贤,人们就会想到,这是一个残暴、冷库、自私,无恶不作的奸佞。他之所以能够得宠,权倾朝野,甚至有人叫他九千九百岁。这是因为明熹宗朱由校,如果没有朱由校,也就没有历史上的权臣魏忠贤。朱由校临终嘱托朱由检是: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

  • 冯小怜在军中做了哪几件事?为何会导致北齐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冯小怜,北齐

    冯小怜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南北时期,北齐后主高纬有一位贵妃名叫冯小怜。据史书记载,冯小怜因为在军中做了几件事,导致一个国家的灭亡。第一件事:当敌军北周的军队猛攻晋州时,正在打猎的高纬本想调动军队增援。但是这个时候,冯小怜却玩兴正浓,于是和高纬撒娇说“在杀

  • 高纬统治时期的北齐是怎样的?北齐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高纬,北齐

    高纬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少年时长相较好,为父亲宠爱,拜为王世子。武成帝即位,(562年),立为皇太子。(565年),武成帝禅坐落他。(568年)亲政。(576年),禅坐落长子高恒。高纬好文学,但言语涩讷,无志度,不喜见朝士。信巫觋,祈求不加控制。宠任陆令

  • 北宋在对梁山围剿时,关胜如何遭到魏定国的迎头痛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关胜,魏定国

    朝廷对于梁山的围剿,一共出现过五次,其中有四次为读者所熟悉,统兵主帅分别为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童贯和高俅。这四次战斗的战场都在梁山脚下,梁山处于防御状态。另外一次的战斗经过非常特殊,战场并不在梁山脚下,而是在凌州城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朝廷刚刚做出调派地方将领征讨梁山的决定,梁山便主动向该地发动进

  • 项羽论武力值根本不输关羽,但为何只有关羽成为了武圣?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项羽,关羽

    项王举鼎,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是中国史书上最为著名的武将之一,若论武力值,他根本不输关羽,但是关羽成了中国的武圣。后来唐朝建“武庙”,关羽名列十哲六十四贤(《新唐书》七十二贤)之一。明清时候,关羽直接登顶当了“武圣人”。张良、诸葛亮、管仲这类世上公认的“文臣”尚能进武庙七十二贤,为什么项羽却在武庙无

  • 周文王姬昌的嫡长子:伯邑考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伯邑考,周朝

    他是周文王姬昌的嫡长子,最后竟被烹杀,此人究竟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伯邑考,生卒年不详,他是商朝历史人物,同时也是周文王姬昌的嫡长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哥哥。伯邑考出生时,周文王只有十三岁,而弟弟周武王是在父亲十五岁时出生的,兄弟俩差了两岁。因伯邑考的母亲是夏禹后代有莘

  • 吴起打造的最强军队,魏武卒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魏武卒,战国

    很多人讨论武将时,自然而然陷入了关公战秦琼的误区。其实,中国历代战将,都有他们各自的特色,都在各自舞台发出耀眼的光芒,实在难分伯仲。比如韩信善用奇谋,被尊为兵仙;又比如孙武,则是当之无愧的战术大师,战争细节把握滴水不漏。如果说到吴起,那就是一台无情的战争机器。为了功名富贵,他杀妻求将,母丧而不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