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楚汉争霸项羽为什么会落到自杀地步 主要分别内部和外部原因

楚汉争霸项羽为什么会落到自杀地步 主要分别内部和外部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722 更新时间:2023/12/24 11:21:1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项羽和刘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项羽绝对称得上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将之一,自24岁起兵开始,历经了70多场战斗可谓是百战百胜,但最终还是落了个自刎而死的下场。

而他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从内部原因上来看,项羽身为天之骄子,及冠不久就成就了霸业,难免刚强直爽,胸无城府。征战无数的他过于暴戾,在进入秦王宫之后大肆屠烧,不得民心。最重要的是,相比于刘邦来说他缺少政治敏感度,最后陷入了了四面楚歌的困局,其实他大可东渡乌江从头再来,可是他却只因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就自刎而死。

从外部原因上来看,地理条件对于战争的成败也有很大的影响,被封为汉王的刘邦占据巴蜀之地,这些地方自然条件好,经济发达,战略地位也很重要。项

羽在占据秦国都城之后,把这三座城池分封给了他人,自己却以贫穷的彭城为都,这个地方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势平坦,易攻难守。

一、项羽失败的内部原因:其刚愎自用的性格和过低的政治觉悟注定难成大业

(1)政治选择的错误:

项羽在推翻秦王朝的暴政之后,并没有像秦朝那样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王朝,而是延续了战国时期的分封制。

他把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好的地域划分给了自己的亲信,把之前的六国贵族后裔发配到了偏远的地方。显然这最终导致了旧贵族与项羽集团之间的矛盾。

对于刘邦的分封更是错上加错,项羽认为巴蜀地区地势险峻,无法对他的统治造成威胁,所以就把这个地方分封给了刘邦。他的这个做法大大忽视了这个地方的军事价值,此地乃是一块绝佳的易守难攻之地,并且还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刘邦之后的军事活动来说这块宝地,是一块绝佳的军事后方基地。

更难想象的是,他竟然把关中地区一分为三,分别安排给三个人统治,当时秦朝刚刚被灭,很多百姓心中的不满还没有被安抚下来,因此这三个人在当地十分不得民心,刘邦瞅准了这一机会,趁机攻占关中地区,并且一步步做大起来。

总之,项羽对于土地的不当处置,使这个本来统一的国家渐渐走向了分裂,这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注定了项羽之后失败的结局。

(2)过于迷信武力:

在《项羽本纪》中曾记载,项氏世世代代都是楚国的将领,从这方面我们可看出,他出生于武将世家,家世显赫又得到了季父的培养,显然是一个人中龙凤。但是,虽有万夫不当之勇的他,并没有为自己制定出明确的战略目标。

从他用武力推翻秦朝的统治之后,“分土为王”就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他的这种做法,除了使刚刚统一的天下又一次陷入混乱,还导致他不得不利用武力到处去镇压,在讨伐齐国田荣时,刘邦趁此机会占领了楚都彭城,之后项羽率领3万精兵回救,但是后方却被汉军将领突袭。

与此同时,韩信正在消灭北方六国,拉拢项羽阵营的大将,慢慢的,汉军形成了对楚的战略包围。没有固定后方补给的项羽粮草殆尽,被破签订了《鸿沟合约》。

合约签订后,他再也没有想过另一步动作,只得率领军队东归,而刘邦却接受了张良等人的建议,撕毁了合约,出兵讨伐楚国,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3)不得民心:

在《高祖本纪》中记载,项羽在到达秦王宫之后,就开始组织士兵大肆烧杀抢夺,屠戮百姓无数。而刘邦此时却与秦朝的父老《约法三章》。显然百姓们的内心更倾向于刘邦,争相把自己家的牛羊酒食献给军队,但是刘邦却拒绝不享受,于是,当时的秦朝百姓“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除此之外,他还除掉了义帝,虽然他已经起兵造反,但他还算是臣子,这样一来,他相当于犯了“弑君之罪”,那么任何人都有了起兵攻打他的理由。

