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的第六个儿子何以成为囚徒!赵王刘友被饿死

刘邦的第六个儿子何以成为囚徒!赵王刘友被饿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762 更新时间:2024/1/29 11:36:31

刘友(?―公元前181年),汉高祖刘邦第六子,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异母弟,西汉诸侯王。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受封淮阳王。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吕后派人毒杀赵隐王刘如意,改封刘友为赵王。吕后七年(公元前181年),刘友的王后(吕氏之女,可能是吕后的侄女)因刘友宠爱其他姬妾,心生妒忌,便向吕后诬告刘友想反叛。吕后大怒,于是召刘友进京,将他软禁起来,并断绝粮食,刘友饿死在软禁之所,以平民礼节下葬,谥号幽王。

刘邦的第六个儿子何以成为囚徒?

第二任赵王刘友的王妃,不远千里,顶风冒雨从河北邯郸跑回了陕西长安,向吕雉同志告状:刘友整天不理我,恶意对我冷淡,却宠爱其他小妾!我们吕家的人不能受这份气!

刘友的王妃是吕家的女孩子,应该是吕雉女士的晚辈。这位受了冷落,满腔哀怨的王妃,为了彻底扳倒自己的丈夫,吕王妃在吕雉面前捏造了这样的事实:刘友曾经嚷嚷过,吕家的人凭什么被封王呢!他们有什么资格?等太后不在了,我把他们全都打死!

吕王妃的诬陷之辞,一下击中了吕雉同志的要害,她最担心的,就是在她去世后,她的家族遭到清算!

吕雉同志不会想到:她家里的晚辈,竟然敢在她面前说瞎话!而且还是千古瞎话!

神经被刺痛的吕雉同志,给老六赵王刘友发去指令:到长安来。

此时的赵王刘友,非彼时的赵王如意,彼时的赵王如意,有周昌罩着,还能抵抗一下吕雉同志。此时的赵王刘友,身边没有周昌那样的老资历、硬骨头。

去长安,不是好事,最轻的处理是挨顿骂!这是确凿无疑的!苦大仇深的王妃回长安了,能给自己说好话吗!但刘友不敢不来长安。

在刘友后来的诗篇中,我们能推测到,这位年少的赵王,在去往长安的路上,是很矛盾的,思想斗争得很激烈。是去还是不去呢,如果到了长安,遭受到非人的待遇,那还不如早点自己了结。

前任赵王三哥刘如意,还没有什么反动言论,就是看着不顺眼,想杀就给杀了!现在自己被妻子诬告,前方只会有凶险,没有吉祥!

赵王想到了自杀!可心存的幻想使他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他希望能当面跟吕太后解释解释,自己没有说过要跟吕家人算账的话,也许这关就过去了。

公元前181年正月,刘友到了长安,没有调查,没有询问、没有举证,也没有质证,更没有法庭辩论。吕雉女士不接见他,根本不给他解释的机会。而是让他待在自己在长安的王府里,并且派兵把赵王府围住,实行了武装封锁。里边人不准出来,外面人不准进去。

吕雉女士要跟刘友以丛林法则解决问题,弱肉强食!你干不过我,我就可以随便地弄死你!

王府变成监狱,赵王成了囚徒,失去了宝贵的自由。

史上第一首囚歌

刘友同志心中充满了悲愤,他忧伤地提起了笔,写下了绝命诗,来控诉吕雉对自己残酷迫害:

吕家的人专权啊,刘家的天下岌岌可危;

压迫威胁王侯啊,硬把女儿嫁给我做妃;

我的妃子嫉妒啊,竟然诬陷我言论有罪;

谗言女人乱国啊,最高领导还不知真相;

不是我无忠臣啊,却又为何要失去封国;

如果半路自杀啊,上天必能知道我无辜;

我真后悔莫及啊,希望早些入黄泉之下;

王侯要被饿死啊,悄然无声死去谁可怜?

吕家人没天理啊,只能请上天替我雪冤!

一首囚歌,写出无尽的哀伤,道出无尽的凄凉……

赵王的绝命诗,也是控诉吕雉反人道罪行的有力证据。

正月十八,赵王刘友刘老六终于没能战胜饥饿,与世长辞,享年大概不过二十岁!

刘友同志留下了至少两个儿子。

生前遭受到饥饿摧残的刘友同志,死后更无哀荣可谈。没有什么遗体告别仪式、悲伤的哀乐、鲜花翠柏等等。葬礼规格低得不能再低,墓地就随便选在长安城外的一个平民墓区,像安葬一个老百姓一样,草草地埋了。

刘邦的儿子中,死在“赵王”这个岗位上的,刘友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在正月三十(农历)这天,发生了异常的天文现象,本应该是在初一才会发生的日食,不合常规地在三十就出现了。

联系到皇子的不幸饿死,“上天发出警告”的阴影很自然地笼罩了人们的心头。就连吕雉同志都被震动了,从她阴沉脸色中就可以看出,吕雉同志的心情很糟,恨恨地对身边人说: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这都冲着我来的。

至于为什么是自己的原因,吕雉同志没有做详细的解释。她不说,别人也不敢问。就是说了,也不会有人傻冒似的接茬往下聊这事儿。

其实也不用解释,吕雉同志干了什么,她身边的人心理还不清楚吗?公道自在人心!

