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刘彻为中国奠定了怎么样的国家气质?

汉武帝刘彻为中国奠定了怎么样的国家气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643 更新时间:2024/2/14 5:28:02

如果说,先秦精神是华夏民族精神的远古血脉,打造的是“第一纪华夏人”的高贵,那么接下来跃过短命秦朝、沿袭秦政制的汉,即是中古“第二纪华夏人”的开端,华夏魂及汉魂成型亦在此时。

由于汉朝离先秦不远,所以这个时期的民风尚存先秦遗风,比如尚武精神尚在。但从国风而言,却与先秦渐行渐远。

就社会形态来讲,先秦是个诸侯城邦贵族社会,而跨越秦的汉朝则是个向平民靠拢的世俗社会。由亭长之家(相当于现在乡长)变为皇室贵胄的刘汉大帝,通过黄老术“无为而治”,松绑了国民;通过“举孝廉”,给了平民政治出路。从“天子”到“臣子”,汉始君和汉大臣大多出身平民。这样的社会,消灭了世袭贵族、失去了自由城邦,有得有失。

就精神构造而言,因为秦汉开辟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制,所以较之“分治”先秦发生了明显变化。“大一统”皇帝为了长治久安,必然要统一臣民“思想”,灌输整齐划一的意识形态。

起初,刘汉王朝搞的是“孝治天下”,以《孝经》为“天之经,地之义”。我们知道,刘邦在还不是皇帝时,并不算是孝子。在与项羽争天下时,他父亲刘老太公被俘,项羽扬言要煮了刘邦父亲,刘邦的回答是:请给我留一口肉汤。但是,做了开国皇帝后,他突然变成一个大孝子,尊其父刘太公为“太上皇”,高举“孝”字大旗。他的子孙也无限热衷于孝道。

为什么刘邦及其子孙对“孝”情有独钟?

对此,刘邦的四子刘恒(汉文帝)直言不讳:“孝悌者,天地之大顺也。”

奥妙就在这里,

“孝治天下”强调的是一个“顺”字,而对父母顺是“表”,对皇帝顺才是“里”。说白了,皇帝手中的《孝经》是培养“顺民”的统治经。于是,“孝风尽吹”下的汉民族,开始往“顺民”方向演进。

更严峻的演变还在后面,“顺”之外,是“忠”。华夏民族精神史的第一个分水岭就在大汉第七代领导人统治时期出现。汉武帝刘彻既是个有为之君,也是个专权之君。他当政时,汉民族迎来第一个“刚性时代”,汉军着实和匈奴人打了多次硬仗,鏖战几十年,占据一定上风,甚至断了匈奴的左膀右臂——张骞通西域断匈奴左臂、设度辽将军断匈奴右臂。从而使汉民族未被匈奴人征服,也使“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然而,汉武帝刘彻就像一条界河,具有泾渭分明的两面性。他一面书写汉民族外战骄傲,一面制造民族囚笼。在他正式执掌中国大权之后,儒家门徒董仲舒进献“独尊儒术”“天子论”两策,立刻被他视如珍宝。于是,武士家庭出身的孔子所创的儒家学说,在这个时期被大汉正式确立为国教而独尊起来,与此同时,百家遭罢黜,百家争鸣的自由思想空间不复存在。

通过指定意识形态,汉武帝把华夏人关进笼子里。我们知道,儒家的核心教义乃四个字:三纲五常。三纲确立的是封建王朝统治秩序,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确立的是“第二纪华夏人”的民族品格:仁义礼智信。

由是,汉武帝不仅统一了汉民族思想,而且统一了汉民族品性。除了儒家“五常”之外,还有“五品”:温良恭俭让。其精神底色与“孝经”异曲同工,均为打造“忠臣”“顺民”。

汉武帝刻意打造的国家民族气质可总结为四个字:“尊王攘夷”。此乃华夏魂汉魂第二纪之主要特征。

除了“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天子论”对汉武帝以及第二纪华夏亦影响深远。“天子论”首先强化了“天朝”之“先天优越感”——“华夏中心论”。中国的皇帝作为天的儿子受命于天,除了领有中土直接统治之外,天下的其他地方也全归他统驭和教化,是为天下共主。

然而,接下来“天子论”中还有“怀柔远人”之经。此经催生的则是“自成一统”世界观,为中国确立的是“内向”而非“外向”的志向——华夏是天朝大国,蛮夷是不化小国,大国要对小国施之以礼,不欺压和威胁小国的生存。因而汉皇要推行“尚德抑武”,以道德感化外邦,来表达自己仁慈的胸怀。

这种“大国气质”简而言之,就是“内敛”二字。对外邦“尚德抑武”“抚而不治”,其实就是“不干涉他国内政”。而未受儒教洗礼的华夏,不是这个样子。虽是国中之国,但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五霸”还是“七雄”,都是以“干涉他国内政”为常事。譬如五霸之首齐桓公,众小诸侯都依附于他,他是这些小诸侯的保护神。用今天的话说,齐桓公充当了“世界警察”。

