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高祖刘邦当皇帝后为何要让亲爹给自己磕头

汉高祖刘邦当皇帝后为何要让亲爹给自己磕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941 更新时间:2023/12/13 6:51:53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刘邦的父亲刘老爹独享此项殊荣。虽如此,但这个太上皇的据说还是刘老爹给儿子磕头称臣后才换来的,刘邦当了皇帝后对自己的亲爹并不友好,甚至还为到底该谁给谁磕头纠结了好长一段时间。刘邦在他父亲眼里一直是最不成器的刘小三,直到他斩蛇起义,刘老爹才拿剃须刀刮了刮眼睛,开始正眼瞧着儿子的革命事业。幸运的是,七年之后,革命彻底成功,刘邦摇身一变,唤作汉高祖了(这当然是后人给他的谥号),就大方地赐给他老爹一顶“太上皇”的帽子,让他在养老宫吃喝玩乐,颐养天年。儿子当了皇帝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但是也产生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父子二人见了面,一个是老子,一个是皇帝,谁给谁叩头都不合适。最后,面子上觉得很下不来的刘邦发话了:我是皇帝我老大,不给老子磕头啦。老子见我要称臣,还是减少见面避免尴尬吧。结果,刘老爹成了太上皇,膝下却少了一个儿子。

人都吃五谷杂粮,不可能没有脾气禀性,即使再了不起的人物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完人。

比如说汉高祖刘邦吧,司马迁说他“宽仁爱人,意豁如也”(《史记·高祖本纪》),很大度的一个人,然而,他也有小心眼儿的一面小心眼儿的一面,非常微妙地表现在他对刘太公的态度上什么态度呢?他他爹《汉书·高帝纪》里有这样一段记述:

汉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追尊先媪曰昭灵夫人

网络配图

这段记述非常耐人寻味刘邦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正经八百地当了皇帝后,他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封妻荫子”但奇怪是,刘邦封了他的妻子吕后为皇后,封了他的儿子刘盈为皇太子,追封了他的母亲为昭灵夫人,就是没封他的老爹——刘太公不封他爹,刘邦秉承的什么原则呢?要说先封逝去的人,活着的老婆孩儿也封了;要说女士优先封吧,儿子也封了;要说先可晚辈封吧,儿封母也封了;要说先封长辈吧,妈封爹没封总之,从哪个角度讲,都叫人费解但更叫人费解的还在后头呢

到了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的正月,也就是刘邦做皇帝两年整三年头的时候,他又封了哥哥刘喜为代王,封弟弟刘交为楚王,封长子刘肥为齐王在这一次分封的名单里又不见刘太公的影子如果说第一次是疏忽的话,那么,这一次恐怕用疏忽的理由就不能解释通了这俨然一个谜那究竟什么原因惹得刘邦迟迟不封他的爹呢?究其因,其实,《汉书·高帝纪》里有一段精彩的记述,细心品味,谜底就在其中

上归栎阳,五日一朝太公太公家令说太公曰:“天亡二日,土亡二王,皇帝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后上朝,太公拥彗,应门却行上大惊,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奈何以我乱法!”于是,上心善家令言,赐黄金五百金夏五月丙午,诏曰:“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有传归于子,子有尊归于父,此人道之极也前日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率士卒,犯危难,平***,立诸侯,偃兵息民,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

这段记述,特别是这段记述里刘太公家令、刘太公、刘邦三个人说的话,非常有意思,而且越琢磨越有意思他们的话为我们解开谜底提供了很多信息

1、刘太公家令对刘太公说的话,显然是话里有话表面上看,家令是劝刘太公顾全大局,父子感情要服从于君臣大义,其实,他哪有那么高的政治远见?他是旁观者清,他在以委婉的口吻提示刘太公:老爷子呀,你老婆、儿媳妇、孙子,你们刘家该封的都封了,就差你了你咋看不明白事儿呢?你的儿子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动不动你就训斥一把的无赖了你迟迟得不到封号,就是因为你老放不下老子的派头,你儿子看不惯,和你较劲哪

