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开国功臣张良与秦始皇之间有什么恩怨?

西汉开国功臣张良与秦始皇之间有什么恩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77 更新时间:2024/2/8 15:32:0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作为与韩信萧何并称为西汉三杰的张良,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尤其是其为刘邦制定的“暗度陈仓”计策,帮助刘邦取得关中之地,从而有了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资本。

可以说,刘邦能够成功,武将靠得是韩信,文臣很大程度上依赖张良,建朝之后,刘邦曾经评价张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然而我相信大多数人对张良的印象都是温文尔雅的儒士模样,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张良在跟随刘邦之前,曾经亲自策划一场针对秦始皇的刺杀行动,而且差一点就成功。

原来,张良之所以投身反秦起义大业,是因为他与秦始皇、与秦国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张良出身于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世家,其祖父担任三朝宰相,其父也担任两朝宰相,按照这个历史轨迹,不出意外,张良也会是韩国的宰相,比较悲催的是还是出了意外,而且是重大意外。

没等张良当上宰相,秦国的大军就灭了韩国,虽说秦始皇对关东六国贵族还算和善,希望关东六国的贵族不要惹是生非,然而韩国的贵族还是发起了叛乱,秦始皇平定战乱后,将韩国最后一任王韩王安杀死。

可以说,荣华富贵的缺失并非张良仇秦的根本因素,而是国破家亡,尤其是君王的死,更激起他反秦的情绪,所以,张良散尽家财,策划一场针对秦始皇的刺杀行动。

其实历史上刺杀秦始皇的人并不少,早在秦始皇还未统一六国之前,燕国太子丹就曾以献图为借口派遣荆轲刺杀秦王,最后以失败告终。

当初嬴政只是秦王,而到张良要刺杀的时候,嬴政已经是统一六国的皇帝,张良想要像荆轲那样接近嬴政已经不可能了,但是秦始皇有一个毛病,就是迷恋寻仙问道之术,喜欢到处巡游,张良根据秦始皇喜欢巡游的习惯,量身定制了一个刺杀计划。

他打探到,秦始皇在巡游的时候,会由六匹马拉车,而其他人则是四匹马,于是他散尽家财雇佣了一个大力士,为这个大力士打造了一只重达120斤的大铁锤,计划就是让这个大力士在很远处抛这个大铁锤击中秦始皇的车辇。

当时张良与大力士埋伏在秦始皇东巡的必经之路,也就是阳武县的波浪沙,等待秦始皇车队的到来,让张良始料未及的是,秦始皇的车队一共三十六辆车,并没有六架的,全部都是四架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张良当机立断,让大力士瞄准车队中最豪华且居中的一辆,一锤过去,乘车者当即被砸死,张良趁乱逃跑。

再次让张良始料未及的是,砸中的那架并非秦始皇的,而是秦始皇为了迷惑刺杀人故意弄的一辆豪华车辇,在刘邦嘴下运筹帷幄千里之外的张良,在这次刺杀行动上,有着太多的意外,当然,这并不能否定张良的智商,只不过在双方资源匹配差距如此之大,智商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

虽然刺杀失败,张良刺杀秦始皇在当时还是引起轩然大波,秦始皇还下令全国缉捕张良,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在后来的反秦起义中,张良积极辅佐韩国王室继承人韩王成,立其为韩王,张良为丞相,从而完成其复国复家的夙愿。

当然,复韩只不过是逆势而为的一件蠢事而已,尽管张良用尽心力,也未能开创局面,直到遇到刘邦,才有了张良开挂的人生。

张良的计谋对刘邦的帮助是巨大的,但是仔细来看,很多计策都是贵在用“奇”,想他人所不能想,而且充满极端,比如在刘邦在入咸阳之前,在攻打峣关的时候,张良让刘邦虚张声势,然后诱降秦军,当时秦国内部一盘散沙,秦将看刘邦也是一号人物,于是同意投降,并且表示愿意跟刘邦一起入咸阳,但是这时张良却让刘邦趁着秦兵懈怠的时候消灭他们,大败秦军。

现在人评价刘邦都认为他是腹黑的鼻祖,其实他身边的谋士就是张良这类人,他想不腹黑都不行。

追根溯源,张良能够有刺杀秦始皇的极端复仇行为,还是根深蒂固的法家思想在作怪,战国时期韩国经过申不害变法最为推崇法家,法家分为三派,韩国的法家思想主要是重“术”,

“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其中一个偏门就是搞阴谋诡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当然,韩国能过采取这样的治国方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战国争霸的大环境中,韩国身边的秦楚魏赵等四国相继崛起,都对韩国虎视眈眈,想要生存,除了打铁需要自身硬,诡诈之术也是必不可少的。