标签: 刘邦汉朝

更多文章

  • “张良八难”教会不知好歹的刘邦:助其成霸业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良,汉朝,刘邦

    张良,一直以来被大家所颂扬,刘邦用“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来称赞他。张良是千古第一谋臣。没有他,很可能没有刘邦的汉朝。在给刘邦众多的出谋划策之中,最重要的是“张良八难”。“张良八难”及时的敲打了不知好歹、不自量力的刘邦。公元前204年,项羽将汉王刘邦包围在荥阳。汉军在很长的时

  • 揭秘:历史上战神韩信为什么宁死也不叛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信,刘邦,背叛

    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也是第一个被杀的功臣。那么韩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不选择背叛刘邦呢?韩信不听从武涉、蒯彻的策反,死不背汉,是其性格所致,欲报知遇之恩故也。公元前203年,天下连天烽火。韩信率部直取齐地,肥得可以,有了环视群雄的本钱,然后从刘邦手里夺了个齐王的封号——这个轻率的举动埋下了他

  • 揭秘:在鸿门宴上霸王项羽不杀刘邦背后的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项羽,刘邦,鸿门宴

    项羽不是不想杀掉刘邦,他对范增曾经的默许已经表明了这一点;他的“不忍”,其实是不想背负杀人的恶名。鸿门宴的酒还没有喝完,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顺着尿道子就溜走了。这很叫人纳闷,刘邦来参加鸿门宴,随从只有“百余骑”,项羽要杀他,他能跑得了吗?即便上厕所,也得被人牢牢盯着。所以,有人认为,刘邦表面看是溜走

  • 揭秘:萧何为什么被刘邦选中为治国的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萧何,汉朝,丞相,刘邦

    萧何(?~公元前193),大汉开国功臣, 汉初“三杰之一”。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二世元年(前209)随同汉高祖起兵,为沛丞。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萧何却忙于接收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使汉高祖得以掌握全国户口、民情和地势,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起了重

  • 汉高祖刘邦为何被误读成流氓皇帝?刘邦的性格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邦,汉朝,流氓皇帝

    汉高祖刘邦的人格品质,被人看好的不多,即使在刘邦事功得到极高推崇时,也只是说他拯民于水火,而不对其整个人品加以推崇。对刘邦的非难,或始于阮籍登广武战场“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叹,到了《厚黑学》风行之后,刘邦二字简直成了人品不好的代名词,至今未有改观。刘邦被视同无赖小人,甚至被说成是厚脸皮、黑心黑的

  • 汉朝的建立:刘邦作为领头人的一场成功创业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朝,刘邦,创业,

    要说开国皇帝,有史以来恐怕没有比刘邦者更渣的了,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都是贵族之后,真刀真枪干出来的;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起身草莽,也是上马将兵、下马管民的真才实干;游牧民族出身的成吉思汗、努尔哈赤也皆是雄才大略之辈。那么刘邦呢,日常生活习惯还是乡下流氓做派,酷爱在客人面前洗脚,贪图享乐,进

  • 汉高祖刘邦其实是一个大孝子:你所不知的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朝,皇帝,刘邦

    刘邦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卓越的军事家和指挥家。公元前256年生于鲁国沛郡丰邑县中阳里家中,父母为刘太公(刘煓,字执嘉)和刘媪(王含始),刘邦有两位哥哥、一位姐姐和一个弟弟(《史记》记载:大哥刘伯。二哥刘仲,汉朝建立后改名刘喜。四弟刘交。)刘

  • 最早预言项羽失败的竟然是他!刘邦与项羽的较量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邦,项羽,韩信

    秦朝末期,韩信跟随项梁起义,在军队中并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项梁死后,韩信跟随项羽做郎中。可是对于韩信的计策,项羽都不重视,一个将才就这样埋没军中。直到刘邦入蜀之后,韩信离开项羽选择跟随刘邦,成就大事。韩信在刘邦的身边得到了夏侯婴的赏识,夏侯婴于是便向刘邦举荐他,但刘邦因为并没有发现韩信有什么特殊的才

  • 解密:汉高祖刘邦用四万斤黄金离间项羽和群臣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汉高祖,黄金,项羽,

    说起刘邦,一个绕不过的话题,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楚汉之争”。它是继秦末陈胜和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后的一场战争,是刘邦和项羽之间进行的一场长达五年的争夺战。其间,刘邦曾用四万斤黄金离间项羽与群臣,从而获得成功,为最终击败项羽打下了坚实的铺垫。按理说,四万斤黄金可是一大笔超级巨财,加上刘邦原本就是贫民出身

  • 刘邦有哪些儿子死的很难看?刘邦儿子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邦,刘如意,刘肥,刘盈

    刘邦的儿子贵为皇子,除了刘恒、刘盈做了皇帝,大儿子拍吕后的马屁,其他的都死得很难看,包括吕后自己的儿子汉惠帝刘盈。刘邦共有八个儿子,庶出的长子是齐悼惠王刘肥;次子孝惠皇帝,是吕后的儿子;三子是戚夫人的儿子赵隐王如意;四子代王刘恒,后来被立为孝文皇帝,是薄太后的儿子;五子梁王刘恢,吕太后当政时被改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