2、刘太公对刘邦说的话,似乎是言不由衷维护皇帝的尊严和尽一个儿子的孝道有冲突吗?按理说不会百德孝为先,难道给父亲请请安,就是“乱法”了?刘太公说这话的时候,肯定有想法,但一想想家令的提醒,再看看自己目前的“待遇”,尽管有想法,态也得表,而且还要表的真诚果不其然——真叫太公家令猜对了,刘太公此话一出口,特别是“应门却行”的谦卑之举,正中刘邦的下怀,他立即赏赐了太公家令,而且接着就封了刘太公为太上皇从这儿不难看出,刘邦的“五日一朝太公”,只不过是礼节性的虚应故事,其实,他的心里说不上怎么烦呢

网络配图

3、刘邦在诏书里说的话,无疑是冠冕堂皇听话听音,他的话无非表达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自己之所以能得到,父亲刘太公的教诲功不可没,应该给他封号;另一层意思是说,迟迟没给父亲封号,是因为还没太平,没来得及封这真是欲盖弥彰、越描越黑既然父亲有那么大的功,该封,为什么一开始不封,非得等老爹“表态”了后才封?既然没太平,没倒出工夫封,那老婆、孩子、老妈怎么就有工夫封了?很显然,刘太公迟迟没得到封号的原因,他说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真正站得住脚的原因就一个:他对刘太公有成见,他老爹这一点,还有一个佐证,那就是在楚汉战争相持阶段发生的“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的那一场遭遇可以设想,自己的老爹都快叫人杀了,居然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这固然折射出刘邦干大事“无毒不丈夫”的本性,但从中也显现了刘邦对刘太公的态度:压根就没瞧得起爹。

那么,刘邦为什么他爹呢?

年轻时候的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史记·高祖本纪》),整天游手好闲,不顾正业,刘太公对他肯定又气又恨这也是为人父母的普遍心理:对子女恨铁不成钢所以,刘太公教训刘邦的的态度难免就粗暴了一些,以至于给刘邦留下了终生难以磨灭的记忆,一方面对老爹有所畏惧,另一方面表面上还得敬着,这种压抑着的矛盾心理,久而久之形成了逆反心理:你我,我也你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呢?

未央宫建成的时候,刘邦在宫里举行庆祝仪式,可能是一高兴酒喝多了吧,刘邦对刘太公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前,您老人家总认为我是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我二哥刘仲如今,我的产业和刘仲比,谁的多?”这句话流露出的心理,很显然是自负里夹杂着一种不满,不满于他父亲刘太公从前对自己的态度酒后吐真言,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说这样的话,叫老父亲怎么下台?可见,在刘邦的心底对刘太公该憋着多大的怨气!仅此一点,足可以看出刘邦他爹的端倪

网络配图

当然,原因绝不止于此在《史记》和《汉书》里分别记载着相同的一个“事件”:

(高祖)姓刘氏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

“事件”要表达的无非是“君权天授”的那一套,而且,用现在的眼光看,不排除刘太公两口子为了儿子的前途搞的“炒作”但是,这世界上的很多事儿就是这么怪:假的东西,如果信的人多了,也可能就是真的了,而真的反倒变成假的了这就是“假亦真时真亦假”所以,当所有的人都说刘邦是龙的儿子时,刘邦刘太公也就成为必然,尽管他唯一的爹就是刘太公.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项羽败给刘邦致死都没明白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项羽

    红潮导语:正是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的超群,成就了刘邦的“无能”。说刘邦 “无能”,倒不如说刘邦聪明,他的聪明之处正在于面对优秀的人才,以“无能为能”的君臣之道。楚汉相争,强大的项羽最后之所以败给刘邦,最重要的原因可以这样总结:刘邦太“无能”,项羽太“能干”!其实,刘邦并不是生来就“无能”,他的无能是

  • 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宠爱的妃子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后宫之中有多少妃子,现在已无从考究,但是被后世之人所熟知的有戚夫人和薄姬,她们一个是因为刘邦的宠爱而出名,一个是因为自己的儿子而出名。戚夫人,是刘邦被封汉王的时候,在定陶征战的时候得到的,楚汉时期著名的歌舞名家。刘邦在得到戚夫人之后,对他异常的宠爱,出去打仗的时候,都会将她带在身边,而将自