标签: 张良西汉

更多文章

  • 张良为什么会拒绝刘邦提出再封六国的想法?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良,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本来打算投奔景驹,结果途中遇见刘邦,因言语相投就没有再改投景驹之意。到了薛地会见项梁后,张良劝项梁立韩公子横阳君成为王,广立六国后裔,以阻秦军。但是,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被围

  • 汉初三杰韩信和张良下场都不好 萧何为什么能够留到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韩信,张良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初三杰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古代官场上,对于那些大臣而言,做的不好对不起天下百姓,做得好又会引起皇帝猜忌,细数历史上那些有声望的臣子,其中不乏因为功高盖主而被除掉的,朱元璋底下的臣子就是鲜明的写照,即使帮助其从平民登上高位,一旦影响皇帝的权威时,那些臣子

  • 中国智慧故事之张良巧计解危难,该故事揭露了什么哲学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张良巧计解危难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张良巧计解危难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一天,刘邦在洛陽附近看见很多将军聚在一起发牢騷,走近他们的时候,就停止了议论,只见将军们的脸上带有埋怨的神色,看样子对刘邦挺有意见呢!刘邦找来了张良,问他出了回事,张良如实汇报说:“将军正在议论造反的事!”这句话让刘邦

  • 燕王卢绾选择叛变刘邦并非为己谋私权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燕王卢绾

    虽然在后世的时候张良萧何等人的声望更加高,而卢绾鲜有人知,但是其实在西汉初期的时候卢绾的威望还要在萧何等人之上,他是刘邦手下嫡系之中唯一一个封王的,而且还是封为了燕王,可以和中央内外夹击,对付其他的诸侯王,可见当时卢绾是多么的受信任。卢绾也是刘邦一起的人,他也出生于沛县(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竟然出了

  • 与刘邦形影不离的卢绾 后来为何遭卢绾叛变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邦,卢绾

    卢绾(读lu wan)沛县人,与刘邦是同年同日生的发小,两家非常要好,卢绾与刘邦形影不离,一块逃亡一块起义,楚汉战争中官至太尉,刘邦称帝后,卢绾被封为燕王。卢绾在刘邦军中的地位和刘邦对他的信任是所有人都无法比拟的,他甚至可以自由出入皇宫。但是当卢绾被封为燕王后,由于担心步韩信、英布的后尘,和叛军陈豨

  • 刘邦手下嫡系燕王卢绾为何要叛变归附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燕王卢绾

    虽然在后世的时候张良萧何等人的声望更加高,而卢绾鲜有人知,但是其实在西汉初期的时候卢绾的威望还要在萧何等人之上,他是刘邦手下嫡系之中唯一一个封王的,而且还是封为了燕王,可以和中央内外夹击,对付其他的诸侯王,可见当时卢绾是多么的受信任。卢绾也是刘邦一起的人,他也出生于沛县(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竟然出了

  • 刘邦称帝大封群臣,卢绾为何能凌驾于萧何之上?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朝,刘邦,卢绾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卢绾为何能凌驾于萧何之上?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刘邦起兵反抗暴秦,最后又击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可以说他的丰沛故人出力良多。正是这些从沛县起兵时候,就一直跟随在他左右的铁杆,才帮助他化险为夷,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汉朝开国后,刘邦大封群臣,萧何第一,曹参二,张敖三,周勃四

  • 卢绾不是刘邦的发小吗?刘邦为何派军队去对付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卢绾,刘邦,汉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卢绾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邦当了皇帝后,杀了不少功臣。不过仔细分析,他所杀的那些人,都是在他和项羽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背叛项羽投奔过来的。比如韩王信、彭越、英布等人。包括韩信也是这样一种情况。而像卢绾这种,从刘邦沛县举事开始,就跟着他

  • 历史上第一个太尉,卢绾最后为何会逃亡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卢绾,刘邦,汉朝

    你们知道卢绾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卢绾为何不同于其他诸侯王呢?因为他不仅仅是刘邦的老乡和挚友,而且两家还是世交,卢绾更是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当年刘、卢两家同时喜得儿子,乡民们一同祝贺。这卢绾和刘邦打小关系就好,一同上过学,一起翻过墙,有时候卢绾父亲不让卢绾和刘邦鬼混,只要刘邦

  • 汉朝窦太后简介揭秘 真实的窦漪房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朝,窦太后,窦漪房

    窦太后简介窦漪房——辅佐文景武三位帝王窦漪房是西汉时期的一代美人,出身贫寒而天授漪媚的她备受命运垂青,由民女到宫女到皇后,太后,直至太皇太后,最后成为辅佐文景武三位帝王,治理大汉江山的杰出女性。西汉窦太后,传说名为窦漪房,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其出身贫寒,后被选入宫中,吕后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