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良为什么会拒绝刘邦提出再封六国的想法?原因是什么

张良为什么会拒绝刘邦提出再封六国的想法?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77 更新时间:2024/1/18 19:42:5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本来打算投奔景驹,结果途中遇见刘邦,因言语相投就没有再改投景驹之意。到了薛地会见项梁后,张良劝项梁立韩公子横阳君成为王,广立六国后裔,以阻秦军。但是,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被围在荣阳,汉军粮道也被项羽切断。郦食其建议刘邦重新分封六国的后裔以抗项羽,张良却力阻刘邦不要这样做。张良对于同一类似事件前后截然不同的反应,成为后人争议不断话题。

博浪沙椎秦,使世人皆知张良报仇强秦之决心,表面上看他的动机只有一个,但实际上,这一举动之后还隐藏着一个不易为人察觉的抱负,那就是复立韩国。

韩王成本为韩贵族,国灭之后虽然失了权力,但是,家财未散,如张良,即使父亲死了二十年而他自己又没有在朝为官的状况下还有憧仆百人,所以韩王成最不济也是个富家公子。张良应该跟他是早己相识的,《史记》载张良向项梁推荐在先,项梁才“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

此时的张良还是一心为韩的,而把大形势扯进来只是为了使立韩王成的建议更有说服力。张良之前说过的“沛公殆天授”,多半是客套话。史书记载张良善于谋划并未说他有相人之术,即便当时黄石老人赠以《太公兵法》说他后可为帝王师,但是,也没有说帝王师是谁。张刺秦不成逃亡近十年阅人无数,断不会轻易就妄下判断,认为刘邦就是天命所属。况且彼时天下汹汹,各路豪杰顺势而起,时势造英雄,焉知不会出现更优秀的领导者?张良希望那个人出在韩国,也寄希望于自己所选的韩成,因此张良是从复韩的出发点来提议立韩王成的。

然而,张良若要让项梁采纳自己的意见则必须找一个恰如其分的理由去说服他,张良的理由在当时是可以站得住脚的,而且他并不是第一个提出,广立六国后,多树党以抗秦军的人。早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初,张耳、陈徐就有“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的提议。因为农民起义虽然一开始便能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使天下赢粮而影从。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相对于反秦的势力来说秦朝的正规军队还是具有很大威胁力。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起义军若由一个人领导下,能更好的协调军队统一指挥,且不容易被消灭。但领导者若无才学又无智谋那么起义军很快会陷入险境,从而被消灭。各自为政虽然不利于抵抗大规模的秦军反扑,但有利于游击战,使秦军疲于应付,并且当其一部分部队因为作战不利被消灭,至少还有其他部分的继续抵抗。反秦的斗争确实也是按照后者的方式进行的。所以张良的提议主观上是为了复韩,只是客观上也有利于当时形势发展而己。

后来项羽先是将韩王成贬为侯,后在彭城杀死。张良不杀成,成却因他而死。人们有一种误解,即想当然的以为黄石老人曾说的帝王师中的帝王是指刘邦,但是,如果不是项羽杀了韩王成,张良辅佐的便是韩王,也同样是王者之师。对张良而言韩王成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代表着韩的复兴,他的死导致张良的复韩梦也戛然而止,复国梦的破灭使项羽变成了张良的头号敌人,张良再次流亡。

张良逃亡后间行归汉,与刘邦一起对抗项羽。汉三年刘邦又败,被困荣阳。郦其便是这个时候提出的再封六国之后,借以抗楚。对于刘邦的询问,张良并没有直接回答可或不可,而是问了刘邦八个问题。

其实刘邦是明知故问,借以试探张良是否真正归心于汉,因为张良之前的一些举动处处以韩为主,刘邦对他不放心。而张良滔滔不绝地说了八个行不通的理由正是中了刘邦的圈套而不自知,但这也说明此时张良是一心为汉的。

而张良投奔刘邦的目的就是为了给韩王成报仇,若此时赞同刘邦封六国之后,不但不能灭了项羽,反而会使局势变得更为复杂,韩固然可以立于一时,但难免不会重蹈韩王成的覆辙。所以首先要保住刘邦,使之与项羽抗衡,报仇才有望。而且随着战争的发展,局势也逐渐明朗化,楚汉之争其实也意味着项羽刘邦两个人中必有一人会得天下,且无论是谁,六国并存的局面都不会再出现,张良如此聪明不会看不透这一点。

所以张良这个时候阻止刘邦只是对局势做出的客观而准确的判断,他为汉考虑其实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报韩王成之仇,只不过此时这个动机隐藏在为刘邦利益着想的表层之下。在此之前张良称刘邦为“汉王”,现在则改称“陛下”并以“臣”自居,扶汉成了他完成报仇的一种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韩不忠。

张良而不再假手他人,以避免再有无谓的牺牲,而将复国变成了一个人的事情。他将复仇行动由显性变成了隐性,即将复韩之仇隐于与楚汉战争这个大的形势对决中。通过扶刘灭项来间接地达到自己为韩王成报仇意图。