因为儒家“内敛”之经自律了天朝的手脚,“第二纪华夏人”的张力加上了限制级,所以,之后的中国汉族中原王朝,鲜有征服他国的气魄与记录。

好在,此时兵家还受推崇,汉民族血性尚存。中国虽间或外患困扰,但大都能从容应付,并在一定的历史时段占据上风。初生华夏汉魂承“铁血”余勇,携儒家五常五品,推动“第二纪华夏人”,向着“尊王攘夷”的“正统大道”阔步迈进。

标签: 汉武帝刘彻汉朝

更多文章

  • 刘邦留下一个什么问题直到汉武帝刘彻才解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邦,汉武帝,刘彻

    历史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深知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历代开国帝王对于怎么管理好自己的江山天下可是用尽了心思。奴隶社会时期,西周实行分封制,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头儿刘邦斩白蛇起义,逐鹿中原,坐拥天下后,为这事儿也真犯了愁。历史上刘邦是

  • 汉武帝刘彻一生对汉朝有过哪些功劳有过错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武帝,汉朝,刘彻

    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措施:一、政治方面:1、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诸侯国问题,加强中央权威。2、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如董仲舒、桑弘羊等,辅佐朝政。3、任用“酷吏”,严厉打击地方豪强。二、经济方面:1、将煮盐铸铁造钱权利收归于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2、打击大商人和高

  • 揭秘:汉武帝刘彻是怎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武帝,刘彻,汉朝

    秦汉是中国第一次大统一时期,用什么指导思想来统治庞大的帝国,从秦始皇到汉初的统治者都做了探索。秦始皇“奉法家之言”,结果二世而亡。汉初的统治者奉行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思想,对恢复和发展生产、安定社会秩序起了重要作用。然而这种姑息、妥协的思想和政策又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历史要求定儒家思想于一尊,这是为

  • 揭秘:汉武大帝刘彻的丰功伟绩究竟有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武帝,刘彻,汉朝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塑造了一个民族奋起图强的伟大时代,他开创了一段留传千古的帝国传奇,他演绎了一场天地泣血的酷烈大战.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真正的圣武大帝。他就是汉武大帝–刘彻。刘彻生于帝王之家,从小经受的是严格的以治理天

  • 《汉武大帝》第21-25剧情:刘彻与阿娇和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武大帝,刘彻与阿娇和好

    汉武大帝分集剧情介绍 第二十一集太皇太后召见窦婴,让他转告皇帝,治国如同捧水,要端平。要他查办中尉宁成贪污事。王臧向武帝建议,让诸侯贵戚离开京城回各自领地,以免他们干预朝政。武帝命田蚡前往查办宁成之案。匈奴王子伊稚斜磨制鸣镝,训练骑射队伍。伊稚斜用亲手鸣镝射死爱妃,考验部下是否执行命令。宁成因贪污被

  • 《汉武大帝》第46-50剧情:刘彻接见张骞卫青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武大帝,刘彻接见张骞卫青

    汉武大帝分集剧情介绍 第四十六集刘彻接见张骞、卫青。刘彻与主父偃谈如何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刘彻颁诏淮南王,将各封国卫队兵收归国家。燕王妃向王太后告主父偃的状。籍福将王妃告状事告知主父偃。刘安与衡山王密约反叛朝廷。刘彻命主父偃去见王太后。主父偃与王太后谈燕王违法罪行。主父偃被派往齐国,诸侯畏惧主父偃,纷

  • 汉武帝刘彻用40年的征战 打出了中国的雏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武帝,刘彻

    我们现在看中国的版图都说像一只雄鸡,很有气势,而且我们国家的领土面积在世界上也是数得着的,但是,千年之前我们的版图与现在有很大差距,因为历朝历代我们中国的版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有国家形态的时代开始,直到汉武帝时期我国版图的雏形才基本出现。因为在秦以前的历史中没有出现过一个统一的国家,所以当时的疆域

  • 汉武帝刘彻的六大功绩与四大过错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民族的杰出君主。汉族人。幼名刘彘,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汉朝最辉煌的功

  • 汉武帝刘彻一生的女人——陈阿娇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阿娇

    陈皇后(生卒年不详),名不详,祖籍东阳县(今安徽天长)。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任皇后。陈皇后为堂邑夷侯陈午与馆陶大长公主刘嫖之女。陈皇后在汉景帝年间嫁予太子刘彻为太子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立为皇后。 元光五年(前130年),以“惑于巫祝”罪名废黜,退居长门宫。其后于元鼎至元封三年间(前115一前107

  • 汉武帝刘彻聪慧过人登基后遣使出使西域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彻

    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前157年7月14日-前87年3月29日),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汉太祖刘邦的重孙子。7岁被册立为皇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期间击灭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网络配图首创年号,开拓汉朝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