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和曹操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曹操整整三十年为何没有一统天下

刘邦和曹操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曹操整整三十年为何没有一统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043 更新时间:2024/2/12 5:03:4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三国争斗近百年,最终却被司马懿摘了桃子。这个结果对曹操、刘备和孙权来言,意味着讽刺,其中讽刺味道最大的,莫过于曹操!

自公元190年曹操陈留起兵,到公元220年他去世,整整30年时间,曹操拼尽所有才能,也未能一统天下——哪怕这个目标曾触手可及,却被一场赤壁大火烧得干干净净!

那么曹操为何如此结局?其实,只需通过同样的三件事,对比下刘邦,就能看出曹操差距太大了!

01分杯羹和屠徐州

刘邦又被项羽打败了,只不过这次更惨,连老婆、孩子和老爸,都被项羽给活捉了!

项羽为了摧毁刘邦意志,便用刘邦老爸刘太公的性命,威胁刘邦:你若是不投降,那我就把你老爸,扔进油锅烹了他。

哪料输得只剩一条内裤的刘邦,却神奇的说了一句:好啊,咱哥俩曾结拜为兄弟,我老爸就是你老爸,想要烹了咱爸,别忘了分我一杯羹。

项羽计谋失败,只得放过了刘太公。因为这手段实在不光彩,且真烹了刘太公,只会激起天下人的愤怒。

曹操也遇到过同样的事。在他统领兖州时,老爸被人杀死在了徐州。当时的徐州牧是陶谦,给吓坏了,一个劲向曹操解释。可曹操却不管不顾,为了给老爸报仇,不分男女老幼,来了个屠徐州!

曹操是痛快了,却引发了三个灾难性后果。

其一,年仅十几岁的诸葛亮,恰好定居在徐州地界,不得不跟着叔父逃难到了荆州。目睹了曹操暴行的诸葛亮,后来成了曹魏最大的梦魇!

其二,陈宫引吕布进徐州,差点打爆了曹操。并出现了曹操为了筹集军粮,而“食人肉”的记载。

其三,刘备趁这个机会进驻徐州,不但成了一方诸侯,且最可怕的是刘备仁义名声,自此飞速传播。日后,刘备成了曹操最强悍的对手!

同样是亲情危机,曹操和刘邦的差距在哪?刘邦的处理,虽看似不近人情,却深谋远虑,着眼未来,本来是自己的包袱,却巧妙甩给了项羽。

曹操的处理,虽看着痛快解气,却残忍短视,落下了弑杀屠城恶名,且还给自己培养出来了两大对手!结论只能是,刘邦甩曹操几条街,犹如一个大人跟一个孩童对比!

02双核并进和一将之智

刘邦能战胜项羽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重用的大将军韩信!由此,刘邦实施了双核并进模式——他统领自己的老部下跟项羽对峙。而韩信则自谋发展,并征讨齐国,后来一举吞掉齐国后,还封了齐王。

所以刘邦的对手,并非仅有项羽一人,他也要面对诸雄纷争的局面。只不过刘邦敢用人,敢信任人,采取了双核并进。这才在最后,韩信干掉齐国后,跟刘邦合兵一处,一个十面埋伏,解决问题。

再看曹操,总是他统领大军四处征讨。哪怕授权也只给诸曹并夏侯。而五子良将几乎从来没独立领兵行动过,附属于诸曹和夏侯。如连刘备和诸葛亮都忌惮的张郃,就是夏侯渊的副手,在夏侯渊被斩后,才得到了一次独自领兵的机会,但曹操一来,立刻交权。

曹操虽喊着唯才是举,但实则却是分三六九等的。这就说明了他对谁也信不过,只信任自己。除了他之外,没有真正的统军人物!这种情况,就让曹操再雄厚的兵力和实力,也没法如刘邦重用韩信一般,得到有效配置。也难怪李世民评价曹操是“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同样的放权这件事,曹操跟刘邦一比,难看得太多了。说来说去就是八个字:刘邦自信,曹操自卑(自卑导致多疑,不信任人)。自信者,格局之大,堪称气吞天地,恢弘大气,根本不是曹操可比的。

03我命在天和谁敢谋害我

刘邦得了重病,吕后请一位良医来诊治,结果刘邦却说:“我命在天,就是扁鹊重生又能怎样?不治!”重点是后面,刘邦并没有这么粗暴赶走良医,而是赏给其五十斤黄金!

曹操头风病犯了,疼得死去活来,神医华佗诊治后,要进行开颅,曹操顿时大怒:你敢谋害我?杀!华佗被冤杀而死!

这事怎么说?已经没法说了,因为依然是对比不了!刘邦再粗鲁但尊重人!当然你也可以说,刘邦善良,或是老于世故,哪怕不治疗,也不让人家白跑一趟。

反观曹操这已经不算疑心病了,而是狂妄自大!因为后来荀彧来劝,说华佗杀不得。但曹操却说,我杀了又怎样?结果,没几年曹冲病危,曹操哭着喊:要是当年没杀华佗该多好,我儿子也就有救了!