总之,项羽失败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得民心,在与汉军的“垓下之战”时,汉军之所以可以找到他,就是因为有一老农为刘邦指路。

(4)用人不明:

项羽所亲信的近臣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过去楚国的宗亲故旧;另一类为楚国之外的人项羽有着浓厚的宗亲意识,比如说他手下的项伯、项佗,项庄等人都是他过去的亲信。

其实,一开始他身边是有很多人才的,比如说韩信、陈平龙且范增等,但渐渐的这些人都离他而去了,最后只剩下过去的宗亲贵族。

这些人之所以离他而去,是因为项羽本身性格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分不清楚忠臣和奸臣不善于纳谏,渐渐的很多人都和他产生了隔阂,最终离他而去。

英布本来是项羽的爱将,多次以少胜多战功显赫,被封为九江王。但到了后期,项羽多次向他调兵,他却称病不出。因此项羽埋怨他,于是便派使者去召见他,在这种情况下鲸布更加害怕,不敢前去

。正好刘邦派使者来劝降,于是他便“反楚归汉”了。

除了这些人之外,他的宗族也是如此。

虽然项羽十分信任项氏家族,但有些人甚至成为了内奸,项伯在楚汉相争时曾多次帮助刘邦,本来函谷关时项羽完全可以战胜刘邦,但是项伯为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情,泄露了军机,还和刘邦成为了儿女亲家,最终导致鸿门宴时刘邦顺利逃走。

二、项羽失败的客观原因

(1)战略地理原因:

纵观历史上的君主,没有一位不是认真挑选都城所在地,都城对一个国家来说十分重要,有了稳固富庶的根据地才能在战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项羽选择的根据地是彭城,在现在山东商丘地区,这个地方春秋时期属于宋国,土地贫瘠物产匮乏,完完全全的穷乡僻壤之地,经济相当落后。

项羽把其他广袤的领土分给了九江王等人,而自己却占据着贫穷的楚国九郡,因此他的立国基础相当薄弱,无论是兵力还是经济都无法与刘邦的汉军相抗衡,尽管江东八千子弟骁勇善战,但也难敌装备完善的10万虎狼之师。

另外关中平原被群山环绕,形成了易守难攻之势。相反项羽所居之地,地势平广,虽然有利于步兵和车队前进,但是也造成了防御困难。

韩信在之后受到刘邦的命令,率兵南下进入楚国境地之后,势如破竹,一直打到广陵,都没有受到有力的抵抗,这场军事活动把项羽在淮北后方的巢穴摧毁殆尽,让他陷入了无法补给粮草的境地。

(2)经济地理原因:

经济发展对于军事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楚汉战争之中,项羽没有能够占据有利的地理条件,也导致了后期军事活动无法顺利运行。

当时,敖仓是秦末关东最大的粮仓,一开始,刘邦正是守住了此地,才顶住了项羽的主力进攻,使楚汉战争转入到相持阶段。

在项羽攻破此地之后,汉军屡战屡败,但是项羽在胜利之后却没有意识到这个地方的重要性,刘邦趁此机会,又一次攻占敖仓,把主力军队都调集在此严加防守。

总结:

项羽这一生虽然短暂,但也十分辉煌,在很多原因的融合之下,他没能坐上至尊宝座,但他到底还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成功在于年少成名,气势辉煌,但他失败也在于此!