  • 汉高祖刘邦在彭城之战中为什么遭遇惨败?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高祖刘邦

    楚汉争霸这段时期,著名的战役很多,比如巨鹿之战、彭城之战、背水一战和垓下之战。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羽乌江自刎。巨鹿之战和背水一战,二者都是以少胜多,都是一战成名,巨鹿之战项羽成名,背水一战韩信成名。其实,彭城之战也是以少胜多,并且对战双方悬殊比巨鹿之战更大,项羽与秦军的巨鹿之战是项羽三万

  • 功臣卢绾背叛刘邦是因为刘邦重情念旧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功臣卢绾

    刘邦重用卢绾给自己带来的是一场叛乱。但是,比较项羽与刘邦的重情念旧,我认为有一点重要的不同:项羽是在战争的关键时刻搞重情念旧,重用曹咎、司马欣,结果丢失了费尽千辛万苦才打下来的成皋;刘邦是在统一全国之后才搞重情念旧,结果闹出了一场叛乱。重情念旧无良将刘邦和项羽一样,也搞重情念旧。但是,刘邦的重情念旧

  • 流氓还是游侠?刘邦真实的身份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邦

    一提起刘邦,很多人的脑海都会想起流氓、地痞等不堪的形象,其实这是大大的误会。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会,大概是史书上记载刘邦既不种田,也不做生意,说他到处浪荡,还有到处喝酒,乱交朋友。这样的人放在今天,按照今天的标准,确实是不务正业的流氓。但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理解古代,事实上,刘邦在他那时候的时代,这

  • 汉高祖刘邦的如厕趣闻:把文官的帽子当厕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邦

    古人把上厕所称为“更衣”,很早以前的有钱人家,上厕所是要换衣服的。南朝的首富石崇家的厕所修得富丽堂皇,10多个身着艳丽服装的婢女准备好了甲煎粉、沉香汁、新衣服等,站在门口迎候。网络配图 当然,在更多的穷苦人家,是不具备 “更衣”的条件的皇家气象。然而汉高祖刘邦却将如厕进行的淋淋尽致。汉高祖刘邦位列“

  • 刘邦起义为什么要斩白蛇?赤帝子斩白帝子神话内涵又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邦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这句话出自《汉书·武帝纪》,大意是,要想成就异乎寻常的丰功伟业,必须要依靠与众不同的人。如何才算是“非常之人”呢?古代的标准有两条:一是要有与众不同的容貌,二是要有与众不同的事迹。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就是这样的人。先说他的容貌。《史记》记载: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

  • 揭秘开国皇帝刘邦和朱元璋为何用造假来抬高身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邦,朱元璋

    皇帝,又称天子。何为天子呢?顾名思义,上天的儿子。皇帝明明都是爹妈生的,怎么就成上天的儿子了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骗人的嘛。可问题是,皇帝为什么要骗人呢?这就涉及一个统治合法性的问题:大家都是人,凭什么你当皇帝呢?于是,为了把自己和别人区别开来,皇帝就把自己神秘化,装扮成上天的儿子,以此来证明自

  • 汉高祖刘邦是因生性多疑才杀害众多异姓功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邦

    秦朝末年,社会动荡,此时民间反秦势力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两支队伍,即刘邦立汉王继承项梁带领的农民起义军,以及项羽继项梁之后领头的楚兵,分别于河汉河北推翻秦朝统治,于是二者相争,即称之为楚汉战争。起初刘邦的势力大不如楚,无论是抗秦或是楚汉相争,项羽几乎百战百胜,而刘邦丝毫不懂得如何带兵打仗,唯有一点,助其

  • 揭秘:汉高祖刘邦为什么对萧何从不动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邦

    萧何这个人早年是刘邦的上司,刘邦在泗水亭做亭长的时候,萧何就是县里的秘书,而且因为精通法律,是县令的好帮手。那个时候大家都看不起无赖出身的刘邦,只有萧何对刘邦好些。网络配图秦始皇三十五年,亭长刘邦去首都咸阳服徭役一年。有所交际往来沛县属吏纷纷前来送行,按照惯例,大家都以铜钱三百封一红包赠送,刘邦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