标签: 张良汉朝

更多文章

  • 汉初三杰韩信和张良下场都不好 萧何为什么能够留到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韩信,张良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初三杰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古代官场上,对于那些大臣而言,做的不好对不起天下百姓,做得好又会引起皇帝猜忌,细数历史上那些有声望的臣子,其中不乏因为功高盖主而被除掉的,朱元璋底下的臣子就是鲜明的写照,即使帮助其从平民登上高位,一旦影响皇帝的权威时,那些臣子

  • 中国智慧故事之张良巧计解危难,该故事揭露了什么哲学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张良巧计解危难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张良巧计解危难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一天,刘邦在洛陽附近看见很多将军聚在一起发牢騷,走近他们的时候,就停止了议论,只见将军们的脸上带有埋怨的神色,看样子对刘邦挺有意见呢!刘邦找来了张良,问他出了回事,张良如实汇报说:“将军正在议论造反的事!”这句话让刘邦

  • 燕王卢绾选择叛变刘邦并非为己谋私权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燕王卢绾

    虽然在后世的时候张良萧何等人的声望更加高,而卢绾鲜有人知,但是其实在西汉初期的时候卢绾的威望还要在萧何等人之上,他是刘邦手下嫡系之中唯一一个封王的,而且还是封为了燕王,可以和中央内外夹击,对付其他的诸侯王,可见当时卢绾是多么的受信任。卢绾也是刘邦一起的人,他也出生于沛县(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竟然出了

  • 与刘邦形影不离的卢绾 后来为何遭卢绾叛变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邦,卢绾

    卢绾(读lu wan)沛县人,与刘邦是同年同日生的发小,两家非常要好,卢绾与刘邦形影不离,一块逃亡一块起义,楚汉战争中官至太尉,刘邦称帝后,卢绾被封为燕王。卢绾在刘邦军中的地位和刘邦对他的信任是所有人都无法比拟的,他甚至可以自由出入皇宫。但是当卢绾被封为燕王后,由于担心步韩信、英布的后尘,和叛军陈豨

  • 刘邦手下嫡系燕王卢绾为何要叛变归附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燕王卢绾

    虽然在后世的时候张良萧何等人的声望更加高,而卢绾鲜有人知,但是其实在西汉初期的时候卢绾的威望还要在萧何等人之上,他是刘邦手下嫡系之中唯一一个封王的,而且还是封为了燕王,可以和中央内外夹击,对付其他的诸侯王,可见当时卢绾是多么的受信任。卢绾也是刘邦一起的人,他也出生于沛县(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竟然出了

  • 刘邦称帝大封群臣,卢绾为何能凌驾于萧何之上?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朝,刘邦,卢绾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卢绾为何能凌驾于萧何之上?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刘邦起兵反抗暴秦,最后又击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可以说他的丰沛故人出力良多。正是这些从沛县起兵时候,就一直跟随在他左右的铁杆,才帮助他化险为夷,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汉朝开国后,刘邦大封群臣,萧何第一,曹参二,张敖三,周勃四

  • 卢绾不是刘邦的发小吗?刘邦为何派军队去对付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卢绾,刘邦,汉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卢绾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邦当了皇帝后,杀了不少功臣。不过仔细分析,他所杀的那些人,都是在他和项羽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背叛项羽投奔过来的。比如韩王信、彭越、英布等人。包括韩信也是这样一种情况。而像卢绾这种,从刘邦沛县举事开始,就跟着他

  • 历史上第一个太尉,卢绾最后为何会逃亡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卢绾,刘邦,汉朝

    你们知道卢绾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卢绾为何不同于其他诸侯王呢?因为他不仅仅是刘邦的老乡和挚友,而且两家还是世交,卢绾更是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当年刘、卢两家同时喜得儿子,乡民们一同祝贺。这卢绾和刘邦打小关系就好,一同上过学,一起翻过墙,有时候卢绾父亲不让卢绾和刘邦鬼混,只要刘邦

  • 汉朝窦太后简介揭秘 真实的窦漪房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朝,窦太后,窦漪房

    窦太后简介窦漪房——辅佐文景武三位帝王窦漪房是西汉时期的一代美人,出身贫寒而天授漪媚的她备受命运垂青,由民女到宫女到皇后,太后,直至太皇太后,最后成为辅佐文景武三位帝王,治理大汉江山的杰出女性。西汉窦太后,传说名为窦漪房,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其出身贫寒,后被选入宫中,吕后将一些

  • 居然不是窦漪房 汉文帝的“挚爱”竟是一介男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窦漪房,汉文帝刘恒

    提到汉文帝刘恒,人们一般都会想到他的皇后窦漪房,特别是经过影视剧的渲染,两人成为观众心目中的恩爱夫妻的典范。但历史是残酷的,真相有时候还会让人感到无法接受。事实上,当窦漪房年老色衰,双目失明后,便失去汉文帝的宠爱。夺去汉文帝宠爱的,不仅有女人,还有男人!这名男子深得汉文帝的宠爱,其待遇甚至超越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