标签: 项羽刘邦

更多文章

  • 韩信当初掌握最精锐的部队 韩信为何和其他两人三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韩信,项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信和项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垓下之战前夕,韩信掌握着当时天下最精锐的部队,此时曾经有两谋士分别劝他背叛刘邦,三分天下,但是他都拒绝了。这真的是因为韩信不愿出卖刘邦的爱,怕背上良心的债吗?韩信背水一战击败齐王广与龙且的联兵并且斩杀龙且,霸王项羽痛失爱将之后派盱

  • 朱元璋分封朱允炆又削藩 朱元璋这次做法有错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朱允炆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朱允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应该就属于明朝了。天子守国门的良好名声在外,历朝历代都没有几个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同时明朝的开辟,也同样有着不平凡的一面。那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从一个乞丐,最终成为了开国皇帝。

  • 秦灭六国时,大败秦军的项燕与李牧,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项燕,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项燕与李牧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大秦赋》最新的剧集中,秦灭六国之战终于开始了。对于《大秦赋》来说,中间有很大部分剧集,是围绕着嫪毐、赵姬太后、吕不韦展开的。而这,自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当然,在剧集进入到后半部分的时候,秦王嬴政不仅平定了嫪毐之乱,更顺利废除

  • 攻打金国时,成吉思汗为何不带妃子?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吉思汗,蒙古

    你们知攻打金国时,成吉思汗为何不带妃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成吉思汗每次出征,都喜欢带上他如花似玉的妃子,要么是美貌与智慧并存的也遂,要么是清纯机智的忽阑。可也有例外,在攻打金国时,成吉思汗就一个妃子也不带。当时的成吉思汗已经49岁,正是需要一个妃子照顾他生活起居的年龄,可为何不带一个妃

  • 朱棣登基后,建文帝的忠臣们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明朝

    经过三年多的作战,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攻下南京,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虽然建文帝下落不明,但朝中还是有许多支持者的,他们忠于建文帝,甚至不惜献出生命。那么朱棣是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支持建文帝的忠臣们的?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虽说靖难之役是朱明皇室内部的争斗,但在深

  • 李世民为什么不敢杀功臣 李世民是不想还是不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世民,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世民杀功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一、卷首翻开历史便会发现,对于那些帝王,尤其是开国帝王来言,几乎都存在着“走兔死,猎狗烹,飞鸟尽,弓箭藏”的记载。也就是说,他们一旦登基,坐稳了帝王宝座后,便会以各种方式和理由,对曾经的功臣们举起手中的屠刀。不同点仅在于,

  • 建文帝向来心慈手软,他为何亲手刺死徐达之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建文帝,明朝

    建文帝朱允炆自幼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和他的父亲朱标一样,性格温文尔雅,为人宽和,甚至到了过于仁慈的地步。比如说“靖难之役”过程中,朝廷的军队其实完全可以杀掉朱棣,但建文帝却下诏“勿使朕有杀叔之名”,结果让前线将士束手束脚。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还比如说,李景隆率领六十万军队多

  • 尚可喜的父亲被后金杀死,他怎么还投降清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尚可喜,清朝

    平南王尚可喜是清初三藩之一,不过他投降清朝的情况,与吴三桂不同。吴三桂家遭到农民军的拷掠,爱妾还被刘宗敏霸占,所以他才“冲冠一怒为红颜”。而尚可喜与后金有不共戴天之仇,他的父亲就是被后金军队杀死的,那么他为何还要降清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事情还得从尚可喜的出身说起,尚可喜

  • 攻打西夏撤兵时,成吉思汗为何要让李安全进献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吉思汗,蒙古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成吉思汗攻打西夏失败,撤兵时,为何还能将西夏公主带走?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这就是成吉思汗的高明之处,他不是掳走,而是西夏皇帝李安全主动献给他。这个说法有点牵强,李安全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成吉思汗开口了,一定要他将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他。成吉思汗在第三次攻打西夏,围攻西夏

  • 乾隆皇帝这六次下江南,开销了多少国库的银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清朝

    乾隆六下江南败光了大清国?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很多人觉得乾隆皇帝的六次下江南,花光了雍正皇帝的积蓄,清朝也是从乾隆时期开始衰弱的,其实不然。乾隆帝在他40岁到75岁这一段时间里面,一共进行了六次下江南,虽然明面是去巡查,更多的是去游玩,那么乾隆皇帝这六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