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秀为什么能得到那么高的赞誉?他到底有多会做皇帝?

刘秀为什么能得到那么高的赞誉?他到底有多会做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84 更新时间:2023/12/13 12:53:41

刘秀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毛主席曾经称赞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明末王夫之也曾说,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

光武帝刘秀为何能得到这么高的赞誉?

刘秀出生在公元前6年,父亲刘钦去世那年,刘秀才九岁。他跟哥哥姐姐一起寄养在叔叔刘良家,本来作为宗室子弟,按例还能领到皇粮,这是汉代的规定,然而发生了一件事情,让这份拨款也停了。这事就是王莽篡位。

西汉灭亡了,天下改朝换代,汉代的宗室子弟一下成了遗老遗少,天下不姓刘,改姓王了,不能再给你们姓刘的发钱粮了,你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吧!这时候,刘秀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虽然身上有着皇室血统,当然也是前皇室了。他能干什么呢?又没有父亲,只能老老实实种地,规规矩矩放牛。

就这样,他就成了一名普通的庄稼汉。其实刘秀这个人与土地、庄稼很有缘分,据《东观汉记》记载,在他出生时,出现了一个奇异现象……

中国的皇帝都说自个儿出生得蹊跷,一个比一个蹊跷。比如刘邦,《汉书》说他母亲是和一条龙发生了关系,才怀上了他!真要这么说,刘秀身上也有点龙的基因。

他出生那年,出生地有一棵庄稼长出了九头穗,并且一个县都大丰收。刘秀名字里这个“秀”字,据说也因此而来。

“秀”指的是庄稼、植物吐穗开花,这个名字很农业,难怪刘秀爱干农活。刘秀干农活也不是作秀,而是充满兴趣。《后汉书》说他“性勤于稼樯”,愿意干。如果说后来没有参与起义,中国历史上可能会少了一个好皇帝,但也会多出一个优秀的庄稼汉。

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皇帝总不会一辈子种地的。

在刘秀身上,有很多很多的“不”,我们看看他青少年时期有哪些“不”的表现:

一、不张扬

史书上说,刘秀“重慎畏事”,办什么事都小心谨慎,显得有些胆小怕事。在家里,都是听他大哥的。他大哥在刘秀生命中很重要。大哥叫刘縯,性格非常豪爽,一直“好侠养士”,喜欢结交朋友,收留宾客,有点宋江、柴进的感觉。

和刘縯相比,刘秀的爱好截然不同。所以,“当时刘縯经常笑话刘秀,(縯)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

刘縯这话既笑话了刘秀,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欣赏。他的意思是,刘秀干农活这一点,像汉高祖刘邦的哥哥。刘邦的哥哥叫刘仲,胸无大志,和刘邦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人。刘縯话里的深意就是,自己是汉高祖刘邦那样的人物,大风起兮云飞扬,刘秀也就满足于农夫山泉有点“田”。

不过,刘縯确确实实是以刘邦为榜样,个人目标就是向刘邦的方向发展。《东观汉记》卷一记载:(刘秀)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

庄稼汉只是他的职业,借以谋生,并不是他的追求,他在业余时间,喜欢“游侠”,性格也很豪爽,只是没有他大哥刘縯那样放得开,表现得那么张扬,而是内敛、低调。

并且,刘秀还非常关心民生,哪个地方有个坏人,哪个地方的官当得好,他都很了解,当时也不能上网,能做到这一点,说明他下了不少工夫,这一点也为他以后治国平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不言弃

公元14年,也就是刘秀二十岁的那一年,他主动要求到长安上学进修,上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

按说,刘秀一个庄稼汉,干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天天向下的活,他为什么还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

这说明他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在追求。《东观汉记》记载,由于家庭条件的窘迫,刘秀去长安上学的路上,没有盘缠,就跟同学合伙买了一头驴,拉着驴车,一边去长安,一边在路上用驴车搞经营,卖票、搞运输,挣点生活费,这也表现了他很好的经营头脑。

人的经营头脑是哪来的?有后天的锻炼,也有一部分源于天赋。经营并不是简单的赚钱,人生也是需要经营的。经营是一种规划,每个人都有过规划,更重要的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不言弃的精神,才能让自己的规划成为经营,否则,规划永远是规划,甚至成为瞎比划。

在长安,刘秀上了三年左右的太学,对刘秀来说,这三年最重要的收获并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开阔了眼界,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种田的日子很无奈。并且,这期间刘秀还有一个巨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一批对他人生有巨大意义的同学。

三、不着急

刘秀去长安上学,毕业了接着回去种田。按说,当时大学生应该比现在更好找工作,就算不包分配,怎么着还不得当个小官啥的?但刘秀的姿态很低,继续种田,继续放牛,继续努力。

努力奋斗,做什么呢?刘秀看起来一点也不着急,就像我们说的,他自己也知道命运中所存在的不一定,他在等待机会。机会啥时候来?