刘邦虽喊着“我命在天”,可却一直冷静、清醒,拥有一份慈悲!曹操则是“天狂有雨,人狂有祸”,毫无慈悲胸怀,最终自取其祸。

04总论分析

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通过曹操和刘邦的对比,显然能得到一个结论:曹操奋斗30年,为何没能一统天下?主因就在他自己身上,他缺乏一统天下的格局气度、自信坚韧和慈悲胸怀!

标签: 曹操刘邦

更多文章

  • 项羽如果渡江回到江东的话 项羽能不能再次和刘邦平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项羽,乌江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项羽过乌江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项羽的死直到现在还让很多人感叹不已,纵观项羽一生,无人能敌,唯一的一次失败却直接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刘邦三十万大军包围项羽十万大军,虽然人数上项羽不占优势,但是如果项羽真的拼命反击,也未必会彻底失败。项羽之所以失败,还是中

  • 文盲皇帝刘邦,他有哪两首诗流传至今?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西汉,刘邦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邦,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皇帝作为位高权重、万人之上的统治者,他们拥有至高无上、不可超越的权利,身为天子娇子,很多皇帝自幼接受高等教育,他们为了在皇权斗争中脱颖而出,大多自幼勤学苦练,很多皇帝才华横溢、博览群书,有些皇帝是被政治耽误的才子,若不是时代使然,有些皇帝会是

  • 刘邦逃命时把儿女踹下马车,儿女长大后知道这件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邦,西汉

    在历史长河中,刘邦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人们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儿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儿女双全,有很多夫妇想要龙凤胎,但是却没有几个人能够实现这个愿望,父母是儿女的避风港,也是儿女的树洞,他们是世界上对我们最好最好的人,他

  • 刘邦为什么一定要杀韩信 李世民给出了一个新的解释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韩信,刘邦

    还不知道:韩信被杀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真的是萧何吗?一代战神为啥莫名被杀?这中间是一场怎样的阴谋?话说韩信年少之时别人瞧他不起,时常遭人欺负。一次一个小厮让韩信从他胯下钻过去,这明显是侮辱人格的事儿,可是韩信还真就钻了,从此更是被别人

  • 刘邦为什么要提前杀樊哙?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邦,汉朝

    刘邦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在长乐宫,椒房殿。皇帝时日无多了,吕雉每当看到刘邦日渐消瘦的身躯,想起自己曾与刘邦一起从泗水亭开始,患难与共,相互扶持走到今日,不觉心头悲伤起来。但刘邦一旦驾崩,那这天下也就变成了自己的,到时第一个要杀的就是那个戚姬!谁让她不知轻重,目中

  • 刘邦死后吕后肯定不会放过戚夫人,戚夫人为何不选择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戚夫人,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戚夫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戚夫人之所以不在被做成人彘之前自杀。那是因为她那个时候已经错失了自杀的最佳时机,等她想要自杀的时候,已经没有能力自杀了。第一,戚夫人的生平。戚夫人是刘邦非常宠爱的一个女人,刘邦在世的时候,戚夫人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就连吕

  • 周勃跟刘邦是什么关系?为大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两度为丞相善始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周勃,汉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周勃跟刘邦是什么关系?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陈平一生总的来说,为刘邦夺取天下献出“六条奇计”,但是由于为人世故圆滑,因此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是很高。不过即使是这样,陈平依然是刘邦首批封侯的十个人中的一员。仅仅过了两个月,刘邦又开始了他的第二批封侯,这次封侯的人数

  • 樊哙是什么身份?与刘邦是连襟,死后墓地和武汉的一样落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樊哙,汉朝

    樊哙是什么身份,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说起汉朝舞阳候樊哙,最让人们印象深刻的就是项羽邀请刘邦赴鸿门宴,樊哙挺身而出,救刘邦于水火之中。樊哙一直是刘邦的得力干将,后来迎娶了吕后的妹妹,两人的关系更是亲上加亲,樊哙算得上是正经的皇亲国戚了。但是樊哙死后,樊哙墓陷

  • 刘邦死后陈平和周勃是怎么保住汉室的?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陈平,汉朝

    大家好,说起陈平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相信在历史上也有些非常心狠的女人,这就包括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也就是后来的吕后,想当初刘邦驾崩之后,他的儿子也就是刘盈当上了帝位,吕太后这时候也掌握了很大的权势,她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非常严格的制度。在巩固政权的同时,首先也是打击了很多小的诸侯,和

  • 曹姬,刘邦的妾室,她的子孙中竟然出了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西汉,曹姬

    对曹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谁能想到她的子孙中,居然出了个皇帝!曹氏是刘邦迎娶吕雉前的情妇,史书称之为“外妇”。所谓“外妇”,就是没有进入刘家的门,连“妾”的身份都没有,单独生活,可是她又与刘邦存在事实婚姻,还给刘邦生了一个儿子刘肥。由于