啥时候会眷顾这名才华横溢的庄稼汉?直到他二十八岁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年王莽政权在绿林赤眉大军的打击下摇摇欲坠。

刘氏兄弟趁机揭竿而起,加入了刘玄部下。大哥刘縯更是出类拔萃,隐隐成为一代帅才。

事情就如历史所预言的那般,刘秀依靠着低调和不言弃的品性,在乱世中躲过了一次次的陷害,最终修成正果。而锋芒毕露的大哥刘縯却早早地死于更始政权的内乱之中,实属造化弄人。

标签: 刘秀东汉

更多文章

  • 刘秀是怎么登上皇位的?他没有兄弟姐妹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秀,东汉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秀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刘秀的兄长刘縯曾经是新莽末期舂陵义军的首领,本来,刘縯是最有资格继位为帝的,由于绿林军其他将领的掣肘,他才不得不选择侍奉刘玄为帝。更始帝刘玄继位后,慑于刘縯赫赫战功,于是便对其下了毒手。那么,刘縯是如何被更始帝擒杀的?其遇害后,

  • 西汉灭亡后,刘秀为什么还要延用“汉”作为国号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秀,东汉

    对刘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早在刘秀称帝之前,刘邦建立的西汉就已经灭亡了,而且还出现了好几个国家和皇帝,比如新朝王莽,汉朝更始帝刘玄,赵汉皇帝王昌,刘秀是这些人中最后一个称帝的,也是唯一一个重新统一全国的皇帝。西汉灭亡时,王莽的新朝建立

  • 刘秀为什么能中兴汉室?他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秀,汉朝

    大家好,说起刘秀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公元549年,东魏权臣高澄被府中膳奴兰京等人刺杀,其弟高洋接替高澄继续掌控朝政大权。次年,在高洋的逼迫下,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位,高洋登基称帝,成为北齐的开国皇帝,即齐文宣帝。高洋即位之初,知人善任,整饬纲纪,任贤革新,使得朝野上下焕然一新。而且高洋南征北战

  • 李世民为什么要拿刘秀和刘邦来暗示李靖呢?李世民希望李靖怎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靖,唐朝

    李靖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实际上刘秀和刘邦各有所长,本来无所谓谁厉害,这里是李世民在借刘邦、刘秀在暗示李靖要知道进退,该放的时候就要放。这个问题里,李世民就是刘邦、刘秀,而武将李靖则是韩信、云台二十八将。李靖之所以会带刘秀远胜刘邦,就是对李世民说,皇上我知

  • 70多岁的张湛被刘秀请来当官,为何直接吓哭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湛,东汉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张湛的故事。说起不杀开国功臣这件事,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一位皇帝,他就是东汉的光武帝刘秀!光武帝在位时期,善待功臣,以“柔道”治国,实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可是刘秀毕竟是封建王朝的帝王,他也有

  • 三国武将樊哙绝非莽夫 他智慧其实要高过很多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樊哙

    汉高祖刘邦手下的武将有很多,樊哙就是其中之一。在很多人心中,樊哙就是莽夫一个,可我们细细品来,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樊哙有时莽撞,可他在很多关键时刻的为人处世,往往更胜常人一筹。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樊哙是怎么说话做事的。樊哙本来是杀狗的出身,和刘邦一直混在一起,后来刘邦起义打天下,他自然而然的就成为

  • 樊哙与刘邦是什么关系?樊哙卖狗肉故事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樊哙,刘邦,秦朝,汉朝

    刘邦从小就结交江湖好汉,朋友满天下都是。他的这些朋友差不多都是受苦受穷的人。樊哙就是穷人当中的一个。樊哙以卖狗肉为业,刘邦经常找樊哙吃狗肉。樊哙一到东集,就邦就象影子一样,跟着了到了。不问三七二十一,拿起肉就吃。他们是好朋友,樊哙又不能说刘邦你不能吃。刘邦一吃狗肉,就大喊大叫:“快来吃呀!真香”。他

  • 揭秘汉高祖刘邦为什么想杀心腹大将樊哙?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邦

    刘邦与樊哙的关系樊哙(前242年——前189年),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著名军事统帅。为吕后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后随刘邦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为汉高祖刘邦的心腹猛将。封舞阳侯,谥武侯。四川宣汉县有樊哙镇。刘邦曾当过皇帝,他有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一个人,

  • 大汉开国功臣樊哙:大汉开国第一武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樊哙

    樊哙(读fan kuai,公元前242年—公元前189年)江苏沛县人,刘邦死党,起初为卖狗肉的,后跟随刘邦起义,南征北战,鸿门宴上,樊哙无惧霸王项羽的威胁,舍命救下刘邦,建立汉国后,樊哙作为大将军,征讨所有反叛的异性王侯。是刘邦的心腹,大汉开国第一武将,封舞阳侯。网络配图樊哙的职业樊哙的职业是卖狗肉

  •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下令杀掉救命恩人樊哙?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邦

    中国有一句古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是汉高祖刘邦,却做了一件与之相反的事情。在项羽所设的鸿门宴上,刘邦的性命多次受到威胁,千钧一发之际,大将军樊哙勇闯帐营,丝毫不惧项王,据理力争,将刘邦安然救出,护送回营,这救命之恩,是天大的恩情。刘邦称王后,樊哙成为第一批受封侯爵的人,建国后,又被封为左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